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支船队使用的都是漕运大船,被李岩派人搜罗集中到了天津卫以西的卫河河道上,稍加改造,当成了战船。

    不过负责操舵的并不是李岩手下的兵将,而是漕船上原有的船工。除了船工之外,每条船上都安排了三四十名李岩所部的老兵。他们虽然都不怎么通水性,但还是在李岩、红娘子的鼓舞下冒险上船。

    每条船上,两边都支架起旁牌。旁牌之间留出了足够的缝隙,可供发射弓矢。每条船只上还有十名结实精壮的战士,各持船桨,在操舵的船工指挥下努力划动船桨。

    现在已经是四月二日清晨,晨光从东方的天际洒下,照亮了天津卫周遭的大地。不过连日大雨下来,卫河两岸湿气很重,因而起了晨雾。卫河之上,雾蒙蒙的一片,很好的掩护了李岩、红娘子所率的船队的行动。

    在浮桥上巡逻的是王庆坨曹家的子弟兵,领头的名曹宇,二十四五岁年纪,原是个书生,不过也会一点武艺,因而被编入了克难新军,还当了个队长。现在他正带着二十来个曹家子弟,在浮桥上警戒。

    他们整晚都在执勤,现在全都疲惫不堪,打着哈欠,也没几个人留意雾蒙蒙一片的河面。

    突然,有人惊恐地大吼了起来:“火!火河面上有火!”

第109章 又有流贼进城啦!(求收藏,求推荐)() 
曹宇听到河面起火,连忙扭头张望,一望之下,就是冷气连连。

    河面上岂止有火,而是出现了一大片浮动的火光,也不知道有多少艘火船,正慢悠悠的顺流而来。距离浮桥越来越近,曹宇都能感到火船上发出的热浪扑面而来了。

    “敌袭!火攻!快跑”曹宇大声吼着,撒腿就往卫河南岸奔去。

    他这也不算临阵脱逃,因为浮桥不能移动,桥上也没有任何可以击沉火船的武器。只能眼睁睁看着火船慢慢靠近,除了逃走去向上级报信儿,曹宇也不知道该怎么是好了。

    其实也用不着他去报告,天津卫南北二城上的守军岗哨,还有浮桥以东河面上的沈家沙船的水手,全都已经瞧见火船来袭了。

    报警的军号声呜咽响起,城头船头上一阵纷扰。在船舱内睡觉的沈家水手都被惊醒,也顾不得穿衣洗漱,就在船头们的驱使下起锚摇桨,开动沙船向下游而去。

    可是往下游而去的途中,大顺军已经在河边堆起了不少土丘,早就有弓箭手上了土丘,看见有沙船靠上来,就居高临下发射火箭。

    从远处看去,只见无数流星一般冒着火光的箭镞,在天空之中划过一道道完美的抛物线,然后落在最先靠近的一艘沙船上面。

    沈家的沙船都是海船,船身巨大,一条船就能装四千到六千石的货物,甲板上都有四五根桅杆。现在河面上有微弱的西南风,所以桅杆上都升了篷帆、布帆,全都是易燃材料。被火箭一射,很快烧了起来。远远看去,就是一艘熊熊燃烧的火船,非常吓人。

    看到火箭点燃了帆船,卫河两岸的土丘上就响起了一阵阵的欢呼声音。

    不过这艘被点燃了船帆的沙船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继续向前航行,仿佛没有发现自己头顶上正在着火似的

    与此同时,随着一艘艘火船撞上卫河浮桥,浮桥也开始被点着了。

    具体指挥守城的吴襄、曹友义都是宿将,当然知道要防敌人火攻浮桥。所以早就在浮桥上涂抹了防火的泥浆。这几日又连着下雨,浮桥的木料也都吸饱了水分,不易点燃。但是被一艘艘燃烧的火船撞上了,就近火烤了一阵子后,哪怕涂抹了泥浆的木头,也终于开始燃烧了。

    没过多久,架在卫河上的桥梁,就变成了一条燃烧的火龙。

    天津卫南城的东、南两面城墙之外,当黑暗和晨雾相继被阳光驱散之后,守在城头的士兵也惊呼了起来。

    “敌袭!敌袭!”

    随即,报警的号角声,一阵紧似一阵的响了起来。

    城外,上万名打着大顺战旗的步兵、骑兵,已经列阵完毕。民伕们推着盾车、撞车或者干脆扛着装满了尘土的草袋,在士兵们的驱使下,呼哧、呼哧的前进。

    和三日来连续进攻北城的那些大顺军相比,攻打城南的大顺军,明显要整齐许多,披甲率也高了不止一成,俨然是一支精锐之兵。

    负责防守南城的是朱纯杰和王周率领的克难军左师的不足6000人。这个师昨天傍晚才从天津卫北城前线换防到南城。在之前的三天,左师都顶在北城,整整打了三天三夜。原本6500人的部队,在三天的激战中还补充了近500人。现在只剩下不到6000人,整整伤亡了1000人,其中光是阵亡超过了500人,实在是伤亡惨重了!

    而且全师上下也疲惫到了极点,都恨不能睡上一天一夜,啥事儿都不干。

    可是没想到换防才一个晚上,又得面临一场恶战了。

    而且,在北城交战的时候,这个左卫可是得到了吴三辅亲自率领的2000铁甲骑兵的支援——这支铁甲骑兵是由朱慈烺的侍卫营和由大汉将军改编的龙骑营组成的。虽然没有多少实战经验,训练也不是很足。但好歹都是身长力大的壮汉,还有铁甲护体。在吴三辅的运用之下,哪怕下马步战,也威力十足!

    可是这2000铁甲骑兵并没有换防到南城,而是全部留在了北城。现在浮桥被烧毁,这2000铁骑一时半会儿可没法支援南城的防御战了。

    而被朱慈烺留在南城主持大局的是抚军元帅府的军政卫指挥使吴襄。

    在得知南城外面出现大批敌军时,他正在原本的总兵衙门,现在的抚军大元帅府内坐镇。

    这里可是如今天津卫城中最要紧的所在了,比崇祯皇帝的行宫还要紧!因为朱慈烺从北京城中带出来的价值四百余万两白银的金银,现在全部存放于此!

    兵以饷聚。只要这笔从北京城中搜刮来的金银不失,朱慈烺的克难新军就能维持。如果兵力不再增加,以四百余万两的“存款”,足够养克难新军两年有余了。

    现在是有钱有兵有战力,如果这笔钱丢了,朱慈烺还抢救什么大明朝?连自保的力量都没了。

    所以抚军大元帅府的金库,现在就由吴襄主持的军政卫,毕酒城毕胖子主持的军务处(朱慈烺的办公机构),以及酱油黄、苏老米主持的营务处三方共同管理之下。

    其中军政卫直属的亲兵营负责金库保卫,军务处则管查账和批准开支,营务处则管金库的出纳和账目。

    而为了护卫金库,朱慈烺还将抚军大元帅府的侍卫营的三百多金甲武士全都留给吴襄。再加上军政卫所辖的亲兵营。

    此时抚军大元帅府内的战兵有近700人。

    而崇祯皇帝居住的行宫,也就是天津巡抚衙门之中,也有朱慈烺派出的一营亲兵三百多人。

    另外,抚军大元帅府下属的锦衣卫也有约1000人,都布署在南城。

    也就是说,此刻天津南城当中,除了布防四壁的6000左师官兵,还有三营亲兵侍卫加一个锦衣卫,总兵力超过8000人。

    有8000人在手,还有天津卫的城池,所以吴襄在听说浮桥被烧和大顺军即将攻城的消息时还是蛮笃定的。

    当下就点齐了两旗金甲侍卫,自己也披挂整齐,在十来个年级和他差不多大的老家丁的簇拥下,大模大样的骑马出了抚军大元帅府。准备亲自上城督战去。

    可才出了抚军大元帅府没多远,才拐过一个十字路口,跟着吴襄的一个老家丁忽然就惊叫起来了。

    “流贼!流贼进城啦!”

    正气定神闲坐在马背上的吴襄闻言就是一惊,再定睛向前一看,浑身汗毛都竖起来了,如果不是戎马半生的底子还在,老头没准就从马背上跌下去了。

    流贼流贼的老营已经入城啦!这怎么可能!?

    好几百上千号人,都是蓝衣白帽,个个手持利刃,仿佛凶神恶煞一般,就在吴襄的跟前。

    这可把吴襄的老心肝吓得直发颤啊!一定是天津卫城内又出了叛徒了!把流贼老营都放进来了!

    这可如何是好!

第110章 吴襄,你又跑了(求收藏,求推荐)() 
这是夷丁突骑吗?

    不是说早就去了北城,怎么会出现在天津卫南城的东十字大街上的!?

    这一刻,被吓傻了的不仅吴襄和他麾下的一百多个金甲骑士。对面的一千来个“大顺老营”兵也好像中了定身术一样,立在那里,动也不动了。

    这些大顺老营兵,当然也是西贝货了。他们都是天津卫这里的张举人、范举人召集起来的义军。说义军是好听的,其实就是子弟、家奴、混混、地痞之流,被两位举人想尽办法纠集起来,换上了蓝衣白帽来吓唬人的。

    就这样,天津卫南城的东十字大街上,就出现了让人透不过气儿来的对峙场面。

    假的夷丁突骑对上了假的大顺老营兵!

    假的老营兵人多,差不多上了千,在大街上挤挤挨挨的声势不小。

    而假的夷丁突骑就两个旗,加上吴襄的老家丁,满打满算才一百七十多人。不过因为他们都骑着马,声势也还有点儿。

    如果吴襄再年轻十岁,或者换他的儿子吴三辅来,这会儿就带着骑兵冲锋了。

    东十字大街还是蛮宽阔的,一百多铁骑冲起来,莫说假的大顺老营,就是真的大顺老营,只要不结阵,不上马,也受不了他们的冲击啊!

    可吴襄却偏偏丧失了发起冲锋的机会,而跟着他的那些金甲骑士,大多都是勋贵子弟,连大汉将军都不如啊!后者至少个头大,力气大,列队整齐,马术也还过得去。要真凭本事打架,天津卫的混混也不是对手。这么说也是大汉将军个头大、力气大啊。

    可这吴襄带着的帮货都是勋贵子弟,而且还是比较没用的——比他们胆大,比他们能打的,现在都给补进克难新军里当了军官,或者去跟着李若琏混锦衣卫了。只有最没用的才养在侍卫营里面混饭吃如果他们要下马和两个举人带着的混混打一架,多半给揍死。

    就在吴襄被假冒的大顺老营兵吓住,一时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急促而密集的马蹄声就从他老人家背后响了起来。吴老头扭头一看,那个生气啊!

    他身后已经有不少混球打马调头要跑路了,这是临阵脱逃啊,要杀头的!

    张举人和范举人也瞧见“夷丁突骑”中有人跑路了,两人都是大松口气儿。其实他们身后也有人开溜了,只是两只脚走路的动静没有四条腿逃跑的动静大,所以就没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朱贼跑了!朱贼跑了”

    范举人的反应比较快,见着“夷丁突骑”的队列中有人逃跑,马上扯开嗓子大吼:“朱贼跑了,跟我冲啊!”

    喊完这嗓子,他就举起一根一丈多长的长枪,嗷嗷叫着带头冲锋了。

    而对面的吴襄看见这个黑漆漆的流贼大将拿枪的姿势却是愣了一愣。这个流贼大将为什么把枪尖对准天空?这是哪家的枪术啊?是要用枪头砸人吗?可自己这边都是骑兵啊,骑在马背上,那么高大,砸得上力吗?

    “老都督流贼上来了,还是退一退吧!”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家丁看见吴襄在发愣,连忙上前一边大声提醒,一边伸手去拉吴襄战马的缰绳。

    吴襄忙用马鞭在那人手背上轻轻敲了下,骂骂咧咧道:“他n的,老子还没糊涂呢!”

    说着他就异常娴熟的打马调头,带着还没主动逃跑的几十骑就沿着大街飞奔而走了。

    “哇哈哈!什么夷丁突骑,全都不堪一击!”范举人朗声大笑,这可算是初战告捷了,而且还是旗开得胜,真是好不痛快啊!

    “儿郎们!”感觉自己变成了范大将军的范举人又吼了一嗓子,“莫管朱贼的骑兵,都随某家去取朱贼皇帝的狗命!哇呀呀”

    还哇呀呀要是他那个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千户祖宗看见他这样,非得上来大耳刮子狠抽不可。

    因为吴襄退下去并不是逃跑,而是去重整阵型了。

    骑步之间的战斗很少有一阵了账的,通常都得反复厮杀上许多个回合才能分出胜负。

    而且骑步双方都得讲究阵形,都要列队而战。骑兵是整队冲锋,步兵是结阵而抗。哪方阵形乱了都得尽快重整。一般来说,步兵要被冲散了搞不好就得溃败。而骑兵因为是四条腿,速度比较快,可以后退重整。

    而吴襄率领的四旗甲骑因为是在城中行军时偶遇敌人,没有布成冲锋队形,而且和对手距离太近,无法提速。所以先后退,再重新组队,第次冲击,才是标准战法。

    至于两个大举人的步兵,则应该趁机占领十字街口的建筑物,在高处布置弓箭手,同时设置路障,阻挡骑兵冲击。

    可范大举人以为自己打赢了,急不可耐的要去抓崇祯皇帝,完全无视了吴襄的骑兵。

    好在吴襄手下的那些金甲骑兵也是废柴,他老人家一时半会儿也重整不好队伍,所以范大举人还可以继续表现一阵子。

    因为之前张举人已经打听到了崇祯行宫所在,所以范举人、张举人这俩瞎指挥的义军头领就带着一帮乌合之众往天津巡抚衙门而去了。

    而在天津巡抚衙门里面,大明崇祯皇帝这会儿正全副戎装,手持宝剑,立在殿前,一副要御驾亲征的模样儿。

    他知道儿子不在南城,也知道浮桥被烧坏了也就是说,现在天津南城内,他这个皇帝最大!

    可得好好把握机会,挽回一些威信!

    大殿,哦,就是原本的天津巡抚衙门大堂前,这个时候还立着不少文武群臣。他们倒不是来效忠崇政的,而是从巡抚衙门附近的民宅里跑来这里避难的。

    跟着崇祯和朱慈烺跑到天津的文武群臣还有好几百家,其中一部分被抚军大元帅府划拉过去了。都被安排住进了总兵衙门和附近的军营里面。

    余下的人则由冯元飏负责安置他们,都住在巡抚衙门和都司衙门附近——这俩衙门处一块儿,巡抚衙门比较新,房子也漂亮,还有个后花园,所以就成了行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