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栋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栋梁-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岳书震的担保人,也不知他是从哪里弄来的两名廪生,反正周致和吕行川与他们都不相识,这一路又不同乘一辆马车,也就没有了什么接触。

    两百余里的路程,马车行驶了差不多有两日,在五月十二中午终于行到了保定府城外。

    保定府是京畿重地,有“京南南大门”之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城墙建造的既高又厚,而且保定府毕竟是府城,占地面积十分广阔。

    周致在后世是北方人,保定府也是曾经来过几次的。当然了,后世那高高的城墙早已所剩无多,面目也和大明此时的大不相同。

    但此时周致撩开车帘,抬头望望那雄伟的城墙,倒是有几分亲切和熟悉的味道。

    三辆马车从南门入城,城门口有几名官兵把守,因为这些年一直太平,看门的官兵俨然就有些松懈了。他们三三两的聚在一起,不知在谈笑什么,对周致吕行川岳书震的三辆马车俨然视而不见。

    沿着宽宽的街道一路北行,直到府河岸边。

    府河之上有数座石桥,石桥修建的十分结实。正是午时,繁华的桥上行人如织,个个都行色匆匆。低头朝桥下望去,府河之水水波荡漾,两岸的垂柳青青,藏身树间的鸟雀叽叽喳喳的叫的好不欢快。

    周致不禁暗暗叹道,这座古城果然非同一般,在此时的大明俨然就如此繁华,不愧是京城的南大门啊。

    早已从范进口中得知,道试的考场在府衙东北方向。所以三辆马车过了府河,又朝东北方向行出五里路,此地离着考场就不算远了。

    这里名为二道桥,虽说名字中有个桥字,但实际上却是一条繁华的街道。街道两侧大多是建造美观的二层小楼,都作为商铺。商铺的招牌幌子迎着微风飘荡,虽是中午了,但各种叫卖之声却不绝于耳。

    周致等人挑选了一处名为登峰的客栈住下。

    登峰客栈虽说是一家不大的客栈,但此时却也住下了不少的考生。房间俨然有些紧张了,还好剩下了三间上好的客房。

    周致便和齐彦武合住了一个房间。吕行川一个人住下了一间房。等到范进和车朗来了之后,他们就与吕行川住在一起。岳书震则是和他的书童,还有那两名不善言语的廪生各要了一个房间。

    在客栈中简单吃了些东西。

    五月十六便是道试之期,临阵磨枪不快也光,除了周致外,吕行川和岳书震都有些紧张,此时便也就不在一起闲聊了。

    吕行川和岳书震各自在房间中安静读书,周致则微微眯起眼睛,细细回味这些日子以来读过的文章,还有徐经伍文定顾鼎臣三人给吕行川写的那些写文章的指导经验。

    周致这具躯壳生的健壮,虽说两日来一直坐马车,颠簸不堪,但此时却丝毫也没有感觉到累。

    倒是齐彦武,他生来就不喜坐马车,这两日下来,吃的东西很少,此时就有些面色苍黄,显得无精打采。

    不过这小家伙的意志倒是颇为坚强,就一直坐在椅子上,陪伴着周致。无论周致如何劝说,他就是不上床休息。周致无奈,只好作罢。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天色就暗淡下来。揣摩了整整一个下午,周致受益不浅,此时感觉头脑就有些累了。

    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要劳逸结合嘛。

    周致索性站起身,朝齐彦武道,“小武,你在这里安静歇息,我去外面走走。”

    齐彦武正在打瞌睡,却激灵一下就站了起来,严肃道,“不,小武要跟着哥哥!”

    既然作为周致的书童兼保镖,齐彦武十分认真负责。对齐彦武这样的性格周致十分欣赏满意,而且看此时的齐彦武脸色好转了很多,便点头应允。

    两人简单收拾了一下,便一前一后出了客栈。

    彩霞映红了半边天,傍晚的府城自然别有一番韵味。徐徐清风吹过,周致顿感神清气爽。街上的小吃店铺不少,飘散在空气中炒菜炖肉的香味不时冲进鼻孔,更是让周致心脾俱醉。

    还真是有些饿了,两人索性就慢慢走进了一家小吃铺子。

    小吃铺子是一家卖烧饼的店铺,店铺虽然不大,但处处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洁卫生。

    天色还早,几张餐桌前只是零零星星的坐着几个客人。周致和齐彦武在靠近窗口的位置挑了一张桌坐下。

    周致笑道,“小武,今日就在这里吃了,早就听闻保定府的烧饼很是闻名呐,今日就在这里好生尝尝。”

    其实说保定府的烧饼闻名,那是周致在后世的所闻。在后世之时,保定府有各种特色小吃,周致来保定的几次,每一次都被小吃深深吸引。

    店家的伙计是一个身材瘦小,但眉目清秀的二十几岁年轻人,看上去分外机灵。此时他走上前来,未曾开口先是满脸堆笑,道,“哎呦,您主仆二人是远来的吧?看情形这位少爷是一定是来参加考试的。呵呵!既然来考试,那就必须要吃我们徐家老铺的烧饼。

    少爷您还不知道,但凡是来参加考试的,只要是吃了我们徐家的烧饼,你猜怎么着,那必定会考中秀才。所以少爷您来我们小店就算是来对了,这是保定府最具特色的烧饼店铺,我们打出来的烧饼又酥又脆,少爷您吃了一回还想第二回呐!

    少爷吃的越多,考试就考的越好,说不得您每日来吃,还能考出个案首出来呐!”

    听这店家伙计好一通白活,周致心下暗笑,不过闻着这满铺子的香气,想来烧饼定然不会差。

第235章 吃出财运() 
在后世周致来保定的时候,保定人给周致的印象是厚重中不乏热情好客。可眼前的伙计给周致的印象热情不假,但好像厚重却是缺少了一些。周致不由得暗自纳闷,旋即淡淡一笑,道,“既是这样,那就先上五个烧饼。”

    “好嘞您呐!少爷,我们这里还有有上好的香米粥,价格便宜,看少爷是个爽快人,干脆小的就做了少爷的主,就给您二位每人盛上一碗吧!”伙计又笑着说道。

    这伙计俨然很会做生意,这倒好,不用周致吩咐他倒是做主了。

    香米,又名香禾米、香稻、是一种长粒形的大米。在西汉之时早有种植,曹丕曾赞誉香米,“长沙有好米,上风吹之,五里闻香。”唐代的女皇武则天曾把香米列为贡米,足见其价格的昂贵。

    其实在后世香米的价格也不便宜,比一般的黄米小米要贵上很多。周致好生纳闷,这样贵重的香米如何就出现在了北方的保定府,而且这伙计还说价格便宜。

    周致笑着问道,“伙计太会说话,你还是先说说这香米粥的价格。”

    伙计一笑,道,“每碗二十文钱,不算贵吧?况且您是少爷,哪里会在乎这几文钱,这可是正宗的香米呐!”

    二十文钱还说不贵?不过若真是正宗的香米还好那就真不算贵,可若不是,那这一家店铺可就是坑爹店了。周致暗暗道。

    现在周家的日子虽说好过了不少,但周致却一直很节省。要知道,家里的每一文钱都是辛苦赚来的,可不容浪费。

    周致略微沉思一下,又端详了那伙计两眼,便道,“好,就再来两碗香米粥。”

    此时周致俨然动了心思,到底看看这一家店铺是不是坑爹店。那香米到底是不是真的香米。

    呵呵!我周致虽说穿越大明还从未吃过香米,但在后世却是吃过的,能辨别出真伪的。

    那伙计爽利的答应一声,这就要转身而去,周致却好奇的问道,“店家的香米从何而来?”

    店家伙计一愣,不过随后就满脸堆笑,道,“哎呦!一看少爷您就是个懂行的,小的和我们家掌柜的都是长沙人氏,来保定府也就只有三四个年头。

    少爷您知晓,长沙那地方土地肥沃,是富庶之地,香米产量颇高。怎奈那么多的香米却是在本地无法消耗,毕竟普通百姓们总不能成天吃香米吧。

    所以我们掌柜的便从长沙弄来香米。其实长沙的香米价格并不贵,但到了这北方的保定府,加上各种运费,自然就稍稍贵些了。”

    店家伙计好像还从没遇到过周致这样纤细询问的人,便耐心的解释道。

    他这样一说,周致疑虑顿消,心下不禁暗暗点头。若是这样说来,这香米粥的价格倒是公道了。

    店家伙计见周致不再问话,这才转身,匆匆去了灶上。功夫不大,两大碗热气腾腾的香米粥,散发着浓郁的香味,便端了上来,另外还有五个烧饼。

    周致先细细闻了一下香米粥,暗暗道,是这个气味,呵呵!店家并不坑爹呐!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周致随后喝了两口,香米粥熬制的火候很到位,粘稠适中,又加入了几颗去核的红枣,喝起来更是醇香甜美,唇齿留香。

    齐彦武喝了几口,更是啧啧赞叹,道,“好喝,真是好喝。哥哥,不过这粥也着实贵了些!”

    “呵呵!小武,这还是第一次吃到这种粥吧?”周致笑道。

    “嗯,小武也只是到了周家,跟了周致哥哥,才喝到了如此好喝的粥。”齐彦武又是喝了几口,声音俨然有些哽咽了。

    说起来还真是周家给他带来今日的温饱生活,而且周家从来不拿他当仆人对待,当成了一家人。此时齐彦武想起这些,就不由得分外感动。

    “小武,吃烧饼!”周致把一张烧饼递到齐彦武手里。

    此时的烧饼已经具有了后世烧饼的雏形,表面看烤的黄橙橙的,很是耐看。轻轻咬上一口,却好像酥脆有些不足。不过嚼在嘴里,味道还不算太差。

    这时候的烧饼能做成这样,已经着实不错,周致不禁轻声道,“还不错。”

    “少爷您算是说对了,这烧饼香米粥就是我这店铺的一绝。在保定府是独此一家。

    呵呵,说起来这可是我祖传下来的手艺,说不好在这整个大明也是独此一家呐!”

    不知什么时候店掌柜的突然站在了周致身边,他听周致这样赞誉,不禁随口道。

    掌柜的生的眉目和善,三十岁出头,此时脸上俨然有些得意之色。

    周致笑道,“香米粥的确不差,但这烧饼却还是欠些火候。”

    掌柜的闻听,顿时精神有些萎顿,不禁长叹一声道,“唉!不瞒少爷说,小的开了这家烧饼店铺,其实也知晓这烧饼的制作不甚酥脆。但小的试用过了多种烤制方法,却总是烤的硬了就有些咯牙,烤的软了就更谈不上脆了。

    小的也知道,做生意讲究的是精益求精。我这祖传的烧饼若真是能过了酥脆这一关,呵呵!想来小店也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周致听他长吁短叹,把制作不出酥脆的烧饼当成了心中的痛,甚是苦恼,便随口道,“其实烤制酥脆的烧饼也并不难!”

    “怎么?莫非少爷有得道之法?”掌柜的一时有些焦急,问道。随后便又正色说道,“今日得见少爷好像深谙其理,少爷若是真能让小的这烧饼酥脆了,小的必有重谢。”

    周致听了忽而心中一动,后世保定府和烧饼相关的一种名吃,忽而清晰出现在周致脑海中,那名吃可是天下驰名。周致又看了看那掌柜的,旋即站起,饶有兴致的问道,“怎么说?不知你要如何谢我?”

    “少爷若是能烤制出酥脆无比,让人满意的烧饼,小的……小的愿意拿出我这家小店每年收益的两成送你。”掌柜的像是下了某种决心,迟疑了一下就说道。

    这家烧饼小吃铺在二道桥的繁华街道上,过往之人不少,来店里用餐的人虽算不得太多,但终归能维持下去。掌柜愿意拿出两成收益给周致,足见他对这店铺的希望,和对那烤制酥脆烧饼之法的渴望了。

    可能在他想来,烧饼酥脆了,赚取的银子要比送给周致的两成多上很多吧。

    要知道,经商之道可是要精于算计,谁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况且周致早已从掌柜的言谈中发现他应该是一个精明之人。

    不过周致听了,却是心中暗喜,没想到随便吃上几个烧饼,竟然还吃出一个财运来。

第236章 生而知之的人() 
周致随后了解到掌柜的叫徐来运。他开的这家烧饼小吃铺虽说客人不算多,但毕竟因为占据的地理位置好,一年下来也有将近两百两银子的收入。两百两银子对于徐来运这样的小户人家来说,其实已经十分不少了。但徐来运却是极为不满足。

    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周致更是发现徐来运其实是个心有壮志的人,他想赚更多的银子,甚至要成为一代富豪。若不然也不会背井离乡,从长沙那么远的地方来北方的保定府做生意。

    尽管说他在小吃铺上下足了功夫,就是连雇佣的伙计张狗也是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几乎能把死的说成活的,但终究烧饼制作的不够精良,小吃铺的回头客并不多。

    不过徐来运有信心,凭他的经商之道和见识,只要是将烧饼制作的酥脆无比了,定然吸引更多的人,回头客也就自然会多起来。他甚至想到,在随后的日子就开出几家分店,让自己的烧饼铺在保定府遍地开花。

    可说来说去,还是制作烧饼的技术不过硬,所以这就成了他的心腹大事。他甚至做梦都在琢磨着烤制烧饼的法子,怎奈总不成功。

    周致和徐来运交谈了一会儿,很是投机,周致更是放下心来。最后笑道,“既然徐掌柜有此雄心壮志,那我就答应了你。教你制作烧饼,让烧饼酥脆。

    呵呵!不过,你这店铺两成的收益,我周致也就当仁不让了。”

    徐来运当即正色道,“经商之人讲究诚信为本,我徐来运是诚心之人,日后我二人便是朋友。

    不过呐,前提还是少爷能制作出你所说的酥脆烧饼。”

    直到现在,徐来运还是有些不相信周致所说。

    周致微微一笑,道,“制作着看吧,若是达不成徐兄的满意,我自然不会提成。”

    而后,徐来运就领着周致去了灶下。

    灶下和面烤制烧饼的是一个徐来运的娘子。徐家烧饼虽说制作的欠些火候,但还是祖传的手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