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巅峰召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巅峰召唤-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孟津关亦称河阳关,在洛阳北,孟津扣马五里处,距孟县南十八里的黄河河心,是古代黄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此即周武王伐纣时与诸侯会盟渡河处,亦称盟津,又名富平津。

    西晋丰乐亭侯杜预曾在这里架起黄河上第一座浮桥,称“河桥”。

    北魏又置河阳三城于南北两岸及河中沙洲上,历代为洛阳北面之要津,是兵家必争之地。

    小平津关在孟津老城的西北,黄河河心,也是黄河上的一道津渡,其地位仅次于孟津关,故名小平津。

    此外,洛阳西以西还有潼关(此时还没建关),东有虎牢关,北有天井关和轵关等。

    这些关隘同为洛阳门户,设防守卫,使洛阳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地。

第201章:实力暴涨的雁门军() 
第二百零一章:实力暴涨的雁门军

    黄巾军想要进攻洛阳的话,无外乎从东、东南、南、还有北,四个方向发起进攻。

    而洛阳东有虎牢关和大谷关;北有孟津关和小平津;东南有轘辕关,南有广成关,而突破这两关任意一关后,还有伊阙关。

    黄巾军必定会在四个方向中,选择一个作为主攻方向,一旦攻到洛阳城下,其余六关也就失去了作用。

    但无论黄巾从哪个方向进攻洛阳,最少也要攻下两道雄关,才能到达洛阳。

    从张角将大本营安置在陈留,又清空虎牢关前的所有防御设施来看的话,黄巾的主攻方向必定是虎牢关一线。

    但无论黄巾选择哪个一条路,都必须要连续攻陷两道雄关,而其余三条路线的攻取难度也并不比虎牢关小。

    虎牢关是河洛第一关,防御力为洛阳八关之最,但就算如此张角自然选择虎牢关的原因则是因为走入司隶,粮草运输车路线会更短,所以也更加方便。

    虎牢关之后还有大谷关,而大谷关虽地势极为险要,但却是不久之前新建而成的,由于建关时间较轿短,防御力自然比不去上虎牢关。

    表面上看大谷关是洛阳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所有人都知道虎牢关一但沦陷,大古关失守也不过是早晚的事。

    所以汉室现在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了虎牢关,朝廷征调全部军力前往洛阳,也是希望可以在这座雄关之下挫败黄巾。

    而黄巾同样是磨刀霍霍,准备一举攻克这座千年雄关,从而覆灭大汉,建立黄巾天国!

    一强攻,一死受,可想而知,虎牢关在不久之后,必然会成为一座巨大的战争绞肉机!

    ……

    五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而在这五个月中,汉室和黄巾都在紧张的战争动员当中,无数物资被运往前沿阵地。

    至于雁门军在这五个月中,完全处于一种涅盘重生的状态,实力疯狂的增长。

    整个雁门所有机构都处于一种超负荷运作的状态当中,雁门所有官员包括主公秦温在内,都少有休息时间。

    扩军、修关、移民、建房、分田、开荒、播种、购粮……

    总之就是一个字,忙,实在是太忙了!

    平均每天都会有近万流民,在沿途指导下来到雁门,而在雁门暂住一段时间之后,又会接受分配迁往三郡定居。

    渐渐的王猛和范仲淹在三郡的开拓速度,甚至都跟不上流民的迁移速度,结果造成雁门人满为患的局面。

    秦温见居然发生这种情况,于是下令暂缓雁门关的修建,让两万大军押解着近二十万黄巾俘虏前往三郡作为劳力。

    有着这部分劳力的加入,使并北四郡的非常态不正常发展,都朝着良性最快的方向。

    而随着气温骤降,雁门移民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不少,对此秦温只好在所有前往并北的道路上赠派人手,并且沿路设置粥棚饭点,尽全力不让任何一个百姓饿死在路上。

    如此的话,粮食的消耗也增大了不少,秦家在雁门的隐秘粮库,也消耗干净了大半,不过秦温对此却一点也不心疼。

    粮食虽是乱世之中的硬物资,但是若能若是将其转化为底蕴的话,那消耗再多的粮食也是值得的,因为乱世争霸才是王道。

    况且现在粮价虽然暴涨,但花费一定代价还是可以购买到粮食的,作为大汉五大商业世家,秦家不缺资金,所以大量的流动资金都用在了购粮上。

    贾玉事先安排数路人手前去各州购粮,而这其中以沈万三的这一路成绩最好,以最低的均价从益州买来了最多的粮草。

    贾玉见沈万三商业天赋异禀,遂打击提拔重用,就玻肥皂制造厂的项目也交交到了沈万三的手中。

    至于玻璃制造厂,由于利润巨大,所以贾玉决定亲自负责,而这也成为贾玉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商业失误。

    玻璃虽利润高,但仅仅只能流通于世家贵族之间,而肥皂虽廉价,但却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若是普及全天下,那利润无法想象。

    并北四郡的移民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在迁移的第四个月,前往并北四郡的流民人数终于降了下来。

    愿意来并州的流民,大部分都已经来了,剩下的不是嫌弃并州条件艰苦,就是嫌弃路途太远,怕到不了就会死在路上。

    不过就算如此,每天依然有上千流民赶到雁门,这些人对于这些人,雁门全部接收,一个也不放过。

    而在这长达五个月的大迁移中,并北四郡之地,共接纳了一百一十多万流民,三十多万黄巾战俘,共计一百四十多万人口。

    再加上雁门本土四十多万人口,中北三郡十万多人口,如今并北四郡光是汉人就已近两百万,另外还有近三十万胡人。

    一百四十万人口的安置,也是个大问题,考虑到四郡的接受能力,最终有三十万流民和十万黄巾俘虏,共计四十万人被安置在了雁门,其余八十万流民和二十万黄巾俘虏,共计一百万人被安置在了中北三郡。

    自此,并北四郡人口已经远远超过并南五郡,不过经济水平还有生活水平可就差远了,不过在秦温秦温的治理下,反超也只是早晚的事。

    人口暴增之后,迎接而来的自然就是扩军,而雁门军的扩军和移民是在同时进行的,毕竟五个月后就要开战了,一点训练时间也不能浪费。

    秦温一直忙着政务无暇脱身,所以将军事全权委托给了秦昊,而秦昊原本是想把王猛从三郡调回来,协助自己处理扩军事务的。

    可三郡要处理的事务更多,离开了王猛和范仲淹任何一个,三郡都会乱做一团,最终秦昊只能自行处理扩军之事。

    这次扩军雁门军战兵要扩军至十万,其中骑兵六万,步兵四万,而对朝廷宣称六万。

    两百万人口供养十万军队,二十民养一兵,这对于雁门军来说没有一点压力,再多一倍也能养得起。

第202章:精练步骑十万军() 
第二百零二章:精练步骑十万军

    秦昊向朝廷许诺会领三万精骑南下助阵,考虑到骑兵的训练周期相对较长,而雁门军只有五个月的训练时间,所以秦昊决定将所有战兵都转换为骑兵。

    雁门军原先有战兵四万,其中骑兵一万五,步兵两万五,而连续大战后损伤近一万,还剩三万真正的精锐。

    将剩下战兵中的步兵转换为骑兵,立刻就为雁门军换来一万五千战场厮杀经验丰富的老兵,而这些老兵都有骑术经验,所以很容易就能训练成精锐骑兵。

    战兵全部转换成骑兵后,雁门军当即拥有了三万可以立刻拉上战场的骑兵,至于剩下的兵力就只能重新征召了。

    雁门军招兵启示一贴出来,并北四郡当即群情沸腾,因为雁门军的待遇太好,对普通百姓的吸引力太大。

    大汉从没那支军队有雁门军这么高的军饷,一人参军甚至能养活全家,另外还有一系列福利待遇,比如多分田地,免除一些杂稅,战死伤残都有抚恤金等等。

    这要是还不去当兵,那不是傻嘛!

    无数青壮纷纷争着抢着前去报名包括,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雁门军应征的人数是有限的,万一落后被别人抢先可就没机会了。

    这种争抢着当兵的现象,也就在并北四郡有可能发生,在大汉任何一地都不可能发生,这位四郡人口多为流民,当兵是一条最好的出路,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当兵。

    雁门军未扩军前有三万战兵,一万守兵也被直接编入战兵,秦昊又征召了一万胡骑,所以此次征兵只征召战兵五万。

    可谁也没想到百姓从军情绪如此高涨,主动报名的参军人数竟高达三十万,到是让秦昊又喜又忧。

    喜的是三十万参军者刷掉二十五万后,那剩下五万必定是精髓,雁门军整体质量定会大幅度提高,稍加训练就能训练一支能打硬仗的精兵。

    忧的是则如何刷下二十五万人呢?

    雁门军暂时不需要这么多兵力,也养不起那么多,没有办法,秦昊只能提高征兵要求。

    而看到雁门军新的征兵要求后,很多人都傻眼了,这时他们才知道,雁门军的待遇虽好,但不是什么人都能加入的。

    更新后的征兵标准如下,身世清白顿时,体无残疾,身强体壮,最关键是年龄必须要在十八至二十五岁。

    重点是年龄,而这一项直接将参军人数坎掉三分之一,这让无数人气的捶足顿胸。

    秦昊也怕会漏掉一些真正人才,所以又摆下擂台战,就算超过标准也可以参加,只要打赢擂台战,就可以被雁门军直接录用,并予以高位重用之。

    可惜的是擂台摆了五个月,也只招揽了一些二流三流人才,一流超一流高手竟然一个也没有出现。

    百万流民之中没有一个一流高手这样,这让秦昊不禁感叹,人才难得呀!

    而后针对二十万参选者,秦昊又想出数到选拔流程,比如体能测试,力量则是,武艺测试等等。

    而这一系列的测试,最终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将参军人数精简到五万为止,而用这么奢侈的方法挑选士兵,整个大汉估计也只有秦昊一人了。

    二十万参选者,进过体力力量武艺等等方式选拔之后,最后被精简到了七万后,实在是刷无可刷了。

    都符合标准,而且都是好苗子,谁都不想走,对此秦昊也没辙,只好七万人全都全都留下。

    秦昊从七万新兵中,挑选出五万最精锐者,把雁门战兵凑齐十万后,又从五万新军中,精心挑选出一万骑兵。

    在马镫和马鞍等装备到齐之后,六万骑兵部队,在秦昊赵云张辽等人的带领下,开启了浩浩荡荡的大练兵。

    至于剩下四万步兵的训练,秦昊则全权甩手交给岳飞高顺和徐晃三人,这三人对步兵训练比秦昊要强的多,所以秦昊自然要人尽其才。

    至于多出的两万新军,在训练完成之后,会分配到雁门军下辖的38个县中,用以维护地方治安,成为雁门预备兵,也就是守兵。

    原本屯田兵也处于雁门预备兵的行列,不过现在却已经被秦昊给取缔了资格,原因则是现在雁门的屯田部队数量太多了。

    四十万(加上秦温所俘虏的)黄巾战俘,已经全都沦为雁门军的屯田部队,由于现在黄巾还未失败,所以黄巾战俘即不能拉上战场又不能充军,暂时只能作为免费劳动力。

    不过若是按照原来屯田兵的标准的话,那庞大的粮饷足矣压垮雁门军,若是区分对待,那都是屯田部队,之间待遇差距却又那么大,会引起很多人心中的不满。

    所以秦昊干脆取缔了原来的屯田部队,让所有黄巾战俘成为新的屯田部队,不过他们屯田却也要等到雁门关重建完毕之后。

    新的雁门关在雁门百姓,黄巾战俘,匈奴努力,近百万劳力日夜不休的连续奋战之下,历时四个月终于重建完毕,而且防御力更胜以往。

    雁门关重建完毕之后,黄巾四十万战俘和匈奴的十几万奴隶,则全部归于秦检和李定国统辖之下,开始修建连接四郡之间的驰道。

    不过不同的是,黄巾战俘在修好郡驰道后,就会分散在中北三郡进行屯田,而匈奴努力则要在并北四郡,永无止境的劳动。

    匈奴奴隶在修建好并北四郡之间的郡驰道之后,还要修建连接各个县城之间的县驰道,而等拿下并州之后,连接并州各郡县之间的郡县驰道,依然还要由他们修建。

    之后煤矿一旦开采,而挖煤等一些苦力活,也都会交给他们来做。

    总之不将这些匈奴奴隶的利用价值,压榨得一点都不剩的话,秦昊是绝对不会还他们自由的。

    若有一天秦昊释放这些奴隶的话,那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们的骨子里已经充满了奴性,永远不可能反叛。二是大秦复国,秦昊登基,从而大赦天下。

第203章:三万铁骑南下() 
第二百零三章:决战将启铁骑南下

    十万雁门大军在经历一众练兵达人,长达五个月的高强度操练之后,终于完成了第一轮训练,雁门整体也基本步入精兵行列。

    六万骑兵是在原雁门战兵的基础上建立,除了新练的一万骑兵还略显生涩,其余五万骑兵都是精骑,综合作战能力比起匈奴骑兵或许还有差距,但绝对冠绝大汉。

    骑兵训练完毕随时可以一战,而南下参战的三万骑兵,秦昊心中也已经有了打算。

    秦昊准备带一万胡骑,一万新编骑兵,还有一万雁门精骑南下,而将最精锐骑兵留下,以保存实力。

    骑兵的训练极为不易,若是为汉室损失过大的话,那未免太不划算,所以秦昊只带一万精骑,带上一万新练骑兵只是为了练兵,而胡骑就算损失了,秦昊也不心疼。

    中平二年,三月。

    经过五个月大发展,并北四郡已从一个稚子成长为大人,完全脱胎换骨,整体实力相比于之前暴涨了数倍不止。

    而现在,雁门军已整装待发,随时可以南下,参与虎牢关的惊天大战。

    雁门,安东将军府,秦温书房。

    “昊儿,三万骑兵准备的怎么样了?”

    秦温端起一杯热茶,喝了一小口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