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首辅- 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阁老心系百姓,下官佩服啊。”

    绍兴知府郑恪接过话来,拍了一记马屁。

    “吾等一定谨遵谢阁老教诲,绝不会有扰民之举。”

    “是啊,谢阁老高义之举必将被百姓称颂。”

    “谢阁老高义!”

    “谢阁老高义!”

    见众人纷纷拍起马屁,浙省学政冯川也不甘寂寞则捋着胡须道:“首辅大人此番返乡,不若前去县学看看,讲授些人生经验给那些新晋生员们,也好让余姚读书人薪火相传啊。”

    谢慎沉吟了片刻道:“本官正有此意。”

    。。。。。。

    。。。。。。

第五百八十八章 人这一辈子() 
谢慎本就打算领谢旭去县学看看,让他感受一番自己当年求学的艰辛,磨砺一番儿子的性格。

    如今浙省学政冯川有意叫他移步县学,正好可以一并劝学生员一番。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谢慎又发表了一通讲话,终于结束了接风宴,在几名侍卫的护卫下返回了家中。

    许久未踏进老家家门,谢慎竟然觉得有些尴尬。

    倒是大哥大嫂见到自己亲切的上来招呼。

    “小郎啊,你大哥这些时日一直在念叨你,没想到真的把你念叨回来了。”

    大嫂的眼角明显多了些皱纹,皮肤也不似十几年前紧凑。但眉宇间的和善却是一点没变。

    谢慎依稀还记得当初第一眼见到大嫂时的场景,那和善的微笑让他对这个世界的不安立刻散去。

    他是真真切切的把大哥大嫂当作家人,这不仅仅是血脉相连,而是因为那真情意切的亲情。

    大哥谢方依旧是老样子,搓着手掌不知道该如何搭话。

    谢慎虽然和小时候没有多大的分别,但身份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谢慎已不再是那个背着布包去县学求学的生员了,而是大明朝的内阁首辅,加封上柱国的国之栋梁。

    谢家因为谢慎成为了余姚最受尊敬的家族,谢方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这都是谢慎崛起的福利,谢方如何不知?

    他对谢慎十分感激,但又不知道如何说起。

    “别愣在那儿了,快把小郎迎进去啊。”

    大嫂谢陈氏白了谢方一眼,谢方才反应过来,连声道:“你看大哥我,真是越来越糊涂了。”

    说着便拉着谢慎往里走。

    谢家的这套宅子还是弘治十八年买的,足足有五进深,有房三十余间。

    即便是在整个绍兴都足以算的上是豪宅了。

    不过没有任何人会质疑,因为他们知道这套宅子是首辅谢慎的。

    谢首辅为大明的百姓做了那么多好事,他的亲戚族人理当住上这样的宅子。

    大嫂冲谢方使了个眼色道:“你先在这边陪着小郎,我去炒几个菜去。”

    “大嫂,这是干嘛?叫下人去做菜就行,何必亲自下厨呢?”

    谢慎连忙劝阻道。

    “下人做菜能做出家的味道吗?小郎你难得回来一次,大嫂亲自做两个菜还不是应该的吗?”

    说完也不顾谢慎劝阻往东厨去了。

    谢方笑了笑道:“你大嫂就是这么个性子。”

    “哎,都怪我不好。这么多年夜没回家乡一趟,让大哥大嫂惦记了。”

    “都是一家人说这么见外的话干嘛?”

    谢方搓了搓手掌道:“再说了,小郎你是为朝廷做事,为陛下做事,怎么可能轻易分身。你能回来看看我们,大哥我就很知足了。”

    谢慎不禁有些哽咽,不论发生什么,站在你背后的永远是家人。

    兄友弟恭,这才是最大的幸福。

    不多时的工夫大嫂便炒好了几盘家常菜。

    虽然谢慎刚刚吃过酒宴,还是和妻子、儿子、大哥大嫂一起吃起饭来。

    这些都是大嫂的拿手菜,小炒肉,笋干豆腐,爆炒鸡蛋。。。。。。

    谢慎味蕾中满是熟悉的味道,眼眶中竟然盈满了泪水。

    “这。。。。。。好好的哭什么呢。”

    谢方有些不知所措了。

    “大哥,不碍事的。就是有些想念原来的日子。”

    “真是傻,原来的日子有什么可想念的?”

    谢方笑声道:“那时候我卖茶叶卖不上价钱,便去别家茶铺帮工,这才能帮你交得起束脩。一家人紧紧巴巴的过日子,一枚铜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想起那段日子,谢方便是一阵感慨。

    “就是感慨一番。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现在便是真的叫我回到那样的日子,怕是也回不去了。”

    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了饭,谢慎顾不得休息便带了儿子谢旭前往余姚县学了。

    二人来到县学后,早已等候在县学外的学政冯川和县学教谕楚绩便迎了上来。

    十几年二十年过去了,县学的学官早已换了个遍,谢慎没有一个认识的。

    但县学前的照壁却没有变,见证着岁月变迁。

    二人簇拥着谢慎父子进入县学,径直来到明伦堂中。

    因为提前打过招呼的缘故,县学生员们并没有在读书,而是齐齐的站在堂中迎接谢慎。

    谢慎微微有些不悦:“怎可因为本官要来,就耽误生员们的学业?”

    学政和教谕连忙告罪。

    谢慎也不愿深究,便清了清嗓子道:“今日本官来到县学就是想告诉你们,一定要用功读书,争取早日乡试上榜,参加大比。如果本官问你们求学是为了什么,你们一定会说是为了报效朝廷,报效陛下。可那不是你们心中真正想的。你们之所以寒窗苦读数十载,为的就是能够像本官一样出人头地,改变家族的命运。你们当中的人,肯定有不少像本官是寒门出身。那么科举就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故而你们读书不是为朝廷读,也不是为了陛下读而是为了你们自己读。”

    谢慎这一通话直是让生员们面面相觑了起来,心道首辅大人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哪怕是真的这么想的,也不必说出来啊。

    “本官说这番话是想告诉你们,不必掩饰心中所想。人有欲望才有动力。只要你们能够做出有益大明朝的事情来,那么享受荣华富贵便是应得的。”

    谢慎不是伪君子,不会刻意的伪装自己的想法。

    他也希望这些后进晚辈们可以像他当初那样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花言巧语,巧言令色。

    “本官的儿子和你们年龄相仿。本官也是这么教育他的。”

    说完,谢慎转向儿子谢旭,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人这一辈子,是为自己活的。只有不让自己后悔,活的才有意义。”

    一旁的学政和教谕都惊呆了。谢慎的话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固有观念。

    怪不得谢阁老年纪轻轻就出人头地,原来是有过人见解啊。

    “学生谨遵首辅大人教诲。”

    众人齐齐拱手行礼,眼神之中满是对谢慎的钦慕。

    。。。。。。

    。。。。。。

第五百八十九章 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大结局)() 
从县学明伦堂离开后,谢慎让儿子谢旭径直回家,自己则前去谢迁府上探望老大人一番。

    谢老爷子致仕前的身体状况十分不理想,但回乡后却调养的不错。只能说之前内阁的担子都压在他和李东阳肩头,确实太累了些。

    致仕之后谢迁整个人就放松了下来,心情好了身体也就跟着好了。

    不过谢慎去到谢迁府上才得知谢老爷子这段时间一直在句余山(四明山)上雅居,便坐着马车出城去也。

    乘着马车行至句余山腰,谢慎远远便看到了谢迁的别业。

    年少时没少和谢丕、王守文来到句余山小住,谢家和王家的别业庄园他都有印象。

    谢慎今日只穿了一件便袍,来到别业前叩门时,来开门的门官还愣了一愣。

    “公子何事?”

    谢慎淡淡道:“我是你家老爷故友,前来探望一番。”

    “公子且稍等,小的这便前去通报。”

    那门官虽然觉得谢慎年轻,但看他气质儒雅非是俗类,不敢怠慢前去传话了。

    半盏茶的工夫,那门官去而复返。

    “原来是谢大人,快快请进。”

    谢慎轻点了点头,迈开步子进入别业。

    不得不说谢迁很会享受,这处别业依山而建极有特色,又引山涧入园营造出一条人工小河,远山近水极富意境。

    沿着长廊一路前行绕过几面照壁、假山,谢慎被领到一处僻静的小院前。

    “谢大人,我家老爷便在屋中。如果没有别的吩咐,小的便不打搅了。”

    “嗯。”

    谢慎目送着门官走远,转过身来朝正屋走去。

    一进屋便是一方屏风。

    屏风上书有‘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八字。

    看字体应该是谢迁的手笔。

    谢慎绕过屏风往里走去,见谢迁正自泡着一壶清茶,咳嗽一声道:“晚生拜见木斋公。”

    谢迁放下茶壶冲谢慎招手道:“四明啊,快来这边。”

    谢慎趋步走近,在谢迁的示意下坐在了他的身边。”

    “这茶叶是老夫从茶树上摘下的。然后亲手炒制,并未假借他人之手。四明快尝尝味道如何。”

    谢慎大为惊讶,谢迁的身子这么健朗了吗?竟然可以亲自采茶炒茶了?

    谢慎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一股清香立刻充盈了口腔。

    不用说谢慎都知道这是余姚仙茗的味道,且是四明山生,四明山长的余姚仙茗的味道。

    当初谢慎力推余姚仙茗,使得此茶成为与西湖龙井齐名的茶叶。谢迁大概也是受到了谢慎的影响,才选择在家乡种植此种茶树亲自炒茶吧。

    “木斋公,这茶味道甘醇,是晚生喝过茶中最好喝的了。”

    “哈哈,四明啊,你真是会哄老夫开心啊。”

    谢迁亦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摇了摇头道:“老夫现在也只能侍弄侍弄茶树了。哪里像四明,叱咤朝堂,为君分忧。”

    “木斋公可别这么说,晚生现在已经快累死了。”

    谢慎苦笑道:“有木斋公和西涯公在时还不觉得什么,现在千钧重担压在晚生肩头才发觉这差事不是那么好当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得深思熟虑,不然便是对天下人的不负责。”

    “四明啊,你什么都好,就是太谦虚了。”

    谢迁指着茶杯中浮浮沉沉的茶叶道:“你看这茶叶像什么?”

    谢慎端详了一会,沉声道:“像人。”

    “不错,茶如人呐。老夫宦海沉浮一辈子,不就像这茶叶吗?被沸水冲泡几经浮沉,最终还是会沉到杯底。”

    谢迁轻叩着茶杯,沉吟道:“老夫这些时日一直在想人这一辈子是为了什么,直到昨夜才在梦中恍然大悟。你看到老夫在屏风上写的字了吗?”

    谢慎点了点头道:“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这八个字倒是不难理解。大道至简是道家哲学,意思是真正的大道理并不复杂,而很简单,简单到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而这后半句知易行难,则是出自尚书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意思是认知一件事情很简单,但真正把它做好却很难。

    “四明觉得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在老夫看来,这简直就是治国的不二准绳啊。”

    谢迁侃侃而谈道:“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是要把一道简单的菜做出味道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夫和西涯公忙碌了大半辈子也只是做到缝缝补补,却不能做出哪怕一件对朝廷和国家有革新意义的事情。真是惭愧啊。”

    稍顿了顿,谢迁继续说道:“不过四明没有让老夫失望。老夫这些年来虽然处江湖之远,却也关注着朝事政事,四明你做的每件事都是切中要害。”

    谢慎就说了一句话,谢迁就说了这么一大段。

    怪不得后人要给他‘谢公尤侃侃’的评价。他老人家是真的能侃啊。

    “木斋公谬赞了,晚生也只是尽力而为。”

    “四明啊,你说这朝政积弊,满朝官员真的看不清楚吗?”

    谢迁幽幽说道:“他们都看得清楚,但他们却没有一个人想要去改变,因为知易行难啊。看的明白是一回事,有能力去解决却是另一回事。他们都没有四明的能力啊。”

    谢慎被夸得面色一红道:“木斋公再这么说,晚生就羞愧的无地自容了。”

    谢迁又呷了一口茶水,用茶盖刮了刮茶末道:“四明不必谦虚,你是老夫这辈子见过的后进晚辈中最出色的。老夫当年见你第一眼时便断定你必成大器,现在看来老夫果然没有看错。”

    谢迁走到窗边,遥指着青山道:“老夫和西涯公都老了,便是有心也是无力。能够有四明顶上,也就放心了。唯希望能够‘政得其民,礼法合治’。”

    “晚生谨遵老大人教诲。”

    “哈哈,三两胡妄之语,几多癫狂之言,如果能对四明辅佐陛下有所裨益那便值得了。”

    笑着笑着谢迁的眼眶中盈满了泪水,攥紧拳头道:“有四明在,大明一定可以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

    。。。。。。

完本感言() 
完本感言,打下这四个字的时候老坤的手在颤抖。

    从2016年8月15号上传到2017年7月1号完本,正好是320天。接近一年的时间里老坤虽然不是爆更狂魔,也从没有断更过,一直笔耕不辍。这一点老坤还是很自豪的。

    寒门首辅能有今天的成绩,全仰赖诸位的支持。虽然最后差一点没能到六千均订,但老坤还是很满意的。

    在此,老坤要对一直支持寒门首辅,支持老坤的书友表示感谢。没有你们的支持,老坤不可能坚持到今天。

    完本之后,许多养肥的书友可以开宰了吧?

    哈哈。

    这本书的结尾是老坤一开始就想好的,半开放式的结尾。老坤写书不喜欢那种婆婆妈妈的结尾,半开放式的引人遐想不是更好吗?

    关于谢慎,后期确实有些无敌了。这也是完本的原因,继续写当然也能写,但却是水字数,对读者不负责任。

    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