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看着魏藻德,笑道:“如果办不好,本宫就不离开大沽口。。。。。。首辅可明白了?”

    啥?办不好不让走了?魏藻德一惊,这里多危险啊!不知啥时候李自成就打来了。。。。。。这贼头可是要用夹棍拷掠逼饷的,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臣明白了!”魏藻德道。

    朱慈烺笑了笑:“首辅,那就把本宫的意思告诉大家吧!只要改革的事情能成,大家就能很快上船去登州了。”

    。。。。。。

    海沙岛行宫,御书房。

    大明朝崇祯皇帝显得有些烦躁,只是在简陋狭窄的书房里面走来走去。他又穿上了一件明黄的半旧常服,跑到天津卫后,他就把这身天子常服翻出来穿上了。似乎是想提醒大家,他才是大明朝的君父!

    不过跟随朱慈烺从北京城一起跑出来的臣子,或是花钱从朱慈烺那里买了令旨跑路的臣子,大多把自己归类为太子一党了。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谁都知道这位崇祯皇帝最容不得奸臣,这些年被他杀掉的大臣,或是被他下旨囚禁的大臣,真是数都数不过来。

    而那些被杀、被囚的大臣,他们谁也没反对崇祯执掌天下大权啊!可跟着朱慈烺混的太子一党,真要论起罪过,个个都够得上杀头的!

    杀头大家都是不喜欢的,所以大沽口这边,真没几个崇祯皇帝的心腹了。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原来的天津巡抚冯元飏,顺天巡抚宋权,周奎老皇亲,驸马都尉巩永固,驸马都尉万炜,新乐侯刘文炳,还有曹化淳这些人,现在都挤在这间书房里面,一个个站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面无表情,全是有德之臣的模样儿。

    可就是一言不发。。。。。。

    崇祯皇帝看着这些没主意的忠臣,真也是有点恼了,重重哼了一声:“朕不是亡国之君,可满朝文武却都是亡国之臣,事到如今,都不能为君父献一二计策!”

    挨了崇祯训斥的臣子们心说:陛下放心吧,大明朝眼下是亡不了的,因为有个凶残狡诈的抚军太子在支撑着。。。。。。

    天津巡抚冯元飏年纪老迈,身体也不大好了,就琢磨着致仕,听崇祯那么一说,就想要告老,于是出班奏道:“陛下,臣老朽,的确难当重任了。。。。。。”

第134章 拉上东林来背书() 
崇祯哼了一声,打断了正想请求退休的冯远飏,问道:“冯卿,你是老臣,对满朝的臣子一定非常熟悉,就给朕说说,谁可以担当重任?”

    谁能担当重任,冯元飏当然是知道的。。。。。。就是抚军太子啊!可他也知道太子在皇极门搞宫变的事情了,当然也能理解崇祯皇帝的心情。

    看到冯元飏不说话,崇祯又是一叹:“你们一个个怎么都不和朕说心里话。。。。。。难道还怕朕听了不高兴,下旨抓你们去诏狱吗?”

    这个倒是不怕的。。。。。。现在崇祯没有抓人杀人的大权了!

    冯元飏看着崇祯这个君父受委屈的样子,心里也难过,只好安慰他道:“陛下,京师遭逢剧变,群臣流散大半,以致无可用之人。好在留都之中也有六部官员,其中不乏能治世平乱之人。只要陛下能抵达留都,大明就中兴有望了。”

    “对对对,朕的忠臣都在南京。。。。。。”崇祯仿佛听到了什么锦囊妙计,抚着巴掌道,“冯卿果然是朕之肱骨!真是一言点醒梦中人啊!”

    啊?冯元飏愣了又愣,自己说错什么了?为什么皇帝一下子兴奋起来了?

    崇祯还在那里搓着巴掌,自言自语道:“朕怎么就没想到呢?留都南京也是有六部,有勋贵,有几十个卫所,有数万忠勇的京营将士的。。。。。。他们都是忠于朕的,朕只要到了南京,就能担负起大明中兴的责任了!

    冯元飏,你是天津巡抚,有监管漕运、海运之责,你去问一下太子,什么时候可以起驾南行?朕要尽快抵达留都!”

    。。。。。。

    冯元飏领了崇祯的旨意,到达朱慈烺所在的抚军大元帅府(就在崇祯的行宫隔壁)的时候,朱太子正在召见罪臣。

    所谓罪臣当然就是有罪的臣子了,这样的人在崇祯朝是很一点的。给崇祯这个皇帝当大臣也不容易,一不留神就会给逮进锦衣卫诏狱问罪。

    说什么崇祯废了厂卫,自毁爪牙什么的,都是瞎扯。崇祯也没傻到那程度啊!崇祯只是把该抓去锦衣卫的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把许多能做事的臣子抓去关了起来。。。。。。

    现在朱慈烺召见的罪臣就是一个还算能任事的臣子,名叫侯恂。他是传说中的东林君子,被东林三君之一的邹元标提拔,在“红丸”、“移宫”两案中和魏忠贤针锋相对而被罢官。崇祯即位后起复,擢升为兵部侍郎,在兵部任上提拔了左良玉,将其从基层军官拔到副将的高位,算是有知遇之恩。

    在崇祯九年时,担任了多年户部尚书的侯恂被崇祯皇帝信任的户部左侍郎宋之普等人奏劾靡饷误国,后被削职入狱,一关就是七年。直到崇祯十五年六月才因为没有人能指挥左良玉的原因,被放出去以兵部侍郎的身体总督保定等七镇军务。后来因为解围失败,继续回去坐牢,一直坐到朱慈烺发动皇极门之变后才被放出来。。。。。。现在还要起复重用!

    东林大佬们在后世网络上的形象是不怎么好的,甚至还不如阉党。在许多人看来,东林党人是需要为大明亡国负责的!

    而朱慈烺的前世也看过许多这方面的资料,也认为东林党人对明朝灭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现在,朱慈烺还是要提拔、重用、拉拢一个东林大佬!

    因为他不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崇祯,他也不会用简单的“黑白忠奸”去分辨大明的臣子。在他看来,无论忠臣、奸臣、能臣、庸臣,统统都是有利用价值的,只是怎么用好的问题!

    而侯恂这个被崇祯皇帝关了差不多有十年的东林大佬,更是可以大用的臣子。

    因为朱慈烺现在没有一举摧毁东林党的力量。考虑到李自成很快会扑街,东虏转眼就将南下的大局,他也没有时间在江南和树大根深的东林党人慢慢斗争——至少在击退东虏的第一波攻势之前,他是腾不出手来消灭东林党的。

    既然暂时没有余力消灭东林党,那么拉拢一个可以和史可法、钱谦益分庭抗礼的东林大佬就很有必要了。有了这位东林大佬的支持,朱慈烺的改革,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东林党的背书。

    而且东林党的堡垒,也是可以从内部瓦解的!

    除了在东林党内部扶植一个可以对抗史可法、钱谦益的山头之外。朱慈烺还有一个必须拉拢侯恂的理由,就是左良玉!历史上南明会迅速崩溃,左良玉发动的勤王之战可以说是个重要原因。

    而侯恂则是一个可以稳住左良玉的人物!他对左良玉有知遇之恩,有他牵线搭桥,左良玉说不定也能变成左国丈的。。。。。。

    “本宫素知侯先生是冤枉的!是父皇对不起先生啊,先生一心为国奔忙,即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父皇将先生下狱十载,让先生不得为令尊守孝,实在是对不住先生的一片赤胆忠心啊!本宫现在就代父皇向先生赔礼道歉了。。。。。。”

    “千岁爷。。。。。。老臣,老臣。。。。。。呜呜!”

    抚军大元帅府的大堂上,这个时候正在上演君恩臣忠的戏码。朱慈烺那是一口一个先生的叫着,还代表崇祯皇帝向侯恂道歉。

    而侯恂也不知是感动,还是感到委屈,又或者是在伪装,总之是泣不成声了。

    朱慈烺温言道:“先生莫哭,先生的委屈,本宫都是知道的。现在本宫抚军,不会再允许先生这样的忠臣被无端下狱了。本宫即将下达令旨,收厂卫缉事之权。凡朝廷命官,只要不涉嫌谋逆,厂卫便无权缉拿!今后官员不法,当有御史查问!”

    这是真的吗?

    侯恂只觉得难以置信。不是都说太子凶暴狡诈,杀人不眨眼吗?现在怎么那么通情达理,连厂卫缉查官员的权力也要大大加以限制了?

    “千岁爷仁义,”侯恂斟酌着道,“只是厂卫缉查官员不法乃是祖制。。。。。。”

    朱慈烺摇摇头,正色道:“此非太祖之制,洪武二十年,太祖高皇帝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

    本宫受太祖高皇帝托梦以救天下于危难,自当以恢复太祖之制为己任!先生乃是东林君子,中原大儒,可愿为东宫讲官,时刻教导辅佐本宫吗?”

    “这。。。。。。”侯恂一张瘦长的驴脸上阴晴不定,右手习惯性的拈起了颌下的山羊胡。

    朱慈烺给他灌了半天迷魂汤,现在终于上干货了!

    限制厂卫权力和太祖托梦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太子用限制厂卫来换取东林党对他的“托梦之说”的承认。

    而这“托梦之说”,又是太子抚军监国的大义名分。太子受命太祖高皇帝,当然可以凌驾当今皇帝之上了。

    换句话说,朱慈烺要用限制厂卫换东林党承认他的权力。。。。。。至少侯恂是这样理解的。

    而对侯恂个人,朱慈烺也开出了一个让人难以拒绝的拉拢条件——出任讲官!

    现在太子抚军,大权在手,皇帝已经被架空。所以太子的老师就是帝师了!而侯恂的官场资历也比陈锐、林增志、李士淳三个帝师深厚太多了。

    他是当过户部尚书和七镇督师的!如果再当了讲官,那么阁老还做不得吗?

    侯恂缓缓地说:“太子受命太祖高皇帝以救大明,实乃天下亿万百姓之福,老臣本当竭尽所能,以供驱策。可臣父在崇祯十四年仙逝,臣身为人子,应该守孝三载。之前蒙受牢狱之灾,不得尽人子之本分,如今获释,当补三年之期。。。。。。”

    朱慈烺听侯恂说话,连连点头,心里面却是冷哼一声:怪不得后世那么贬低你们东林党,原来的确有不少东林奸臣啊!你侯恂就是一个。。。。。。还和本宫端起架子了!哼,是想要东阁大学士吧?给你!

第135章 本宫要克复京师() 
“先生至孝,本宫佩服!”朱慈烺一脸诚恳地说,“不过先生的老家河南如今已经兵祸连连,哪儿还有能让先生守孝的一片净土?先生不如留在朝廷,出任东阁大学士,辅佐本宫剿贼御虏,待天下清平之后,再去为令尊守孝吧。”

    侯恂果然满意了,再不满意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而且他和史可法、钱谦益不一样,他是被朱慈烺放出来的,还一路带来了大沽口。这等于给贴上了太子一党的标签!现在再拒绝太子的拉拢,那简直就是冥顽不灵了。

    侯恂也不再推脱,马上站起身向朱慈烺行了个揖拜之礼,“太子殿下所言极善,臣侯恂愿效犬马之劳!”

    他的这番表态,正巧不巧的就被正赶来替崇祯询问何时可以南下金陵的冯元飏听见了。

    冯元飏和他兄弟冯元飙也是东林党人,和侯恂的关系也很不错,所以一下就听出了侯恂的声音,当下也是一惊——他这是代表东林党投靠太子了?

    史可法和钱谦益他们会同意吗?

    “冯抚台,千岁爷有请。”

    冯元飏正盘算东林党是不是要集体投靠太子的时候,黄小宝已经出来宣他入内了。

    冯元飏连忙跟着黄小宝进了大堂,哦,其实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厅堂,根本不大。

    “臣天津巡抚冯元飏参见太子殿下。。。。。。”

    看见冯老头颤颤巍巍要给自己下跪,朱慈烺笑着一挥手道:“免礼,免礼。。。。。。冯抚台可是有大功的臣子啊!若无你替本宫和陛下安排退路,我大明恐怕已经为闯逆所灭了!等本宫到了留都,要奏请圣上封抚台一个伯爵,好让抚台子子孙孙,与国同休!”

    “老臣所做皆份内之事,何干居功。”冯元飏嘴上说着客气话,心里面却有点感激朱慈烺。

    “冯抚台今日前来,所为何事?”朱慈烺笑着问。

    “殿下,是圣上着老臣来问,何时可以启程南下?”

    现在急着南下了?朱慈烺心想:一定是觉得大沽口这里没人听他的,想去南京碰碰运气吧?

    “现在还不是时候,”朱慈烺的眉头皱了起来,“现在大沽口这边云集数万之众,粮食有五十万石,还有许多车马行李,抚军大元帅府中还有存银四百多万,都需要分配发运。

    而且。。。。。。辽东总兵吴三桂还驻军永平,山海关上还有总兵高第,两者拥兵不下五万!若南方也有勤王之军抵达,兴许可以克复京师!”

    。。。。。。

    什么?你说什么?那逆。。。。。。太子说要克复京师?”

    崇祯皇帝听到冯元飏带来的朱慈烺的话,忍不住就想跳着脚骂逆子了。

    当时在京师城内是谁急着要逃跑的?为了逃命,甚至还在皇极门发动宫变。。。。。。这是大逆不道啊!

    现在都已经到了大沽口了,海船也齐备,马上就能浮海去登莱,最多一个月就能到南京了。。。。。。居然又说要克复京师了!

    你现在要克复京师,当初又何苦从北京落荒而逃?这来来回回的折腾,你也不嫌麻烦啊!

    “陛下,”冯元飏又奏道,“太子殿下还想让老臣走海路去一趟山海关,同吴三桂见面并商量会攻京师之事。”

    “太子有何谋划?”崇祯问。

    冯元飏道:“太子认为关外的东虏一定不会放弃趁火打劫的机会,极有可能会兴大兵绕道自长城燕山各口而入,扑击北京。

    而李自成在北京根基不稳,又大肆拷掠逼饷,已经失去人心,绝不敢死守城池。若闻虏至,要么弃城而走,要么在城外浪战。无论逆贼如何选择,京师都会落入东虏之手。而我方只要严守山海关,伺机收复天津卫并坚壁清野,再泛海东进重建东江镇。

    由此形成扼虏南下掠夺之路,控虏东西运动之径,并且在辽东沿海时时袭扰。使虏陷于进击不得,运动不便,后路不保之境地。如果能迁延日久,虏将不得不与我和谈,到时许以岁币就可以收复京师了。”

    “这这这。。。。。。”崇祯皇帝听得都懵了。

    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