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千娇百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千娇百媚-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着,丁原满脸羞惭的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脱去甲胄、卸下佩剑,而这时,董卓也不得不效仿丁原,尽管两人都万分震怒,但却不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发作,只是二人这般模样,不难让人觉得像个小丑。

    声东击西

    携势逼迫

    逐一瓦解

    此次朝会还没进入到正题,董卓和丁原就被刘恪逼的几乎无立脚之地,等到董卓和丁原的甲胄和佩剑被宫廷禁卫取走的时候,群臣这才意识到,原来他们都小觑了刘恪的威势。

    是的,刘恪没有利用先帝遗诏,也没有利用刘辩的天子身份,只靠着一张嘴,就让手握重兵的董卓和丁原落败,如此手段,焉能不让人觉得钦佩,而刘恪这般光明磊落的手段,也让一些大臣立场出现改变。

    看着自己一步步营造出来的气氛终于显现,刘恪忍着心中的快意和欣喜,继续面无表情的说道:“现在,就请袁太傅宣诏吧”

    刘恪根本不给众臣喘息的机会,他环环相扣,到最后的关头,竟然还要通过袁隗的手将诏宣布,这般心思,不禁让所有人感到一阵畏惧,而身处其中的袁隗更是木偶似的,顺着刘恪的话开始宣读遗诏。

    “帝诏,皇子刘协,自幼聪颖,喜好经史,通达事理,孝心天下共知,朕心甚喜,值病重之际,立遗诏,以刘协为储君,待朕驾崩之后,望群臣尽心辅佐,共兴大汉社稷……”

    袁隗满脸苦涩的将先帝遗诏读完,然后不得不率先表态,“恭请陈留王继位”

    袁隗说完,百官随之附和道:“恭请陈留王继位”

    站在百官位列最前方的刘恪,向高湛使了个眼色,高湛立刻将准备好的龙袍帝冕穿戴在刘协身上,而刘辩也流着泪脱去龙袍和帝冕,当刘协坐到龙椅上的时候,这次权力的更迭终于完成。

    看着帝位之上的刘协,刘恪脸上不无傲意,这次冒险夺取刘协这个筹码,将董卓等人摆到被动的位置上,他靠着自己的智谋和手段,终于将天下诸侯玩弄鼓掌,这种操纵一切的权力感,让刘恪觉得无比舒畅。

    刘协为帝,刘辩被降为弘农王,刘恪也因为拥立之功,被封为宗正,其余官员,各有封赏,只是谁都清楚,这次收益最大的还是年近十五就位列九卿之位的刘恪。

    董卓带着愤怒走出皇宫,丁原带着屈辱走出皇宫,袁隗、袁绍、袁术带着重压走出皇宫,其余百官带着喜忧参半的心情走出皇宫,却唯有刘恪笑着离开,不过,属于刘恪的争斗,却才刚刚开始

    :

第161章 暗流涌动向刘恪() 
“主公”

    刘恪回到静园,就看到徐庶、赵云和典韦等人充满钦佩的看着自己,虽未说什么奉承话,但是从众人的目光之中,刘恪却能够读得出他们此时的欣喜。

    刘恪此时也是欣喜万分,尤其是想到董卓等人最后离开时候的画面,他更是忍不住笑道:“董卓、丁原这些人,勇猛有余,却鲜有智谋,今天落败全是咎由自取”

    徐庶也随之笑道:“是啊,董卓、丁原被主公当朝斥责,不得不脱甲、卸剑,真的是大快人心,还有袁隗、袁绍等人,也都是黑着脸离开,想必今天他们都没胃口吃饭了吧”

    姜峰和邓平显然是浸染官场的老油条,在徐庶说完之后,立刻将刘恪一顿猛夸,到最后,就连刘恪的厚脸皮也招架不住,只得连连摆手道:“都别夸我了,再夸我都要飞咯”

    “哈哈……”

    刘恪如此姿态,立即又将众人引得大笑,而此时,皇甫嵩、卢植、朱儁以及曹操等参与到这次废立之中的“功臣”们也来到了静园,刘恪亲自出迎,表示感谢。

    提及早晨朝会上的事情,卢植又不免向没有看到的皇甫嵩和朱儁详述一遍,皇甫嵩和朱儁自然是听得无比痛快,但是坐在最后面的曹操,却在笑的同时,对上位的刘恪生出几分忌惮。

    树如網址:heiyaпge。关看嘴心章节

    刘恪尽管有些自傲,却还没被这场胜利冲坏头脑,在喜笑之余,刘恪又对皇甫嵩、朱儁交待道:“眼下董卓和丁原以道路险远为由,请求暂驻洛阳城外,这二人手握重兵,不得不严加防范,所以这宫城以及洛阳的戍卫工作,却还要诸位多多费心”

    此时,刘恪也注意到了曹操脸上的异常,不过他却没有细想,只以为曹操疲累,于是又对曹操笑道:“曹校尉戍卫宫城,职位紧要,这些天怕是难以睡个安稳觉咯”

    “小王爷说笑了,此乃操本职也”曹操立刻掩饰住脸上的淡淡忧虑,生怕让刘恪瞧出端倪。

    “今日得胜,全赖诸位襄助,逢此佳时,岂能无酒,来啊,快快摆酒置宴,我要同诸位大人不醉不眠”刘恪笑着就吩咐管家赵达安排酒宴,不一会儿,下人们就将宴席布置好了。

    酒宴之上,自然是其乐融融,宾主尽欢,推杯交盏之间,众人无不欢喜。

    就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的时候,刘恪却起身突然对张温和马日磾说道:“两位老大人,恪有一事相求,还望两位大人能够成全”

    张温和马日磾自然清楚刘恪这是有要紧事情交待,于是连忙起身问道:“小王爷但讲无妨”

    刘恪直接说道:“今新皇登基,天下初定,然内乱外忧依旧未平,攘外必先安内,恪本该担当重任,但是恪自知年纪轻轻,名望不足,故而想要邀请两位大人能够主持朝政辅佐天子”

    刘恪这句话,等于是将辅政大权交到张温和马日磾手中,张温和马日磾见到刘恪竟然这般不贪权势,自然是对他格外看重,言语之间,也越加变得敬重,“小王爷,我等皆为汉臣,焉能不效死力,请小王爷放心”

    见到张温和马日磾答应,刘恪自然是非常欣喜,这么做虽然背离了他最初的设计,但是在他看来,如果能在皇权稳定的情况下铲除各地诸侯,从而完成国家的大一统,如此也未尝不可。

    刘恪想要改变争霸的初衷,走一条相对温和的改良道路,但是事情却并不是如他所愿。

    就在刘恪聚集帮助刘协登基的功臣们庆功之时,城外西凉军军营之中,董卓却满脸寒霜的正在和李儒商议扳倒刘恪的毒计。

    想起白天所受到的屈辱,董卓就怒火攻心,他甚至能够想象得到刘恪此时此刻的欢欣,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想起刘恪的脸庞,董卓就气的牙痒痒。

    不过西凉战场上的磨练,却也让董卓深深懂得隐忍和时机的重要性,譬如此刻,董卓就强压着怒火,向李儒询问如何才能击倒刘恪。

    李儒自然也怨恨刘恪,加上董卓现在又是他的恩主,所以在一番思考之后,李儒向董卓建议道:“主公,如今之计,唯有联合丁原、袁隗等人,共同发力以期扳倒刘恪”

    “这……”董卓面带疑虑,他不相信丁原和袁隗这些潜在对手会同意他的计划。

    “主公试想”李儒面色不变,继续为董卓分析道:“眼下朝廷,刘恪因为拥立之功独自坐大,但是他手中却无强兵为援,冀州距离洛阳更是有一段距离,所以此时他虽声望隆盛,却是根基不稳”

    “如果刘恪调遣冀州军入洛阳呢?”董卓追问道。

    “刘恪不会调冀州军,也不敢不能调冀州军入洛阳,如果他这样做了,就是谋权篡位,这样他在士林之中的名望就会败落千丈,对于他这样爱护羽毛之人岂会做这等事情?”

    李儒先是打消了董卓的担忧,然后又继续分析道:“眼下刘恪才是各方心头大患,刘恪一日不倒,则朝廷就会越来越稳定,等到刘恪将朝内局势稳定,必定会开始消除各地势力,不管是我们还是袁隗这些世族,都不愿意看到这一幕,所以我们和丁原、和袁隗有合作的基础”

    这下不用李儒继续说,董卓也明白了,只要除掉刘恪,各家继续争夺,至于最后鹿入谁手,就要看各自实力了。

    想到这里,董卓当即就同意了李儒的计划,并让李儒尽快联系丁原以及反对刘恪的世族勋贵到西凉军军营共议大事,李儒受命,连夜奔波,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各方同意了这个计划。

    次日傍晚,董卓在军营设宴,招待丁原、袁隗、袁绍等人,在宴席之上,众人又商议了除掉刘恪的详细步骤,等商议完毕,众人就约定三天之后的大朝会上,共同发力除刘恪。

    一场大风暴,即将席卷向刘恪,小小的静园,却不知在这乱世飘摇之中能否安然的保全……

    :

第162章 被逼无奈交权柄() 
刘恪不知道董卓等人的谋划,却也知道这群人不会就这样轻易放弃。

    所以在刘协为帝的第三天,也就是永元元年刘协即位,改年号为永元,永远元年即为公元189年十月初一,刘恪向刘协上奏建议,旨令董卓、丁原、王匡等昔日奉何进之命到洛阳的边将带兵返回。

    诏旨即下,但是董卓、丁原等人却无动于衷,大有抗旨不遵之意。

    董卓更是狂傲的上进奏,以西凉军军队消耗沉重为由,希望皇帝下旨开仓送粮以为辎重,丁原也随之效仿,而且还说天动地寒,将士北归无有御寒之衣,话外之意自是想要朝廷拨付兵甲辎重。

    对于董卓和丁原的趁机要挟,刘恪自然不会答应,在通过圣旨斥责的同时,刘恪命令皇甫嵩、朱儁加强洛阳城的戍卫,同时,他连夜派人向自己的父王刘稚请兵增援。

    心中,刘恪告诉刘稚,眼下董卓和丁原都有强行动武之意,希望刘稚能够派兵南下至魏郡一带,从而造成威压之势,并另派一路大军,出常山往西至冀州、并州交接地带,从而逼迫丁原退兵。

    完成这些,刘恪就耐心等待,但不知为何,他的心中总是觉得有些忧虑。

    刘恪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徐庶,徐庶不敢随意妄言,只好建议刘恪严加关注董卓、丁原、袁隗等人的动作,以防止发生突变。柏渡亿下 潶演歌 馆砍嘴新章l节

    但是变端却比想象中要来的更猛烈,猛烈的让刘恪险些都支撑不住。

    在刘协登基的第五天,依礼乃是大朝会,百官入殿叩拜,刘恪站在九卿位置上,他正要奏请刘协任太尉张温、前太傅马日磾、太仆韩融、幽州牧刘虞为辅政大臣之时,却见到隐忍了数天时间的袁隗率先站了出来。

    袁隗充满深意的看了眼身后的刘恪,然后持笏板向刘协进奏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袁隗的动作,让皇位上的刘协出现短暂的慌乱,他下意识的看向刘恪,见刘恪并无动作,于是就对袁隗说道:“爱卿直接呈奏就是”

    刘恪也想知道袁隗这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所以他也没有拦阻,而是侧耳静听,当他听着听着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事情不对,原来袁隗前面说了一通锦绣之话,最后绕着绕着竟说道:“宗室不得掌重权,此乃祖宗之制,今天下稳定,希望陛下能够遵守祖宗之制行事”

    “袁隗……”

    刘恪脑海一阵眩晕,正想着反驳之时,却见董卓、丁原等人联手进奏:“望陛下遵从旧制,罢免宗室重臣,以避免社稷混乱”

    董卓、丁原说完,被袁隗联络起来的朝臣全部出列说道:“臣等附议,望请陛下遵从旧制”

    “这……”

    张温、皇甫嵩、卢植等依靠刘恪的忠直大臣纷纷震惊,他们哪里想到,这皇帝登基之后的第一个大朝会,群臣竟然将矛头对向有拥立之功的刘恪。

    张温等人看着刘恪,希望刘恪能够站出来辩驳。

    刘恪自然看到了张温等人充满期翼的目光,不过当他转身看到近百位反对者的时候,心中没来由的就生出几分悲怆出来,尤其当他看到三天前还和自己把酒言欢的曹操,竟然也出奇的站在反对者的行列之中时,刘恪笑了。

    “哈哈,哈哈哈……”

    刘恪的笑声,充斥在百官朝会殿内,群臣都满是震惊的看着刘恪,却无人敢触怒刘恪,更没有人敢这个时候站出来和刘恪对话,哪怕他什么也没说,但是想到刘恪的那些手段,众人就已经胆寒。

    刘恪笑着,将这些反对者的身影一一记在脑海之中,当他转过身将目光投向刘协的时候,他觉得这是他对这个朝廷最后的一丝期望了,现在,他希望龙位上的刘协能够说一句话

    刘协被刘恪突然投掷来的目光震慑到了,下意识的,刘协就想躲避。

    不过瞬间,刘协突然意识到自己是皇帝,御阶之下,更是有这么多属于他的臣子,没来由的,刘协的胆气就壮了起来,没来由的,被废黜为弘农王的刘辩的身影出现在了他的脑海,没来由的,刘协想起了刘恪在洛阳城外救他的那个夜晚。

    当刘协目光定住,正要说话的时候,刘恪却突然走了出来。

    刘恪嘴角带着几抹邪邪的笑,看了看袁隗,又看了看董卓和丁原,最后,当他看向刘协的时候,他的目光里面多了几分怜悯,“陛下,臣请求辞去宗正之职,恳请陛下同意”

    “啊?”

    刘协顿时愣住,董卓、袁隗等人也是满脸的难以置信,而张温和皇甫嵩等人更是失声道:“小王爷,万万不可……”

    众人的神情所流露出的意思,刘恪比谁都清楚,而他此刻的决定,也不是脑门发热,就在刚才,他衡量所有之后,发现请辞是最好的选择,所以面对张温等人的劝阻,刘恪依旧不为所动。

    “请陛下恩准”刘恪抱着笑意看着刘协,在这之前,他还是小瞧了刘协的智慧。

    “皇叔……”刘协虽然也想让刘恪垮台,进而实现自己的皇权至高和独尊,但是当他面对刘恪的请辞之时,他还是犹豫了。

    “陛下,既然小王爷有心归隐,那就答应他吧”董卓眼见自己的目的就要达到,所以想也不想的就向刘协建议道:“小王爷还要读养性,这朝廷的事情,有我等为陛下分忧,就请陛下同意吧”

    满堂惊哗,却都是在嘲讽董卓的吃相难看。

    不过在刘恪的眼中,董卓虽然显得焦虑,但是却也率直,不想袁隗等人,只能躲在人后玩弄阴谋诡计。

    董卓带头,袁隗等人附议,刘协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