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时君制臣,臣亦制君也。既立其国,教化黎苗,拓土蛮夷,亿兆夏民,具晋、楚、齐、鲁、宋、燕、秦余者之始也。其时流民者几何?其后两千载拓进几何?

    然七国八王者何焉?此汉晋无议政之肇,议政非科举之议,乃王公之议、贵人之议、贵族之议,尤重国人与三老之议也。公室、卿、大夫贵人也。士贵人庶子,贵族也。国人王民也,为国服戎,君命国基也。三老乡贤,黎苗之长,戎事之附也。

    昔周武穆诸王有三老国人议政,制衡贵人于内,扫荡东方于外,国人争相效王命,以军役为荣,三老征赋于王野,用度具足,天下咸乐,虽昆仑、肃慎不敢不朝于镐。至周厉其政衰,宣、幽视国人三老如仇寇,遂有迁洛之变。

    其后,此政益衰,历春秋战国,时有孔孟兴儒欲复其制,终至而亡,再未闻神州有四百年之朝代。

    议政既无,封建难存,存则王祸。至本朝,太祖置塞君,高瞻远瞩,欲效商周。然塞君无封建、议政所制,王与塞君竞向敌视,遂成大乱,宣德后,此政乃亡。如此何,实刘基李善长庸人也,识皮毛而不知其理;解、胡、三杨刀笔吏尔,因噎废食,媚主求进,才不配位,具不足以称士。及至今日,数万女真蛮夷,竟无健儿可当,北地沦丧,泣兮哀兮。”

    文华殿内,朱慈烺的眼睛似闭非闭,抱着胳臂坐在椅子上,听着翰林学士毕酒城一字一句朗诵着纪坤、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四人联名所上的《谏封建议政疏》。

    纪坤、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四位这次一共上了两份建议书,其中一份建议书是提朱慈烺解决粮食问题的。提出了用“借粮抵赋”的办法向东南和湖南的地主筹集大米,以应对燃眉之急。而这份《谏封建议政疏》名义上则的配合“借粮”的用“议政”和“议税”(议田税)之权,作为“借粮”的保证。

    同时,纪坤、黄宗羲等人,还希望用“封建议政”的办法,去议出一套封建法度可以参加议政的不仅是东南、湖广的地主,也包括其他什么人,那些拥兵据地的军阀也可以参加,大家一起商量着怎么搞好大明朝封建主义

第549章 我们不是要饭的,我们是吃大户的!() 
你们这帮封建余孽还想民主?

    朱慈烺面子上还保持着平静,心里面却早就开骂了。他当然不是反对民主了。。。。。。他在后世是70后,成长的年代正好是西方自由世界最牛逼的时代,所以他并不认为民主不好。

    但是在他看来,就南明的这帮士大夫根本不配有民主!

    现在已经是西历的1646年了,如果不是他朱慈烺牛逼,扬州人纪坤多半被多铎的清兵打死在扬州城了!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好一点,还在东西奔走忙着抗清,但是也没有什么卵用,最后还不是大清一统天下了?

    你们连几万个八旗鞑子都砍不死,还想用两千万石大米换什么议政、议税之权。。。。。。你们这帮人啥时候能扛着火枪去和毛子排队枪毙,什么时候能驾着炮舰去和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争夺世界海权,再来说这事儿吧!

    到那时候,谁当大明皇上都不敢不答应了。。。。。。

    不过朱慈烺也不会治他们四个人罪,他是个讲道理的太子爷,这一点黄宗羲还看对了。

    这四个封建余孽无论如何都是有资格上疏的,而且他们的上疏内容也不是一点用处没有。

    首先,他们给朱慈烺提了醒——地主家还有余粮!他们要不说,朱慈烺一时还想不起来呢!

    其次,《谏封建议政疏》中提出的建立封建法度,实行国人议政的办法是对的——只是东南士大夫没有资格当国人而已!但并不代表别人没有资格议政。

    比如那些扛着枪去开拓殖民的人就有资格,也必须让他们当可以议政的国人。要不然殖民地怎么治理?搞总督独裁?那总督不成国王了?

    搞中央集权?那也不行啊,离得太远,形势又太乱,远在南京的帝王根本没法集权。殖民地出了什么事儿,等南京这边知道说不定已经是一年后了,等朝廷开会讨论完毕,再把圣旨传去殖民地都两年了。。。。。。

    另外,现在大明旗下还存在许多拥兵自重的军阀!

    朱慈烺喜不喜欢他们是一回事儿,能不能灭了他们,同时又不让多尔衮和李过、张献忠他们捞一票好处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所以摆在朱大太子面前的现实选择,就是得和这帮军阀和平共处。

    而要和平共处,那就得商量出一个法度,找寻到一点共同利益了!

    第三,用预支田税的办法向地主老财筹粮也是个可行的办法。

    “诸位,你们怎么看?”

    毕学士念完了,轮到朱慈烺和颜悦色的发问了。

    现在正是午朝时间,身在南京的内阁府和大元帅府的高层都在朝堂上坐着,跟朱大太子一块儿听了《谏封建议政疏》这篇奇文。

    “太子殿下,臣以为有些可取之处。”首辅魏藻德最会体察上意,现在第一个开口发言,其实就试探着摸一下朱慈烺的底牌。

    朱慈烺点点头。他不怕手下人试探自己,他不愿意和崇祯一样,当个不确定性太大的君主。

    “其中‘封建者非封其君、封其国也,封其制也’说得甚好。”魏藻德道,“现在朝廷封了不少藩镇藩爵,但是却没有封其制。而且只封其君,并无国人,更无议政。因此封君下无所制,上必猜疑,封建亦难久存。封建难以久存,则封君和朝廷便不能齐心,犹如当年王与塞君竞向敌视,早晚必有大乱!”

    现在没有一个上上下下都能接受的封建法度,所以上面的朝廷动不动就想削藩,而下面的藩镇则是防朝廷甚于防虏寇。

    而这套藩镇和中央之间的斗争模式,同样也适用在殖民地和大明本土之间。

    殖民地其实也是个“藩”,如果没有双方都能接受的法度进行约束,朝廷还办什么殖民地?给自己添堵吗?还不如闭关锁国来得干净呢!

    “首辅所言极善,”朱慈烺笑道,“是得有一个封其制的办法。。。。。。不过这办法靠咱们在朝堂上是商议不出来的。得有个议政大会,让封君藩主派人来议,郡县也可以派出议政官来议。”

    议政官其实已经出现了,是个用来打赏纳税大县的虚名,就是年底年初的时候到南京城参加“思过议政大会”——不过去年底、今年初这段时间,因为朱慈烺率兵在外,并没有举办第二次思过议政大会。

    户部尚书陈锐和朱慈烺相处更久,自然知道他不想再继续讨论议政大会的事儿,于是接过话题就是一转,“殿下,封建议政之事并非急务,如今的急务还是筹粮。在朱慈烺下令放出五十万石军屯司存粮后稍有回落的米家,这两日又回升到了每斗五钱五分银子,而且还是糙米的价钱。

    现在江北浦口城的难民生活困苦到了极点,许多人一日只有一餐,南京城内到处都是从浦口过来的乞丐。。。。。。”

    浦口城就是原来的江北大营,在打死豪格后,朱慈烺就把江北大营变成了收容北人难民的大本营。许多没有赶上分田分房(功劳不够)的北军兵士的家眷,也都居住在那里。

    对于这些北人,朱慈烺的朝廷也尽可能进行救济,但是随着兵部军屯司库中的存粮不断减少,朝廷发放救济的能力也在下降——兵部军屯司去年冬天一共收到了一千六百余万石白米,数量不少了,但是跟着吃饭的人也多啊!

    现在南京、扬州、淮安、凤阳、安庆、镇江等地都有北人“难民营”,需要救济的人口有数百万之多!

    由于豪格去岁在淮北的攻势,又造成淮北(包括徐州)粮食严重歉收,需要朝廷出粮周济。

    山东方面因为收容了大量难民,又和清军展开几轮大战,严重耽误了农事,所以也需要朝廷出粮接济。

    另外,朱慈烺的朝廷还办了不少大工——江北不少城池要加固,不少军事要地要修棱堡。不过最大的大工还是淮河河堤的加固工程,因为黄河南流已经有几百年之久,黄河下游夺淮河道因为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了嘉靖、万历年间就常常闹灾,虽然由名臣潘季驯精心治理了一番,但是现在河患又再度严重起来了,除非遇上大旱,否则一定会漫淹泛滥。

    朱慈烺为了保证江淮产粮区的安全,不得不在崇祯十八年秋季任命韩霖为工部侍郎兼河道总督,开始了耗费巨大的淮河治理工程!

    几项消耗加一块儿,朱慈烺黑着心肠搞来的一千六百万石,也就消耗得飞快,已经没有余粮救济难民了。。。。。。而现在才六月下旬,距离秋粮大量上市还有一段时间呢!

    而且即便秋粮上市,也不见得能缓解多少。因为湖广战争持续时间太长,影响到了今年的春播。同时,李自成在湖北几个府推行的计口授田和圈地授田,对于湖北农村的生产力发展也是负面的,所以今年湖广的粮食产出一定少于以往几年的均数。

    想要让东南渡过这次粮荒,就必须把地主老财家的存粮给挖出来!

    但是同时也不能撕破脸,撕破脸放抢爽一时,后果却是严重摧残湖广、东南的生产力,将来的缺粮只会更加严重。

    “太子殿下,臣倒有个办法。”说话的是军师李岩,“千岁爷,您可以领着北人难民去湖广吃大户啊!”

第550章 吃大户,占地盘() 
什么吃大户,不就是要饭吗?而且还不好好要,而是一大群人武装要饭!这事儿让李自成去干才差不多,自己是大明太子啊!

    朱慈烺沉吟着道:“军师的办法虽然好,可天下最大的大户好像是我家吧?我这个太子带着流民去吃大户,不大合适吧?”

    他说话的时候,眼神就往魏藻德那里看太子天潢贵胄,不适合带着流民去吃大户,你这个宰相赶紧挺身而出吧!

    魏藻德被朱慈烺一瞧,知道要挺身而出说话了,于是就笑着道:“合适啊,怎么不合适?这样的事情在隋唐两朝就出现过,根据史书记载,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粮食不足,隋文帝便率领百官亲贵及关中难民数十万就食洛阳。隋文帝还因此得了一个逐食天子的美名!

    后来唐高祖当了皇帝,也曾经因为关中缺粮而率百官饥民就食洛阳因为准备不足,沿途还有不少人饿死。”

    什么逐食天子的美名那不就是“要饭皇上”的意思吗?朱慈烺心说:自己成天打着什么“太祖高皇帝再世”的招牌忽悠人,现在好了,遭报应了,真的和朱元璋一样,要去讨饭了!

    可湖南是自己前世的家乡啊!人家都说衣锦还乡,自己现在却要回家乡讨饭

    想到这里,朱慈烺叹了口气,心想:怎么就没有一个能代替自己去讨饭的名臣呢?

    “太子殿下!”

    朱慈烺正想着,副军师的曹友义挺身而出了。

    好啊朱慈烺看着老曹,也觉得他的长相很适合去讨饭!好好干,以后青史留名,你就是要饭总戎了!

    曹友义道:“臣以为殿下带人就食湖南还是太近了,不如再走远一点,去一趟广东。”

    什么?还要去广东要饭!朱慈烺脸上还挂着笑,心里早就恼了目光在殿上滑动,寻找都御史英国公张世泽了这个曹友义看上去很像贪官啊!一定要好好查一查!

    曹友义还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倒霉了,还在哪儿出主意呢!

    “千岁爷,率领北方流民南下就食可是个掌控湖南、广东富庶之地的机会啊!”

    什么?朱慈烺脸色微变,“快说说!”

    曹友义笑道:“臣常听人说广东富庶,不亚于江南,那里地域广阔,水田很多,气候温暖,可以一年三熟,而且省会广州还是千年商埠,极其富庶。广州附近的佛山是天下四聚之一,盛产铁器和火铳如此富庶紧要之地,怎么能没有咱们自己的人镇守呢?太子爷正好借着南下就食的机会,带上个十几二十万人过去,就安置在广州附近,授予土地,再择其精壮,编组成新军。这样广东富庶之地,就牢牢掌握在太子殿下手中了!”

    这不就是八旗兵分驻各省要冲的办法吗?朱慈烺已经龙颜大悦了刚才险些冤枉了忠良啊。

    朱太子除了为吃饭的事情发愁,就在为怎么收拾广东人发愁呢!

    广东账面上的田亩有将近两千六百万亩,只比陕西少三百多万亩(如果认真检查一下,多半是广东的田多),可是田税总额却只有九十九万九千九百石,比陕西的田税总额少了七十多万石!

    也不知道明朝各地税额是怎么定的?广东的税居然比陕西少那么多!广东人民怎么能答应这样的事情?后世一个深圳就顶得上两个陕西吧?现在虽然没有深圳,但是广州是天下第一商港啊!

    广东的税收怎么都得加个三倍,不,加个五倍才像话啊!

    另外,还有关税和商税呢!

    广州从汉朝开始就是对外贸易大港,到现在都繁荣了一千好几百年了!到目前为止,广州还是大明全国的第一商港可是商税和关税呢?一年没有几百万两好意思吗?

    可几百万石的粮食,几百万两的银子,绝不是下几道令旨,砍几个脏官就能从广东人那里收到的。因为这年头广东人还是挺凶悍的土客械斗冲突的事儿,从明朝中期就开始出现了!

    虽然明朝的土客械斗还不能和清朝,特别清朝中后期是土客械斗相比,但是依旧在广东地区养成了一定的军事传统。

    根据朱慈烺从黄江、苏观生、李士淳等广东籍的心腹那里了解的情况,如今广东许多地方的土客宗族已经在多年的械斗冲突中凝聚起来,他们大多聚族而居,构筑堡坞,训练族兵,打造器械,一如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代的强宗大族。

    而土客宗族之间,还时常会发生激烈的冲突,双方出动几百上千人,布列阵势,互相厮杀的事情也偶有发生,官府根本无法禁止。

    连土客宗族的械斗都制止不了,大明在广东的地方官还怎么去收税?那些时常冲突斗殴的强宗大族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