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鞑虏的兵锋也不是不可挡的,”史可程道,“曲阜之战中,咱们不就挡住了?”

    “曲阜坚城,自然可以挡住。”高宏图的副将李大开插话道,“东虏若是敢进犯重兵屯住的邳州城,高总兵一定也能将之击退的。”

    “可是鞑虏并没有强攻曲阜坚城,”史可程笑道,“仅仅是一座曲阜城外的土堡,就让鞑虏无计可施。。。。。。哪怕用上红夷大炮也没得手!”

    高宏图讶异道:“什么?一座土堡挡住了红夷大炮?”

    “没错!”史可程道,“这座土堡就是以圆木为里,泥土居中,外以麻袋填土垒成。没有使用夯土,所以工量不大。

    家兄在曲阜战后让团丁在城外试验了一番,发现用2000壮丁,配以铁锹、麻袋、蒲包,只需三两日,就可以建成足以抵挡红夷大炮轰击的堡垒。如果再多花一点时间,还能修成如曲阜主城一般的多角棱堡。再辅以强弓、火铳、虎蹲炮,用2000人守此堡垒,应该就足可抵挡万余鞑虏大兵了!”

    李大开露出将信将疑的神色:“若真能如此,咱们倒是可以用步步为营的法子和鞑虏抗衡。。。。。。昔日洪承畴就是用这个办法解锦州之围的。只可惜当时不知道用土包堆棱堡的法子,要不然国事也不至于如此。”

    看见李大开似乎还有点怀疑自己的说法,史可程笑着对高宏图说:“高抚台,济南这里有红夷大炮吗?若有的话,可以拿来一试。照着曲阜丙字号支寨的法子修一段土墙,用红夷大炮轰击,便可知道下官所言非虚了。”

    高宏图摇摇头道;“济南这边没有红夷大炮,不过登州城是有红夷大炮的。本官会行文山东总兵衙门,让他们用红夷大炮轰击土包堆成的城墙,看看能不能顶住。”

    他的脸上忽然露出了期待的神色,摸着胡须:“若真能顶得住,倒是可以兵分数路,以堡垒推进之法,合围东虏摸金王多铎所部。。。。。。聚而歼之!”

    。。。。。。

    “轰轰。。。。。。”

    这是两门三磅团炮在开火,拳头大小的实心弹被轰了出去,化作了两个黑点,以肉眼难以看清的高速飞向三百步外的一排木制标靶。转瞬之间,就将其中的三两个木靶击碎!

    “好!好!尼古拉,非常好!”朱大太子看见炮击的效果,满意的冲一个鹰勾鼻,黑头发,留着络腮胡子的洋鬼子武官挑起了大拇哥。

    这洋鬼子名叫尼古拉。费雷拉,是澳门总督施保罗为朱慈烺雇佣的炮兵团长。他是去年年底的时候,带着一百多名葡萄牙炮手和工匠(这个时代的炮兵都要自带工匠)从澳门抵达南京,加入了克难新军的模范军的。

    朱慈烺又让封思忠从孝陵卫新军里面挑选了二百多个头脑灵活的少年宗子,又从新军各团中选了三百人,还从南京造炮局中选了一些工匠,和一百多葡萄牙炮手一起组成了模范军炮兵团。

    这个炮兵团由六个团炮连,两个重炮连,一个工兵连,一个辎重兵连组成。六个团炮连都各下辖三个团炮排,一个炮连总共装备六门三磅团炮——所谓的团炮,当然是应该配属在步兵团和骑兵团的。

    所以现在模范炮兵团只是代管这六个团炮连,等到所有的训练完成后,这六个团炮连就会以排为单位分配给各个模范步兵团和骑兵团。

    另外两个重炮连则只各配备两个12磅红夷大炮排,一个重炮连只有4门12磅红夷大炮,两个连一共8门,是用来攻坚的火力。

    而现在试射的,则是一个完全由中国人组成的3磅团炮排。这个排是封思忠和徐尔默这两个高官亲自指挥的,由费雷拉挑选能说一点汉语的葡萄牙炮兵手把手的教,教了四个多月终于可以拉出来瞧瞧了。

    可以给朱慈烺看的可不仅是打炮这一个科目,还有迅速转移和展开阵地这两个科目——相对12磅大炮,3磅团炮真正的优势就在轻便灵活上面。

    “太子殿下,他们只是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训练,接下去他们还应该和步兵团、骑兵团进行协同训练。协同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不过石瑞恩将军一定能让殿下满意。。。。。。”

    尼古拉。费雷拉说着生硬的汉语,还带着一点广东腔——他在澳门呆了不少年,已经会说广东官话了,听着有点费劲儿。

    这个葡萄牙籍的炮兵团长其实是海军出身,葡萄牙可不是法兰西、荷兰、德意志、瑞典、西班牙这样的陆上强国,也没参加过三十年战争。所以陆军的技术不怎么样,也没高水平的炮兵。

    而石瑞恩虽然不是炮兵出身,但却实实在在打过三十年战争和英国内战,知道怎么运用团级炮兵。他现在也在大校场看炮兵演练,听见费雷拉提到自己,就知道是什么事儿,笑着用刚刚学会的山西腔的汉语对朱慈烺道:“太子殿下放心,包在额老石身上了!”

    他的这一口“老西”腔儿是跟韩霖的一个侄子韩立人学的——这个韩立人跟着意大利传教士高一志学习多年,能说流利的法语。而法语是这个时代西方的通用语言,石瑞恩和费雷拉都会说。所以韩立人就当了洋将团的首席通事,还负责教一群洋将说山西话。。。。。。因此朱慈烺手底下的洋将要么说广东官话(都是在澳门学的),要么就是一口山西官话,另外还有一些说一口吴侬软语的通事,都是罗大公从苏州、松江一带替朱慈烺寻来的。

    “石将军,”朱慈烺冲着石瑞恩招招手,把这个说山西话的德国佬叫到跟前,然后用法语问他:“如果明天就下达出征的命令,模范军有几个团可以达到欧洲军队的水平?”

    “九个团。”石瑞恩很肯定的回答,“如果不考虑炮兵的因素,有九个团已经做好准备了。。。。。。殿下,战争要开始了吗?”

    “战争已经开始了!”朱慈烺苦笑道,“但是我还不知道怎么打赢。。。。。。”

    “殿下,您担心是什么?”石瑞恩问。

    “我的敌人拥有强大的轻骑兵和下马步兵,其实是一兵两用,他们既是轻骑兵,又是不马步兵,精通格斗和弓箭,也会使用火铳和火炮。”朱慈烺眉头皱着,“而且他们拥有许多优秀的将领,习惯在北方平原进行运动战。。。。。。将军,你有什么建议吗?”

第400章 总参谋部() 
“殿下,”石瑞恩想了想,“根据额在欧洲的经验。。。。。。训练有素的步兵在机动性方面,是不亚于大部分骑兵的。因为战马是非常娇贵的动物,不能过分使用它们,而且还需要很好的照料。所以一支纯骑兵的团队,其运动速度并不会明显快于优秀的步兵团队。

    而您拥有的12个步兵团队,都是非常能行军的。他们的行军能力,甚至超过了欧洲战场上的军队。所以额认为,您完全可以依靠步兵去追击鞑靼人的骑兵!

    当然了,战场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如果能在水网纵横的区域和鞑靼人比机动性,额相信两条腿是可以战胜四条腿的!”

    这个石洋人虽然打了一辈子仗,但是并没有遇到过草原风的骑兵。他遇到的都是欧式骑兵,他们使用的都是人工精心培育的优质战马。高大、敏捷、强壮,但是不能吃苦,而且价格昂贵。

    所以没有哪个欧洲,特别是西欧、中欧国家的骑兵愿意把跑死打运动战的。而且西欧、中欧的国家才多大一点?跑死马的运动战怎么打得起来?

    另外,西欧、中欧现在可是遍地修棱堡,这些易守难攻的堡垒,也大大限制了军队的机动性。

    而大清现在控制了蒙古草原,也就有了低成本的战马来源,而且还是比较能吃苦的蒙古马。所以大清国现在是不怕消耗马匹的性命进行运动的。

    不过将清军引到水网纵横的地区倒是个办法。。。。。。水网纵横的地区并不是骑兵的禁区,但还是会限制骑兵发挥机动性——当然了,步兵的机动性一样会被限制,毕竟谁也不能在水面上行走!

    。。。。。。

    在南京皇城内的文华殿背后,新落成了两座不大不小的殿宇,一座称为克难殿,一座称为长春阁。

    其中长春阁是朱慈烺同宁香玉、费珍娥、吴三妹和郑茶姑几人的住所。比起原来他们居住的东暖阁、西暖阁可宽敞多了。

    而克难殿则是朱慈烺和大元帅府还有兵部官员们召开会议,处理军务的场所——实际上就是大明海陆两军的中枢大脑所在!

    现在大明和大清的全面战争已经开始了,所以朱慈烺这个抚军太子的工作重点,也从政务改革转向了军务。

    在克难殿的中央,几张长桌子被拼在了一起,摆出了一个巨大的地图台,台面上铺开了一张包括山东、河南两省,还有南直隶的江淮和淮北地区在内的巨大的地形图——这是朱慈烺命令大元帅府和兵部一起制作的一系列军事地图中的一份。

    看上去不是太准确,不过也没有更好的了,也只能凑合一下了。。。。。。除了地图凑合,在克难殿中任职的“参谋军官”也是凑合着用的。

    朱慈烺虽然一早就给自己打造了个简装版的总参谋部——大元帅府军令卫,但是他手底下哪儿有能胜任总参谋长的人物啊?曹友义、吴襄、吴三辅、吴国贵这些人怎么可能胜任?也就是李岩稍微强一点儿,但是也强得有限,只能凑合一下,几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了。

    今天朱慈烺视察完大校场回到克难殿的时候,李岩和吴襄两人已经在那里恭候了一会儿,看见朱慈烺过来,两人都上前行了礼。其中李岩手里还拿着一叠奏章。

    现在凡是军事方面的奏章,都由通政司右班负责,先交到大元帅府军令卫。而政务方面的奏章,则由通政司左班负责,先交内阁会议。

    所以朱慈烺现在看到的奏章,都是由军令卫和内阁会议转交的。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大大减轻了朱慈烺这个太子的工作负担,不用每天埋在永远都看不完的奏章里面,坏处则是容易被蒙蔽。

    不过他也有一些让耳目通灵的办法,并不是依靠锦衣卫,而是设立咨议馆——就是由各个州县根据上缴商税(等五年田赋豁免期满后还有田赋)的数量多寡,由当地的士绅商人一起推荐议政官,常驻南京,在孝陵的思过宫办公。专门负责提出建议,反应问题,还可以弹劾官员。。。。。。以后一年一度的“思过宫议政”,他们这些议政官就是主角了。

    另外,朱慈烺不久之前还下达令旨,准许应天府、苏州府、松江府、杭州府、泉州府、广州府等六府地方试办民间报纸,以开言路。所以朱慈烺还可有通过看报知道一些地方上的情况。

    “千岁爷,刚刚收到史可法、高宏图、左懋第和鲁藩联名的上奏。”李岩将一本奏章递给了朱慈烺,“他们想用土包堆出棱堡,然后步步为营的办法进军,逼死多铎这一路鞑虏。”

    “用土包堆棱堡。。。。。。脑子转得挺快啊!”朱慈烺拿过奏本,也没有看,而是快步走向了地图台。

    地图上已经摆了许多象征敌我双方的木头棋子儿——就是象棋的模样,表面铲平了刻上“堡”、“团”、“协”、“练”、“虏”等汉字。这都是李岩想出来的办法,看着倒是一目了然。

    “殿下,他们想分成三路,一路向聊城推进,一路向安平镇推进,一路向曲阜推进。”李岩用一跟长长的木杆,将三个刻着“堡”字的棋子,分别从地图上的济南、肥城、泰安州三地推到聊城、安平镇和曲阜。

    吴襄则补充说:“他们想要二十里修一堡,一路把堡垒修过去。”

    “能行吗?”朱慈烺也吃不大准,看着两个差不多是半外行的军事家,向他们征求意见。

    “殿下,”李岩说,“从曲阜一役的情况来看,鞑虏是没什么办法打破棱堡的。。。。。。不过两个棱堡之间相隔20里,好像也挡不住鞑虏的兵马。”

    吴襄说:“挡是挡不住,但是三个棱堡线一旦形成,就等于三把尖刀插过去。。。。。。多铎总归得忙活一阵子了。”他笑着,“这样山东的盘子就稳了,东南这边就更稳当了。”

    “是吗?”朱慈烺问,“老泰山觉得多铎有那么好对付?”

    吴襄笑着:“怎么是多铎好对付?分明就是千岁爷英明啊!这土包堆砌棱堡的办法,不就是千岁爷所创?如果洪承畴当日有这个办法,松锦之战说不定就赢了!”

    是吗?朱慈烺想了想,他也觉得自己挺英明的。他又看了看李岩,“军师,你若是多铎,有什么办法吗?”

    “这个。。。。。。”李岩看了看地图,忽然点点头道,“臣倒是有个办法。”

    “说来听听吧。”

    李岩伸出木杆,将刻有“虏”字棋子从山东一下推到了河南。

    河南战场现在也开局了,是黄得功对豪格!

    黄得功当然是打不过豪格的,不过老黄也不是一点招儿都没有。

    他也会坚壁清野啊!

    在豪格发起进攻前,他就把许定国原来的老巢睢州搬了个空,然后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全军退到商丘。依托睢河、马尚河筑垒坚守。

    现在是夏季丰水期,睢河、马尚河(通往涡河)的水位较高,不容易涉渡,而且黄得功部还有一些战船可以在三条河流上运动(这三条河流此时是相通的),还能得到路振飞的淮安水师支援。所以豪格一时也拿他没什么招,双方就在睢阳和商丘之间对峙。

第401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从山东方向往归德府突进?”朱慈烺看着地图,“那得过黄河啊,多铎能过得去吗?现在黄河可是丰水啊。”

    李岩并不大了解清军,所以将目光投向了吴襄。

    吴襄道:“东虏虽是北人,但也会驾船操舟的,辽东、辽西也是有大江大河的。而且开封、河南二府早就入了东虏之手,东虏也搜集一些能在黄河上航行的船只渡个河并不困难。

    因此以归德府境内的黄河,即便在丰水之期,也难挡住多铎所部。如果黄总戎可以在黄河南岸筑垒坚守,倒是可以阻挡多铎渡河南进。不过黄总戎所部兵马不多,即便加上吕抚台的巡标,能战的也就是两万数千之众。现在依托睢河、马尚河抵挡豪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