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栋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栋梁-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剩下最后一人俨然没有了斗志,一时连连后退。

    那为首的恶汉倒是个精明主儿,知道这次又讨不到便宜了。便高声叫道,“哥几个,先撤!”

    在他的招呼下,四个人齐齐朝客栈门口逃去。

    穷寇莫追,况且和他们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周致当即止住了齐彦武。

    在客栈门口,那为首的凶汉面露狰狞,回头狠狠瞪了几眼周致和齐彦武,似乎是牢牢记住了他们的相貌。而后阴测测的说道,“今日我们哥几个可是栽了。不过,既然你们有这么大的胆子,敢伤害我等,不知还有胆量说出名姓?

    哼哼!你们可是要想好了,我们几个都是县太爷任大人的人,打了我们就是得罪了任知县。任知县断然不会放过你们。”

    他如果不这样说,周致可能就不通报姓名了。可这凶汉到了现在还如此蛮横,周致虽现在有些老练了,但还是血气方刚,当即说道,“好!你给我听好了,我是庆都县的秀才周致,你们家那什么狗屁任知县尽可来寻我的麻烦!”

    “好了,记下了!”凶汉丢下凶巴巴的几个字,狼狈而去。

    周致冷冷的笑了笑,根本就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的确,这是安肃县境内,但安肃县也是大明的地盘,也是要讲国法的。他们欺负了小武,难道报复报复他们就不应该么?

    今日是八月二十七日了,九月初一一大早就要到国子监报到。再也不能耽搁了,周致急急吩咐一声,在房间里收拾了东西,和那小女孩李凤上了马车,齐彦武则是骑上马,出了客栈,继续向北而行。

    也不知那四个恶汉是虚张声势,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反正是周致走出了安肃县,也没见到他们追来。

    这一日过了易水河,就是丁兴县境内。

    从丁兴再度向北,夜里在一个小村庄住下。

    翌日一早继续前行,就进入了顺天府的涿州,房山一带。

    这样晓行夜住,抓紧赶路,终于在八月三十日中午赶到了京城。

    在后世,周致自然多次来过这京城,此时大明的京城和后世比起来,自然相差太多。但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其繁华盛景自是数不胜数。

    可周致现在心下着急,也无心欣赏感受京城的繁华,扫听到了国子监的位置,就急急的奔国子监而去。

第302章 国子监() 
国子监是大明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有“南监”和“北监”之分。“南监”在南京,“北监”自然就在京城了。

    京城的国子监在东城安定门内的成贤街。周致的马车在一个多时辰后,停在了国子监的大门:集贤门外。跳下马车,站在门外,周致顿感神情一爽,一颗心也跟着在瞬间沉寂下来。

    好大,好宏伟,好气派。

    这果然是大明的第一学府。恩师杨一清能给自己寻到这样一个读书的好去处,这是何等大恩。

    要知道,自己只是个乡下的穷秀才,即使考中了小三元又能怎么样?在这大明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小三元呢?凭着自己的出身,自己的地位,想来这里读书那不是痴人说梦吗?

    当然了,若是凭着聪颖和能力,周致倒也不一定没有资格。

    可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单单凭自身能力就能搞定的事情能有多少啊。

    一股气血不停在胸膛中翻滚,周致暗暗下定决心,这一次一定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在国子监读出个名堂,得到收获。

    齐彦武虽说是武人,没读过书,但也被这国子监的宏伟和气派震撼住了。周致哥哥就要在这里读书了,这可是大明的最高学府。周致哥哥现在就来了京城,虽说只是来读书的,但周致哥哥的前程还不是要无比锦绣吗?

    小女孩李凤一直跟在周致身边,这个小女孩还真是丢不下了。这几天和李凤的接触,周致更是感觉李凤聪明伶俐,还很会说话。只是几日下来,小女孩李凤就对周致有了诸多依赖。

    小李凤虽说年龄很小,但心机却似乎不少,她担心周致会丢弃了她,总是在周致跟前表现的分外乖巧,大哥哥长大哥哥短的不停叫着,讨周致的欢心。

    周致知道,总带着一个小女孩终归不是办法,何况这是去国子监读书了。哪里有时间去照顾她?

    唉!必须要尽快为她寻找一个去处,让她过上正常小女孩无忧无虑的生活才好。

    小李凤这时候站在周致身边,看着国子监那硕大的门楼,惊呼道,“真是好地方,这京城真的好美。爷爷就从没来过京城,爷爷太可怜了。”

    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对爷爷的突然死去始终放不下。不过她很快就扬起小脸朝周致笑着说道,“大哥哥真是好本事,竟能来这地方读书,大哥哥日后一定能做很大很大的官。”

    呵呵!她可能经历很多乞讨的日子,也懂得拍马屁的技巧了。

    周致轻轻摸一下她的冲天髻,笑了笑。周致随后付给了那车夫五两银子的路费,让车夫回家。而后迈开大步,领着小李凤,后面跟着挑着担子的齐彦武进了大门。

    国子监是坐北朝南建筑的,大门叫集贤门,进了大门之后,是一处院落,院落之中有多处井亭。在院落东侧,有一个稍稍小些的门,门楼上清晰写着三个大字:持敬门。持敬门是与孔庙相通的。

    国子监自然是尊奉儒家,所以必须要连着孔庙。这和其他很多书院,乃至县学州学之类的相似,都要有孔庙。

    其实国子监最大的官应该是衍圣公,是孔子的后裔,正二品的官。不过衍圣公只是个虚职而已,并不掌握国子监的实权。衍圣公也不住在国子监里,他则是在山东的曲阜有专门的内城。一句话,衍圣公在国子监只是挂名而已。

    继续向北,穿过这处院落,又是一道门,名叫太学门。进入太学门,是国子监的第二进院落。在这个院落里有琉璃牌坊、辟雍和彝伦堂。

    琉璃牌坊是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都是皇帝亲笔御题,是古代崇文重教的体现。周致看的清楚,它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的牌坊。

    辟雍是一座方型重檐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在辟雍周围环绕著长廊,四面架设精美的小桥横跨过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俨然天圆地方。

    在辟雍左右两侧,一共有三十三间房屋,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这里便是来国子监读书的那些贡生、监生的读书所在了。

    明日才是开学的日子,此时的六堂静悄悄的,除了围绕六堂的柳树和桦树上的鸟雀鸣叫之声,倒是显得格外幽静。

    在辟雍的北面是彝伦堂。彝伦堂在元代名为崇文阁,大明永乐年间重新修建,并改名为彝伦堂。早年这里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国子监的藏书处。

    周致今日要现在国子监报到,所以他还要继续向北走,去寻国子监的典籍厅。

    在彝伦堂后面是敬一亭,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这里便是国子监里的各种官员和老师们的办公之所。在敬一亭的后面还有一处院落,甚是阔大,那则是国子监学生们的住宿之所。

    周致等三人此时站在敬一亭里,四处张望,寻找着典籍厅。正在这时候,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走过来一个身穿新鲜衣衫,相貌分外周正,身材笔挺,风度翩翩的年龄在二十一二岁的青年男子。不过青年男子虽相貌不俗,但此时却是一脸的阴郁,看样子是刚才好像受了什么气。

    那男子身边还跟着一个矮胖的小厮,那小厮一脸的谄媚之相,正亦步亦趋的逗引着青年男子,想让青年男子开心。

    周致眼见这青年男子气不顺,就不想去上前打扰他。可现在敬一亭里又没有别人,不问他在这硕大的院落中要是寻到典籍厅,还不知要耽误多少工夫。

    所以周致在稍稍迟疑后,就硬着头皮走过去,谦卑的抱拳道,“请问这位哥哥,这国子监的典籍厅在何处?”

    青年男子旋即一皱眉头,其实他早已看到了周致三人,只不过见周致三人穿的都土里土气的,料定是乡下人,而且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不伦不类的,也就没有搭讪。

    此时听周致问他,不由得更是上下打量了周致好一番,不悦道,“你是哪里来的,问那典籍厅作甚?难道这国子监是你这样的乡下人能来的吗?”

第303章 好好学吧() 
周致从那青年男子鄙夷的眼神里还是发现了些许端异。这个青年男子现在心情不好不说,而且看样子是很瞧不起自己。也难怪了,自己虽说青衿儒衫,头上戴着方巾,但这一路下来,风尘仆仆。

    再有,自己说到底是乡下来的,长期在乡下居住带有的那种土里土气是无法掩饰的,和眼前这位衣着光鲜的富家公子俨然天壤之别,没办法相比的。

    周致心下这样想,但却没有感觉到丝毫自卑。他旋即暗暗想到,我是来读书的,在这大明的最高学府读好书,在明年的大比之年能考出个好成绩才是目的。

    想到了这里,周致面色和善,带着友好的微笑朝那青年男子又是一拱手,道,“这位兄台说的不差,我的确是个乡下人,但也确实是来这国子监报到的。

    国子监明日开学,我还未寻到那典籍厅,所以才向兄台一问,不知兄台能否告知?”

    话说的非常客气,显然是不想与眼前这青年男子失了和气。

    那青年男子微微一愣,不过随后还是不屑的撇了撇嘴,道,“哼!这年月真是没的说了,这国子监看来也是名不副实了,什么样的阿猫阿狗都来读书了。

    看见了没,典籍厅就在那里。”

    青年男子唠叨了一通,最后还是伸手指了一下院落的西北方向。院落西北是一排房屋,典籍厅应该在那个方位。

    周致急忙微笑着谢过。

    而后那青年男子再也不理会周致,便朝敬一亭的门口走过去。他身后的那矮胖的小厮却上前来,很是轻蔑的朝周致三人撇了撇嘴,冷声道,“哼!像是我家少爷这样的人来国子监读书才是正理,没想到乡下狗也来这里读书,我家少爷和你这样的人同时一起读书,让我家少爷真是掉价哩,真是没有天理了。”

    对矮胖小厮这样的小角色,周致自然不放在心上。

    可齐彦武作为周致的保镖兼书童,周致的颜面直接和他息息相关。周致被侮辱,他心里早已气愤不已。但没有周致的命令,齐彦武也不敢说啥,只有狠狠的瞪了一眼那矮胖的小厮。

    “哎呦!你还不服气么?忘了告诉你我家少爷是谁。得了,今日就告诉你们。不过呐,你们可是要听好了,可别惊的尿了裤子,我家少爷叫郭勋,是武定侯之后。”小厮扬起脸,十分骄傲的说道。

    齐彦武可不知道什么武定侯,听后,很是不屑的撇了撇嘴。

    那小厮气恼,说道,“怎么的?莫非你还不服咋的?”他说着话,俨然撸起袖子就要朝齐彦武动手。

    齐彦武挑着担子,根本就不予理会。

    周致慌忙朝齐彦武道,“小武,不可多事,武定侯是何等尊贵之人,他的后人能和我们说上几句话,乃是我们的骄傲荣幸。”

    说完了,又朝那矮胖的小厮友好歉意的一笑。那小厮见周致说话始终有分寸,而且看周致的样子,对武定侯颇为尊崇忌惮,心下稍稍满足,这才紧跟着郭勋身后,小跑溜丢的朝大门而去。

    此时周致的一颗心荡起了层层涟漪。

    周致太清楚郭勋了。在大明历史上有很多关于郭勋的记载。

    说起来这郭勋是武定侯郭英的六世孙。大明开国,郭英凭借勇武善战,立下了不世之功,很得洪武皇帝的喜欢。

    郭英家族虽以军功起家,但其子孙并非粗鄙无文的赳赳武夫。郭勋的曾祖郭镇、伯父郭珍,父亲郭良均能诗会文。

    尤其是郭英的父亲郭良“好聚书为诗,乐与文儒交”。此时的武定侯就是郭良。这郭勋虽没有科举功名,但也聪颖好学,雅好诗文,在文学方面很有成就。

    当然了,现在的郭勋还年轻,没有那些成就。不过周致也知道,郭勋在弘治之后的正德时期,虽说也有功勋,但郭勋恃才傲物,依仗着家族势力,他的所作所为,名声也就不怎么好了。

    周致万万没想到刚来国子监,就碰到了这样一位大人物。显然和他交恶对自己没有好处,郭勋这样的权贵子弟,能结交是最好的。

    按照郭勋的指引,朝西北方向走到了那数十间房子跟前。这里是国子监各种官员和老师办公的场所,具体哪一间是典籍厅还是不清楚。好在这时候从一间房屋走出来一个白发老者,周致这才问清楚了典籍厅的所在。

    轻轻叩响屋门,一名小厮迎了出来,那小厮倒是有些斯文,不似刚才郭勋的跟班那矮胖小厮那般蛮横霸道。

    周致谦逊的拱手说明来意,小厮便引领着周致去了房屋的里间。在里间一个面色焦黄,很是苍老的老者正坐在书案之前。周致急忙道,“庆都县白岳村秀才周致前来报到。”

    没办法,只有以这样的手段了。因为恩师杨一清虽说举荐了自己来国子监读书,但却没有任何的证明以及举荐信之类的。

    好在那老者不以为意,翻开书案上一摞厚厚的册子,翻看了良久,而后又看过周致的户籍证明,才微微点头。与此同时这才抬起头来,上下打量周致。又是过了许久,才说道,“嗯,司业诸葛大人说过了,你是杨御史举荐而来。”

    他一边说着,一边站起来,接着说道,“老夫叫杨礼,是这里的典簿。老夫在这里干了差不多有二十年了,像是你这样的乡下年轻秀才还是极少见到。

    你能到御史大人杨一清的推荐,可是万分荣幸呐!你来了之后,可一定要好好读书,这里和乡下可是没法比的,书多不说,人才也多。呵呵!周致秀才,好好学吧!”

    这杨礼唠唠叨叨的说起来没完了。

    他只是个从八品的官,官级很低,还比不上一个县的县丞。可能在这国子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