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3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外还有科举改革的深入,也会让一大群人不爽!进士科没有了,举人实际上也不存在了——中举就当芝麻官,从九品的差事干起来!不想当官,那就还是秀才一个。而且秀才还是民户,一点特权都没有,当了芝麻官好歹还是个官户!

    总之,洪兴皇帝现在就需要搞点事儿出来,好让方方面面的人物都知道他的厉害!

    而山东、淮北的几个军阀,正好也不想过安生日子,那就一起搞点事情吧!

    “皇爷,臣高杰有两万虎贲,全都是久战劲旅,去岁还在徐州授了土地,人人都有了一份家业,如今个个都干劲十足,就等着北伐建功好多分些土地了!”

    克难朐山伯高杰第一个站出来表态,满口的大话,说得跟真的似的。

    其实在入朝的六个淮北、山东军阀中,他是最不想北伐的。因为他现在占了徐州、海州两块富得流油的地盘。北伐有啥意思?胜利了还能给换块再好些的地盘?不大可能。。。。。。没准就给发去陕西和吴三桂作伴了。

    “臣黄得功愿为先锋!直捣燕都!”

    黄得功看见高杰跳出来表演,也不甘示弱,也抢着表态请战。不过和高杰不一样,他是真心的。

    淮北的地盘太穷了!而且他的直辖地盘也比较小——对于以土地为经济基础的封建主而言,直辖土地的多寡和肥瘦,直接关系到他在本部势力中的权威。

    高杰的直辖地包括整个海州(直隶州),非常富有,每年光是田赋就不下一百万石!

    所以高杰对所部的掌握能力,并没有随着授田建卫而减弱。而黄得功就苦了,朱慈烺最早分给他的地盘是归德府,后来被豪格抢走了。

    在血流溪战后,朱慈烺也没有乘胜追击去收复河南的失地,而是给黄得功分了一点淮北的土地。而且这些土地大多都分给了黄得功的手下——当时朱慈烺想接着分地建卫把黄得功的军队改编成诸卫军,所以就没给他本人留下直属地皮。

    但是黄得功也不是吃素的,趁着朱慈烺牢绊湖广的机会出兵吞了属于海州的桃源、睢宁两县。这两个县位于南流黄河的西岸,土地肥沃,人口也比较多(上回豪格南侵的时候没有波及到那里),所以就成了黄得功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不过两个县的油水终究太少,不够吃啊!

    “好好,”朱慈烺眉开眼笑,连连点头,“北伐功成之后,九边塞君之中,必有黄卿的一席。”

    在上一回呼应李自成的那场半吊子北伐时,朱慈烺就表示要将北直隶改为北平省,后来设置江都大武汉府的时候,又再一次确认改南中北三京为江(都)南(京)两都。

    因此北伐成功后,朱慈烺也不会再回北京了,而是会设置九边塞君,为中原之藩屏。

    这事儿听着好像是开倒车搞封建,其实却是在加强中央集权——因为设置九边塞君的前提是把中原、山东、北直的大片土地收归中央直辖。

    也就是把军阀都往北方边境上撵。。。。。。

    朱慈烺一副大方的笑脸,掰着手指头道:“辽东、大宁、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绥(延安加榆林)、宁夏、甘肃,一共九个镇,都设藩王府或节度使!吴家拿两个,代藩一个,唐藩一个,鲁藩一个,还剩下四个,就给两位高卿,黄卿和左卿。至于史卿。。。。。。保定、真定任选一府!”

    听朱慈烺说了分地盘的办法,高杰、高鸿图、左懋第、朱以海四条地头蛇都脸色一沉。黄得功和史可法倒是挺高兴的。。。。。。他们俩没有什么好地盘,能拿到一个府的地盘当然高兴了,

    可是高杰、高鸿图、左懋第、朱以海可就有点亏了,山东、徐海多好的地方,给发去守边可就苦了。。。。。。

    朱慈烺的目光在四个大军阀拉长了的脸孔上扫过,笑了起来:“山东、徐海地面上的官田、军田皆由诸藩自行处置,诸藩上交什么样的黄册,朝廷就认可什么样的鱼鳞图册,除了隐匿田产需要清查,其余不问。

    另外,六藩都可以在山东、徐海、淮北圈一个县封给各家的庶子支流。”

    这里面的利益可大了!

    光是山东一省在明朝的鱼鳞图册上就有六千一百多万亩土地,扣除在登莱巡抚衙门和山东总兵衙门控制下的蓬莱县及登莱七卫的土地,余下至少有五千六七百万亩!其中官田、军田有多少?隐田又有多少?

    把这些土地全部都“洗成”私田,其中的利益有多少,拿脚后跟都能想明白了。。。。。。

    另外,朱慈烺还给了六个大军阀在山东、徐海、淮北各圈一县设立个小藩的特权。

    这等于将六个藩变成了十二个藩。。。。。。这里面的利益可就大了去啦!

    看到高杰、高鸿图、左懋第、朱以海四人的脸上又露出了忠诚的笑脸,洪兴皇帝也跟着一起笑了起来,然后又给左军师李岩打了个眼色。

    李岩马上会意,笑着说:“大元帅府这些日子都在谋划北伐,也拜读了诸位上呈的奏章。现在已经拟定了一个五路北伐,会攻北京城的方略。”

    朱慈烺笑着:“说给大家伙听听吧。”

    他冲着黄小宝一招手,这个司礼监秉笔马上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地图,铺在了东暖阁内一张长桌面儿上。

    地图上已经画好了五个大箭头!

    第一个箭头是以觉华岛为出发点,先渡海到宁远,然后再沿着辽西走廊叩山海关,直扑北京城。

    第二个箭头是以海沙岛为出发点,先克大沽口,再沿天津卫河、大运河直扑北京城。

    第三个箭头是由曲阜和徐州出击,沿着运河一路向北,直扑北京!

    第四个箭头是由吕梁山出兵,攻太原,越太行,直赴北京城。

    第五个箭头则是由宁夏镇出兵,走河套,越草原,从宣府、大同方向上直扑北京城!

第578章 这下东虏可死定了!() 
五路出兵,直扑北京。。。。。。看着就很厉害啊!

    史可法、高鸿图、左懋第、朱以海四人看着地图上又粗又红的箭头,一个个都喜不自禁了。

    到底是大元帅府的高人制定的方略,看着就靠谱啊!至少比他们原本打算的两路北伐要强多了——他们的两路北伐军的进军方向都不一样,一路在辽西走廊转悠,一路去打河南。。。。。。万一多尔衮脑抽了,就是不管辽西,而是带着主力下河南来砍人,史可法、高鸿图、左懋第、朱以海他们四个不是傻眼了?而这个五路进攻方案就高明多了,五路当中只要有一路得手,东虏就算完蛋了。

    “好,好。。。。。。五路北伐,会攻北京!这下东虏可死定了!”

    “多尔衮纵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五路出兵啊!”

    “他们才多少人?分了五路,还不给咱们各个击破?”

    “沿着运河打过去好啊。。。。。。粮道有保障,万一不成,退路也方便。”

    “怎么可能退呢?东虏必败无疑啊。。。。。。对了,军师,这五路大军,出兵可有先后?”

    李岩笑着答道:“由觉华岛出兵的这一路先动,今冬海面封住后就走冰面去宁远。”

    “冬天出兵?”黄得功愣了愣,“宁远那边冬天可冷了。。。。。。官军是南兵,能吃得消吗?而且冬天也不利于攻城吧?”

    吴国勇就是宁远卫人士,他笑着说:“这都不是啥问题。。。。。。天冷穿暖点就是了!而且克难新军里面本就是北人占绝大多数,不怕冷的。至于攻城嘛,爬城墙不容易,开炮轰城怕什么?天冷一点炮身还能凉得快些呢!”

    “炮轰宁远卫城?”黄得功想了想,“宁远卫城可坚固呢,怕是红夷大炮也啃不动吧?”

    海军司使黄斌卿接过问题道:“所谓红夷大炮乃是西洋人的十二磅长炮,在西洋那边算不上巨炮。。。。。。兵部火器司向西洋人所订购的大炮中最沉的是三十六磅长炮,弹丸比红夷大炮所用之弹丸更重两倍,可谓无坚不摧!”

    史可法插话问:“那么重的炮,能运去宁远?”

    黄斌卿道:“已经有一门运去觉华岛了!一旦海上冰封,就能把这门大炮用冰撬拖去辽西陆地上。”

    “那么重的大炮是怎么弄上冰撬,又怎么运下来?”黄得功接着问。

    他问的是细节,因为他知道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事情有时候就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我们从西洋购买了几架大力吊机!”

    黄斌卿说的是人力脚踏式吊车,古罗马就有了,不过一直没有传到中国。

    朱慈烺也没想到这玩意儿,是接了兵部火器司订单的荷兰人想起来的——那么大的炮运来中国后要怎么装卸?怎么运输?还是再加订几架吊车、四轮马车,哦,还要再买十匹夏尔马来拉炮。。。。。。

    现在吊车、四轮马车和夏尔马已经陆续运抵了,其中吊车和四轮马车还有了“山寨货”。三十六磅大炮也开始“山寨”了,只有夏尔马没办法,因为运来的十匹夏尔马都是“太监”,阉割过的。

    “还有这等奇技淫巧之物?”

    ”的确是巧。。。。。。”

    史可法和高鸿图两人感慨着,他在一旁听黄斌卿说了“吊车”的事情,也是大感讶异,这西夷人的心思也真是巧啊,只可惜没用到大道上。。。。。。

    黄得功则笑道:“有三十六磅西洋大炮,宁远坚城就不难打了。”

    高杰也道:“宁远一旦收复,东虏在塞外的老家就悬了,多尔衮岂敢坐视不救?”

    李岩冷笑道:“大冬天的行千里路赶赴辽西可不容易,哪怕是东虏怕也得伤筋动骨吧?”

    吴国勇道:“那是一定的。。。。。。东虏真要走这一遭,那北伐就赢了一半!”他顿了顿,“山东、淮北、徐海方面打第二波,明年开春后就进兵,沿着运河往北打,吸引东虏南下。

    海沙岛、大沽口这路打第三波,比山东方面晚出兵半个月。。。。。。先扑下大沽口城,再打东嘴岛城和天津卫城。

    至于吕梁山上的代王殿下和西北的吴总戎,还得联络之后再定出兵的时间了。”

    朱慈烺低声道:“现在才是春天,至少还有八个月时间准备,各镇都要实心用事,全力以赴!粮食、器械、牲口、火药,都必须准备齐全。如果需要朝廷补助,则需在五月底前提出。

    另外,用兵之道在于出其不意!所以同东虏的和亲还会继续。。。。。。而诸位也要记住守口如瓶!

    今日所议之事,不得向外人透露分毫,可明白了?”

    “臣等遵旨。。。。。。”

    。。。。。。

    在朱慈烺掌权后,大明朝廷的保密工作是大大进步了,至少不会把机密紧要的事儿随随便便往邸报上登了。而且两府御前小朝会才是真正议事的,参加这个朝会的人少,也容易保密。

    不过那么庞大的军事行动想要完全保守秘密,还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在三月下旬的时候,远在北京的和亲使祖可法却压根不知道朱慈烺正在准备一场大规模的北伐战争!

    他还以为和亲的事儿终于能成功了,南北两朝也从此能过上安生日子了。

    紫禁城,武英殿。

    祖可法笑嘻嘻的将一份礼单双手奉上,接着说:“我朝皇爷祝皇阿玛摄政王和太后娘娘白头偕老,早生贵子!”

    “哈哈哈。。。。。。”已经穿上了符合皇阿玛身份的龙袍的多尔衮,现在就坐在顺治身边,摸着胡子大笑,“我这好女婿还真会说话啊!”

    顺治小皇帝则一脸阴郁。还早生贵子。。。。。。生出来算朕的弟弟?

    祖可法接着有说:“我朝皇爷已经命人在登州蓬莱县为和硕公主修蓬莱宫,最多两年就能竣工。”

    修蓬莱宫的事情也是真的,不过用不着两年,因为蓬莱宫是在丹崖山上的蓬莱阁基础上扩建的,年底前就能竣工。到时候朱慈烺就会北上蓬莱宫,在那里指挥五路北伐战争。

    “好好,”多尔衮似乎上了洪兴皇帝的当,连连点头,“再好不过了。。。。。。等蓬莱宫修好,就叫格格过去。”

    祖可法笑着又说:“皇阿玛陛下,我朝皇爷还想召回大同总兵姜瓖所部和代王殿下的兵马,还请您行个方便。”

    召回姜瓖和朱慈炯是不可能的,但是朱慈烺却想利用这个机会解大同之围。

    这一波大同围城是从去年冬天开始的,围困到现在已经有五个月了!

    因为大同之战拖拖拉拉进行了两三年,不仅消耗巨大,而且大同周围的农业生产也无法进行。所以这座坚城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时候了。。。。。。而朱慈烺离开大同那么老远,也不能出兵去替姜瓖解围,就只能琢磨出这个“交城保命”的办法了。

    “好啊!”多尔衮笑了笑,“准了准了,只要交出大同城,就放姜瓖一马。”

    祖可法拱拱手,又道:“皇阿玛陛下,要不您再多饶一点。。。。。。把大同城内的明军和军眷都饶了吧。”

    多尔衮还是满脸微笑:“好啊。。。。。。不过他们得把大同城完完整整的交出来,就先撤往吕梁山吧!”

    “这可太好了!”祖可法心下大喜,他本来以为多尔衮即便答应放了大同城内的官兵,也不会让他们去吕梁山。没想到新婚燕尔的大清皇阿玛居然那么好说话。。。。。。

    

第579章 大明好驸马() 
琴声悠扬,婉转连绵,如泉水叮咚,如佩环轻响,偶尔一个滑音,虽然一掠而过,余音却要在耳边绕上几息,当真是回味无穷。

    窗外,正是草绿花红,碧波荡漾。几个穿着便服道袍的男子,正坐在玄湖宫中一处靠着玄武湖的八角亭当中,面带微笑,静静的听着寇白门在亭中抚琴。

    一曲已毕,教坊司左韶舞(官职)寇白门神色淡淡的,起身行了个福礼,便飘然而退了。

    这次来玄湖宫拜见“神仙上皇”崇祯的,除了大孝子洪兴皇帝朱慈烺,还有崇祯的两位亲家公吴襄、郑芝龙,还有郑芝龙的两个儿子,看上去春风得意的郑森和。

    郑森的日本国之行终于功德圆满,带着一份《大明——日本盟约》和日本国使臣德川光囶,还有他的老妈田川氏,老弟田川七左卫门一块儿风风光光的回了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