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首辅-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

    小时雍坊,邓府。

    邓原急得在屋内来回踱步,前些时日刑部郎中丁哲、员外郎王爵下狱,因为事情牵扯到东厂太监杨鹏,法司竟然为了讨好杨鹏判丁哲、王爵徙边。

    这事情一爆出,刑部典吏徐珪心中愤愤不平,便直言上疏。

    奏疏的内容邓原托私人关系誊抄了一份,看过后直是摇头。

    这封奏疏言语用词之激烈简直是亘古未有。徐珪这封奏疏一上,天子直是雷霆震怒。

    如果是旁人上疏,邓原最多也就是唏嘘慨叹一番,不会太放在心上。但这徐珪却不同,这位可是他亲妹夫啊。

    邓原就一个妹妹,如果徐珪真的触怒了天子被斩首,那妹妹可就要守活寡了。

    而且事情还不那么简单。

    杨鹏与李广本就交好,而李广对邓原一直怀恨在心,此番一定会大做文章,向杨鹏暗示徐珪上疏是受到邓原的授意。

    这样一来,杨鹏就会对邓原恨之入骨,邓原在宫中的日子便更难过了。

    想到这里,邓原便连忙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了谢慎那里希望这位聪颖擅谋的翰林院修撰可以替他出个主意。

    正自踌躇间便有门子来报说谢大人到了,邓原大喜连忙挥手叫门子把谢慎请到偏厅。此刻邓原也顾不得仪容,稍稍整了下衣衫便朝偏厅去了。

    “谢修撰救我!”

    一进入偏厅,邓原便冲谢慎拜道。

    谢慎着实无奈了。这个邓太监说话能不能有些新意,怎么一见面就叫人救他啊。

    “邓公公切莫焦急,且慢慢说。”

    既然谢慎已经把邓原当作了宫中盟友,自然要设身处地的为邓原考虑。

    盟友有难若不相助也太不仗义了。

    邓原便将事情原委与谢慎一并说了,不住叹息道:“咱家这妹夫当真是叫人操心啊。还好这次只是在刑部押着,并没有下到诏狱,不然。。。。。。”

    说到这里,邓原忍不住抹泪。

    谢慎深吸了一口气。

    这邓太监的妹夫竟然是徐珪?

    对于这位刑部典吏,谢慎还是有一些印象的。

    历史上弘治九年十二月,徐珪曾为刑部郎中丁哲,员外郎王爵辩言,上了一封奏疏。

    弘治天子暴怒,以徐珪悖逆为由削其官职,打回原籍为民。

    这件事情因为牵扯到许多大佬,在当时很是轰动,也留下不少史料记载。

    但现在不过是七月,怎么那两个倒霉催的就下狱了,难不成谢慎穿越带来的蝴蝶效应已经全面产生了?

    邓原摆了摆手道:“谢修撰看看这奏疏内容吧,唉。。。。。。”

    谢慎点了点头,便走到书案前展开奏疏副本读来。

    “臣在刑部三年,每见逮问盗贼,多东厂镇抚司辑获,或校尉挟私诬陷,或为人报仇,或受首恶赃令以旁人抵罪。刑官洞见其情,莫敢改正,以致多枉杀人。臣愿陛下革去东厂以绝祸原,则天下可以太平。臣一介微驱,自知不免一锴,与其死于虎口,不如死于朝廷。愿陛下斩臣之首,能行臣之言,虽死亦无恨。”

    嘶,虽是炎炎七月谢慎仍不禁觉得后心发凉。

    这徐珪不要命了吗,竟然写了这么一封“找死”的奏疏。

    在谢慎看来这封奏疏简直可以和海瑞骂嘉靖那封相媲美了。

    如果谢慎没记错的话,此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应该是王岳。而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兼任东厂提督就是杨鹏。

    萧敬虽然资历很老,但在四名司礼监秉笔太监中只排第二,被杨鹏压了一头。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徐珪得罪了宫中阉宦第二号人物,风头正劲的东厂提督太监杨鹏。。。。。。

    。。。。。。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六章 取而代之() 
裁撤东厂这个念头实在太过不切实际。

    毕竟与西厂相比东厂的地位更高历史也更悠久。

    更何况东厂锦衣卫互相制衡的局面由来已久,若是在这个时候裁撤东厂,平衡就将被打破,这是任何一个英明圣主不能允许的。

    而且东厂提督本就是太监,是天子的家奴。叫天子惩治家奴去帮外臣,除非手中攥有绝对的证据。

    而这位徐珪徐典吏显然是个嘴炮,呃不,是站在道义的制高点对东厂进行攻讦,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猛料干货。

    怪不得历史上好脾气的弘治皇帝都大为震怒,直接把徐珪去官贬民了。

    不过在这个时空中,显然徐珪的奏疏刚刚呈上,天子还没有下诏,也就是说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

    “糊涂,真是糊涂!”

    谢慎无奈的摇了摇头,这徐珪的政治素养实在太低了吧。

    “皇爷宅心仁厚,若咱家那妹夫仅仅是得罪了皇爷还不至于身死流徙,可他这次明显是冲着东厂杨鹏去的。以杨鹏的狭隘心胸,肯定会在皇爷跟前进谗言的。”

    谢慎点了点头。

    太监的权势直接来自于皇帝,故而所能依赖的也只有皇帝。

    跟“满门忠烈”的文官不同,太监在面临险境时往往会主动示弱求助,求助的对象自然是天子。

    谢慎都能想象到接下来的场景。

    那杨鹏一定会立刻赶到天子近前哭诉自己如何不易,满朝文官容不下一个太监云云。

    毕竟是常伴天子左右的人,皇帝也不可能熟视无睹,这一番苦肉计下肯定会偏向杨鹏而不是徐珪了。

    说到底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虽然弘治天子已经接近于文武百官心目中的圣君明主但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徐珪错就错在没有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进谏,这么执拗的脾气也是没谁了。

    见邓太监可怜巴巴的望着自己,谢慎顿了顿道:“这封奏议都没有加入邸报中,足以见得陛下之愤怒。但既然旨意并未降下,或许可以试上一试。”

    邓原听说妹夫还有救自然是心中大喜,连忙道:“谢修撰请讲。”

    谢慎叹息一声道:“第一,谢某会写一封奏疏要求裁撤东厂,并要求翰林院的官员联名附议。”

    邓原听得一愣。

    “可是谢修撰刚刚不还说咱家那妹夫糊涂吗,怎么又要联名翰林院诸位大人上书皇爷要求裁撤东厂呢。”

    谢慎沉声道:“此一时彼一时也。这话由谢某这样的翰林院官员来说肯定有些效果。”

    开玩笑,翰林院里的都是清流词臣,岂是区区一刑部典吏能比的?

    同样的话由不同的人说出来其结果也肯定是不一样的。

    天子可能会因为震怒免去徐珪的官,但绝不会因为震怒直接免去谢慎翰林院修撰之职。

    这相当于跟整个文官阶层撕破脸皮。

    况且谢慎还要拉一批翰林院同僚附奏,天子面对这等气势退让一步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朝廷要正常运转,天子要用人,总不能把所有官员都打发回家吧。

    真要是那样,估计都察院的言官唾沫星子都会喷到天子脸上。

    当然谢慎也不是就真的要让天子裁撤东厂。只要天子能够退一步做做样子,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作为一个穿越客,没有人比谢慎更明白东厂是天子钳制百官的重要棋子,天子是不可能裁撤它的。

    邓原似乎明白了谢慎的意思,连连道:“这一步谢修撰走的真是妙哉。”

    谢慎继续道:“光是如此恐怕还无法改变局势,还需要另行布局。”

    邓原立刻拍着胸脯道:“谢修撰请讲。”

    “听说这寿宁侯和杨鹏关系颇好,可有此事?”

    邓原点头道:“确实如此,寿宁侯和杨鹏经常一起吃酒,这在宫中是人尽皆知的。”

    “陛下恐怕不知吧?”

    谢慎眼中闪过一道精光,继续道:“寿宁侯前些时日受到百官弹劾仍然安然无恙,归根到底是没有触碰到陛下心中的底线。但如果他主动结交东厂提督却是大罪!”

    这个道理很简单,大明祖训外戚不得干政。

    张皇后虽然独霸后宫却也不可能改变这一祖制。寿宁侯要是老老实实做他的闲散侯爷哪怕是跋扈一些天子也会乐呵呵的由他去。但若是寿宁侯主动结交东厂提督,那可解读的东西就太多了。

    “这件事需要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出面。”

    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和东厂提督杨鹏互相看不顺眼,而之前牟斌和寿宁侯又眉来眼去。

    这是二者选其一的游戏。

    寿宁侯张鹤龄如今能够跟东厂提督杨鹏交好证明他已经一脚踢开了牟斌。

    牟斌虽然忠厚,但也肯定忍受不了如此大辱。他可能奈何不了寿宁侯张鹤龄,但要让他出面对付死敌东厂提督杨鹏他肯定会是乐意的。

    邓原却为难道:“别的事情都好说,可咱家与牟指挥使并不相熟,恐怕搭不上话啊。”

    谢慎笑了笑道:“谁说要让邓公公出面了,这件事谢某自有计较。”

    邓原心中虽然忐忑不已,但却是选择相信谢慎。因为他没有别的选择了。

    “这两点只要做到,谢某保证徐典吏不但不会有性命之忧还可能会加官进爵。”

    政治就是这么值得玩味。

    不同的局势下同样一件事可能会有不同结果。

    “谢修撰之恩,咱家无以为报。”

    谢慎翻了一记白眼,心道你这也太没有诚意了吧。好歹帮了你一个大忙,嘴上应一下许个诺也好嘛。

    “此消彼长,邓公公未必没有机会。”

    谢慎的这句话意味深长,听在邓原耳中自然也有了别样的意思。

    邓原颤声道:“谢修撰的意思是。。。。。。”

    “谢某的意思是邓公公未必没有机会入主司礼监。”

    谢慎笑了笑道。

    听到这句话,邓原先是一愣,旋即摆手道:“如今司礼监名额已满,恐怕不会再放人进去了。”

    谢慎沉声道:“邓公公误会谢某的意思了。谢某是说邓公公可以借着机会挤掉杨鹏,取而代之。”

    。。。。。。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七章 振臂一呼() 
“取而代之?”

    邓原微微一怔,旋即连连摆手。

    “谢修撰莫要说笑了,这怎么可能。”

    谢慎又气又笑道:“邓公公没有试怎么知道不可能,莫不是怕了那杨鹏不成。”

    在真实历史中,杨鹏在弘治朝地位一直十分稳固,不仅一直是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还兼任东厂提督太监的职务。

    这样一位大权阉,肯定不是邓原这一御马监太监能够撼动位置的。

    但谢慎既然让邓原“取而代之”,自然有他的道理。

    少年冷冷一笑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邓公公不会不知道吧。这杨鹏深受君恩,却结党营私与那李广之辈有何区别。吾辈同食皇粮,自当为君分忧,岂能见此辈窃居司礼监!”

    谢慎说的义愤填膺,但邓原却是不为所动。

    道理是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若是谢慎不能拿出干货来,邓原却是不敢陪着谢慎玩火的。

    杨鹏那厮睚眦必报,若是让他知道邓原在背后搞小动作,那可是会把邓原往死里整的。

    太监之间的争斗往往比文官之间更为恐怖,谁能胜出往往取决于天子。

    而现在不论是圣眷还是职位,邓太监都处于完败的境地,如何能敢和杨鹏一战。

    那杨鹏统领东厂多年,可谓根基深厚。仅凭翰林院一些清流词臣上书,以及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发力还是难以撼动的。

    见邓太监默然不语,持观望状,谢慎无奈的摇了摇头道:“实不相瞒,此事谢某另有计划。”

    邓原深吸了一口气道:“非是咱家不信任谢修撰,实在是兹事重大,还望谢修撰体量。”

    这话的意思就是叫谢慎将计划和盘托出了。

    谢慎本来确实没有打算将全部计划都告诉邓太监,但眼下若是他不继续说,恐怕邓太监就要打起退堂鼓了。

    谢慎顿了顿道:“这件事恐怕还得设个局,请君入瓮。据我所知,徐典吏不仅请求裁撤东厂,还对寿宁侯进行攻讦。而杨鹏那厮虽然面上和寿宁侯张鹤龄有颇多交往,实则各怀心思。倒不如在这上面做文章。”

    邓太监陷入了沉思,良久才叹息一声道:“谢修撰的意思咱家明白,只是那杨鹏老谋深算,想要叫他和寿宁侯翻脸不是那么容易啊。”

    到底是在宫中当值许久的老人,谢慎稍稍一点他就明白了意思。

    “谢某坚信这世上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何况杨鹏和寿宁侯间并非铁板一块。”

    他之所以敢如此肯定,自然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开了全知全觉的视角。

    事实上寿宁侯张鹤龄和东厂提督太监杨鹏间一直相互猜忌,只要布局得当,让二人狗咬狗并非没有可能。

    这件事谢慎是存了私心的。毕竟他已经把寿宁侯张鹤龄得罪了,既然如此自然要得罪到底。

    如果能借着搬倒杨鹏的机会再打压寿宁侯一番,对于谢慎来说获得的利益就是最多的。

    “希望能够一举成事吧。”

    邓原声音中颇是无奈。其实他本没有下定决心和杨鹏死磕到底,但自家妹夫上书请撤东厂,相当于和杨鹏撕破了脸。以杨鹏的个性,肯定会认为是邓原在背后捣鬼。即便是邓原主动退让恐怕也不会让杨鹏承情,倒不如狠下心来与杨太监拼个鱼死网破。

    具体的方案谢慎还没有拿定,但只要定下策略,接下来的事情就都是水到渠成的了。

    又和邓太监敲定了一些细节,谢慎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邓太监的别业。

    回到府中,谢慎便计划着写奏疏为徐珪助力。

    以他翰林院修撰的清贵身份,要想忽悠几个涉世未深的热血青年一起壮声势上书还是很简单的。

    不过事不宜迟,徐珪如今已是危若累卵,没有时间给谢慎去细细布局。

    不管如何,还是应该先把联名的奏疏递上去。这样至少会分散天子的一些注意力,不至于让天子把怒火都发到徐珪身上。

    眼下天子还没有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