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吕抚台的巡标,能战的也就是两万数千之众。现在依托睢河、马尚河抵挡豪格已经很勉强了。再要分兵守黄河,只怕人手不够。。。。。。”

    李岩摇摇头,“殿下,就是人手足够,咱也不能这么用啊!把黄总戎摆在归德府本就有诱敌的打算,如果多铎渡河南来,正好可以将计就计,将清军诱至洪泽湖北岸,寻求决战。”

    现在的洪泽湖位于淮河和黄河的交汇处,水量充沛,湖面巨大,周围更是河网密布。虽然地处淮北,但是地形却和江南无二。

    而且通过淮河和大运河,洪泽湖和长江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布署在南京的克难新军主力可以通过水运开赴洪泽湖,后勤也可以通过水运保障。

    所以在洪泽湖北岸决战,是眼下明军的第一选项。其次则是诱敌渡淮,在淮河以南选择决战地点。再次则是在徐州决战。。。。。。至于在山东甚至辽西进行决战,眼下还不在克难殿的考虑范畴之内。

    “如果能在洪泽湖畔决战,当然是最有利的。”朱慈烺想了想,“就怕黄得功不能全身而退啊。。。。。。”

    吴襄笑道:“若是全身而退,没有一点损失,豪格和多铎就不会来追了。不过黄总戎也是军中宿将,所部还有不少勇卫营出身的老兵,还是能战的。由商丘南下,还可以沿睢水、涡河而行,主力应该是可以退出来的。”

    这吴老头可是逃跑专业户,也许不会打胜仗,但是从战场开溜的经验是足够的。

    “只要主力能退出来就行了。。。。。。”朱慈烺抱着胳膊,看着大地图上的形势,轻轻吐了口气,“咱们的模范军什么时候北上?”

    “现在不着急。”李岩道,“从南京北上淮河不过三四百里,走水路六天能到,走陆路四天就足够了。现在归德府那边还没动静呢,咱们不必那么急着出兵。。。。。。毕竟这一战,必须是殿下亲征才行。”

    模范军名义上的总戎是吴三辅,但实际上这是一支被朱慈烺牢牢捏在手里的“近卫军”,是不容他人染指的。

    用吴三辅就是因为这位国舅爷知道怎么当好一个传令兵。

    另外,将要参战的部队也不仅是克难新军和模范军(他们其实是一个系统),还有黄得功、高杰两个总兵,吕大器、路振飞两个巡抚,以及江北总督侯恂等人的军队。

    那么多总兵、巡抚和总督,除了朱慈烺,还有谁指挥得了?

    所以这场预想中的大会战,必须在朱慈烺的亲自统帅下进行。可朱慈烺现在又不能离开南京太久。。。。。。免得崇祯皇帝又蹦跶起来——光是崇祯一个光杆当然蹦跶不了。可朱慈烺的朝廷这段时间已经将清屯查田和整顿关钞税卡的事业推广到整个南直隶、江西和浙江了。而朱慈烺的“五年免赋”对东南士大夫的打击也不小。他们本来就不交田赋,所以免赋对他们没什么好处,反而会夺了诡寄的好处。

    因此朱大太子必须时时刻刻提防着有人在南京折腾出什么夺门之变,至少在他打败南下的鞑子以前,他得担着这份心。

    朱慈烺吐了口气,又把话题转回了山东,“山东那边怎么回?”

    “准了吧。”吴襄说,“反正是史可法、高宏图、左懋第和鲁王出兵。。。。。。总能打死一些鞑子的!”

    其实吴襄压根不看好山东战场的形势。。。。。。他可是和大清打老了仗的,知道光靠一个“步步为营”根本不可能打败多铎这样的人物。

    不过堡垒加上团练,再加上改流归土这种可以极大激发出地方豪强战斗力的办法,还是可以让山东变成一个可以拖住大清南下脚步的泥潭。

    对朱慈烺来说,这就足够了!因为他的克难新军正一天天的壮大起来。如果能拖过一年,那么十余万新军就都能模范化了,到时候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千岁爷,”李岩想了想,也道,“臣觉得多铎是没什么招儿了。。。。。。土包垒得棱堡怎么样,咱们在大校场里面不都试过吗?红夷大炮真是锤不动啊!多铎还能怎么办?用人命去堆?哪怕一个棱堡搭上四五百鞑子他也不肯啊!”

    “也对。。。。。。”朱慈烺想了想,“那就拟旨吧!”

    。。。。。。

    “王爷,王爷,高宏图和左懋第果然出动了!”

    曲阜大营里面,正捧着本三国演义在大帐里面研究的多铎,忽然听见了何洛会充满惊喜的声音。

    他是三天前率兵从沛县返回的,还带回了三四万汉人百姓和大批的粮食物资。

    不过多铎并没有让这三四万百姓在曲阜城外挖壕,而是将他们交给了移驻兖州府城的孙之獬,由孙之獬将他们安置在兖州府城周围,分配土地,开垦耕种。现在虽然已经误了农时,种不了麦子,但还可以播种一些黄豆,总归能活人的。

    至于挖壕围困曲阜的计划,现在已经被多铎放弃了,他现在要示弱于敌,挖壕围城看上去可太凶猛了。。。。。。万一把高宏图、左懋第他们吓住了,那就不好办了。

    何洛会大步进了大帐,先行了跪礼,然后才道:“禀王爷,刚阿泰从聊城发来塘报,说发现大批南蛮的军兵团练在茌平县境内修筑堡垒!

    另外,咱们的哨骑还发现东阿县、宁阳县境内,也有大批南蛮子的军兵团练,也都在修堡垒。看来是想步步为营,逼退咱们啊!”

    多铎嗤的一笑,吐出两个字儿:“傻子!”然后继续低头看他的三国演义。

    “王爷,”何洛会又道,“咱们什么时候出兵?”

    “急什么?”多铎用右手的大拇哥沾了一点唾沫,又拈着书页翻了一张,“等北路的南军到了聊城附近,咱们再出动不迟。。。。。。这几日就让勇士们好好休息,养足了精神!”

    何洛会似乎还有些担心,“王爷,塘报上说,南蛮修建的堡垒很古怪,都是一个四方形加上四个角。。。。。。看上去不大好啃啊!”

    多铎挥挥手,“随他们去。。。。。。本王又不会让勇士们硬啃他们的堡垒。”

    “那咱们该怎么打?”何洛会又问了一句。

    多铎一笑:“办法多了,最不济就是堡垒对堡垒了。。。。。。修堡垒我大清不会吗?这些傻尼堪想用堡垒断本王的后路,本王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堡垒去围他们的堡垒,断了往聊城而来的这一路南蛮的后路。本王倒要看看,他们带了多少粮食过来?”

    这下可遭了。。。。。。多铎居然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一招了,看来三国演义没白看啊!

第402章 我们农民有力量() 
“禀报抚台,前头三十里外就是大运河了!”

    马得功派出的传骑塘马飞也似的来到高宏图的马前。山东团练军二十协大兵加上李成栋、马得功所部,总计46000余人,自济南西进,沿着一条从大运河流向渤海湾,名叫“土河”的不大不小的河流一路龟速前行。

    从济南府城历城到东昌府城聊城间的距离实在没有多远,即便走土河而进会绕点道,也就200多里地儿。一天走个五十里,四天时间也走完了。

    可是高宏图高大巡抚率领的人数多达46000的团练军,却是个“工程队”,一边推进,一边依着土河修建棱堡和码头——每一座棱堡都是精心选址的,依水而立,还引土河水入壕沟,同时又在靠近棱堡城墙的土河边上修了码头。只要土河可以行船,这些依水而建的堡垒就很容易得到补给。

    另外,高宏图还请北洋大臣沈廷扬去历城县境内的堰头镇开办了“战船厂”,用来打造可以在大清河、土河上航行和作战的船只,以便组建一支“团练水师”。

    不过眼下团练水师还没有建成,堰头镇的船厂也才开张。便是高宏图带着的五万团练军,也都是草创而来。装备、训练、组织等各方面都不怎么到位。

    幸好高宏图自己有几千巡标,上上下下还都比较精干,所以能拆开来做团练军的骨干。有了这几千骨干,加上济南、兖州、青州三府二三十个州县的地主老财都卖高大巡抚的面子,还有从北直隶和靠近清朝的沿边州县跑出来的难民可以征发,山东团练军总归是撑起来了。

    到大明崇祯十八年夏天的时候,光是能够拉出来的团练军就有22个协,整整四万之众啊!

    当然了,这22个团练协的装备和训练都不怎么好。

    首先是披甲率不足一成半,总共44000人大军只有不到6500副各种甲胄,多半还是布面铁甲,而且布面上的铁片数量不足,防御能力很成问题。

    其次是火器不足,而且质量很差。鸟铳、斑鸠脚铳、红夷大炮、三磅团炮都是没有的。

    高宏图穷啊,史可法有孔胤植这个金主,左懋第自己家就是特大地主,朱以海和李士元有衡王府留下的银子可以花用,苏观生和沈廷扬就不必说了,有的就是钱啊。。。。。。高宏图没有钱,当然买不起好东西,自己造也没技术。所以就只能造一点大将军炮、攻戎炮、虎蹲炮、三眼铳凑合了。

    不过高宏图这个穷巡抚也有他的穷办法,就是造车,造盾车和炮车!

    其中盾车造了2200余辆——多铎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高宏图一样是熟读三国的,所以也会让人造盾车。这些盾车不仅可以装上大木盾,用于防御,而且还可以装运粮食和物资,都发给各个旗队,随军行动。

    而炮车就是攻戎炮车,打造了四百多辆,每个协都配备了二十辆。

    有了这2600余辆盾车、炮车,高宏图的大军走到哪儿,都能麻利的围成一个车堡——如果20个协的大军凑在一起,用2600辆盾车和炮车足以围出一个2000多步的防御圈。

    有了“车堡”这个打呆仗的绝招,高宏图的20协团练军可就不大容易对付了。

    实际上,这些山东团练别看装备挺差,军饷也很少(最普通的团丁一个月有一两银子),但是他们的战斗力其实不算弱。比起明军将领的家丁是不如的,不过普通的明军弱兵却比不了他们!

    这是真的!

    不是看不起这个时代大部分明军,他们基本上都是无组织、无纪律、无精神的“三无军队”。祸害老百姓的本事可比行军打仗强多了!

    而高宏图的山东团练军,在组织、纪律、精神这三方面都是可以的。团练组织的基础是同宗、同乡、同学这些人际关系。

    在取得了“改流归土”的权力后,高宏图就能利用同宗、同乡、同学来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封建团练体系,上上下下关系紧密,而且都得听高宏图高大巡抚的话!

    有了组织,纪律也就不难维持了。。。。。。虽然团练兵的军饷很低,但是他们的家眷都在高宏图那些门生宗亲的控制当中,可不敢随便开溜!

    而团练军的军官,除了高宏图的门生之外,都是山东抚标出身的,算是高宏图的亲兵——拥有了二三十个州县地盘的高大巡抚,还是能够拿出点利用把这批人喂饱的。所以团练军的军官和骨干都比较规矩,也听高宏图的话。

    如果要比对部队的掌控能力,当年的洪承畴、孙传庭和卢象升都不如现在的高宏图——高宏图是有根据地的团练头子!

    最后,山东团练军现在是保卫家乡、保卫祖坟、保卫孔子。。。。。。是知道为什么而战的!

    所以在部队的精神这方面,他们也强过大部分的明军。

    哪怕李成栋、马得功这两位宿将率领的所谓百战劲旅6000余人,在和山东团练军一块儿行动的这些日子,也显得暮气深沉,而且很难管束。

    这些“劲旅”只是护在团练军大队的前后,除了行军之外啥事儿都不干,饶是这样也常常叫苦连天,向高宏图要这个要那个。时不时的还打劫个市集村镇,和鞑子相比也差不多了,惹得高大巡抚大发雷霆,却也无计可施。

    而山东团练军可就强多了,都是朴实农民,特别吃苦耐劳。高宏图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没啥要求,能管三顿饱饭,每个月能结一两银子的饷就很满意了。这群老农民能不能打不知道,不过肯定能干活,修个堡垒啥的找他们没错。

    如果不是高宏图对自己的“农民工”在厮杀场上的表现没啥把握,他都不愿意带李成栋、马得功这俩祸害出征。。。。。。

    高宏图轻轻勒了下缰绳,停住了胯下的战马,然后问那马得功派来的塘马道:“马总戎的兵马到哪儿了?”

    那塘马只是在马上行礼回禀:“回抚台,马总戎前军已经抵达运河东岸!”

    高宏图拈着胡须,“鞑虏的兵马在何处?还围着聊城吗?”

    塘马回禀:“运河东岸不见鞑虏的营寨,应该已经撤围走了,马总戎已经派人去聊城联络了。”

    “什么?撤围走了?”高宏图一怔,然后扭头看了看李大开。

    李大开也有点吃惊,“抚台。。。。。。聊城之围算是解了?”

    “应该。。。。。。”高宏图摇摇头,“不会那么容易吧?”

    “抚台,”李大开道,“咱们这儿距离聊城不过三十里,不如加把劲儿,今晚上就到聊城睡觉吧!”

    高宏图拈着胡须,思索着说:“还是要步步为营为上,就在此处依着土河下寨,摆开车堡,明日开始筑城。”

    “喏!”李大开在马背上行了一礼,然后就去指挥部队展开车堡防御了。

    由于这一路高宏图所部每隔二十里就要下寨筑堡,还要留下一协的守军,走了将近200里后,已经修了九座城堡,留下了九协团练驻守。现在还跟在高宏图身边的部队,就只剩下11个团练协和李成栋、马得功两军,总兵力大约28000人,还有一千多台盾车、炮车。

    这点车辆已经不够拼成一个2000多步的圈子了,所以就只能背靠土河,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却月阵”。

第403章 放马过来吧!() 
马蹄声如雷一般,轰隆隆的响动。数百巴牙喇亲兵,只是簇拥着大清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走在前头。

    在他们身后,是无数白色、黄色、红色、绿色的旗帜翻卷,更有无穷无尽的骑兵和步卒跟随。山东清军的主力,现在已经离开了曲阜城外的大营。

    在多铎身后,除了正白旗、正黄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