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那什么时候给豪格发送?”

    “等我从河南回来以后,”多尔衮道,“到时候给他风光大葬!”

第454章 大清绿旗(第二更,求月票)() 
“从河南回来再给豪格发送?”代善叹了口气,“那得等到啥时候啊?”

    “不会太久的,”多尔衮说,“三两个月就能回。”

    “啥?”代善眨巴着老眼,“三两个月就能败了南蛮?”

    “嗨,”多尔衮一摆手,“哪儿那么容易?三两月不过稳住河南、山东的形势,以免南蛮趁势反攻把中州再夺回去。。。。。。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淮南之败不说明什么,只要中原最后尽归咱大清,得天下不过是时间问题。哪怕对峙上几代人,最后一定还是北平南。”

    “可你要怎么在三个月内稳住中州?”代善又问。

    这问题一出,在场的议政王大臣们全都竖起耳朵,目光也都投向多尔衮了。

    代善、阿巴泰、济尔哈朗这些人,还有其他一大堆清初的满洲王公大臣都是比较能打的。但是正政治和战略上,他们真是没什么方向。当年如果是代善接努尔哈赤的班,现在多半还在关外混日子呢,他可没皇太极的本事。而在皇太极之后,多尔衮这个摄政王又是个一肚子坏水的狠人。

    大概也只有他,才能想到稳住中州局势的法子。

    多尔衮一笑,吐出三个字:“设绿旗。”

    “设什么来着?”代善仿佛没听明白。

    “设绿旗!”多尔衮道,“就是在八旗之外,再新设正绿、镶绿两旗。”

    济尔哈朗皱着眉头问:“摄政王,这有啥用啊?咱们满洲就这点人,设再多的旗,人口也来不及繁衍啊。”

    八旗满洲的壮丁在入关前大约就是六万人,加上可以从军的少年和老汉,怎么都超不过八万人。而这一年多以来,陆陆续续战死、病死了总有一万多。也就是说,八旗满洲真正能打的精锐,现在只剩下四五万人了。

    在历史上,这五万天兵押着几十万汉军和绿营兵就把天下给打了。可是现在遇上朱慈烺这号狠人,汉军、绿营可就都不大好使了。而八旗天兵又不够死的。。。。。。想想都难啊!

    “正绿、镶绿不是咱们满洲的,”多尔衮道,“是给尼堪们的。”

    “他们不是有汉军了?”代善说。

    多尔衮摇摇头,“咱们能把为大清卖命的尼堪都编入汉军?就算咱们肯,那些尼堪也肯吗?吴三桂就不肯吧?他现在有多少人了?四万?六万?肯交出来?”

    济尔哈朗说:“还有绿营兵啊。”

    “绿营?”多尔衮哼哼了一声,“没银子哪儿来绿营?郑王,你是辅政的,该知道朝廷还有多少老底子?这次在山东、河南花出去不少,可收入呢?肃王又兵败淮南,八旗、汉军、绿营各部,至少没了一万五千,还有几千带伤的!那点老底子发完抚恤还能剩多少?”

    “这个。。。。。。”

    问题严重了!

    绿营兵是拿钱当兵的,没钱赚谁给你当绿营兵?如果绿营兵散伙了,再不算那个居心叵测的吴三桂,大清国能用的兵马都不知道有没有十万?

    十万人分在山西、陕西、北直、辽西、辽东、河南、山东那么广阔的战场上。。。。。。还怎么打下去?

    “摄政王,”济尔哈朗已经有点明白多尔衮的意思了,“您是想将绿营兵改编成绿旗兵?”

    “不仅是绿营,”多尔衮说,“还有吴三桂的人马,还有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的兵,一块儿都归入绿旗。以后吴三桂的西军就是镶绿旗了。东边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还有其他各路绿营都算是正绿旗。”

    济尔哈朗眉头微皱:“绿营、绿旗有什么不一样?”

    多尔衮解释说:“绿营是花钱雇兵,而绿旗则是军民一体,形同八旗。。。。。。自然要授予旗地的!”

    原来多尔衮的高招就是扩大圈地。。。。。。。这可是他夜读三国时候想到的办法,就是屯田了。而且现在整个北中国的局势,和当年曹孟德玩屯田的时候也差不多了,人少地多,一片荒芜啊!

    多尔衮叹了口气:“银子是没有的。。。。。。抢都没地儿去抢了!土地倒有的是,河南、山东那边到处都是撂荒的农田,甘陕那边也由着吴三桂了。正好圈一点分给绿旗兵,也让他们和咱八旗一样,亦兵亦农,屯田当兵,这样就能少支许多军饷了。”

    “摄政王,”济尔哈朗问,“这土地要怎么圈?准不准无地百姓投充为奴?圈完以后又要怎么管理?是由旗里面统一管理,还是分田到户?”

    多尔衮道:“陕西那边,给吴三桂自己去搞。。。。。。镶绿旗要设多少个甲喇,多少个牛录,要封多少个固山额真,都由吴三桂做主,咱们少管。

    至于正绿旗,就封在河南、山东的地面上。具体怎么弄,本王去河南后找了三顺王,还有那些绿营的总兵慢慢分说,总会有办法的。”

    “总要有个大概的数目吧?”代善皱着眉头问。

    多尔衮摸着胡须,想了想说:“咱们八旗在北直圈了2000万亩。。。。。。咱们多少人?算上汉军、蒙古这些,十万都不到,还有些留在关外了。平均一人有二百多亩吧?正绿旗也招这个数来吧!

    让他们建二百个绿旗牛录,给十万兵额,圈地2000万亩!”

    “又是2000万亩?”济尔哈朗皱着眉头,“山东、河南总共才多少?圈2000万亩后还剩多少?”

    这个问题多尔衮回答不了,于是给参加议政王会议的范文程递了个眼色。

    范文程眼睛红红的,脸色黄黄的,显然是真为豪格之死伤心了。看见多尔衮的眼神,他立马起身弯腰,回答道:“禀郑王爷,山东省有六千多万亩,河南省有七千四百多万亩。。。。。。不过朝廷并没有占全这两个省。在朝廷的地盘上,八九千万亩还是有的。而且这两省多年战乱,许多地方都人烟稀少,荒地很多,圈2000万亩没有什么问题。。。。。。圈完以后,还有至少6000万亩能交税。按照前朝河南的粮税总额,一年收230万石面粉也不算多。”

    “北直隶呢?”济尔哈朗又问,“还能收多少?”

    “北直隶原本的税额就轻,”范文程道,“少了2000万亩也能照样完成,一年就是60万石。山西也是230万石,咱们现在没有占全省,但是150万石还是有的。。。。。。咱们再饶一点,田赋总能有400万石。至于商税、关税,一年有150万两最多了。靠这点收入,无论如何维持不了十万可战的绿营兵,所以圈地设绿旗,是唯一的办法了。”

    400万石粮,150万两银,就是大清朝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得到的最大收入了。

    而朱慈烺那边,至少能翻上10倍!

    比钱多,大清朝一点机会都没有。。。。。。但多尔衮还是找到了大清朝最有利的因素——北方人地矛盾因为多年的战乱,已经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在大清直接统治的地盘上,人口也就在1500万到1000万之间。而可耕土地至少在两亿亩左右!

    所以大清朝并不需要江南每年进贡400万石,只要合理分配和利用手头的土地,就能很好的维持下去。

    而朱慈烺的核心地盘南直隶、浙江、江西一带,耕地许有两亿多亩,如果算上从北方涌入的难民,人口至少七八千万,人地矛盾远比中原严重。

第455章 你又吞并杂牌军了() 
当大清皇叔父摄政睿亲王,奉命大将军多尔衮亲率一万正白旗、镶蓝旗的大军,浩浩荡荡离开北京城南征的时候。大明抚军太子朱慈烺的“太祖高皇帝再世”旗,就已经在大明中都凤阳府上空高高飘扬了!

    在朱慈烺“阵斩”豪格之后,淮河以南的清军就再没谁敢一试兵锋了!巴哈纳和鳌拜收拢到了七八千残兵,仓惶退过了池水,同正准备渡河的孔有德、尚可喜部会师,然后一起望风而逃到了凤阳府城外,再和包围凤阳府禁垣棱堡的清军会师,一并退过了淮河。。。。。。

    短短几日之内,淮河以南,就再无一个清兵了!

    不过清军退却的步伐并没有在渡淮以后马上停止,而是继续一路后退。甚至连望风都不望,只是蒙着头逃跑,放弃了之前占据的凤阳府、汝宁府的淮北州县,全军退却到了河南的归德府和开封府境内,才堪堪停止。

    而在徐州方向上,之前“突袭徐州”得手的何洛会也来了个仓惶逃窜。根本不等明军反攻,就放弃了徐州州城和沛县、丰县两座县城,夹着尾巴回了兖州府,去和多铎会师了。

    这下朱大太子可真有点威震东南的意思了!

    上回大沽口之战许多人是持怀疑态度的,谁知道那些人头是不是杀良冒功得来的?

    而且大沽口打完后,朱慈烺还不是保着崇祯跑登州去了?真要胜利了,那该返回北京啊!

    可这一次没人怀疑了。。。。。。鞑子那边都承认了!就是朱慈烺用双剑把豪格给戳死的。

    而且鞑子大军随后还望风而逃来着!

    谁还敢怀疑朱大太子?

    所以朱慈烺这回可就牛逼大发了!

    豪格这样的鞑子亲王都给他宰了,谁他m的还敢不服?东南、中南、西南这块,谁敢拍照胸脯说自己比豪格牛逼?谁敢说自己的军队能胜过20000八旗兵?

    “臣黄得功恭请千岁爷金安!”

    “臣高杰恭请千岁爷金安。。。。。。”

    禁垣棱堡内的奉天门前(棱堡内部其实就是原来的凤阳紫禁城,大部分建筑都被流寇毁了,不过奉天门还在),从徐州和宿州赶来的黄得功、高杰二人,正在大礼叩拜御座上的朱慈烺。

    朱慈烺他们不是第一拜了,可这次真是心服口服了。豪格都死了,20000八旗兵都扑了,他们有几斤几两?敢不服气?活腻味了?

    “平身,赐坐!”朱慈烺依旧是笑容可掬。

    黄得功、高杰双双起身,偷眼打量了一下朱太子,都觉着他的笑容里面透着一股子狠劲啊!

    果然是狠人,一定要小心一点!

    两个朱慈烺的侍卫给挪来两个绣墩,黄得功和高杰也不敢宽坐,坐了半个屁股,双手还扶着膝盖,哪里还有一点无法无天的军阀模样?

    朱慈烺笑吟吟看着他们:“你们两个有多少军队?说个实数,老弱病残都不算,就说能练出来的还有多少?”

    “回,回千岁爷的话,”黄得功首先开口道,“臣,臣麾下实有三万兵将,精壮约有两万人。”

    历史上黄得功把号称有八十万人的左良玉所部一顿好打,显然是有点实力的。

    “好好,”朱慈烺点点头,脸上堆满了笑容,“能有两万精壮也很不错了。。。。。。两万精壮,平均分地一百亩,就是200万亩啊!余下的万人,就发银遣散吧,给你十万两银子,能办好吗?”

    什么?这就要剥夺兵权了?

    黄得功都听得见自己的心碎声了!

    攒了多少年的老本儿,朱大太子一句话就都拿走了?

    朱太子说完了话,面带微笑,看着黄得功。

    豪格之死和鞑子望风而逃可是两个很大的题材啊!难得多尔衮还挺配合。。。。。。有这样好的题材,朱慈烺当然得好好炒一把了。而炒高之后,是不能套现走人的,所以就只能进行“并购”了。而朱慈烺首选的两个“并购”目标,就是黄得功和高杰的军队。

    这两人的底子早就让朱纯杰摸透了,他们手底下的本钱,各自编10个诸卫协(新军诸卫)是没有问题的。

    “太,太子殿下,”黄得功额头上冷汗直滴啊,“臣的兵将都自在惯了,怕吃不了克难新军的苦啊!”

    “吃得了苦的,”朱慈烺笑着,“土地给到位,银子也给到位了,什么样的苦都不是问题。再说了,克难新军的训练也没多苦。。。。。。就是时间长一点。

    另外,现在淮南、江南也没多少土地可以分配啊!要不给你的人在宿州、蒙城、灵璧、虹县、睢宁、桃源一带分配土地吧。”

    朱慈烺给出的地盘就在南流黄河徐、淮段和淮河之间的夹角处,有一州五县之地,因为之前清军南侵,老百姓跑得差不多了,许多土地撂了荒,自然很容易圈到200万亩了。

    黄得功一脸的为难,“千岁爷,这些地盘太靠近鞑子了。。。。。。”

    “你怕鞑子?”朱慈烺笑着发问。

    “臣,臣。。。。。。”

    看着黄得功不知所措,朱慈烺笑道:“不用怕。。。。。。本宫会有妥善的安排。本宫将会在中都留住一些日子,监督淮河布防。有本宫在,鞑子不敢南来的。过些日子,黄淮之间就会有十座棱堡,黄卿就能在淮北高枕无忧了。”

    黄得功这才松了口气:“有千岁爷坐镇,臣倒是有信心将淮北之地经营起来了。”

    “就该如此!”朱慈烺赞许地点点头,“本宫将在淮北设一镇,由卿担任总兵官。。。。。。另外,盱眙之地,依旧是卿之封邑。”

    “臣谢千岁爷厚爱。”黄得功连忙起身叩拜。

    其实朱慈烺也没怎么厚爱他,他原来是河南总兵,统治归德一府加开封半府。现在成了淮北总兵,地盘就是一州五县。原来一半都没了!而且还把他的募兵变成屯田兵,纳入了克难新军系统,由大元帅府和兵部管辖了。

    “高卿,”朱慈烺又笑着对高杰道,“徐海之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卿所部有多少人?当授多少田,筑多少堡垒?”

    “臣有兵两万五千,”高杰也知道自己没跑儿,只好硬着头皮报告,“俱是亲壮。。。。。。徐州位于悬河之畔,不易守备。若是千岁爷一定要在徐州布防,臣可以派人筑起山城。

    至于授田,当在海州、邳州一带土地肥沃,多是水田,有二百万亩足以。不过邳、海一带人口众多,没有多少无主土地可以授给。”

    “怎么会没有?”朱慈烺笑了笑,“高卿不必担心,本宫会派御史和军屯司的清田官一起去查的,二百多万亩的官田、军田、隐田总能查到的。”

    清田查田的工作,现在也该趁热打铁推进起来了!不仅要在南直隶好好查一查,江西、浙江两个省也得查!都查清楚了,东南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