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似乎是很大的一个官,但实际上是个空头总督。没有什么军可以给他督,靠着游说左良玉成功,收复了一点湖北地盘。

    后来朱慈烺在南京站稳脚跟后,顺手就把他的官职撸了,调回南京守选,守了一年终于有了差事,也是赞襄军务,跟着朱慈烺一起出征——他对湖广也非常熟悉,在崇祯十年和十二年时两次到湖北任职,而且都担任和军务有关的职位,并且同流寇作战。

    除了这仨赞襄军务的老头,船舱里面还有个吴三辅——没有他跟着,朱慈烺可就不会打仗了。另外,朱慈烺的军师李岩也跟着离开南京了,不过现在没在军中,而是去凤阳府、汝宁府调兵了。

    阎应元转身离去,朱慈烺则轻轻吐了口气,笑道:“刘孔昭不在武昌候着,却跑到武家穴镇来,看来是慢了一拍,没拿下武昌和汉口啊!”

    左梦庚离开武昌、汉阳“西征”的消息,朱慈烺当然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当时朱慈烺刚刚带着前锋师和水军离开南京,还没到安庆。不过朱慈烺并没有下令船队加速前进,而是慢悠悠的命令驻扎九江的刘孔昭部水师尽快去抢占武昌城和汉口城。

    现在刘孔昭多半没有完成任务,而朱慈烺看着却一点都不着急。。。。。。官舱内的吴三辅是见怪不怪了,知道这位爷又在憋什么坏水了。而丘瑜、方贡岳这俩老头也有点了解朱大太子的为人,只是眯着眼睛在琢磨。

    只有袁继咸最老实,老头子急得额头上都冒汗了,“太子殿下,流寇如今已经学会了扎根,而且又用计口均田蛊惑人心,其志非小。。。。。。千万不可等闲视之了!”

    李自成进步了。。。。。。可不容易对付了!

    朱慈烺点点头,似乎深有同感,“袁赞襄所言极善。。。。。。如今湖广的形势危急万分,的确不能等闲视之了!

    而这形势最危急之处,不在武昌、汉口之得失,而在湖广人心之所向。在本宫看来,取武昌、汉阳易,得湖广人心难!”

    武昌、汉阳并不难打,无非就是调集更多的模范军和火炮。。。。。。李自成的实力掰着手指头都算得过来。襄阳、陨阳、南阳才多少亩田?都圈了能养多少“老营武士”?

    所以李自成现在的本钱顶天就是七八万精兵,还得给南阳、西安留一点,能来湖广的就是四五万精兵。

    而朱慈烺可以调集的模范军都远超这个数目了。。。。。。所以在武昌、汉阳、汉口这里打败李自成不是问题,问题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分到了土地的湖北农民怎么办?

    他们要都站在李自成一边,保卫计口授田的成果。。。。。。那可就是真正的百万之众了!

    朱慈烺能在湖广投入多少部队?撑死就是十万模范军了,十万能灭百万?

    “这。。。。。。”袁老头听了朱慈烺的分析,眉头深皱,好像真的在忧国忧民。

    而两个湖北籍的大老,丘瑜和方贡岳只是眯着眼睛,注视着朱大太子——这位小爷年纪虽轻,鬼主意不少啊!

    对湖北的士绅商人们而言,这位太子爷也就比李自成稍微好那么一点。。。。。。

    朱慈烺笑着:“咱们先把武昌拿下。。。。。。武昌府也挺大的,其中官田、军屯应该不少吧?”

    “啊。。。。。。”袁老头心想:你这个太子眼睛里面怎么只有军田、官屯呢?

    朱慈烺的话还没完,他接着说:“本宫在来湖北的路上一直在琢磨,如果李自成把湖北的土地都计口授田分掉了,咱们还能收得回来吗?几百万上千万人呐。。。。。。法不则众!而且本宫又是仁君,怎么能一登基就在湖北抢夺民田呢?你们都是有德老臣,都说说吧。”

    “这的确不妥。。。。。。”

    “可是流寇计口授田也是不对的!”

    “咱们总不能将错就错吧?”

    朱慈烺连连点头,“那是,那是。。。。。。本宫也不是不讲道理的。所以本宫才要查明武昌府的官田、军屯啊!”

    您要干什么?

    三个老头都看着朱慈烺。

    朱慈烺道:“本宫是这样想的。。。。。。李自成授出去的田,不收回来了。以后都算是私田,均数照着一亩纳米两斗收税就是了。凡是因为李自成计口授田受损失的湖北士绅,朝廷就拿武昌的官田、军屯补尝。补偿给他们的土地,以后就落籍武昌,不要再回老家了。”

    这也太黑了吧!

    三个老头,包括丘瑜、方贡岳在内,都吸了口凉气儿。

    朱慈烺比李自成还黑啊!

    合着他来湖广不是为了打流寇保良民的,而是来黑吃黑的。。。。。。李自成夺了良民的土地计口授田,朱慈烺准备打跑李自成后去向得到授田的农民征税!

    还一亩田收两斗米。。。。。。你这税收得也太开心了吧?

    原本整个湖广的田税总额才二百多万石啊!

    现在李自成连圈带均的至少要弄去六千万亩。。。。。。一亩收两斗税就是一千二百万石啊!即便扣了两成给地方官提成,也还有九百六十万石!

    这还只是湖北,还有个地盘更大的湖南呢!算上湖南,岂不是一年要从湖广刮走两千多万石米?这比原来翻了十倍。。。。。。你这样横征暴敛,良心上过得去吗?

    良心的问题还没开始讨论,船舱外面就传来了阎应元的声音:“千岁爷,刘孔昭请见!”

    “宣!”

第491章 长江之都() 
刘孔昭穿了身水军军官常穿的箭衣,风尘仆仆的样子,不过脸上还挂着笑,不像是打了败仗的模样儿。

    朱慈烺见了他的样子就感到不妙,连忙问道:“可是拿下武昌和汉口了?”

    “回千岁爷,”刘孔昭笑着答道,“臣拿下武昌府城了,汉口却是来不及拿下了。臣的战船抵达的时候,流寇已经先到了,汉口没有城堡可守,贼至即陷。汉口镇内的绅商争先恐后的逃命,都挤在长江码头,哭爹喊娘的,臣见他们可怜,就让战船去抢运,总算把大部分人都抢出来了。”

    “是吗?你救人去了。。。。。。”朱慈烺点点头,心说:你这个诚意伯怎么那么笨呢?救那些地主奸商干什么呀?他们又不是什么好人,占了那么多良田,一年只给朝廷二百多万石米。。。。。。湖广足,天下余啊!这些人黑成什么样了?让李自成的兵多杀一点不好吗?

    武昌府可没多少官田、军屯可以分啊!不多杀一点,怎么够分?

    心里这么想着,朱大太子脸上却浮出赞许的表情:“好好,诚意伯,做得好。。。。。。你真不愧是刘文成的子孙啊!

    那现在武昌府城那边怎么样?本宫的大军能进驻吗?”

    刘孔昭回答道:“武昌府城现在被操江水师所控制,千岁爷的陆师倒是可以走过去。不过武昌府城附近江面狭窄,只要流寇能将红夷大炮运上汉阳龟山,便可封锁江面了,还能轰击武昌府城。所以千岁爷的水师不能入驻武昌。臣的水师战船,现在也退到了黄州府城和小武昌城之间的江面上。

    臣建议千岁爷暂时就将行辕设在小武昌城,只要在樊口修筑炮台,封锁江面,就能万无一失了。”

    小武昌原名鄂州,在明朝时称武昌县,而武昌府城则是江夏县。

    武昌县和黄州府的黄冈县(首县)隔着长江相望,两处都是控扼长江的要冲。而在武昌县城以西不远,还有一处著名的险要,名叫樊口。

    樊口距离长江很近,位于长江的一条支流当中,四面环水,易守难攻。如果在樊口筑起棱堡,并且在棱堡面朝长江的铳台上布设大口径的加农炮,就能封锁长江江面。

    另外,武昌县城和黄冈县城隔江而望。在两城靠近长江的城墙外都有码头可供水师停泊。只要控制樊口险要和武昌县、黄冈县两城,然后在两城之间修一座用于拦阻的浮桥。从下游而来的水师,就能在长江江面上安全停泊了。

    而根据吴三辅和长江水师提督刘崇儒(沈廷扬的船头火铳刘)的建议,朱慈烺的中军大营就应该摆在武昌县城的。

    不过现在武昌府城江夏既然没丢,那朱大太子可就不能在武昌县眯着了,这样显得太没胆量了。

    听完了刘孔昭的报告,朱慈烺又问:“那你见着李自成的水军了吗?他们比你的操江水师如何?”

    “臣没见着李自成的水师。”刘孔昭回答,“不过听从汉口逃出来的士绅说,李逆是水陆并进而来,他的水师沿汉水而来,有战船百数十艘,其中最大的是几艘楼船,形如城垣。”

    “知道了,”朱慈烺想了想,笑着,“诚意伯,本宫想走水路去武昌县,先占据黄冈、小武昌为水师根本,同时在樊口筑垒,布设十二磅红夷大炮。

    而陆师则在武昌县登岸,除两团分守武昌县、黄冈县外,皆进驻武昌府城。你看如何啊?”

    刘孔昭管了多年的操江水师,对长江沿岸的情况非常熟悉,而且又在九江驻扎了不少日子,对武昌府、黄州府段长江沿岸的状况也很熟。

    所以在武昌府、黄州府一带长江沿岸打仗,还得听一听他的意见。

    刘孔昭也以为自己和老祖宗刘伯温一样足智多谋,就为朱慈烺盘算开了:“进据江夏则是主攻,退守樊口则是主守。进退之间,就看千岁爷是想进攻,还是想退守了。”

    朱慈烺点点头:“唔,本宫自是要攻了!诚意伯,你够不够跟本宫一起西进?”

    “如何不敢?”刘孔昭拍着胸脯,“操江水师上下一万两千将士,人人都摩拳擦掌,就想跟着太子殿下讨贼!”

    “水师止步樊口,”朱慈烺道,“你去选操江水师中选三千能陆战的,跟着本宫一起进武昌。到了武昌府城后,你就当。。。。。。当个江都留守使吧!”

    “江都留守使?”刘孔昭一怔,“哪个江都?”

    扬州府下面有个江都县,刘孔昭心说:朱大太子不会让我去当江都县的县官吧?虽然油水挺足的,可也太小了。

    朱慈烺道:“本宫预备合并武昌、汉阳二府(汉口此时属于汉阳府)设立武汉府,为大明之江都,和应天府并为东西二都,共同控扼长江水道。”

    他这话才说完,刘孔昭还没说话,袁继咸已经开口了,“太子殿下欲以金陵、武昌并为二都,那凤阳如何?北京又如何?会不会让人觉得朝廷无意北伐,而要偏安江南?”

    朱慈烺看了一眼袁继咸,笑了笑道:“本宫观南北朝之史,发现荆州素来是南朝内患。不能控荆州,就不能稳南朝,不能稳南朝,北伐也不会成功。

    而如今朝廷定都金陵,掌控江南、淮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荆楚湖广终是鞭长难及。因此本宫才想设立江都,以后朝廷可以沿江游走,数月江都,数月南都,两头就都能牢牢掌握了。

    另外,北都燕京早就在上回北伐的时候改为北平府了,将来是北平王的封地。即便北伐成功,朝廷也不会还都了。

    至于中都凤阳,向来名不符实,而且凤阳距离南京才三百多里,根本不难控制。所以本宫早就想好了,等到时机成熟就撤了中都留守司。”

    他看着船舱内的三老,笑着道:“丘世伯(世袭伯爵)和方世伯都是湖广本地人,熟悉情况,又有人望。不仿以一人巡湖北,一个判武汉。至于袁襄赞,你可以文武双全,足以总督湖广、陕西、河南军务。不知三位老先生可愿意为国家承担一份辛苦吗?”

    这下丘瑜和方贡岳二老才算明白,原来朱慈烺早就安排好了——就是要让他们二位以武昌、汉阳为本据,为朝廷看好湖广这一大块宝地。

    而袁继咸的差事则是个拉仇恨的名义,和史可法的七省总督差不多,只是不知道会给派到什么地方去当靶子?

    。。。。。。

    “皇爷,可发达了,又是三四百万两啊!只可惜没能夺下武昌,要不然还能再多一倍!”

    站在龟山上遥望武昌城的李闯王听着田见秀的报告,只是笑了笑:“没想到湖广的老财也挺能藏钱的,都到这个份上,还能榨出三四百万两!”

    湖广这些年可是被李自成、张献忠、左良玉轮着蹂躏,妥妥的元气大伤!

    可是只要湖广米还能源源不断运往江南,伤了的元气总能补一点回来。而李自成所采取的计口授田,对于湖广士绅而言,才是真正灭顶的祸事。

    “捉了不少士绅吧?”李自诚笑着问刘宗敏。

    刘宗敏道:“捉了一千多戴方巾穿道袍的,还有万把开买卖的奸商,都拘在汉正街上。”

    “好!”李自成道,“都送去武昌府吧!”

    “送去武昌?”刘宗敏一怔,“这些人可跟咱们不对付啊!不如。。。。。。”

    他一挥手,做了个杀人的手势。

    李自成笑着摆摆手:“杀他们干什么?送他们过江,都去吃朱慈烺的闲饭!”

第492章 太子家有余粮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天下间的城镇就有了“四聚”之说,就是四个汇聚了一方人、财、物的都会之镇。四镇分别居于天下四方,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

    也就是说,连县城都不是的汉口镇,曾经的繁华是可以和北京、苏州这样的名都大会相比拟的。而此时汉口镇的繁华,又是以临近汉水码头的汉正街为中心展开的,从汉水码头到袁公堤间,区区两三个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汇集了七十几条街巷。最热闹的时候,每天都有十万客商在这里进进出出,做成的买卖可达数以十万两。

    而这么一个日进斗金,财源滚滚的好去处,现在也是一副末世场景了。整个商埠里所有的铺子都被抢空了,其中不少还点着了火,正熊熊燃烧着。

    那些家财万贯的奸商和从临近的襄阳、陨阳、德安、承天等府走避而来的士绅地主,只要没来得及逃走,全都被如狼似虎的大顺军将给拘了圈在汉正街上。还有一些只是看着比较体面,其实内里早就空了的倒霉蛋,也因为寄居在汉口镇上,也被一起圈在了被披坚执锐的大顺武士团团包围起来的汉正街上。看着都跟待宰的羔羊差不多!

    由于在山西之战时被晋商和山西读书人出卖了一把,现在大顺军上下对商人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