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181章 个人崇拜(求订阅)() 
“太祖高皇帝再世!大明战无不胜!”

    “太祖高皇帝再世!大明战无不胜!”

    “太祖高皇帝再世。。。。。。”

    午饭的时候,欢呼的声音陡然在克难新军的临时大校场各处中响起!由各营的官长带头喊口号,下面的士兵再跟着齐声呐喊,喊完以后才开始放饭。

    在如今的克难新军当中,这“太祖高皇帝再世!大明战无不胜!”的口号每天要吼上不知多少次。

    每天一大早起床后,各营官兵就得在新发下来的抚军太子像前喊上三遍,然后才能洗漱吃早饭。吃完早饭后则是大元帅府的一些参军下部队“讲故事”,讲太祖高皇帝和抚军太子殿下怎么牛逼的故事,还要宣讲抚军太子是太祖高皇帝附体的故事,而且讲得有鼻子有眼。而听故事的官兵们也少不了喊几嗓子口号配合一下。

    听完故事就是各种操练,而在操练的过程中,少不了又得喊口号和听故事——口号是“太祖高皇帝再世!大明战无不胜!”和“太祖高皇帝再世——万胜!”两种,故事则是大沽口火铳杀鞑子的战例。

    上午的操练结束,大家伙又得在午饭前继续喊口号,喊完才能吃饭。吃完饭,还会有参军来给大家上课——讲军纪,讲战法,讲跟着太子爷前途无量。。。。。。讲完以后,还得再喊口号!

    下午还是训练,和上午的训练一样,还是队列、阵型、行军、战法这些。训练过程中,少不了再喊一堆口号。

    训练完毕,再是喊口号,吃晚饭!

    如果遇上发军饷和放赏,那还得再多喊几遍了!

    总之,在克难新军抵达登州后,除了训练加码,纪律也越来越严格之外,就是出现了宣扬个人崇拜的造神运动。

    这场造神运动的发起人当然是大明抚军太子朱慈烺了!

    他在大沽口战役前就玩了一把造神,效果似乎不错,大大提升了士气。所以到了登州之后就开始变本加厉的造神!

    为此还在抚军大元帅府下设立了一个名为参军司的机构,网罗了三四百个京城勋贵家的子弟。都是一些京师权力圈子外围的年轻人,少不了有眼高手低爱吹牛的毛病。而且这些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点朱慈烺的“神迹”,又眼见着朱大太子在大沽口了痛打鞑子,所以都信了他真是朱元璋再世了。

    原来跟着朱慈烺的那个太医曾神仙,现在也被派到这个参军司兼职,这个太医也是个能吹牛的主儿。说起神仙鬼怪的那一套,可是有板有眼的,朱慈烺又是他亲见着“脱胎换骨”的,那吹起来更是和真的一样了。所以曾神医现在就兼职说书先生,人称“神医先生”了。

    这个专门“吹牛”的参军司的工作效率,还真是出人意料的高啊!短短十数日吹下来,就生生将朱慈烺变成了朱元璋转世,变成了克难新军的神!

    当然了,朱慈烺的“神”也不完全是吹出来的,他虽然不是朱元璋转世附体,但的确换了魂,而且的确干出了一点“神迹”。

    “这转世附体之说,还是太过玄幻了。。。。。。”

    抚军大元帅府内,一座巨大的厅堂内,正坐在一张长桌边上吃饭的史德威正连连摇头,质疑着朱大太子的神迹。

    他虽然是武夫出身,但是也正经上过学,还考过秀才,后来又当了史可法的养子,自然满脑子圣人道理,怎么会相信太祖高皇帝转世这种荒诞之说呢?

    “怎么是玄幻呢?这是真的。。。。。。”一个穿着红色战袍的克难新军参军用异常肯定的语气说对今天早上刚入登州城的史德威和唐云说,“这事儿我最清楚了,我堂兄的娘舅就是东宫侍卫,三月十三日晚上太祖爷下凡附体在太子爷身上的时候,他可就在端本宫外面守着!亲耳听见千岁爷和太祖高皇帝说话的!

    而且三月十四日晚上,千岁爷醒来以后,立马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之前那是多老实的一个孩子,绝对是规规矩矩,不让干的事情半点都不干的。可三月十四日晚上到现在,不到三个月,千岁爷已经干成多少大事了?连鞑子都打死3000了。。。。。。不是太子高皇帝附体有可能吗?”

    这个克难新军的参军名叫李龙睿,是上直亲军的世袭指挥使家族出身,在北京的时候就是个不大不小的纨绔,耳目通灵,一张嘴也能吹嘘,所以就补了个“吹牛参军”。

    这大元帅府参军除了负责吹牛,还管接待通报的差事。所以史德威、唐云他们到了登州以后,就由参军司的人负责接待。

    其实也没啥好招待的,就是管饭管住宿。饭食就是在轮值守卫大元帅府的克难新军步军协搭伙——到了登州之后,朱慈烺就不再设立专职的侍卫协,而是由克难新军下属的各个步军协轮流充当宿卫。负责大元帅府和行宫的安全。

    当然了,朱慈烺自己还是额外保留了一个侍卫营,充当贴身的禁卫。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克难新军实行的“搭伙”制。自从朱慈烺草创克难新军时起,他就坚持每天必要一餐和兵士共用。一来是为了检查基层部队的伙食;二来是为了拉拢人心。

    这个优良传统不仅保持到了现在,而且还得到了扩大。现在克难新军的新军典范就规定了各级军官和士兵如何一体饮食的问题。

    协统以下(包括协统)军官,如无特殊情况,每日早、午两餐,必须和士兵共用。协统以上,每日的午食须和基层士兵共用!

    而基层部队的伙食供应,则以协为一个独立结算单位,设立专门的炊事旗,大元帅府、克难新军指挥使司、各师帅司不单独开伙,而是在各协搭伙。

    所以各协的伙食都很难办,基本捞不到什么油水,而士兵们的伙食也算有保障,至少可以吃饱,荤腥也日日可见。

    现在和史德威,还有高杰的心腹亲将唐云等人一起吃饭的,就有许多克难新军右师左协的基层官兵。李龙睿和坐在周围的那些右师左协的官兵似乎挺熟悉的,吹完牛后就冲他们喊了一嗓子:“弟兄们,你们说说,咱太子爷是不是太祖高皇帝转世下凡啊?”

    “是啊,千岁爷就是太祖高皇帝再世!错不了的。。。。。。”

    “千岁爷如果不是太祖高皇帝转世,怎么可能那么厉害?”

    “是啊,鞑子都怕咱们的太子爷!”

    “有太子爷在,咱们克难新军就战无不胜!”

    好嘛,一个个都被洗了脑,说起太子爷全都信心爆棚,仿佛跟着太子爷,就是天不怕地不怕了。

    史德威、唐云两个人互相看看,都感到不可思议,不过他们也不再说不合适的话了,还是埋头吃饭吧。

    还别说。。。。。。这个克难新军吃的真是不错啊!

    今天中午史德威和唐云他们吃到了白米饭、烧豆腐、蒸鱼块、炒胶菜。豆腐和胶菜里面都加了猪油,吃着很香。鱼是海鱼,用盐腌过,非常鲜美。白米饭还管饱!

    这样的伙食搁在别处,都是家丁才能吃上的!在克难新军里面却是任何一个普通士兵都能吃到的。

    除了吃得好,克难新军的军饷也足,而且不欠饷,不克扣,不折色,同样是别处家丁才能享受的待遇。

    另外,每一名克难新军的官兵,口袋里都塞着“授田令旨”,至少50亩水田,到了江南就兑现。。。。。。

    下面的人有了这样的待遇,这朱大太子当然就是太祖高皇帝再世了!

第182章 太子大点兵(加更,求订阅)() 
“千岁爷,这是史可法和高杰差人送来的奏章。。。。。。”

    朱慈烺才回到自己设在登州水城内原备倭都司府内的抚军大元帅府,他的元帅府长史毕酒城和军师李岩就出来参见了。

    毕酒城手捧着两本刚刚收到的奏章,眉头紧锁。

    现在流浪朝廷不怎么正规,没有了通政使司,奏报、行文和旨意的上传下达都靠大元帅府的参军司进行。

    而负责拟诏的翰林院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元帅府的长史司。同时长史司还兼了司礼监的一部分职责,实际上就是大元帅府的“秘书处”。

    由六部、诸卫、各地方上呈的奏章都会汇总到大元帅府的长史司,先由毕酒城和李岩来看,然后再给朱慈烺。

    不过一般情况下,朱慈烺都是在每天一大早看奏报的。看完奏报再上“午朝”或“下午朝”,和帅府诸卫、六部、察院等衙门的主官议政,并且下达指令——他的指令一般由长史司负责拟诏,然后分成两类,一类由内阁拟条旨,朱慈烺批红,再让参军司传达。

    还有一类是给大元帅府诸卫的旨意,不需要条旨,由朱慈烺批红即可。

    而今天的情况有点特殊,都下午了,如果不是紧急军情,一般的奏章应该是明天早上再给朱慈烺过目。

    “怎么?”朱慈烺有点奇怪,“是紧急军情?”

    毕酒城摇摇头道:“千岁爷,这是史可法和高杰给圣上的奏章!”

    “给圣上的?”朱慈烺迟疑了一下,“都说了什么?”

    李岩笑道:“史可法和高杰奏报说他们已经集结了十万勤王大军,很快就要北上迎驾来了。”

    “十万?”朱慈烺哼笑了一声,“早干嘛去了?”

    “千岁爷,”李岩道,“就不知道这史可法想要勤的王是谁了?”

    “应该是我父皇吧?”朱慈烺笑着,“这是好事啊。。。。。。史可法真是忠臣,难得的忠臣啊!”

    “好事儿?千岁爷,您说真的?”毕酒城愣了又愣。

    李岩道:“当然是好事儿了。。。。。。他这么一闹,南京那些二百多年的勋贵将门还有几个能脱得了干系?”

    “千岁爷,”毕酒城小声道,“东南可不能乱啊!”

    朱慈烺笑了笑,“乱不了的,一帮不中用的家伙!酒城,去召集下午朝吧。。。。。。把苏观生、吴三辅、朱纯臣也叫来,本宫要听听大家伙的意见。”

    “臣领旨。”

    。。。。。。

    抚军大元帅府大堂。

    流浪朝廷的阁老、尚书,元帅府诸卫的卫帅,察院的李邦华,军师李岩,登莱巡抚苏观生,还有刚刚被朱慈烺任命为备倭都指挥使的朱纯臣,以及克难新军指挥使吴三辅,全都聚集一堂,开始议事了。

    “好个高杰,居然敢和千岁爷做对!他个援剿总兵之前还临阵脱逃,一跑上千里。。。。。。这罪过还没追究呢!千岁爷,您给臣下令旨吧!臣带兵去平了他!”

    喊打喊杀的是国舅爷吴三辅!

    他现在可厉害了。。。。。。他指挥的新军可是打死过3000真鞑子的!

    高杰那点实力算个屁啊!能和3000鞑子比吗?还不是随便打打就灭掉了?

    而且现在已经是大明崇祯十七年五月底了,克难新军又在登州练了二十多天的兵,还补充了兵员,实力那是更上层楼了。

    在大沽口的时候,克难新军的总兵力已经破20000人了。后来李岩、红娘子拉过来3000,苏观生在登州又招募了3000,朱慈烺又从随行的勋贵、勋臣、官员、义民之中拉了2000人。

    现在新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将近28500人!

    这28500人被编组成了前中左右四个师,每个师的人数都超过了7000人——包括四个1600人的协和一个600多人的直属队。另外还有直属大元帅府、新军指挥司的几百号人。

    在人数增加的同时,装备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新军装备的火铳数量目前达到了将近2600支(沈廷扬又四下收购了一些鸟铳送到了登州),包括斑鸠脚火铳和鸟铳,其中鸟铳全部配备了枪刺。

    这2600支火铳被分配给了8个营,前左右三师各有两个营,其中属于新军中师的两个火铳营和两个没有配备火铳的步兵营组成了一个步兵协,全部驻扎在海沙岛上。

    不过登州这里,包括6个营的火铳兵,3000铁骑兵和4门红夷大炮在内的两万六千多克难新军,还是足够的强大!足够高杰的30000账面兵吃不了兜着走的!

    吴襄摇摇头,打断儿子道:“可不止一个高杰,还有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他们多半也会加入进来的!”

    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现在并没有表态,不过他们的立场可以想见——一定会搞事儿!

    因为搞事儿对他们没坏处。。。。。。天塌下来由史可法顶着!而且他们还能出卖史可法获利,何乐而不为?

    朱慈烺看着军师李岩:“军师,你怎么看?”

    “他们不会来打登州的。”李岩道,“来了。。。。。。就不好谈条件了!现在只是不知道史可法了。。。。。。”

    “史可法不足虑,”侯恂笑道,“他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倒是马士英、路振飞、钱谦益三人需要留意。”

    “钱谦益?”朱慈烺一笑,这不是水太凉吗?山东这边。。。。。。水很凉的!

    侯恂道:“这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败谁的事?”

    侯恂笑道:“当然是史可法的事儿了!”他顿了顿,“另外,钱谦益有个弟子需要拉到咱们一边!”

    “弟子?谁?”

    “郑森!”侯恂道,“他是福建总兵官郑芝龙的长子!”

    啊,郑成功啊。。。。。。大明首富的儿子!

    朱慈烺点点头,“本宫知道该怎么做了。”

    李岩笑道:“千岁爷,光是伐谋还不行。。。。。。现在是时候大张声势了!他们不就是仗着人多吗?咱们到了登州都快一个月了,也是时候从登莱七卫募集大兵了!”

    朱慈烺将目光投向了苏观生和朱纯臣。

    这二十几天,苏观生和朱纯臣可是忙得快飞起来了!

    他们俩在“跑基层”,二十几天时间苏观生跑遍了三州十一县!而朱纯臣则跑了登莱七卫,去传达免赋的令旨。两人的马术都跑得进步了不少。

    而且他们也不是孤身一人出门的,都带着部队。现在登莱二府的三州七卫十一县都驻扎了克难新军,数量不多,都只有一个旗80多人。

    人数虽少,却也足够震慑一下宵小了!

    “千岁爷,七个卫的卫城都已经掌握了!”朱纯臣道,“只要臣和英国公、襄城伯、定国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