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福羌铱墒翘旖蛭莱钦獗叩牡赝飞撸姆种桓銮Щ耐恋囟冀兴且患腋塘恕6宜也唤鲇械兀辜嬗桃怠L旖蛭莱悄谟幸徽跽徘ЩЫ侄际撬羌业模强墒欠浅7被牡囟巍

    另外,早在靖难之役后,张千户家就开始走允文允武的路子了。一边守着世袭的千户不放,一边则鼓励子弟读书上进。连着出了不少举人、秀才,成了天津卫这边一等一的书香门第。

    如果李自成没有打进北京城,没有成为天下,至少是北地的共主。张举人是绝对不会生出归顺的心思的,他一举人最要紧的是考进士。归了流寇上哪儿考进士去?而且也没有红娘子那样的迷死人的女强盗抢他上山当压寨郎君——他长得又不帅,估计女强盗也看不上。

    而现在,李自成是北京之主了。崇祯和朱慈烺无非就是跑去南京占据半壁江山。张举人还能抛了家业跟从?既然不能跟从,自然就得把李自成当成真命天子,把崇祯、朱慈烺当贼了。

    为天子杀贼,当然是读书人的本分了。

    所以在天津南城的张家大宅内,张举人这条地头蛇,在三月二十七日、三月二十八日、三月二十九日这几天,都忙着召集志同道合的天津卫文武豪强,准备干一票能立不世之功的大买卖

第105章 小心夹棍!(求收藏,求推荐)() 
“朱家太子已经去了北城,吴三桂和夷丁突骑的甲士也都跟着去了!现在留在南城的都是不能打的乌合之众,咱们的机会可来了!”

    说话的是一个面目狰狞的壮汉,留着连鬓大胡子,面孔黑漆漆的,不知道还以为他是猛张飞那样的武将呢。其实他也是举人,姓范,名重,字文达。家庭出身和张举人类似,都是天津三卫的世袭千户。

    他的长相多半就是从祖宗那里遗传来的他那祖宗可厉害了,跟着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后又深入漠北,一路杀到元上都开平,那可真是有万夫莫当之勇,号称范无敌!

    不过长相可以遗传,武艺却不会遗传。别看范举人看上去能一个打一百人,但是并没有正经练过武艺。他的本事都在八股文上,八股文做得好极了,是名扬津门的才子,很有可能会中进士的。所以谁能在北地开科取士让他中进士,谁就是范举人心中的明主了。

    听他说话的,却是个斯斯文文的白面书生,三十许岁,留着三缕须髯,正是此间的主人张举人。他并没有穿儒服,而是穿了一件蓝色的紧袖箭衣,腰带上还挂着一柄宝剑。端坐在一张太师椅上,一手扶着膝盖,一手按着剑柄,静静的听着。

    “只需要等到天气放晴,大顺天兵一定会加紧进攻,到时候朱贼的兵力就会更加吃紧。我们的机会可就来了,天津城内的百姓早就受够朱贼的昏君贪官,都憋着鼓劲儿想揭竿而起,只是被朱贼的锦衣卫给镇住了。我们只需带头举事,全城百姓都会跟从。如果能捉到朱贼的皇帝,我等就是大顺新朝的开国功臣了!”

    张举人连连点头:“还是文达兄有办法!我看大家就按照文达兄的计谋行事,等天气放晴后的第一个子夜便一起举事,攻打朱贼皇帝的行宫。我前些日见大顺天兵都是蓝衣白帽,不过咱也学他们,各自回去搜集蓝衣和白色绒帽。待举事那日,都叫子弟家丁穿了,装成大顺天兵。”

    “对,对!”范举人补充道,“还有闯字旗号也要准备到时候都大喊闯王兵到,吓也吓死朱贼了!”说着话,他的眉头又是一拧,“不过咱们也不大知道朱贼皇帝究竟在哪儿啊?到时候如何下手捉拿?”

    张举人哈哈一笑,摇着脑袋说:“山人自有妙计!”

    当当当当

    刺耳的鸣金之声再一次响彻战场。唐通所部的又一次扑击,被守天津北城的明军给击得粉碎。

    退下来的人马,过了大顺军老营兵固守的壁垒,就纷纷倒卧在泥水当中,只是大口大口的喘气儿,再也没动弹的气力了。带队的唐老四已经挂了彩,头盔和白帽子都不见,脑袋上裹着块脏兮兮的布头,还泛出淡红的血色。他的这处伤口是一支斑鸠脚火铳造成的!不是被弹丸打的,要那样倒也死干净了。而是被一把装在火铳前部的长达三尺的破解锥给戳了一下。锥尖挑掉了头盔,细长的三角形锥身的快口在他的额头上来了一下,幸好不是刀刃,要不然脸就没法看了。

    将长刺装在火铳上的做法,唐老四过去多年的征战中还没见过,显然是明军刚刚采取的新战术——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真他娘的有损阴德啊!

    连着战了三天三夜的唐老四现在昏昏沉沉,脑袋上又疼,只想死过去,却还是挣扎着爬起来,向李过和唐通的大纛旗所在的一处村落走去——他因为这三日作战卖力,被提拔当了个游击,其实也不是什么正经的游击,就是唐通私自任命的,好处没有,责任不小,得向李过和唐通报告前线的战况,然后再领受新的任务。

    这处村落距离天津卫北城很近,几日前还是个繁盛热闹的所在,不过现在已经彻底毁了,村子里面的精壮都被拉了壮丁,不是堆土就是填壕,再就是补充进唐通的军队了。至于妇孺老弱,也都有适合他们的差事可以做。只有些实在年幼的孩子或者有些姿色的女子得到一点优待,还留在村子里面

    村子入口处有不少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战士,个个精壮,一看就知道是大顺军的老营兵。他们都是死人堆里挣扎出来的人了,心肠早就跟钢铁仿佛,见着前方打得尸山血海,脸上还是轻描淡写的神情。

    唐老四见了却恨到了极点。他本来就是剿贼的官兵,投靠大顺实非所愿,现在又被当成炮灰消耗,眼见着和自己一起多年的弟兄一个个都没了,而且还都是白死,怎不怨恨?

    可这份怨恨只能埋在心里面,面子上还得装着小心,把那些老营兵当成大爷。

    走进唐通所在的大院时,李过和唐通正在说话。

    李过告诉唐通:“东南风已经止了,雨也越下越小,明日多半就要放晴一举拿下天津卫,抓住朱贼父子的机会也快到了!”

    “侯爷,真的能拿下天津卫?这两日下官的兵将可死伤惨重啊!”

    “呵呵,额已经瞧见了吴三桂的夷丁突骑不过如此,就是个头大,力气大,也没多凶,老营兵不怕他们。”李过摸着自己一脸大胡子,呵呵笑着,“李岩和红娘子也准备停当了,征集了一百多条漕船,还预备了许多干燥的稻草!呵呵,只要天一放晴,东南风一止,就能火攻浮桥。

    只要浮桥一毁,陈永福的人就能去抢郑家的商船!卫河毕竟不是大海,那帮海商怎是额们大顺兵将的敌手?哪怕抢不着几条船,驱走了也行反正额们要的就是朱贼父子!”

    “那下官的兵将今晚还要继续攻打吗?”唐通又问。

    他已经明白李过、李岩派给自己的是什么苦差事了——就是用自家兵将的血肉去把明军的主力吸引到天津卫北城,然后再一举烧毁浮桥,驱走郑家战船。将明军分割在天津卫的南北二城

    这番作战方略的确高妙,只是苦了唐通手底下的兵将,这三天三夜的扑击,死伤惨重不说,还得不着什么油水。

    李过交代完毕便乐呵呵的去了,这时早就到了门外的唐老四拖着疲惫的步子进来,眼神有点闪烁。

    “总镇兄弟们死伤惨重,打不动了!”

    唐通一摆手:“说这些没用的做什么?还有一个晚上尽力去打吧,打完就能休息了。”

    “休息?”唐老四一脸纠结,“一文钱都没有”

    唐通苦苦一笑:“会有些钱的,刚刚得到消息,圣上下旨向京中六品及以上前朝官员追脏了。已经抓了上千人,都叫汝侯负责拷掠了!听说汝侯还命人打造了五千副夹棍,带棱带钉,可断人手足。应该能逼出不少银子来的”

    唐老四眼珠子转了转,上前两步,到了唐通身边,压低声音道:“总镇,您好像也是前朝六品以上啊!”

    唐通脸上闪过惊惧的颜色,瞪了唐老四一眼:“老四,胡说什么?额在居庸关就投靠大顺了,不一样的!”

    “不一样?”唐老四淡淡地道,“京师之中才多少六品以上的官员?怎用得上五千副夹棍?总镇您可得小心些,别把兄弟拼光了,再给刘黄虎逮去上夹棍!”

    “你”唐通的身子就一哆嗦,浑身的汗毛都立起来了!

    唐老四说得对啊!北京城内才多少六品以上的官员?用得了五千副夹棍?合着这些夹棍,也有自己的一副啊!

第106章 他们是谁?(求收藏,求推荐)() 
天津卫以北,约莫三十里开外,一处土丘之上,正有一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壮士,骑在高头大马上面,极目向南而望。灰黑色的天津城墙,隐在雨幕当中,显得若隐若现。

    火炮轰鸣和厮杀的声音,也透过渐渐稀疏的雨幕传到了壮士所在的土丘,隐隐约约,还能听清楚一点。

    在这壮士身后,还有十数骑和他一样打扮的骑士,全都骑在马上,除了蓑衣斗笠,还可以看见他们人人都背着细长的马枪,抢头处都用油布精心包裹着。

    这些骑士也不知什么来路,居然溜到了天津卫战场的边缘,而且人人都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

    土丘上的壮士也不知伫立了多久,终于吐了口气,自言自语说着:“三天了守得不错啊,不愧是老总兵!只是明日天气多半要放晴了,怕是要有一场恶战了!”

    说完,这壮士就打马调头,下了土丘。一名骑士这时凑了上来,“将军,明天还来吗?”

    壮士摇了摇头:“这风雨已经没力了,明天定会放晴走吧,回营去,吃顿热乎的,好好休息一晚上!”

    “喏!”

    天津城西,向南流淌的卫河河面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有数十上百艘漕船密密麻麻排列开来了。其中有一艘特别华丽的官船,船艏立着一个白衣飘飘的书生,背手昂头,也在眺望远处的天津卫城。在他身后,一个二十五六岁,妩媚的红衣丽人,替他打着油纸伞。

    这二人正是李岩和红娘子。

    李岩忽然轻轻叹了口气,身后的红娘子柔声问:“相公,你又在忧国忧民了?”

    “怎能不忧?如今大顺已经是天下共主了,打个天津卫却还跟早先在河南时差不多。”

    “那又怎么样?”红娘子一笑,“能打下不就行了?”

    “不一样啊!”李岩道,“官和贼能一样?百姓所盼望的,难道就是这等拉伕抢粮的大顺天兵?

    而且京师那边传来了消息,汝侯开始拿人了一口气捕了上千号人到北镇抚司内拷打!没有被捕的官员和京师中的商人也被勒令助饷了。”

    红娘子秀眉已经拧起来了,“相公,你这话和妾说就算了,千万别在旁人跟前多言。”

    “怎么?连话都说不得了?”李岩一挑眉毛,“便是在朱贼那里,也是许人说话的。主上的仁义又岂是朱贼能比的?”

    “相公”红娘子只是摇头,“你是读书人,知道的都是大道理。妾是走江湖的红绳伎出身,却是深知道江湖上人心险恶的。主上虽然是真命天子,但毕竟是出身江湖。他能从无数好汉中脱颖而出,光有仁义是不够的。想当年和主上一起干大事的英雄好汉,如今还余几人?罗汝才、贺一龙、马守应他们在哪儿?相公可别忘了,咱们都是中州人,也不是老八队出身”

    李岩、红娘子夫妻二人在大顺军中也有一个小山头,就是一群投靠了李自成的河南中南部的义军。人数不多,也不属于李自成嫡系主力,而是属于分镇地方的军队。这次是被抽调出一些,跟着李自成东征。

    类似的团体,在李自成旗下数量不少,可李岩、红娘子夫妇却特别受到重视。这主要是因为李岩是闯王军中少有的举人,而且李岩跟着闯王在河南作战的时候还延揽了许多河南籍的读书人入伙,形成了一个既有刀把子,又有笔杆子的小群体。

    现在李岩可以当到制将军,并且辅佐田见秀治军,也是因为他手下有不少能文能武的河南读书人。

    而这样一个能文能武的团体,在打天下的时候用着顺手,等打完了仗,就该觉着碍眼了。

    李岩回头看了妻子一眼,摇摇头:“娘子,你真以为大顺必定能稳坐江山了?”

    “相公,这还有什么问题吗?”红娘子笑问,“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主上已有中原,天下还不是囊中之物?”

    李岩还是摇头:“抓到朱慈烺再说这个吧!”

    “朱慈烺?朱家的太子?”红娘子不解,“不就是个十六岁的孩儿,能有什么本领?”

    李岩叹了口气:“十六岁就那么厉害了,要是长到二十六岁,如何不能席卷天下?只可惜他出生晚了,要和崇祯换一换,大顺焉有今日?”

    红娘子的脸色也凝重起来,她还是第一次见李岩将什么人抬到比闯王还要厉害的高度。若真是如此,这人可留不得了!

    她轻轻咬了咬红唇,低声说:“今次总要除掉这个祸害!”

    “啊涕”

    当一轮明月出现在天边的时候,朱慈郎又打了个喷嚏!

    不是因为有个凶巴巴大姐姐在背后议论他,而是被感冒病毒给感染了。

    他的身体虽然很不错,但是也禁不住连轴转着不睡觉,还要冒着风雨在城墙上督战。

    在魂穿成朱慈烺之前,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条累成狗的金融犬,可是和现在当国家领导人的生活节奏相比,金融狗的日子那叫一个安逸啊!至少每天都能睡上一会儿可现在这忙得真是四脚不着地儿了,从十五日子夜到现在,半个月里面也不知道睡了有没有十二个时辰?而从二十八日上了天津卫北城城墙到现在,别说睡了,就连眯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铁打的身子也挺不住啊,何况朱慈烺还不是铁打的。

    “千岁爷,您还是歇会儿吧”

    朱慈烺还在硬撑,他现在就是用身体换事业的典型!而在一旁劝他休息的是吴三妹。

    因为事情太多,三妹到现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