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清流关北上的官道是沿着清流溪东岸修筑的,今年春天刚刚完成整修,非常平整,走起来一点不费劲儿。官道西边就是清流溪,虽然可以涉渡,但也不是打埋伏的地方。而官道的东面则是一片树林,因为多年的砍伐,所以算不上茂密,距离官道也不近,约有三四十步之遥。但还是有一些鞑虏的哨探游骑被开路的大队明军铁骑驱逐,躲在林子里面,时不时的射几只冷箭出来。

    其实穿着一身郑芝龙进贡的“安平板甲”的朱慈烺并不怕什么冷箭,但是他骑着的战马却没有披甲,如果被射翻了他就得摔个头破血流,所以他干脆下马步行。

    安平板甲是一种以欧式四分之三板甲为样板打造的山寨货——这年头欧洲的板甲很便宜,一套安特卫普出品的板甲的售价不到三两白银!

    如果不是运费高昂,而且运输起来也不方便,朱慈烺早就给他的十万大军都装备上四分之三板甲了。

    不过依靠长身甲和布面甲,在夜色中行军的克难新军也足够抵御大部分弓箭袭击了。

    所以埋伏在林子里的清军巴牙喇护军虽然不时射出冷箭,但是朱慈烺的部队,依旧保持着较快的行军速度。

    三名穿着拼接半身板甲的骑兵匆匆自前方赶来,从朱慈烺身边高高举起的“太祖高皇帝再世”旗模糊的轮廓,以及六面象征着大明皇太子的龙旗的轮廓,寻到了朱慈烺的所在。他在外围向拦住他的侍卫通报了姓名番号,对了口令,才被带到了朱慈烺跟前:“禀千岁爷,前面就是大枪岭东坡了!”

    终于到了!

    朱慈烺松了口气下来,他从入夜就领军出发了,十几里地走了一个多时辰。虽然尽可能的隐蔽了,但是大枪岭上的鞑子不可能一点没发现。没有大队的鞑子杀下来,说明今晚的行动还是具有突然性的!

    他正想到这里的时候,吴三辅忽然喊了起来:“鞑子,鞑子下山啦!”

第439章 大炮灰飞 (第五更了)() 
朱慈烺扭过头,向大枪岭的方向看去。只见低矮平缓的山坡上,从靠近山地的地方开始,火光第次点亮,仿佛星火燎原一般,顿时就布满了半个一大片的坡地。

    这些火光不用说也知道,一定是列阵完毕的鞑子兵点起来的火把!

    从火把组成的图案看,鞑子兵摆出了一个大致是长方形的方阵。正面比较狭窄,纵深较大。部队从山脚下的清流西岸边,一直铺到了大枪岭东坡靠近山脊的地方。

    “千岁爷,鞑子兵约莫有20000。。。。。。而且已经布阵完毕!显然是早就离开营垒了!”吴三辅说话的声音都有点哑了!

    20000鞑子兵啊!而且还是有备而来的。。。。。。自己这边可没什么人数上的优势!

    “无妨。。。。。。”朱慈烺倒还镇定,“有清流溪挡着,他们冲不过来,咱们可以从容布阵!”

    清流溪是可以涉渡的,在这个季节,水深还不到人腰。但是在齐腰的溪水里面,无论人马,都冲不起来,只能慢慢通过。沿河而进的明军可有一小半是火铳兵,至少带着七八千支火铳!

    另外还有四个团炮连的24门3磅团炮,也都填装好了铅弹,随时可以开火射击!

    如果清兵盲目发起冲击,就凭这些火铳、火炮,也能把清流溪打成血流溪了。

    “大清万胜!大清万胜。。。。。。”

    山坡上的清兵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是用满洲话喊出来的,朱大太子虽然听不懂,但也不得不承认这帮清兵的气势不弱!

    朱慈烺当然不会示弱,马上下令道:“点火把!点灯笼!也让鞑子瞧瞧咱们的威风!”

    “喏!”

    一声令下,火光就以朱慈烺所在的位置为起点,迅速向南北两边蔓延,很快就形成了一条火龙,横亘在大枪岭下,清流溪边。

    “太祖高皇帝再世。。。。。。战无不胜!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后明军也开始欢呼,声音比山坡上列阵的清军还高了几分!

    “呵呵,嗓门倒是挺大的!”在大枪岭东坡山脊上策马观阵的豪格大笑起来,“不过打仗可不是靠嗓门大啊!”

    “王爷,”一旁正蓝旗管汉军的梅勒章京罗托笑呵呵的接过话头,“奴才们已经把红夷大炮架好了,要不要打几炮震慑一下南蛮子?”

    豪格是带着六门12磅的红夷大炮南下的,数量虽然不多,但用好了还是挺管用的。因为明军那边骑兵少,步兵多,最怕的就是阵形被轰垮了。

    “也好!”豪格笑着,“就瞄着。。。。。。瞄着那些大旗轰!”

    他已经发现朱慈烺的“太祖高皇帝再世旗”和六面龙旗了。这七面大旗被挂到旗杆上的灯笼照亮了,在黑夜中非常醒目。豪格虽然看不清旗帜上的字儿和图样,但是从它们所在的位置和正在移动的方向,大致上也可以判断出那很可能就是朱慈烺的旗号了!

    “喳!”

    “轰轰轰。。。。。。”

    罗托应了一声,正要让人去给红夷大炮牛录传令,轰轰轰的炮声已经先响起来了。

    不过不是大清炮队的红夷大炮在轰鸣,而是明军的三磅团炮开火了,是郝摇旗和石瑞恩那边打响了。

    罗托竖起耳朵听了听,就对豪格说:“王爷,是南边和西边打响了!大炮的数量很多,恐怕不下三十门,就不知道是不是红夷大炮了。。。。。。”

    “不是红夷大炮,”豪格笑了笑,“三十门红夷大炮打起来还不得惊天动地?现在才多大点声儿?顶天就是大将军炮。”

    “那就不怕了。”罗托说,“巴哈纳是宿将,应该能把那些尼堪拖住的!”

    豪格点点头,抬手一指正在移动的朱慈烺的那堆旗号,提高嗓门道:“传本王的令旨,前方南军阵中大旗所在,就是朱家小太子的中军!

    此战,本王不要别的,就要朱慈烺的项上人头!得朱慈烺首级着,赏六个前程!”

    所谓“前程”,其实就是清朝军功爵的代称。等到乾隆年间,才有了“完全体”,一共九级二十七等,也就是二十七个前程。不过眼下没那么多前程,普通的八旗兵丁往上,可以成为前程的军功爵起板就是三等牛录章京——昂邦章京、梅勒章京、扎兰章京(甲喇章京)、牛录章京这四个章京,现在又是差遣的名称,又是军功爵的前程。区别就是在作为前程的时候,又一二三等,四个章京就是十二个前程。再往上还有一二三等公侯伯等等。

    而六个前程,就是普通的八旗兵丁一下跳到一等扎兰章京(甲喇章京),差不多是正三品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这个时代的八旗兵丁本来就勇,现在有了重赏,更是万军欢腾!

    摆列在清流溪以山坡底部的上百辆盾车已经组装完毕,开始在包衣奴才们的推动下,向清流溪岸边压过去。还有一些正蓝旗汉军的火铳兵,则从山上飞奔下来,人人都扛着鸟铳、斑鸠脚铳。

    架在半山腰的六门红夷大炮,这个时候也架设完毕,开始向清流溪对面正在布阵的明军开火了。

    轰轰。。。。。。

    清军的六门红夷大炮是瞄着朱慈烺的旗号打的,打中是不可能的,两边相距都有六里开外了,不过炮弹从头顶上飞过,还是把吴三辅吓了个够呛。

    “千岁爷,这边还是太靠前了,要不往后挪挪?”

    “挪什么?”朱慈烺没好气的说,“鞑子才几门炮,还离那么远,哪儿打得着?本宫再往后挪,可就没办法指挥了。”

    没办法指挥?吴三辅心说:本来就我指挥啊!您就是看看。。。。。。

    “三辅,”朱慈烺看见他在发愣,就大声向他下达命令,“快点去布阵!”

    原来朱慈烺不指挥别人,就指挥吴三辅一个。。。。。。

    “臣领旨!”

    吴三辅只好领了令旨,然后才把模范军司的参军和传骑们都叫来,一一向他们传达命令。

    当参军的都是些能吹能写的“勋n代”,都在南京军学堂里面听过课,稍微懂一点西洋军略,负责记录吴三辅的命令。传骑则在背上插上认旗,骑马传令。如果有必要,吴三辅还会派出参军和传骑一块儿去下令。

    而他今天的命令也不复杂,大致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布阵;二是飞炮。

    布阵就是让已经到达战场的两师十团四十四营后退展开——后退至官道后方,然后展开一个大空心方阵。

    其中二十四个模范营(就是装备火铳长枪可以摆出莫里斯方阵的营),又分成两部分,一部是二十个营,分成两大列摆在一线,组成了大空心阵的正面。

    另有四个营同四个骑兵营混编,摆在朱慈烺、吴三辅所在的中军背后,组成了大空心阵的背面。

    十六个“长枪营”(并不是一色装备长枪,就是非模范的步兵营),分成两部分,摆在大空心方阵的两翼。

    这番布署其实稀松平常,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而真正厉害的则是“飞炮”,也就是将所有的4个团炮连集中,交给封思忠统一指挥,集中使用,而且还要进行机动布署!

    也就是让24门三磅团炮,在明军空心方阵前的官道上机动,并且集中火力射击。这种火炮运用方法并不是西洋教官传授的,而是朱慈烺交给封思忠的,称为飞炮法。

第440章 太勇敢了(第一更,求月票)() 
“用力推呀!快快快呀。。。。。。”

    当过朱慈烺领班侍卫,后来又当过孝陵卫新军指挥使,结果在孝陵卫的差事上搞砸了,被降两级变成营长的封思忠,现在光着膀子在推大炮,还一边推一边大声喊着劳动号子。而且整个人又黑又瘦的,看上去可是吃够苦了。

    跟着朱慈烺当官,真他娘的不容易啊!该死的末位裁汰制就像鞭子一样在屁股后面抽打。而前面,偏偏还有各种各样的画饼在吸引你。什么土地啊,银子啊,娘子啊,官职啊,爵位啊。。。。。。只要你没看破红尘,总有你想要的东西在勾着你的魂!

    封思忠就是个看不穿的主儿,掉了两级后还拼命往上爬!还真给他找到机会爬回了一级。倒不是他把孝陵卫新军调教好了,而是他家祖传的那点算学和营造本事拉了他一把。

    他家是天寿山守备司的人,而且还是有技术的,从老祖宗封王礼开始,就祖祖辈辈替老朱家修陵看坟——这可有讲究,不仅要懂得营造,而且还得会看风水,看天象,还要能掐会算。他数手指头的本事,可比宋献策厉害多了。

    而营造、风水、天象、算卦这些本事,基础又是数学和格物。所以封思忠的数学和格物很不错,学炮术也就容易一些。

    所以在洋将费雷拉到位后,封思忠就调进炮团了,不仅能跟着洋鬼子费雷拉学西洋炮术,而且朱慈烺还经常会传授他一些西洋数学和格物学的知识。

    而封思忠大约是个理科男,学得飞快,短短几个月就已经能够简单计算弹道了!

    至于炮尺上的那点东西,他不仅能背出来,而且还知道原理(也是朱慈烺教的),自己还会计算——这可是真本事,大明这里还有一堆大将军炮呢,如果都能算出炮尺,运用起来可就厉害多了。

    另外,封思忠还会目视测距!如果连距离都看不准,还怎么看风水?三五里之内,误差可以小于十步。

    这测距的本事加上他的数学能力,简直就是个炮术奇才!用不着拜炮拜孔子,也能打得很准。

    而打得准,仅仅是炮术的一个方面。朱慈烺对炮兵的要求还有打得快和跑得快!

    打得快可以提高火力的密度,给予敌人更大的伤亡。而跑得快,则可以迅速转移阵地,还有利于集中使用大炮。

    这年头三磅炮也不轻,不算炮车,光是炮身就有600磅,也就是五百几十斤重(五百多斤青铜铸成的大家伙,光是原料就价值好几百两,葡萄牙人卖给朱慈烺的索价是一千二百两一门),加上坚固结实的炮车,上千斤都有了。

    不过在六匹挽马和十来个炮兵的共同努力下,炮车还是飞一样的在官道上面机动——跑得可比八旗包衣们推得盾车快多了!

    。。。。。。

    鳌拜在清军盾车线后方的左翼,没有骑马,而是下马步行,踩着越来越深的溪水前行。在他身边跟着的都是正黄旗的好汉,约有千人,都背着弓箭。

    由包衣奴才们推着的盾车,就在这些正黄旗战士前方十余步开外,轮子都已经沉到水里面了,不过还在缓缓前进。

    鳌拜从两辆盾车之间的空隙向前张望,看见了一片闪烁的火光。这是明军用点起来的篝火,就摆在他们的大阵前方。

    今晚上的天气很好,月亮加上篝火放出的亮光,让鳌拜隐约看见穿着红色布面甲的明军排成了阵列,在他们的阵列当中,还有无数火星在闪烁——这应该是火铳上的火绳燃烧后发出的光亮!

    火星那么多,说明火铳的数目相当惊人,也许有几千支。

    不过鳌拜是不怕的,因为他现在是躲在盾车后面的满洲第一勇士了。。。。。。所以是不怕火铳的!

    说起来让人有点哭笑不得,明清之间的战争,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粗制滥造的明朝火器和坚固结实的清军盾车之间的较量!

    如果没有这些盾车,那几万八旗子弟可不够死的!

    如果明军火器的质量过硬一点,那就不是盾车能挡住的了!盾车其实和欧洲人的车堡战术有点像,后来历史上葛尔丹的驼城战士也是差不多的东西。

    但是在三十几年战争中谁还玩车堡?同样的,葛尔丹的驼城也让康熙皇帝的大炮轰成渣了!

    轰轰。。。。。。。

    又是几声炮击,是架在大枪岭山腰上的六门红夷大炮在开火!

    不过这次不打朱慈烺了,太远了,根本打不着。所以豪格就让红夷大炮去轰击明军的大阵了。

    但是并没有命中,炮弹从明军士兵们的头上飞过。鳌拜发现,那些站得笔直的明军士兵居然动都没有动一下。。。。。。这些尼堪反应也太迟钝了!鳌拜心说:傻乎乎的,怎么打得过大清天兵?

    就在这时,鳌拜所领正黄旗的一个包衣奴才踏着水飞奔过来,还没跑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