《秦风飞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风飞扬-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唐秉明白,这是蒙恬出的试题,答对了,可入慕为宾,答错了,或许蒙恬会让他做个小吏,但不会重用。

    换至谈话之前,唐秉巴不得蒙恬看不中他。

    但现在,已决心为华夏苍生百姓献上余生,自不会轻待,深思片刻,才慎重答道。

    “九原城小人稀,不是久守之地,大人若想有一番作为,要尽快提兵南下,夺云中、善无、直下晋阳,以晋阳为根基,控制并州,再图中原。”

    “帐下百将皆认为晋阳难守,欲劝我放弃晋阳,转攻幽州,先生认为可行吗?”

    蒙恬将那天众将劝言与唐秉说出,想了解唐秉战略格局有多大。

    “大人,秉非将,不懂战事,但秉知道,大人若弃并州,就等于放弃河套。转入幽州,虽少了敌视,但也只能安于一隅,只要李斯重兵防守冀州,他日再想图中原,必难以实现。

    并州虽四面环敌,同等回旋余地也大,背靠河套,连接四州五郡,守得住最佳,守不住手中有兵,何处不能退。”

    “好!”

    蒙恬大喝一声好,把张宁等人吓了一跳。

    当时在河套议事,蒙恬只想到攻取并州利大于弊,并未想到如何防守和寻求退路,唐秉不是谋臣,却可以一言指出,这就是文人与武将战略格局差异。

    若是韩信、范增在此,也许会把进退计划得滴水不漏,想到日后要面对这些计无遗漏的军神兵仙,蒙恬既紧张又期待。

    “张宁,将先生屋中之物收拾,回太守府。”

    也不等唐秉是否答应,蒙恬一把抱起唐杰,大步流星朝府邸而去。

    唐秉愕然,摇摇头露出似苦似甜一笑,果然有霸主之风。

    “先生,您看需要收拾何物?”

    张宁进屋看到除了床榻上的被子,就剩下一堆竹简,复出门朝唐秉行礼问道。

    “呵呵,我父子身无长物,就帮我把书带走吧。”

    唐秉不好意思尴尬自嘲一笑,十年东躲西藏,除了几卷有用书籍,随身之物都丢得差不多。

    “诺。”

    张宁几人,将竹简抱在怀中,与唐秉一同返回太守府。

    ——————————

    与此同时,蒙恬领河套军攻下九原城的消息传至天下,引来一片哗然。

    蒙家三代效忠大秦,蒙恬更是得到始皇帝委以重任,为何要反?是因为被迫无奈之举,还是想推翻大秦,自己登上帝位?

    民间众说纷纭,有些消息灵通家族已知蒙恬被赐毒酒一事,直摇头叹秦二世自掘坟墓,手握重兵之人,岂是一杯毒酒就会甘愿授命。

    他们不知,历史中蒙恬还真的是甘愿喝下了那杯毒酒,若知道,不知是何感想。

    咸阳城,天子脚下,这几天不少陌生人影出现在妓院酒楼,大街小巷四处传播,当日作《出塞》之人便是蒙恬。

    再联想到,此诗出现几日,蒙恬就在咸阳打闹一场,劫走公主,救出王离兄弟,狠狠打了胡亥等人几个耳光,众人恍然大悟。

    原来蒙恬一直潜伏在赵高眼皮底下,伺机救人。

    在感叹蒙恬艺高胆大的同时,又倾佩如此义气,为了王离等人,全然不顾自身安危,视咸阳城十万禁军如草芥。

    在天下惊骇之时,又有人传出,蒙恬在咸阳留下另一首诗词,以正他为秦之心。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扶苏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掳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诗文一出,天下文人莫不震撼。

    李斯派出城卫大军,四处镇压传颂此诗之人,奈何一篇绝世文章,挡不住天下士子墨客趋之若鹜,冒死一观。

    学子沉醉于诗文豪情万丈,气势吞天,而名媛淑女则是四处求蒙恬画像。

    一个文武双全的男儿,哪个女子不倾心向往?

第41章 政事(上)() 
远在万里之外,彭城。

    项梁、项羽、范增等人围坐一堂,除项羽神色激昂外,其余之人则露出重重忧虑。

    “伯父,大哥已经开始攻打秦地,你们为何还闷闷不乐?”

    项羽见众人闷不做声,张口问道。

    项梁不语,目光看向范增,范增抚顺了一下雪白长须,凝重对项羽道。

    “羽儿,蒙恬与你结义之情,莫要长挂口中,你忘了当日,他可是欲将你伯父杀死,从那天起,你们便是陌路人。”

    项羽望了一旁端坐的项梁,既不反对,那就是赞同了范增之言。

    心中不忿,那件事明明是伯父失信在先,最后蒙恬看在自己面子上,才没有杀伯父,说得好像蒙大哥的错一般。

    “哼,就算大哥与我不认,但他也是反秦一员,你们何故不乐?难道我等多年谋划,不正是为了推翻暴秦吗。”

    听到蒙恬攻下九原城,项羽是打心底欢喜,希望有朝一日,能与蒙恬再次携手。

    “羽儿,你先看看蒙恬的这首诗文。”

    范增说完,将桌面一卷竹简递到项羽跟前,项羽疑惑拿起细读。

    正是咸阳流传的《满江红》,当他读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忍不住拍案叫绝,站起大声道好。

    只有蒙恬,才能视秦军如草芥,把匈奴当口粮,若不是项梁不许,他都想奔到九原,与蒙恬并肩作战,横扫天下。

    “羽儿,先莫叫好,你仔细看蒙恬此诗含义,他并无反秦之心,口中仍然称臣,最后表示还是朝天阙,只怕他只是想为扶苏报仇,依旧会忠于秦皇。”

    项羽呆住一会,把竹简又拿起细看,不明询问道。

    “蒙大哥若要为扶苏报仇,就要杀了胡亥,还怎么忠于秦皇?还有这朝天阙是何意?”

    范增接过竹简,慢慢道。

    “杀了胡亥,还可另立秦皇,别忘了,扶苏留有一子,名为子婴,蒙恬若扶持他登上帝位,可续扶苏之后。而朝天阙嘛,就是指面见秦皇,跪拜皇帝的意思。”

    啊——

    气氛立即凝重,进入一种尴尬,项羽没想到蒙恬居然还对秦朝抱有希望。

    若是如此,他们反秦,日后势必会与蒙恬冲突,项羽心中素乱,这是他最不愿面对之事,几乎又无可回避。

    “龙且,八千江东子弟训练如何?”

    项梁突然问道。

    一位年纪与项羽相仿,身材健硕,布满横肉的年轻汉子站出道:“禀主公,子弟兵都在刻苦锻炼,不用三月,便能上阵杀敌。”

    “嗯,三月太久,加重训练度,在一个月后就要能上沙场,战场才是最好的练兵之地。”

    三月成兵,已是极速,项梁居然还不满足,他几乎感觉到了大秦风云变幻,不能再等。

    范增则是闭眼沉思,脑海出现大秦帝国的版图,若如一副硕大棋盘。

    天下之人,皆为棋子。

    ——————————

    再说九原郡,蒙恬领诸人巡视一周,在太守府摆下宴席,左首是新收入帐下的唐秉,右首则是刚从河套急招过来的王离。

    “不日吾就要南下,九原就拜托大哥和唐先生共同打理,九原乃我军咽喉,进可南下并州,退可回河套平原,千万不得大意,须防临戎从侧面来犯。”

    九原城地理位置对蒙恬来说太过重要,除白恒、王离外,不放心交付他人,思虑许久,才选择王离。

    因白恒长居河套,熟悉了草原作战,有他在那里镇守,匈奴便翻不起波浪,虽半年找不到匈奴影子,蒙恬也不得不防大单于突然杀回来。

    至于王离,手中没有士卒,刚好晋阳和九原降兵有三万多众,加上新招募的,共五万众,可让他训成一军,命名为龙虎军。

    这是蒙恬与王离为了纪念王龙、王虎兄弟,才如此起名。

    “二弟放心,请尽管放手去干,九原城大哥用性命担保,城在人在。”

    对王离蒙恬自然放心,百战之将,又是王翦亲手教导,战场经验不会比自己差。

    “有大哥在,吾自是放心,唐先生,不知汝对这般安排可有异议?”

    王离为郡守,唐秉则被蒙恬请来做九原郡令。

    郡守只负责军事,郡令就要维护城市大小杂事,民声民怨都归郡令所管,级别一样,分工却不同。

    刚到蒙恬身边就被委以重任,让唐秉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朝蒙恬抱拳拱手。

    “大人秉始皇帝遗志,为天下苍生谋求福祉,唐某虽学识浅薄,只是沧海一粟,也不敢半分懈怠,自会管好九原。”

    蒙恬闻言,哭笑不得,自从那天与唐秉交谈过后,唐秉完全变成了秦始皇的粉丝,动不动就是始皇帝之志。

    “好,唐先生大义,恬深感欣慰。”

    又道:“九原边陲之城,数百年一直与匈奴交战之地,民风彪悍,自不好管理,我教先生几处入手,保管百姓视先生为父母,万一九原有战事,也会舍命相助。”

    “啊,请大人明示。”

    蒙恬的话可谓震撼众人,自古战争,百姓避之不及,一听到敌军打来,都是赶快出城避祸,蒙恬能说出百姓舍命相助,这需要对百姓多大的恩惠才可做到。

    蒙恬呵呵一笑。

    “无他,百姓最关心乃衣食住行,汝可先把城中流民之所修缮,不许多华丽,只要干净整洁,房子暂用木材搭建便可。”

    蒙恬的话唐秉深感认同,他住过流民区,自然深有体会那是个什么环境,污水横溢,臭气熏天,茅屋帐篷随便搭建,既没防水防火,也没引水沟渠。

    晴天要忍受臭气蒸发之味,雨天要被淹之苦。

    能重新修建,自然最好,可以铺地开渠,建好简易木房,起码要比现在好百倍。

    只是流民有数万之多,需要多少木材建房,还不算请木匠人工。

    现在九原城可是穷得叮当响,城中库存不足百金,这么浩大工程,远远不够。

    见唐秉脸露难色,蒙恬直言道:“先生是觉得囊中羞涩,无钱财请到劳工?”

    “哦,正是,九原刚下,第一季税收还没开始,况且商旅不多,实在捉禁见肘。”

    “无妨,无妨。哈哈哈哈。。。。。。”

    蒙恬一阵豪笑。

第42章 政事(下)() 
见蒙恬心中胸有成竹,唐秉以为蒙恬要强征劳夫,正想出言相劝。九原刚刚打下,若是现在就强征劳夫,为流民改善住所,无异于挖肉补疮,得不偿失。

    “先生忘了,你对面可是有数万之众,而且是免费的。”

    唐秉抬首,见对面王离端坐,正举起手中茶碗,对蒙恬、唐秉看过来感到疑惑。

    顿时,唐秉眼中一亮。

    忽然一拍桌子,眼神就像看到绝色美女,露出垂涎三尺神态凝视王离,把王离吓得身子一缩,手脚似乎有冷气袭入,打个哆嗦。

    “王大人。”

    唐秉离席走向王离,满脸笑意,几乎想要亲近王离。

    “唐大人,你。。。。。。你别过来,有事直说,只要王某能做到,必不拒绝。”

    王离起了一身鸡皮圪塔,心道这唐秉不会是龙阳之好吧,哥我可不玩这一手。

    他想到以后还是离这个唐郡令远一些,别不小心被他摸了两把,自己会恶心三天睡不着。

    唐秉一愣,才发现自己吃相太难看,把王离吓到了。

    连忙哈腰行礼赔罪,王离更觉得背脊骨透凉。

    “王郡守,大人不给工钱,又要吾为流民建好住所,唐某只能向郡守求助,望郡守念在同臣之情,协力相助。”

    “吾?”

    “吾也囊中羞涩,有心无力。”

    王离一下懵了,我又没钱,你找我也帮不上呀。

    唐秉脸露嬉笑,把头凑到王离面前。

    “郡守大人,我不要您的钱,我只要你的人。”

    王离突然觉得唐秉原本稳重正直的脸变得面目可憎,正想站起一脚踹飞这个死变态。

    唐秉又说道:“你的五万城防军,借两万给我十日便好。”

    啊——

    “你。。。。。。你是说要借军队?”

    王离一颗悬挂在喉咙的心咕地吞回进肚子里,妈的,借兵就借兵嘛,别弄得这么矫情好不好。

    读书人说话,就喜欢兜圈。

    “对呀,用城防军伐木建房,修缮城池破损之地,便可省下工钱。”

    唐秉觉得蒙恬是个天才,以前军政是分工,军方哪怕无事可做,也绝不会参与民生政事,只有蒙恬才能这么想。

    蒙恬经过九八年抗洪,零八年地震救灾,自然知道,只要百姓需要的地方,军人就能够出现,这才是百姓拥护的军队。

    现在用城防军来帮助百姓,百姓自会感激,还能省下大笔工钱,一举几得。

    两人交谈一阵,最后唐秉以一顿饭的代价,请到了王离帮忙,乐得直裂嘴。

    “大人,住所处理完,还有何良策?”

    刚才蒙恬说过由几处入手,证明住房只是其中之一。

    蒙恬夹起桌上一块羊肉,缓缓道。

    “民以食为天,华夏百姓,千百年来食不果腹,若有人既能解决了住,又能解决吃的问题,尔等认为,这些百姓会不誓死守护给他们饭吃之人。”

    诸人都知道这是肯定,衣食父母,能给饭吃,就是百姓的再生父母。

    可粮食不像房屋,没有木料就让士卒上山伐木,没有工钱就用现成军士,粮食可是不能凭空变出来的,众人都举目望向蒙恬,听他讲下去。

    “百姓无粮,正因为手中无田,唐秉,你即可安排人手,丈量出九原田产,将土地按人头均分租给没田的百姓,记住,是按人头均分。”

    为何蒙恬要重点提示按人头,因为家庭人口不一,如果是按家庭分,有些家庭几代居住一起,可能人口众多,百十人一家,有些则人丁单薄,只有父子二人也是一个家庭。

    人头就是劳动力,多人的就多分,少人就少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