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乌衣天下-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他们的大伯谢鲲刚刚在江西豫章太守任上去世,谢家的半边天倒了,现在唯有谢安父亲在建康支撑着家族。

    大哥处理完剡县事物后就带他起程回建康,一路上平日性情粗豪不羁的大哥也愁眉不展,一则为亲人去世而伤心,二则为家族未来而担忧,以致连酒也没心思饮。

    谢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可小孩子能做什么,光是生理上浓浓的睡意就要打垮他了。

    东晋的京师建康,以后还有一个承载更多苦难的名字,南京。

    建康在巍巍风雪中竟有说不尽的苍茫。它是汉人江山遭到北方胡人侵袭的最后屏障,若再南退,便是灭亡。

    愈发靠近建康城,谢安心里的感慨愈多,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担忧。

    虽然他穿越了个好人家不至于成为寒门或流民,但陈郡谢氏不过是刚刚入了末位的士族,家族底蕴不足,财富也不多。

    如今家中情况,谢安母亲在生下他后因病去世,谢父和几房妾侍、二哥、四弟都住在乌衣巷。

    “阿狸,在想何事?眉头皱得可紧。”

    大哥谢奕弹了弹他的脑门。

    长兄如父,这几年谢安都是由谢奕带着,虽然谢奕有自己的儿子,可他因外放做官,未曾带妻儿前往。

    所以谢奕对自己这个弟弟特别疼爱。

    阿狸是谢安的小名。

    家猫为猫,野猫为狸,家猫娇惯,而狸中又一种名狐,狐者,聪慧狡黠,且在山野中生长,矫健敏颖。

    这一点与后世无异,给小孩娶贱名是习俗,长辈祈佑病弱的他如狸般矫健成长、聪颖过人。

    再说谢安四兄弟的小名都是从了《诗经·大雅·韩奕》中的一句,“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大哥谢奕小名阿九,取《山海经》中伦山罴九兽;二哥小名虎子;四弟小名阿蛰,蛰兽者,熊罴也。

    面对大哥的关切,谢安如实道出心中所想,“阿狸在想大伯身为江左八达,如今风流人物,身为子侄,阿狸竟未曾见过,心中不免伤感,而且大伯一旦去世,对家族的声望一大损失。”

    大伯谢鲲位列江左八达的人物,在士人中有极高的名望,同时个人名望也会提升家族的名声,陈郡谢氏就是因他的大伯谢鲲的名声,才在江左南渡的士族中占领一席。

    谢安也在穿来之后才明白,如今的谢氏名望并不高,算是刚刚起步的士族,比如说他们在建康乌衣巷的宅子,隔壁邻居要么是当今大司徒的琅琊王氏、要么是北方高门大户如孔子世孙、东吴名臣之后。

    而谢氏在晋朝才只有两代人当官,根基薄弱,当真是鸭梨山大。

    谢奕大笑着抚着他的头,“声望?阿狸,日后我谢氏就看阿狸带领后辈们了。”

    谢安故作生气鼓起了腮帮子,“大哥又笑话我。”

    谢奕正色道:“阿狸尚幼就有如此想法,阿兄佩服。”

    来到这个世间数月,谢安一直乖乖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虽然这小孩本就是早慧的性格,极少撒娇,而且他本来极其别扭撒娇之事,但前世是孤儿的缘故,如今被人如亲子般悉心照顾,有时就很自然代入了小孩身份。

    不但有妈是孩子个宝,有哥的孩子也幸福啊。

    从剡县到建康一路并不好走,魏晋之时,江东开发尚未完全,多数地方都很荒芜,近到京口还要坐船渡江,再坐牛车入城。

    从谢奕接到大伯逝世的消息、到处理任上事物,再加上谢安年幼病弱,紧赶慢赶,两人也没有赶上葬礼和头七。

    下了船后,他们开始在牛车上颠簸。

    谢安被谢奕抱在膝上睡觉,也不知过了多久,谢奕叫醒他,“阿狸,快到石子冈了,大伯就葬在那里,我们先拜祭再回去罢。”

    未能见到谢鲲已是谢安的遗憾,未能送最后一程,让两兄弟更是心中怅然。

    时值十月,寒衣节刚过,霾雪霏霏,霜风凄冷,石子冈更是柏影森森、荒草零落。

    石子冈在建康城南,在三国孙吴之时就是乱葬岗,到晋朝就成了平民墓葬区,谢氏如今算不得什么高门大户,家中也不富庶,能给谢鲲最好的安葬之所也就是石子冈了。

    “阿狸心中可有诗?一句也可,让大伯也知道我家三郎四岁会作诗。”

    谢奕一直注重对弟弟的早教,从牙牙学语时就亲手教他书法执笔、读诗认字,大一点了就让他试着学作诗,俨然是要当天才儿童来培养了。

    谢安前世爱李白的诗,隐约记得有这么一句写过石子冈的,于是点了点头。

    谢奕了然,宽袖扫过墓前的雪地,仿若有细风吹尽冰面雪尘,露出一大片洁净紧致的冰面。

    谢安接过蘸饱墨汁的笔,用石块压住纸张,思索片刻,将四句诗写了下来。

    谢安牙牙学语之时,就开始握笔练字,只因士族子弟扬名最重要的技能就是书法。

    自从他穿来后,凭着前世几年的书法底子,自以为能得到谢奕夸奖,却不料当他用尽前世所学写了一篇之后,却被谢奕批评怎么没有之前写的好。

    羞愧难当的他简直想要摔笔,这古人是不是都开挂了啊,要么不怕冷,要么是儿童天才,让他一个现代大学生鸭梨山大啊!

    唯有靠勤能补拙了,自从被谢奕批过书法之后,他奋发练习,犹如备战高考。

    所以谢奕在一旁看完他写下的四句诗,不由夸赞道:“阿狸的字又有进步,等见到阿父,他也不会怪我偶尔贪酒耽误你的学习,这诗也不错。”

    “都是阿兄教导有方,不过阿狸还小,见识不广,偶得一句还需琢磨许久。”

    谢安写完起身,拍拍衣角的泥尘,向谢奕伸出了自己的小手。

    两兄弟牵手并肩又站了片刻,直到灰堆烟烬,雪势渐大才离开。

    建康城所处的地势倒是龙盘虎踞,紫气东来。

    但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空荡,冬日一到,尽收了北方的寒气,天湿且冷,谢奕见他脸色苍白,不由给他多灌了口酒。

    索性这时代没有提纯之法,酒的度数并不高,谢安回到车内,微醺着睡着了,牛车又缓缓颠起,离家所在乌衣巷还远着呢,尚能做一场好梦。

    与此同时,有一牛车也从建康南篱门驶出,来到了石子冈拜祭谢鲲。

    车中下来的是一中年文士,他巧遇谢氏兄弟,却隐在墓群中静静看着谢氏的两名年轻子侄,潇潇雪尘里,年长的衣袂翩翩,年幼的璧玉乖巧。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所以中年文士露出了欣赏的迷之微笑。

    中年文士待两兄弟的牛车走后,来到谢鲲墓前,看着压在墓前的那四行诗。

    磊磊石子冈,萧萧白杨声。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前面两句是他未曾读过的,后面两句倒是流传了百余年无名氏所作《古诗》里两句。

    他吟罢咀嚼其意,为葬于此地的死者一悲,后取来纸笔,信手就将谢安的字迹临摹了下来,心中感慨,“此子尚幼,就已初入墨道门径。”

    “但是否能够入小榜,还得待我再观察一番。”

    这边中年男子驱使着心急火燎地想再见谢安一眼,而那边牛车颠簸着、已入内城过了朱雀浮航的谢安,却刚刚被自家大哥和外人的斗嘴声吵醒。

    只听车外,大哥冷冷道:“你们孔家最近升了两位大官,眼睛便长到头顶了么?”

    ===========

    ps:求收藏求推荐,已过内签,日更,存稿ing,呃。

第三章 争道入巷() 
第三章:争道入巷

    牛车外一阵喧哗,谢安醒来观察到底发生何事。

    这会刚经过了朱雀桥,秦淮河畔的宫城御街东面,就是乌衣巷。

    不仅谢家住在乌衣巷,当今晋朝的中流砥柱,北方士族首领琅琊王氏也住在乌衣巷。而车外,与谢家牛车并道而行的那位,是孔子后世孙孔氏的子弟。

    两辆牛车停在巷口,僵持不让。

    这巷口的守卫一时有些慌,这两车相遇,谁先进乌衣巷,是有规矩的。

    门户高低、官衔、声望……无不是谁的车先行的标杆。

    可偏偏这孔家刚有两位大人因平乱有功升了大官。

    但这谢家虽刚过世了位豫章太守江左八达,族中却仍有一位吏部尚书。

    守卫左思右想犯了难,正要请两位车上的大人自行商议,却不料性格粗豪不羁的谢奕已经与孔家的孔严互不相让了。

    仿佛若是谁让了道,就于门户名声有损。

    谢安就是被大哥和孔严的斗嘴声吵醒的。

    谢奕冷冷道:“你们孔家最近升了两位大官,眼睛便长到头顶了么?”

    孔严无辜道:“哪有哪有,小弟不是正忙着回司徒府向司徒大人汇报公务么?麻烦无奕兄让让。”

    “我家三郎饿了,要先一步回家吃饭!”谢奕丝毫不让步。

    “无奕兄在剡县做七品县令可做得逍遥,苦了我这在京师做这司徒掾,日日不得清闲啊!”

    孔严手扬书卷,做辛苦状。

    司徒掾是司徒之幕僚,做些文书工作,孔严虽口中喊苦,却异常得瑟。

    因为当今的司徒是王导,琅琊王氏家主,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孔严与谢奕两人年纪相仿,在少年时已结识,现在看来是旧怨积累,久不相见,你一句我一句,暗暗有了火药味。

    都是门户惹的祸。

    东晋时没有科举,选拨人才全靠九品中正制,门户高低直接决定大多数人的命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

    同是士族,同是七品官职,孔严在京师权臣身边为官,而他谢奕只能外放小县,相较之下,谢氏在士族的地位之低。

    也难怪大哥要争道了,免得旁人认为谢家刚失了一位江左名士,就以为后继无人,妄想能将谢家再踩低几分。

    谢安在前世去过一次南京,但那乌衣巷是现代人重修过的,被当作了旅游之所,狭窄得很。

    东晋时的乌衣巷可谓是一个贵族居住区,装下南渡各家士族的大宅,就算是刚刚入了士族阶层的谢氏住宅也占了将近十亩地,差不多就是后世的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吧。

    这些都是大哥告诉他的,江南宅院多园林景致,但谢家没富裕的钱修整建筑,人口又不多,大宅里空落落。

    谢安从车帘缝中望见乌衣巷的巷口,有卫兵把守相当于门卫了,这里住的都是权臣世家,出入总要照应着,

    建康城在东吴孙权时开始经营,那时的乌衣巷还是禁军驻扎之所,因禁军着黑色军服,所以才被称为乌衣巷。

    自从衣冠南渡,北方士族在乌衣巷定居,使得这里的肃杀之气缓和,秦淮河畔商业也随着北人到来而逐渐繁华。

    至于临近的十里秦淮此时没有管乐丝竹与浓艳歌女,但附近应该就是市坊,远远地还能听到叫卖声,若进巷就听不到了。

    乌衣巷可谓是市区黄金地段,闹中取静,有钱也买不到。

    既然都是士族,自己的大哥与同龄世家子弟的争吵,当然也不会如市井小民般粗鲁。

    谢安打着哈欠听着两位青年才俊从暗讽明嘲,再到溯及童年往事,愣是一个脏字都没有,当真文雅。

    看来外放剡县的日子,除了审案管理地方事务,话痨大哥可真真憋坏了。

    “无奕虽不才,但我家三弟,四岁初成行书,诗文亦踏入门径……”

    大哥你这个炫弟狂魔啊,谢安不禁扶额。

    “待我家三弟行冠礼、评品时,定然不会如你我这般才区区七品呐!”

    大哥所说的品评是指九品中正选官制,除了家世是最重要一环,才德也很重要,毕竟东晋初成,是急需人才的时期。

    而且,这个时期的人也很看重长相。

    比如卫阶、潘安等美男都是因美貌而扬名,但人家才学也不低啊,可后世大家只记住了他们的美貌。

    真是一个看脸拼爹的年代,跟自己前世并没有什么区别。

    若生在寒门,想要在这东晋初年立足,活脱脱是要来一出草根逆袭的戏码啊,再加上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啊……

    咳咳,打住打住,谢安不再胡思乱想,看着嘴炮正激烈的兄长,伸出小手拍了拍他的肩。

    小孩的力气宛如幼猫落在猛虎背上那般轻柔,不羁如谢奕立马也声音小了几度,“阿狸,怎么啦?睡好了吗?马上就到家了。”

    等你吵完,夜宵都没得吃了。

    谢安心中腹诽着,口中却是用小孩清糯的嗓音道:“阿兄,我想起还未曾给寄奴侄儿买手信,再者我刚睡过朱雀桥,现在想先去桥上看看秦淮雪景,整整衣冠再去拜见父亲。”

    寄奴是谢奕的长子,比谢安小一岁,起初他听到这个名字还吓了一跳,以为是历史上纂晋立宋的刘裕刘寄奴,后来才知是侄儿的小名,因为一出世就身体虚弱,用奴字用做小名是取小孩贱命好活之意。

    想来谢家族人的体质都不怎么好。

    伯父谢鲲壮年去世,而子侄辈幼年体虚,谢安这一路都在感冒,喝药如喝水。

    大哥一听他的话,稍稍一怔,当即也不理会孔严,驱着车就往回走,去往最近的西市。

    谢氏兄弟这行为令一旁车上的孔严心中不大痛快。

    没辩出个胜负,实在不甘,而且他闻谢奕夸赞谢家三郎的话,又听那小孩在车中出言止住两人的辩斗,明摆着是用谦让的姿态,让他孔家的车先进巷。

    这番举动若是大人做出来,会让他当成是退让之举,但由这年方四岁的小孩做出来,倒是令他刮目相看了。

    而且,这不是明着摆了自己一道吗,若是先进了,自己岂不是要落得个不如孩童谦逊有礼的话柄?

    进退两难啊!

    谢家三郎,我倒要等着你回来!

    孔严越想越有趣,干脆就不挪窝,依旧在巷外等着,让守卫和路人感到奇怪万分。

    可惜他等了半晌,也没等来谢家的车,倒是等来另一个邻人。

    这位邻人名叫桓彝。官衔是散骑常侍,因平定内乱有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