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幕府必须要维护日本国尊严,”马场利重解释说,“所以道歉是不可行的。。。。。。至于其他,都好商量,好商量的。”

    “其他的?比如。。。。。。。”

    “比如幕府可以再出售一万支铁砲给贵国。”马场说出了松平信纲提出的条件。

    郑森却是一脸无所谓,摇摇头道:“可我国并不需要你们的铁砲。。。。。。之前购买你们的铁砲是为了应急。可是你们的铁砲威力太小了,打不动鞑虏的盾车和厚甲,现在形势不再危急,我国可以慢慢打造更加合适的铁砲,不再需要幕府提供的铁砲了。”

    他这话是半真半假的,日本铁砲的确不大好用,不如西班牙轻型火绳枪好。但是这年头的火枪是个手艺活,师傅带徒弟起码得三年吧?产能上得没那么快。所以进口还是必须的!而通过荷兰人从欧洲进口时间太久,要想尽快扩大“模范军”的规模,还是得买日本铁砲。

    不过郑森多奸诈的一商人?他当然不能随随便便把底牌漏给马场重利看了。

    “不要了?”马场重利有点为难了,“那么贵国还有别的要求吗?”

    “本爵只是一介使臣,”郑森摇摇头,“有些事情,还得贵国派出要人去南京,和太子殿下面谈。。。。。。为了方便双方的交往,本使想在江户设立使馆。”

    “江户使馆?”郑森笑道,“只是一个临时的使馆。。。。。。两国要联手对济州岛用兵,总归需要有个联络的通道吧?使馆就是派这个用处的。”

    马场闻言大喜:“贵使的意思是,同意提供船只了?”

    “只要太子殿下允可,我家是没有问题的”郑森笑道,“另外,我家的船只都是亦商亦军,如果用来帮助日本运兵,那么就很难赚钱了。。。。。。”

    “明白,明白。”马场笑道,“幕府不会让郑家白白辛苦的。”

    “还有两个小小的要求,”郑森道,“家母现在居住长崎,无法离开日本去和家父团聚,希望幕府可以行个方便。

    另外,舍弟七左卫门现在也是大明朝的官员了,稍后还会派他进驻江户,负责和幕府的联络。所以日本必须承认他的使臣地位。

    至于赔礼道歉的事情,本爵可以设法周旋。。。。。。总不会让将军下不来台的。”

第481章 都包在郑家身上了() 
在长崎港町内属于肥前锅岛藩的阵屋(肥前锅岛和熊本黑田两藩轮流担任长崎御番役,因此在长崎设有阵屋)里头,慢悠悠行了一路的德川赖房和松平信纲,终于和已经抵达日本国好几个月的大明外交家郑森郑大木碰上了。双方正分宾主跪坐下来,在场参与谈判的,还有马场重利、田川七左卫门和德川赖房的世子德川光圀,以及几个负责记录和翻译的长崎大通事(都是华侨)。

    说是谈判,其实大致的条件都已经通过两头跑的马场重利商量妥了,今天安排郑森和德川赖房、松平信纲见面,不过是最后敲定双方都已经谈妥的条件。

    “中纳言,伊豆守。。。。。。”在两边的大人物互相认识并且说了一堆客套话儿后,马场重利就将谈话带入了主题。

    这位长崎藩奉行先用日语对德川赖房和松平信纲说:“明国的郑侯是幕府的朋友,郑侯的父亲泉州公早年还去小田原城参见过台德院(德川秀忠),受过台德院的提携,是可以信任的。”

    郑芝龙年轻的时候也是有“主角光环”罩着的,早年闯荡长崎的时候,就曾经作为长崎华商的代表,去小田原城拜见过已经称“大御所”的前任将军秀忠。也因此得到了长崎奉行所的一些扶植,的确算得上德川幕府的朋友。

    郑森打小在长崎生活,七岁才去中国,因此能听懂日语,也能说一点。听马场提及了“小田原参见”,就用日语对赖房说:“中纳言,家父在福建时得知台德院去世,感到非常难过,一直希望能去江户曾上寺祭扫台德院之墓。只是没有机会成行,此次本爵离开南京时,家父就嘱托本爵赴江户祭扫台德院。不知能否成行?”

    他现在是在打感情牌,目的是进入江户,面见德川家光——他不仅是大明的使臣,而且是大明的藩侯,妹妹还是大明摄政皇太子的侧室,身份尊贵。一旦抵达江户,德川家光多半要出面招待。

    而郑森也就有机会和将军直接讨论签订明日贸易协定的问题了。。。。。。日本实行的是锁国体制,只对大明、荷兰、朝鲜三国开放,而且只开长崎一口(其实还有一个琉球贸易渠道)。朝鲜自己也锁国,自然没有什么商船可以到达日本。所以日本的对外贸易实际上就被郑家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两方共同垄断了。

    垄断当然意味着暴利!而两家垄断,当然不如吃独食舒服了。。。。。。现在因为朱慈烺的开国政策,郑家失去了和荷兰东印度公司进行中荷垄断贸易的权利,所以就想从日本贸易上找补一点回来了。

    德川赖房和松平信纲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开口道:“此事需要公方决断,不过本官可以代为提出请求,相信公方是不会拒绝的。”

    这事儿基本就成了!

    郑森又道:“本爵现在已经知道占领朝鲜国济州岛的丰臣遗臣并非由幕府派遣,而且他们还是幕府的敌人。”

    “没错,”松平信纲接过话题,点点头道,“他们虽然是忠臣,但的确是幕府的敌人!幕府愿意出兵将他们驱逐,不过现在日本实行锁国,没有可以远赴济州岛的大船,还希望郑家提供。”

    郑森追问:“那么在幕府军驱逐丰臣遗臣,济州岛归谁占有?”

    “幕府对济州岛的土地没有野心,”德川赖房说,“但是必须确保该岛不被丰臣遗臣再次占有。。。。。。以郑家水师的实力,不难做到吧?”

    郑森居然摇摇头,苦笑道:“此事并不简单!”

    “怎么?”松平信纲眉头一皱,“你们做不到?是不是要请荷兰人帮忙?”

    “呵呵,”郑森一笑,“伊豆守以为这些丰臣遗臣是怎么登上济州岛的?”

    “什么?”

    “你这是什么意思?”

    德川赖房和松平信纲都是一愣。

    郑森道:“据本爵调查,丰臣遗臣们是乘坐西夷人的软帆盖伦船抵达济州岛的!”

    “啊?”

    “这是真的?”

    郑森道:“千真万确!”

    从丰臣遗臣上济州岛的是朱慈烺从澳门买来的盖伦船,船上的水手大部分是西方人,也有一些黑人。。。。。。等到德川幕府军乘坐郑家提供的大鸟船去济州岛的时候,他们会亲眼看见丰臣遗臣们乘坐西方人的盖伦船逃走的!

    向萨摩藩控制的琉球王国方向逃去。。。。。。

    松平信纲问:“那么郑家什么时候可以提供战船运送幕府军去济州岛?”

    郑森回答道:“考虑到丰臣遗臣们由西夷战船支持,郑家也需要出动一定数量的大战船,所以得等到明年才行了。

    另外,我们还需要和朝鲜王国方面协商。。。。。。毕竟济州岛是朝鲜的国土!这一点,幕府方面没有异议吧?”

    松平信纲非常肯定地回答:“没有异议。”

    德川赖房补充道:“但是幕府不能就丰臣遗臣的行为向朝鲜方面道歉。。。。。。而且朝鲜必须确保济州岛不再被丰臣遗臣所利用,作为扰乱日本国内安定的据点!”

    “中纳言,伊豆守,”郑森斟酌着用词,“如果你们坚持不道歉,还要求济州岛不再被丰臣遗臣所用。。。。。。那么出兵的日期恐怕还要延迟。因为我朝现在遭逢大难,已经不能像过去一样控制朝鲜国了。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派出使臣和朝鲜王协商。

    而为了保证明、日、朝三方的沟通,我们希望能在江户开设使馆。。。。。。并且希望幕府可以同意郑家的商船出入江户港口。”

    德川赖房和松平信纲都吃了一惊。

    “什么?”

    “你们郑家商船想出入江户?”

    郑森笑着点点头:“这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我家准备开辟一条经过日本往新西班牙的航线。将会运一些大明或者南洋出产物品来江户,再运走日本国出产的鲸油和漆器。不会从日本国带走黄金、白银和黄铜。”

    郑家商船出入江户是有大利可图的!因为日本国真正的大市场就在江户——在交代参觐制度实行后,日本国“三百藩”的藩主都变成了“江户人”,他们和家眷长期居住在江户,返回本藩的时间在其一身之中所占比例是很小的,相当于出差。

    所以藩主和藩中相当部分重臣的消费,也都在江户!郑家商船一旦可以合法出入江户港口,就能直接为藩主、重臣这个日本最富裕的阶层提供海外奢侈品。利益之大,可想而知。

    另外,现在是大航海时代了!日本不再是处于世界尽头的国家,日本以东,还有广阔的新大陆。

    而以目前中国帆船的航海能力,要从本土出发,中间不进行补给就直达新大陆是非常困难的,就算能开过去,也带不了什么货物了。

    因此就必须在日本东部获得一个可以落脚的港口,江户当然是最佳的选择了——郑家甚至可以建立一条从上海出发,经过江户,再去新西班牙(墨西哥),然后再走靠近赤道的航线(顺着洋流直航)返回台湾的贸易航线。

    这条贸易路线和西班牙人的大帆船贸易线几乎是重叠的,区别只是在日本国的江户港靠岸,也不会以中国生丝、瓷器为输往新大陆的主要商品,而将以日本出产的鲸油、漆器(japan也可以翻译成漆器,可见日本漆器在大航海时代的西方有多受欢迎了)为输往新西班牙的产品。

第482章 英吉利来给大清国进贡了() 
大明崇祯十七九月末,朝鲜,汉阳。

    汉阳城一切,仍然一如既往的破败和萧瑟。

    朝鲜王国的国祚相当绵长,从大明洪武年建立,一直持续到了今天,而且还要继续存在许多年。虽然经历了日本和大清的两次入侵,但是研究岿然不动。在历史上,一直要延续到公元1910年,才会因为日韩合并条约的签订,并入日本帝国。

    不过绵长的朝鲜王国却从来没有辉煌强盛的时候,一直就是这样半死不活的在混日子。即便是作为一国之都的汉阳城,也处处透着穷算的味道。

    朝鲜王国这个国家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也许和隔壁的日本国差不多,也许还要富庶一些。毕竟日本国的中世纪混乱的很,打不完的内战。而朝鲜王国自建立之日起,就一直比较安稳。

    可实际上,安稳的朝鲜在财力上根本比不了混乱的日本!后者可是盛产黄金、白银、黄铜的国家。而且日本武士经营地盘的能力也超过朝鲜的两班贵族。。。。。。

    在混日子的两班贵族管理下的朝鲜王国,如今又回到了三两百年如一日的安稳而穷困日子当中,但也不潦倒,而且还自得其乐,只是偶尔会有来自外部的势力突然闯进来,打破本该千年不变的平稳岁月。

    几匹健马风也似的从仁川方向飞奔而来,从汉阳的街市上面掠过,马背上的骑士都穿着京军的服色,多半是驻防仁川备倭的龙虎营派出的传骑塘马!

    这些骑士也不知道带来了什么可怕的消息,进入汉阳城内后并不减速,反而快马加鞭的向位于汉阳城中心的庆运宫奔去。

    看见这一幕的朝鲜百姓全都紧张起来了——这些龙虎营的骑士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在汉阳城内纵马奔驰?难道又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他们可是在仁川备倭的兵士啊!难道是倭寇又打过来了。。。。。。前些日子就有传闻说倭寇占据了济州岛!难道现在他们已经打到仁川了?

    看着骑士们远去的背影,汉阳城的百姓又一次把心脏提到了嗓子眼儿。

    这个又穷又小的朝鲜国,怎么就总让海洋对岸的倭人惦记呢?

    。。。。。。

    庆运宫本不是王宫,而是朝鲜成宗的哥哥月山大君的住宅。在壬辰倭乱中,作为正宫的景福宫和离宫的昌德宫、昌庆宫全部被倭寇焚毁,所以不得不将景云宫当成了临时的王宫。

    而壬辰倭乱后的朝鲜王国更加穷困,已经无力修复占地广阔的景福宫,只好先修一下昌德宫凑合。而在昌德宫修缮完成前,朝鲜国王就居住在比中国的地主大院大不了太多的庆运宫内。不过修复后昌德宫没使用太久,又遇上了一次政变——仁祖反正,好不容易才修好的宫殿再度被烧毁。

    所以当时新上台的朝鲜国王李倧就只能再搬回庆运宫,慢慢攒钱再修房子。在他攒钱的过程中,又遇上了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后金和清国入侵),好不容易攒下的钱又给折腾光了。

    所以朝鲜国王李倧当了二十几年的大王,愣是没有攒够修复昌德宫的那点钱。因此李倧只能退而求其次,准备用拆东屋补西屋的办法,拆了光海君在仁王山脚下建造的仁庆宫,将仁庆宫中还能利用的殿宇拆建到昌德宫中,这样就能省下一大笔材料钱了。

    可是李倧还没来得及实行这个天才的设想,坏消息就又一次传来了——倭寇又来了,把济州岛给占了,瞧着样子是要以济州岛为跳板,再次入侵朝鲜国啊!

    这可把李倧给急死了,一面遣使大清去求救;一面派兵去防守各处紧要海口,全力备倭。

    再修昌德宫的计划,就只能无限期的搁置了。。。。。。

    不过让李倧稍许感到宽慰的是,在朝鲜军民的全力戒备下,倭寇一时找不到可以入侵的漏洞。所以直到现在,朝鲜南方沿海各地还算平安无事。

    可李倧的心还没宽上几日,一个让他始料未及的消息就从仁川港传来了。

    上了年纪的白胡子老头领议政金瑬罗罗嗦嗦的奏报才到一半,年过五十,相貌堂堂,看着很像一个名君的李倧就没了耐心,嚷嚷着打断道:“什么?红夷国的船?为什么不驱逐?我国向来闭关锁国,不欢迎夷倭洋商前来贸易!难道驻扎仁川的龙虎营将士都是无胆怯战之辈吗?”

    金老头听着大王的责备,也是连声叹息——朝鲜王国的将士就是无胆怯战之辈啊!这有啥办法?朝鲜王国是两班天下,要想富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