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晚上也行军吗?”军师李岩有点担心,“不会被鞑虏夜袭吧?”

    “千岁爷,一夜行军六十多里也太急了。。。。。。”吴三辅也有点担心,“万一鞑虏的骑兵杀过来,怕是不易应付。而且行军结束后,咱们很有可能会和鞑虏遭遇!”

    “北面的鞑虏还在围攻凤阳?”朱慈烺又把话题转向了凤阳。

    “还在围攻!”李岩很肯定地说,“虽然咱们的哨探逻兵没办法靠太近,但还是远远听见了红夷大炮开火的声音。。。。。。大炮的数量可不少啊!”

    “那就一定有主力!”朱慈烺道,“大炮多就一定有主力。。。。。。鞑虏一定分了两路。

    南下这一路撑死就是两万多人,咱们四个师有五万六千人!多他们一倍,还有什么好怕的?夜袭也没关系,让石洋将和郝摇旗一块儿打头阵!”

    朱慈烺手里有五个洋将团,除了费雷拉的炮手团外,其余四个月一开始负责调教一个2500人(其中战兵2000)的模范步兵团。

    在一开始的四个团基本成军后,又抽调出大部分的洋将和一部分随队历练出来的明军军官,去训练八个以四个火铳协为基础扩充出来的八个新的模范团。

    在江北大营编组四师后,四个训练步兵的洋将团,全都水涨船高,成了指导一个师的洋将团。在他们升级,各团业务上的水平高低可就更明显了。打过三十年战争和英国内战的石瑞恩洋将团的水平明显高出其余各团一大捷,自然就被朱慈烺倚为骨干,派去负责四个模范师中最精锐的前军师了。

    这个前军师的师帅是郝摇旗,老底子又是参加过大沽口之战的“流寇兵”和李岩、红娘子带来的“流寇兵”。无论是战斗意志还是作战经验,都要明显高出朱慈烺麾下的其他各部。

    另外,这些“流寇兵”对清军还拥有一定的心理优势——他们可是在大沽口暴打清军的八旗真满洲的!

    朱慈烺顿了顿又道:“中军和炮团随王七和罗东尼(葡萄牙洋将)的中师行动。。。。。。军师和我一起。三辅,你去王胡子(王髯)的后师。”

    “得令!”

    “臣领旨!”

    李岩和吴三辅双双起身令命——他们虽然不同意朱慈烺的“冒进”,但是朱大太子一旦决定了,他们俩也只能去操办。

    而且有郝摇旗和石瑞恩带着战斗力最强悍的前锋师打头阵,清军如果真的要打夜袭战,多半也占不了什么的便宜。

    说不定又是一场“大沽口之战”!

    。。。。。。

    大明崇祯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晚间。

    当夜色降临的时候,豪格和鳌拜率领的一万八千八旗大军,已经顺利抵达了滁州城西北的大枪岭。

    滁州的地形是北岭南原。东北、西北有两片丘陵,西北称为大枪岭、皇甫山,东北称为石固山。

    在两片丘陵之间则是一条孔道,在靠近滁州城的地方,还有一座关卡,名叫清流关。

    清流关和滁州城都有少量的明军把守,是克难新军中的诸卫军,隶属中都留守司的部队。人数不多,加一块就是半个协。

    另外,滁州当地的团练也进行了动员,征召起三四千人,配合半个协的诸卫军守着清流关和滁州城。

    这样的防御当然是挡不住一万八千八旗兵的,不过豪格和鳌拜并没有连夜进攻,因为他们也摸不清滁州的底细——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朱慈烺已经到了定远,也不知道跟随朱慈烺到达定远的军队有五万六千之多。

    因为他们派出的哨骑也很难抵近侦察。而且朱慈烺从江北大营出兵北进的速度太快,大大出乎了豪格、鳌拜的预料。他们甚至都没洒出去足够的哨骑,朱慈烺的大军就过了池水了。

    在这种情况,豪格和鳌拜当然要谨慎一点。所以在六月二十一日当晚,便在大枪岭寻了一处高坡扎营下寨了。

    大营当然是草草扎起来了的,也没壕沟营墙,就靠骑兵四下寻巡逻警戒。

    可就在豪格忙完了军务,准备好好休息几个时辰的时候,出人意料的消息再次传来!

    “王爷,哨骑来报,发现数万南蛮大兵自定远方向而来,已经过了池水。。。。。。”

    “什么?”豪格眯着眼睛看给他来报信的鳌拜,愣了又愣,“数万?已经过了池水。。。。。。那么多?那么快?”

    “还有呢!”鳌拜道,“他们还在行军!”

    “什么?大晚上的还在行军?”

    鳌拜点点头,“奴才刚刚从大枪岭山顶上下来。。。。。。站在高处都能看见他们的火把!他n的,好像火河一样,无边无尽的,真有好几万!”

    好几万明军,夜间急行军。。。。。。他们哪儿来的?豪格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军队真是明军吗?好像比八旗兵都不差了!而且他们都是步兵啊!

    步兵行军那么快说明什么?不单单是冒进了,而是一群精锐在冒进!

    “王爷,”鳌拜问,“您看咱们要不要出兵夜袭?”

    豪格眉头紧皱着,“出兵夜袭?现在能出多少兵?”

    “只有3000。。。。。。”

    大晚上的,有行了一天的军,便是真满洲也得睡觉啊!所以能够拉起来上战场的最多也就三千人。

    “才3000打什么呀?”豪格打了个哈欠,“大晚上走夜路,还那么快,这可不是弱兵能做到的!”

    鳌拜点点头,“王爷,咱们。。。。。。要不要移营到高处?”

    “移营高处?”豪格想了想,“就在大枪岭这里和他们对峙?”

    “对!”鳌拜道,“大枪岭的地势对咱们有利,山势不算险峻,却卡在应天府的大门口。。。。。。如果咱们可以在拿下凤阳城后,合兵一处,依着大枪岭和南兵战上一场,胜算可不小啊!若是胜了,应天府江北的门户就在咱们手里了!”

    豪格笑道:“好主意。。。。。。看来朱家太子还是不会用兵啊!不仅没有把凤阳城修得固若金汤,而还没在大枪岭布署重兵!”

第432章 凤阳城破!() 
脚步声轰隆隆的响动,似乎没有放缓一些的时候儿。克难新军的四个模范师上下,除了负责戒哨的骑兵,其他人都打上了绑腿,步行前进。。。。。。其中就有大明抚军太子朱慈烺!

    五万几千人的部队,就这样如铁流一般向前滚动。离开定远县城之后,他们的行军速度简直就像是在飞。

    一年左右的艰苦训练,加上相当不错的饮食,再加上“不讲道理”的末位淘汰,再有就是分田分地分钱的好处,已经让如今的克难新军有了一点精锐铁军的样子了。

    从江北大营经过滁州到定远的200里,再从定远县城折返到滁州石固山附近的六七十里,对他们来说真也不算什么。

    而朱慈烺也真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平日也注重锻炼,没事儿就绕着文华殿跑个步什么的,所以也挺能走路的,只是没有和普通官兵一样负重前进。

    但是以身作则到这种地步,也足够激励官兵加快脚步了。

    过了池水之后,在夜色中行进的部队就能远远的瞧见大枪岭上空闪烁的火光了。

    豪格的大军在大枪岭下了个明营,灯火通明,还点了几处篝火,照亮了大营四周。也让迅速靠近的明军知道了他们的具体位置。

    在二十二日清晨的时候,趁着大军休息用早饭的时候,朱慈烺又召集了一次军议。

    将吴三辅、李岩、石瑞恩都叫到了自己跟前,四个人围坐一圈,一边啃着硬邦邦的馕饼(这种馕饼是朱慈烺为新军选择的行军粮,就上一点咸鱼、咸肉,就是很不错的一顿饭了),一边商议下一步该怎么行动。

    “殿下,您看这里。。。。。。”李岩用几个小石子在地上摆出了滁州北部大致的地形,“这是大枪岭,这是石固山,这是清流关,这是滁州城。。。。。。现在鞑虏设阵大枪岭,而咱们远道而来,非常疲惫,所以不能立即从大枪岭下直接通过去清流关。所以只能先在石固山设下大阵,先立守势,与敌对峙。然后再找机会移动到清流关,只要主力抵达清流关,鞑虏就没办法继续南下了。”

    “太子殿下,”石瑞恩这个时候提出建议,“大枪岭一带并不算险要,前军师可以向那里的清军发起进攻!只要在夜间发动突袭,我们就有把握把鞑虏赶下山岭。”

    这洋鬼子的胆子还真不小啊!朱慈烺点点头,心想:大枪岭上的鞑虏至少有15000人吧?用14000人去他们撵下来,真能行吗?

    “太冒险了!”吴三辅马上提出了不同意见,“还是先上石固山,然后再找机会移营。”

    石瑞恩摇摇头,“凤阳城怎么办?那里正遭到围攻。。。。。。如果丢失,鞑虏就能在淮海以南获得一个大据点了。”

    “不必担心,”朱慈烺笑着,“朱纯臣没那么好打。。。。。。咱们可以从容对方大枪岭上的鞑子了!”他顿了顿,“就先去石固山设阵,和鞑虏对峙上几日再说。”

    。。。。。。

    尚可喜顶盔贯甲,抱着胳膊,站在了炮垒边上。在他前方三里开外,就是凤阳府西北角的城墙。

    凤阳城虽然是大明中都留守司的驻地,但是不知怎么,居然没有进行什么加固工程。城墙还是夯土的,因为崇祯八年的凤阳之战还被破坏的部分,也只是勉强修补了一下,工程进行得马虎。所以短短几年之后就到处都是裂缝,遇上刮风下雨都能塌上一小段。现在被二十门红夷大炮轰了整整两天,还能有好吗?

    就在尚可喜所在的位置的正前方,一大截的城墙从腰上面垮了下来,露出七八个瓷牙咧嘴的豁口子,离地不过三尺高,坍塌下来的夯土还堆出了一个缓坡,用不着架云梯也能攀爬上去。

    这段城墙前方的壕沟本来非常宽大,又引了淮河水进去,将凤阳城四面环绕。可是二百多年下来,也没人去清理护城河,又淮河带来的泥沙不断淤积,到了上回高迎祥、李自成来攻打的时候,护城河几乎就不起什么作用了。

    而朱纯臣当了中都留守后也没理过护城的壕沟,一切都是老样子。就在孔有德指挥大炮轰城的时候,白广恩还带着绿营兵把连接淮河的河道给堵了,所以现在凤阳城外的护城河已经干涸了大半,脚踩着就能过去了。

    看着眼前的城防,尚可喜就忍不住大笑起来了。

    “老四,你笑什么呀?”

    一个年纪比尚可喜大几岁,个子也小一圈,长了个娃娃脸却留着络腮大胡子的中年大叔凑了上来。这位大叔是尚可喜的二哥,名叫可爱。。。。。。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小时候长得特别可爱?居然得了这么一个名字。

    也许是名字起坏了,长相也没什么威慑力。所以这位尚可爱一直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先是跟着爸爸尚学礼,尚学礼战死后又跟着哥哥尚可进,尚可进殉国后就跟弟弟尚可喜。尚可喜后来落水当了汉奸,他也照样跟着混日子。

    “二哥,”尚可喜道,“我是笑朱家小太子虽然奸诈,却不会用人。居然让朱纯臣这样的膏粱子弟当中都留守。。。。。。大明的气数,也不过如此了。”

    “唉,”尚可爱只是摇头,“他哪儿是不会用人?现在南朝还有什么人可用?有用的都叫他老爹给坑没了!”

    尚可喜一笑:“说的也是。。。。。。肃王那边有消息吗?”

    “有!”尚可爱点点头,“刚到的令旨。。。。。。肃王的两万大军正在大枪岭和朱家小太子的三四万人对峙。”

    “朱家小太子的兵?是他亲领的?”

    尚可爱笑道:“令旨上说是朱太子亲率的。。。。。。所以肃王催咱们快点打下凤阳,然后去和他会师一处,和朱家小太子决一死战!”

    朱慈烺有自己专用的“太祖高皇帝再世”旗和六面龙旗,所以豪格在朱慈烺所部设阵石固山后,就知道这位太子爷亲自出阵了。

    这下豪格可高兴坏了。。。。。。朱慈烺现在大权在握的抚军太子!要是把他打死了,大清多半就能一统天下!

    这是多大的功劳啊!

    立了这样的功劳,万一小皇帝早崩了,豪格是不是该进一下?

    所以豪格就急忙让人来凤阳催促了。

    “呵呵,看来大清真有天命啊。。。。。。”尚可喜回头看了一眼。

    第一波进攻的部队,已经扛着竹木梯子,准备就绪了。这一队都是绿营兵,由尚可喜的小兄弟尚可乐带领——这个尚可乐是尚学礼的养子。尚学礼战死时只有八岁,后来就跟着几个哥哥过。现在是尚可喜手底下的悍将!

    这个时候连着轰鸣了两天的红夷大炮已经不发声儿了,整个战场上突然安静了下来,气氛却压抑到了极点。

    尚可喜呼吸了一口充满硝烟味的空气,然后抽出了腰刀,猛地一直前方。

    不到三十岁的尚可乐生父是尚家的家丁,救过老尚的性命,遗传了生父的高大魁梧,还有一脸的横肉,再配上一部乱七八糟的大胡子,瞧着特别凶残。看见尚可喜挥刀向前,他立马就是一声大吼:“擂鼓!进兵!”

    鼓声想起,3000名才领过二两赏银的绿营兵将,就大声呐喊着向前。他们的出发阵地距离凤阳府城的直线距离不到三里,不到半炷香,就已经踏过了护城河,一路冲到了坍塌出多个豁口的城墙前面,很快就把竹木梯子架了上去。

    而凤阳府的城墙上,这时却没有一丁点的动静!

    凤阳府城,好像就这样被攻破了!

第433章 城中有棱堡埋伏!(从现在起两章连更,五分钟后还有一更)() 
凤阳城破了?

    带着一个牛录镶蓝旗汉军督战的尚可乐看着前面的绿营兵好像潮水一样的涌向那几个豁口,真也有点不可思议——守凤阳的明军也太废了吧?

    就这水平,多铎居然还陷入苦战了。。。。。。这是怎么回事儿?难道朱家太子把能打的军队都派去山东了?

    心里面胡思乱想,脚下的步子却没停,也跟着前面的绿营兵趟过护城河里面才到膝盖的浑水,冲到了凤阳城墙下面。

    跟着他一起前进的三百余名八旗汉军和一百多个包衣奴才都带着藤牌弓箭,立即组了个藤牌阵,把这位尚可乐尚大爷团团护了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