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森的日本国之行终于功德圆满,带着一份《大明——日本盟约》和日本国使臣德川光囶,还有他的老妈田川氏,老弟田川七左卫门一块儿风风光光的回了南京城。

    他的这次日本之行的成果可以说是改变了东方世界的历史进程!

    在德川家光批准了每年六条明朝商船持幕府朱印状停靠伊豆下田港,并开展有限制的贸易(不准输出金银,不准日本国人未经幕府批准随船出海)之后,一条由上海始发,中途停靠日本下田港,再直达北美洲,最后沿北美西海岸一路南下抵达新西班牙的跨太平洋贸易航线,就算建立起来了。

    可别小看这条一年才能跑五条船的航线,那可是从零到五啊!而且现在也没有能跑太平洋航线的汉人船长和水手,要把这一年五条船的买卖做起来,少不得要从澳门雇用一批西洋的船长和水手,让他们带着汉人水手跑。

    对于洪兴皇帝而言,这可是培养海军人才的绝佳机会,为了用好这个机会,朱慈烺还打算给予澳门议事局大明内藩的地位!

    这对澳门的葡萄牙人可是非常有利的,成为大明内藩后,他们原有的自治地位不会改变,同葡萄牙王国的特殊关系还可以保持——朱慈烺不会要求议事局议员都效忠大明,只是要求议事局履行藩臣义务。

    与此同时,澳门的葡萄牙人又会被看成大明王朝的“自己人”,方便他们为大明服务并且获得利益。

    此外,澳门议事局一旦成为挂牌的大明藩臣,和葡萄牙敌对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就不能对澳门开战,这意味着向大明开战!

    对大明而言,让澳门的葡萄牙人以议事局的名义称臣,也有利于有控制的引入西洋知识和技术——在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要“攀科技树”,那就得先引入西方的技术和自然哲学(这个时代哲学和自然科学还没分家),哪怕再看不惯西方,也没什么办法。

    因为中国自己的儒家哲学中关于宇宙自然的世界观体系已经定格了,就是理学和心学两大体系。理学虽然强调“格物穷理”,但同时又将“天理人欲”之说抬到了至高的位置——事事都得存天理,人人都要灭人欲。实际上就是把理学所认为的“天理”至于“造物之主”的地位加以绝对崇拜了。

    同时,他们又将必须绝对崇拜的“天理”和儒家的伦理教条挂钩,将伦理纲常等同天理,而把不符合儒家伦理纲常的东西一概视为“人欲”。

    靠着这种“传统思想方法”去攀科技树。。。。。。的确有点困难啊!这个科技树是奇技淫巧,都是大大的人欲啊,必须毁灭的!

    至于被后世捧得挺高的心学,其实也不能用来指导攀科技树,但是却有利于引入西方自然哲学。因为心学讲究“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实际上清空了理学打造的儒家世界观——也就是儒家对宇宙万物之源这些终极问题的解释。

    说得易懂一点,天理就是儒家的上帝(上帝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主或造物主),心学就是推翻了这个上帝。

    从维护儒家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心学是很有害的!

    因为儒家天理的来源不是天启(就是由基督或先知传达),而是思辩,基础并不牢固,不能让心学来刨根问底的!

    而心学在推翻天理人欲之说后,又没有办法提出自己的终极道理,于是在心学大兴的明末和日本幕末,西方的那一套东西就很快流行起来了。

    而在理学强大的清末和朝鲜李朝,传统文化思想的抵抗就顽强的多。。。。。。

    所以身为洪兴皇帝的朱慈烺,他面对的情况和清末的什么洋务派、维新派是不一样的,东南一大堆“心即理”的大儒,人欲一个比一个大。不等朱慈烺去大力推动,他们就自己引进西方的奇技淫巧学习研究起来了。

    因此朱慈烺的当务之急,不是推动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哲学的东渐,而是要有控制的吸收——不能让上帝跑来抢了天理的位置!

    澳门议事局这个特殊的藩臣,正好可以帮洪兴皇帝控制一下西学东渐的节奏和方向。

    而西方的航海技术,当然得重点引入。而引入航海技术并不是请几个洋人船长开个学校就完事儿的,还得开辟赚钱的航线。只有赚钱的航线才能给航海学校的毕业生们提供足够多的实践机会。只有足够庞大的海洋贸易,才能养活足够多的水手,而足够多的,能够跑远洋的水手,才是17世纪海上争霸的关键。。。。。。

    郑森的日本之行,就开辟了一条能够赚到大钱的远洋航线!

    另外,由新西班牙返航的航线走的是赤道附近的水路(因为风向和洋流的原因),这条水路又靠近前往澳洲的航线——这意义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吧?

    而和得意洋洋的郑森表现得相反的,则是他的兄弟田川七左卫门,这个和郑森长得挺像的青年,现在是一脸的羞愧,几乎抬不起头来了——原来这青年在跟随兄长归国之前,还进行了自己的初阵,指挥郑家的十艘鸟船,运送松平信纲率领的两千幕府军远征济州岛,讨伐盘踞在那里的丰臣遗党。

    本来是必胜的战争,可却因为田川七左卫门的“无能”给搞杂了!

    那天他率领的舰队浩浩荡荡的就抵达了济州岛,还没有登陆,就发现两艘打着“五七桐”旗帜的西式软帆船正在驶离济州岛!

    显然是丰臣遗党要逃跑啊!

    田川七左卫门当然不肯放过贼党,无论跟随他的郑氏帅府中军施福如何劝说,都不愿意“见好就收”,非得领着十条鸟船一路追击。

    可是郑家的鸟船速度比不上西洋人的软帆船,他们从济州岛追到了琉球国附近,都没追上,最后在琉球国的群岛之间把敌人跟丢了。

    而在之后的返航途中,因为遭遇风浪,还沉了两艘鸟船,差一点把日本总大将松平信纲给淹死。

    至于济州岛,也没拿下,而是被稍后赶来的“朝鲜人”给控制了,喝了一肚皮海水的松平信纲不愿意节外生枝,所以就和田川七左卫门一起两手空空的回长崎了!

    丰臣遗党没有追上,济州岛没有拿下,还失去了两艘鸟船,淹死了两三百人,这一战当然是打败了。

    所以田川七左卫门就只能以败军之将的身份回到大明,真是太丢人了。。。。。。出乎他的预料,他的妹夫,大明朝的洪兴皇帝却一点不在意他的失败,还准备给他一个天大好处——让他当大明朝的驸马爷!

第580章 奇才郑建功() 
“父皇,这位就是儿臣和你提过的田川七左卫门,他是泉国公的二公子,善打海战的少年英才!”

    朱慈烺把田川七左卫门隆重介绍给了崇祯上皇,上皇正一脸的不高兴——寇白门怎么就走了呢?那么漂亮,还多才多艺,可是如今教坊司的花魁,好不容易来一趟玄湖宫,就弹了那么几支曲子,不过瘾啊!

    听儿子说起田川七左卫门,崇祯上皇才把心思从寇白门身上挪回来,打量了一眼跟着郑芝龙、郑森一块儿过来的青年,长得倒是一表人才,就是黑了一点(晒黑的),而且还有一张苦瓜脸。

    “泉国公不是姓郑吗?”崇祯上皇有点奇怪,“他儿子怎么姓田?这是怎么回事?是亲生的吗?”

    郑芝龙听了这问题,只觉得有点变扭——怎么会不是亲生的?长得多像啊!都那么黑。。。。。。

    “父皇,他姓田川,”朱慈烺解释道,“这是母姓。”

    “为什么跟母姓?”崇祯上皇又问,“难道日本国那边生孩子都跟娘家姓吗?”

    “并不是的,”郑芝龙解释道,“因为臣的岳父田川昱皇无子,所以就让臣的次子改姓田川,继承家门。”

    “哦。”崇祯上皇点点头,“那现在怎么办?改回郑姓吗?”

    朱慈烺接过话题,道:“当然要改回郑姓了,要不然听着像个日本人,怎么能娶坤兴公主?”

    什么?娶公主?

    洪兴皇帝的话一出口,崇祯、郑芝龙、郑森,还有田川七左卫门全都愣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

    七左卫门这小子怎么就走桃花运了,刚一回国就白捡一公主?

    朱慈烺笑着对崇祯说:“媺娖都十九岁了,婚事无论如何不能拖下去了,可是良配难寻。。。。。。儿臣看着泉国府的二公子不错,一表人才,又精通海战,是国家栋梁啊!”

    崇祯心说:这个郑二看着很普通啊!哪儿有一表人才?你这个逆子是看上郑家钱多,要卖妹妹啊。。。。。。不对,看上郑家钱多应该再纳几个郑家的闺女才对,聘礼没有嫁妆多啊!而且逆子现在特别有钱,不需要卖妹妹换钱了。

    原来在洪兴皇帝登基后,清田检地的工作就变本加厉的在南明朝廷牢固控制的所有地盘上推行起来了,截止崇祯二十年三月底,已经登记在册的军田数量突破了七千万亩,比湖广战争前的三千五百万亩翻了一倍。

    而且清田检地的工作还在各省持续进行,等到江北、江南、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直辖八省的土地完全理清,军田的数目破亿都是完全可能的!

    一亿亩军田啊!光是能够入库的地租,恐怕就有三千多万快四千万石白米了。

    崇祯二十年能收上来地租当然没有那么多,但是现在在册的七千万亩是没跑了,怎么都能有两千五百万石白米(入库)了。

    另外,湖北的赎田米起码能到库一千五百万石,加上军田租就是四千万石!而商税、关税的收入,怎么也不会少于一千二三百万两银子外加二三百万石关粮米。

    想当初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也只能收到三千三百万石米(当然了,那时候天下三百几十个卫拉出来都是灭国屠族的),商税、关税少得不值一提,

    现在朱慈烺这个洪兴皇帝在敛财这方面都超过洪武皇帝了!

    不过崇祯太上皇并不知道,大孝子洪兴皇帝花钱的手脚也是他老祖宗洪武皇帝不能比的,那可真是花钱如流水啊!

    而其中最大一项的开支是安置、救济北地难民和南方八省救灾。现在流落在东南的北地难民怎么数都有一千多万,其中约有三四百万需要大明朝廷救济和安置,十六个将军府就是干这事儿的!崇祯十九年已经花出去不少,崇祯二十年在这方面的开支更大!毕竟不能再去吃大户了!

    另外,南方八省这两年也有不少地方在闹灾,多是水旱灾害。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三年硬扛着不救,哪儿闹腾就压制。。。。。。到了今年财政总算宽了一些,自然要放出点钱粮救济了。

    再一项开销则是各处的大工了!

    一个重头是治理黄淮(黄河下游和淮河)的河工——黄河改道夺淮已经好几百年了,由于泥沙淤积,河道抬升等原因,黄河下游(徐州海州段)和淮河中下游都成了地上悬河,只要不闹旱灾,十有八九就发点大水。发小的叫漫淹,发大点,那可就是洪水滔天了。。。。。。

    而从崇祯初年开始,因为国家内忧外患,总也没钱治理,黄淮大泛滥的风险也就与日俱增。到了崇祯二十年,朝廷总算宽裕一点了,自然要安排治水的预算。

    而另一个重头则是各处修筑城池的花销。这些城池大致上分两类,一是屯城,就是用来安置北人难民和北府军眷的;二是防御棱堡,主要建在淮河两岸,用来防止清军再度南下。

    而第三大开支,当然就是军费了!大明的军队现在可是越来越多了,不算藩军,光是大元帅府和兵部管辖的军队,眼看着就要达到四十万了!

    军饷军粮加一块就是惊人的耗费了,而且还要装备和训练!还要准备一场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

    所以根据魏藻德、陈锐、吴襄他们仨一起做的预算,四千几百万石米,一千二三百万两银子的财入,十之八九都已经有了去处。。。。。。不过总算没出赤字,的确用不着拿朱媺娖换银子花。

    朱慈烺接着又说:“朕再给七左卫门赐个名,就叫建功吧。。。。。。讨个口彩,以后多替我大明在海上建立功勋!”

    郑成功已经有人当了!所以田川七左卫门就只能当别的“功”了,现在朱慈烺手下有不少武夫叫“得功”,所以他就给“田七”赐名“建功”,指望他去大洋上建功立业!

    虽然“田七”的初阵输得很难看,不过没有关系,失败乃建功之母嘛!

    再说了,“田七”的失败其实是他的好哥哥郑森的安排。。。。。。济州岛上的丰臣遗忠们还有大用呢!可不能糊里糊涂给消灭了。

    “臣谢陛下赐名!”田川七左卫门,哦,现在应该叫郑建功了,他当然激动了,连忙给朱慈烺叩头谢恩。

    “还有赐婚!”朱慈烺笑着,“建功,你可马上就是我大明的驸马,坤兴公主的夫婿了!还不赶紧谢谢朕?”

    郑建功用眼角捎了一下老子郑芝龙,见到他一脸错愕,就知道老头子高兴坏了,连忙叩头道:“臣叩谢天恩!”

    儿子都叩谢天恩了,郑芝龙也没办法多想,也只好跟着向朱大皇帝叩拜,朱慈烺摆摆手,示意他赶紧起身,然后笑道:“这回可是亲上加亲了。。。。。。建功是海战的奇才,又是朕的妹夫,大明的驸马爷,以后就留在江南,出任上海水师学堂司业吧!建功,你可要好好干,大明的海军全靠你了!”

    郑建功脸蛋一红,他哪懂什么水战啊!讨伐济州岛丰臣遗忠的那场战争闹了个没脸儿,要不是知道大明的武士都勇于承受失败,输再多都不会想不开,他都要切腹自尽了。。。。。。就这水平,居然被当成了海战奇才,真是太让人羞愧了!

    

第581章 皇后要不就给吴三妹当吧() 
“陛下待郑家恩大如天,芝龙唯有效死以报一二。。。。。。”

    郑芝龙嘴上是着谢恩的话儿,一颗黑心却是提到嗓子眼儿了。

    世界上没有白捡的公主——至少没人能平白无故从洪兴皇帝那里得到那么大的好处!

    这位皇爷精明着呢,一准在打什么坏主意了!

    朱慈烺笑的真诚,他现在当了皇帝,自然要为天下人做表率,不能像过去那样奸诈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