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场优势和淮南众多的河流才得以实现的。

    在炮兵方面,清军拥有大量的红夷大炮,实力不弱。可朱慈烺的新军却有一批西洋炮手和他们手把手教出来的新军炮手,虽然在火炮的口径上吃亏(主要是三磅团炮),但是技术上的优势明显,还是可以占据一点上风的。

    而在步兵方面,由12个模范团加上8个普通步兵团组成的新军北上军团当然是拥有绝对优势的。

    光是20个团的五万大军,就能在数量上压倒豪格了,况且12个作为主力的模范团都完成了“莫里斯战术”的训练,火铳和长枪的装备比例达到了一比一,总共配备了近12000支鸟铳和斑鸠脚铳!

    火力之强大,根本不是以绿营兵为主的清军步兵可以抵挡的。。。。。。这也是朱慈烺敢于决战的底气所在!

    朱慈烺有底气,他的对头豪格当然也是底气十足!

    现在豪格的中军大营,就设在濠水东岸,和凤阳城的东面城墙相聚不过五六里地。这是一个骑兵大营,通路开阔,控制范围极大,哨骑放得很远。大营旁边就是濠水,不仅可以作为依托,而且还方便放马饮马。大营东侧也没深沟高垒,只是挖了一道浅浅的壕沟,用挖出来的泥土垒了一道胸墙。

    壕沟和胸墙起自紧挨着凤阳城的临淮县城外,止于濠水的支流东濠水,全长有十几里。这道壕沟加胸墙的防线是用来隔绝临淮县城和凤阳之间联络的——临淮县城顾名思义就是紧邻淮河的,城北就有临淮码头,城池有改了棱堡,还是江北总督、凤阳巡抚侯恂驻扎之地。临淮往东,依着淮河还有五河、泗州、盱眙三个棱堡,而黄得功的大军现在就摆在泗州和盱眙。

    所以在豪格、鳌拜等人看来,明军的援兵多半是沿着水路从临淮方向过来的。因此才在渡淮之后,马上绕到凤阳城东,控制了濠水,布下了大营,还挖了壕沟,垒了胸墙,甚至还准备在濠水和淮河交汇处修建炮垒——这处炮垒距离凤阳城东北角也不算远,也就三四里地的样子。

    因此架设在那里的红夷大炮不仅可以封锁淮河,还可以用来轰击凤阳城!

    而在凤阳东南方向上,豪格和鳌拜却没有修筑什么工事,完全靠着骑兵进行警戒和封锁。以八旗骑兵的能力,敌人隔着老远,就能被他们发现。如若来的也是骑兵,自有八旗铁骑对付。要是大队步卒从东南陆路逼近,呵呵,那可就是找死了!

    除了这处中军大营,豪格还在凤阳城南的明皇临设了前军大营,又在凤阳城西的长淮卫城以南设了后军大营。分别由孔有德和尚可喜负责率部把守。

    另外,在长淮卫城东南,凤阳城西北处,也修了一座炮垒,同样可以封锁淮河,轰击凤阳城墙。

    三座大营,加上修筑在长淮卫东南和濠水口的两处炮台,便将凤阳城团团包围起来了。

    因为凤阳城并没有堆成棱堡,城墙又年久失修,还在崇祯八年的时候被高迎祥的兵马破坏了一次,所以根本挡不住三四十门红夷大炮的轰击!

    所以豪格和鳌拜这个时候,都觉得他们已经立于不败了。。。。。。哪怕不能把朱慈烺的大军从南京吊出来暴揍,只要用红夷大炮把凤阳城推了,也是一场了不得的大捷了!

    此时营地当中,正是一片人喊马嘶。几队撒出去警戒的哨骑不知怎么,一块儿飞奔回来了。包衣奴才们拉着跑乏了的战马去濠水边上散步收汗,然后卸了马鞍细细刷马。八旗老爷们有的卸了棉甲,寻一片阴头喝水擦汗。三个带队的牛录章京却不及卸甲,就往豪格的中军大帐飞奔过去。向守帐的白甲兵出示了令旗,然后就被放了进去。

    豪格和鳌拜都在大帐里面,鳌拜在研究论语——现在孔子可以保佑刀枪不入了,鳌拜当然要读论语了,而怕热的豪格一身单薄的行装,正坐在那里看着满达海让人送来的塘报。这些塘报的内容不仅和淮北战事有关,有些还通报了山东、徐州方向上的战况——多铎这回终于把曲阜城给包围起来了,也不是完全围死,只是在曲阜城的东南西北各修了一个大营。

    但与此同时,多铎又在曹州遇上了麻烦!曹州一带的明军总兵李化鲸、副将宫文彩都顽固得很,四面被围了也不愿意归顺,反而不断袭击清军控制的地盘,惹得多铎非常恼怒。所以就派了固山额真博洛率部去曹州、巨野、嘉祥一带征讨。

    就在豪格对多铎遇上的麻烦有点幸灾乐祸的时候,他麾下正蓝旗的三个牛录章京飞步走了进来,打了个千儿,然后其中一人大声禀报:“禀王爷,奴才等在大枪岭、皇甫山、石固山一带遇上了尼堪的大队骑兵!”

第428章 这是自投罗网() 
“什么?”豪格闻言就是一愣,“大枪岭,皇甫山,石固山,那是在。。。。。。”

    一旁的鳌拜这个时候放下论语,提醒豪格道:“王爷,大枪岭、皇甫山、石固山都在凤阳府和滁州的交界处。”

    “滁州?那就是从东南陆路而来。。。。。。”豪格有些愣住了,“这些尼堪傻了还是在使诈?”

    鳌拜也没法回答,于是就问那三个牛录章节道:“他们有多少人?可曾得了首级俘虏?”

    那牛录章京答道:“禀固山额真,尼堪的骑兵人数不少,大枪岭处有五六百,皇甫山处有七百多,石固山那边至少有六百人,还有二三百个步兵跟随。。。。。。而且他们甲胄坚固,器械精良,本事也不差,不大好对付。

    咱们人又少,而且人困马乏,所以试探一下后,就不曾硬打。”

    “甲胄坚固?难道人人都是长身鳞甲?”鳌拜插话问。

    “不是长身麟甲,而是整块儿的铁甲(其实是拼接板甲),咱们的重箭都它射不动!”

    另一名牛录补充道:“反倒是咱们的几个人被他们用短铳射伤了,还死了几匹战马。。。。。。”

    “什么?”豪格眉毛一扬,“又是伤人又是死马的?你们干什么吃的?”

    “王爷,”那牛录连忙解释,“那些尼堪骑兵和原来不一样了。。。。。。弓马娴熟,英勇敢战,而且还会在马背上发铳。”

    “是啊,是啊!那些尼堪骑兵气势很盛,一点都不怯战。”

    “人还多。。。。。。还有步兵跟着!”

    这三个牛录都有四十出头,全是打老了仗的满洲勇士,经验非常丰富。对手的强弱如何,他们试试手就知道了。。。。。。之所以不硬碰一下,是因为真的没把握。

    他们遇上的可不是原来豆腐渣一样的明军,而是苦练了七八个月的克难新军的模范骑兵!

    当然了,模范骑兵的苦练不是“997”的标准,那么个练法人受得了,马也受不了啊!回头把骑兵连成步兵就乐子大了。

    虽然没有“997”那样的苦练,但是训练的强度也达到了吴家“夷丁突骑”的标准,而且还是吴三辅这个骑兵专家亲自抓他们的训练,水平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朱慈烺也在自己的两个骑兵团内进行了一番裁汰,不是末位裁汰,而是将一批卖相很好,武艺又不怎么过硬的“大汉将军”都发去充了步兵的基层军官。同时又把李岩、红娘子挖来的大顺老营兵填进去。

    另外,朱慈烺还给他们全部换装了拼接板甲——拼接板甲比长身甲和布面铁甲要轻便许多,可以减轻骑兵和战马的负担,而且防御能力还稍强过长身甲和布面铁甲。

    一番严格训练和进进出出,再加上坚固的板甲防护,两个模范骑兵团的战斗力当然提升了几个台阶。

    另外,还有一些模范骑兵团的骑兵自费购买了短铳或鸟铳——骑兵使用的是转轮打火枪,在明朝这边叫自生火铳,在毕懋康的军器图说中就有,佛山那边也有一些良匠能少量生产,不过技术不大过关,质量很成问题,加上产量太少,所以不能大量装备。但是朱慈烺还是让郑芝龙进贡了一些,分发给轻骑兵使用。不是为了杀死多少八旗的斥候,而是为了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阴影。

    所以发生在大枪岭、皇甫岭和石固山的接触战,正蓝旗的骑兵就遇上了一些在马背上打火铳的明军轻骑,吃了个小亏。

    明军仅仅只是小胜,而且还是在数量占优势,又能得到步兵支援的情况下取得的。但豪格还是非常不满,瞪着眼珠子喝问:“弓马娴熟?英勇敢战?你们说的还是尼堪吗?”

    一个牛录章京忙道:“这个,这个。。。。。。王爷,咱们也没吃大亏啊!”

    “没吃大亏。。。。。。”豪格吹着胡子喝道,“你们就这点出息?”

    “王爷,奴才,奴才们真的尽力了。。。。。。”

    “是啊,王爷,那些尼堪骑兵真的挺厉害!”

    “王爷,奴才。。。。。。”

    鳌拜看见豪格脸色铁青,连忙挥手赶人:“你们三个都滚!别在这儿惹王爷生气了!”

    赶完人后,鳌拜又回来对豪格道:“王爷,这几个奴才虽然胆小了一点,但是也算查明敌情了!”

    “查明了?”豪格一瞪眼珠子,“查明个屁!”

    “王爷,”鳌拜道,“从滁州方向过来的是明军主力!”

    “你怎知道?”豪格问。

    “有那么多的精锐骑兵开路,必然是主力!”鳌拜说,“根据细作探查而知的情况,现在南蛮小太子手头的骑兵不多,也就是三五千数。。。。。。正蓝旗的三个牛录就遇到了一千多!奴才估摸着,他们是在替大军开路!”

    豪格眯着眼睛:“从陆路过来?”

    鳌拜点点头,笑道:“王爷,看来南蛮的小太子只是善于治军,不大会指挥打仗啊。。。。。。他这是自投罗网!”

    “鳌拜,你想怎么打?”豪格问。

    鳌拜想了想,道:“奴才建议先分兵两路,一路继续围攻凤阳。。。。。。用红夷大炮打破凤阳城!

    一路绕到南军侧后,断其归路,迫其回军,然后再以骑兵掩杀,应该可以大获全胜。如果这路南军不走,那就设法纠缠迟滞,等凤阳城破后,两路合兵夹击!”

    “能打破凤阳城吗?”豪格思索着问。

    “能!”鳌拜很肯定地点点头,“奴才已经查看清楚了,凤阳城池不坚,有个三五天一定可以破城。留下孔有德、尚可喜、白广恩三部人马,让硕詹督战,给他们七天就足够了。

    奴才和王爷一块儿带上一万两千八旗兵和六千包衣奴才先行南下,先缠住南蛮,等孔有德、尚可喜、白广恩三部人马破城后再合兵一处,准能一举击败南兵!”

    。。。。。。

    同一时间,朱慈烺的大军正在涉渡池水。池水位于滁州以北,在凤阳府的旧县和定远县境内。水位不深,有不少地方可以涉渡。

    过了池水再走不远就能进入定远县城,定远县城是一处棱堡化的据点,驻扎了一个协的诸卫新军,还有不少临时召集起来的民团。

    朱慈烺的大军只要进入了定远县城,就不必担心被突然南下的清军攻击了!

    在现在已经涉水过了池水,正立马在岸边一处高地上,看着大队的步兵带着辎重,拖着火炮浩浩荡荡的涉水而来。

    吴三辅和李岩一左一右跟在他身边,吴三辅是名义上的模范军指挥使,其实就是朱慈烺的副将,而李岩则继续充当朱慈烺的军师。这次北上的军事行动,实际上就是吴三辅、李岩,还有洋将石瑞恩三人在具体指挥。

    三骑传骑从前方定远城的方向飞驰而来,转眼就到了朱慈烺的三军司命旗下,被朱慈烺的侍卫拦住。对了口令,看过令牌之后,当选一骑就奔到了朱慈烺跟前,才下马单膝跪地道:“禀太子殿下,定远守备戚元辅有奏报送到。”

    戚元辅是戚金的次子,在朱慈烺的模范军中当营长的戚元弼的兄长,他一直都在中都留守司做武官。被朱纯臣提拔,当了自己老家定远的守备。

    朱慈烺看了一眼吴三辅,吴三辅上前接过奏章,展开一看,就笑了起来:“千岁爷,鞑虏正在围攻凤阳府城。。。。。。可把成国公围困在里面了!”

    朱慈烺一笑:“成国公这次可要光宗耀祖了。。。。。。他家多少代人都不会打仗,没想到出了他这么个子孙。”

第429章 大清炮队,孔子保佑() 
“拜炮,拜至圣先师孔子之位。。。。。。一叩首!百发百中!”

    随着一名正红旗汉军的红夷大炮牛录的发喊,大清恭顺王孔有德、智顺王尚可喜、总兵白广恩,还有其他一些正红旗汉军、镶蓝旗汉军和河南绿营兵的将官,全都一起下跪,冲着前方一字排开的二十门红夷大炮和摆在大炮中间的至圣先师孔子之位恭敬叩首。在大炮和牌位跟前,还摆着香炉火烛和各种贡品。

    跪在众人最前面的孔有德一边叩头,一边还念念有词:“炮神爷爷保佑,老祖宗保佑。。。。。。百发百中啦!”

    他身后的一群人,以尚可喜为首也跟着一起大喊:“孔圣人保佑。。。。。。百发百中啦!”

    “二叩首。。。。。。炮炮平安!”那名正红旗汉军牛录再次大喊。

    孔有德、尚可喜等人又跟着叩头。。。。。。然后一起大喊:“孔圣人保佑。。。。。。炮炮平安啦!”

    “三叩首。。。。。。开炮大吉!”

    大家伙再一次冲着大炮和孔子牌位叩头,然后大喊:“孔圣人保佑。。。。。。开炮大吉啦!”

    “礼毕!”

    头终于磕完了,尚可喜心事重重的站了起来,走到大清朝头一号的红夷大炮专家孔有德身边,低声问:“瑞图,现在拜炮咋还有孔夫子的事儿了?管用吗?”

    原来刚刚进行的是大清炮队的拜炮之之礼——这也不是大清炮队独有的,明军的炮队也要拜的,不过不是每次开战前都拜,只是在大炮交付的时候拜一拜,求大炮帮帮忙,千万别炸了膛。。。。。。

    而孔有德的正红旗汉军炮队在拜炮的事情上特别虔诚,每回开战前,都要拜上一拜。而且他的拜炮之礼还在不断改进,最近还稍上了孔子的牌位一起拜。

    “咋不管用?”孔有德看了一眼尚可喜,“孔夫子那是咱老祖宗,什么都管,元吉兄没听说曲阜那边都喊上‘孔圣人保佑,刀枪不入’了吗?”

    孔有德因为姓孔,就攀附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