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魏藻德被崇祯一训,只是哭笑不得,奏道:“回禀陛下,臣并非欺君臣等上朝前,在午门外就遇上了太子殿下派来劝输的东宫陈锐和林增志,被陈、林二人一劝,许多官员就顾不得上朝,都去阜成门捐输军饷了。”

    这不可能!

    你这个魏藻德看着相貌堂堂,还是状元出身,原来也是一个欺君的奸臣,还不知悔改!

    “骆养性何在!”崇祯皇帝吼了一声。他是想叫骆养性这个锦衣卫都指挥使把魏藻德魏大奸臣抓起来的。

    可是骆养性误会了崇祯的意思,出班后就上奏道:“臣在据臣所查,魏学士所言句句属实,因为臣上朝的时候也遇上陈锐和林增志劝捐了。”

    啊?真有这事儿?

    崇祯一想不对啊,摇摇头道:“陈锐和林增志劝捐,大家就都肯捐钱了?”

    “是啊,”骆养性点点头,“他们二人颇能言语,可以触动人心,所以家有余财的官员们都去捐钱了”

    有这事儿?崇祯皇帝将信将疑,这个陈锐和林增志真那么厉害?早知道就该让他们负责劝捐啊,军饷问题早就解决了。

    崇祯皇帝想想还是不对,“骆养性,你说他们颇能言语,可触动人心,那你捐了多少?”

    骆养性心里苦啊!

    他真的想捐钱,而且他也真有钱。捐了钱就可以正大光明的离开北京,而且还可以把一部分的积蓄带走,去江南逍遥自在可问题是他不能走,也不能捐。

    因为他的锦衣卫指挥使,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心腹,他能给太子朱慈烺捐个一二十万两银子,然后拿着太子的令旨跑路去天津吗?

    他这不等于投靠太子,等于背叛崇祯皇帝了?

    可是他也不能和崇祯皇帝明说啊,明说了不成离间皇帝和太子的感情了?

    而且现在北京城内就得用钱买兵,有钱就有兵,有兵就是大爷!太子现在有钱有兵,就是大爷了!

    所以骆养性只好哭丧着面孔说:“回禀陛下,臣真是清官,没有什么积蓄啊”

    你会没有钱?

    崇祯皇帝翻了翻眼皮,心说:你和你爸爸骆思恭加一块执掌锦衣卫五十八年居然都是没有钱的清官!说出去谁信啊!

    他又扫了眼皇极门外的官员,发现几个大学士还有六部九卿这些大官多数都在。连周国丈、田国丈这两个皇亲中最阔的大富豪都在,只有李太后(万历他妈)家的那个阔佬李国瑞没来,也不知道是不是良心发现去捐输了?

    看到崇祯皇帝还是一副将信将疑,骆养性又道:“陛下若还有疑问,不如遣内官去阜成门问太子殿下。”

    被骆养性一提醒,崇祯皇帝这才如梦初醒,左右看看,想找可靠的宦官,这一找他才发现,宦官们也少了好几个!王之心从昨天开始就没影儿了,王永祚也不见了,现在只有王承恩和高宇顺这两个大珰还在。

    怎么回事儿?难道那些宦官也都去捐钱了?

    “高宇顺,”崇祯皇帝没有喊王承恩,而是点了司礼监掌印太监高宇顺的名,这家伙昨晚没见着太子,一早上又回来伺候崇祯上朝,现在又要出门了,“你去一趟阜成门,问清百官捐输的情况。”

    “老奴遵旨!”

    高宇顺领了旨意,急急忙忙赶到阜成门的时候,百官排队捐款的场面已经没有了。因为李自成的闯字大旗,这个时候已经出现在了距离阜成门不足五里地的钓鱼台附近。

    和闯王一起出现的,还雄赳赳,气昂昂的大顺军老营兵马!而且人数足有两三万,多是骑兵,就在钓鱼台前列成了阵势,虽然不甚整齐,但是却杀气冲天!

    已经募集到了300多万两白银,约13万两黄金,并且发现了二百多个忠臣的朱慈烺,这时自然没有心思再给捐钱的忠臣们发出城令旨了。

    所以就宣布募款结束,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西便门、广宁门等北京西北处城门及附近城墙戒严备战。

    高宇顺赶到的时候,他正在两个内侍的帮助下,穿上一领制作精良的长身鳞片罩甲。这是一种相当沉重的铠甲,甲片由熟铁锻打而成,表面涂成金黄色。穿在身上金光闪闪,看着就像是个金甲神将。

    这套铠甲其实就是大汉将军的装备,崇祯皇帝也有一领差不多的罩甲,只是表面的装饰更多一些。

    朱慈烺的东宫侍卫,还有朱纯臣、李国祯、吴襄等高级将领,也都换上了类似的罩甲,不是金光闪闪,就是银光灿灿,看着都挺像的。

    至于跟随朱慈烺的太子亲军克难营的普通兵将,还有一部分京营兵,则大多身穿布面罩甲。看上去就和后世影视剧中常见的八旗兵身穿的盔甲类似。

    后世有人管这种甲叫“棉甲”,其实是不对的,这种甲胄名叫布面铁甲,布面之下还是铁片。至于棉甲也是存在的,不过一般不会单穿,而是衬在铁甲和布面铁甲里面,当然也有罩在外面的。所谓身披两层甲胄,大多就是一层铁甲、一层棉甲,如果再加一层锁子甲就是三层甲了。除非是力大无穷的战士,否则披上三层甲胄真是走路都喘了。

    看见朱慈烺已经顶盔贯甲,一副马上就要上阵厮杀的样子,司礼监掌印太监高宇顺可真是被吓得够呛,几乎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千千千岁爷,您,您这是要干什么?”

    朱慈烺看了老太监一眼,笑了笑道:“李自成来了!”

    “李自成闯逆来了?他在哪儿?”高宇顺完全忘记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了,心里面只剩下害怕了。

    “来了!就在城外!”朱慈烺笑着回答,他其实一样害怕。不过他的心理素质是很好的,那可是后世在经常发生灾难,时不时就会踩雷的中国金融市场中历练出来的——就是真的害怕了,脸上也得挂上自信的微笑!

第38章 额不当皇帝好吗?(求收藏,求推荐)() 
李自成在十七日下午就抵达了京师西郊的钓鱼台,按照宋献策制定的计划,他本该在钓鱼台行宫休息一晚,明天早上再出兵攻城。

    可是此时的李自成正处于极度亢奋之中。最后的胜利仿佛一伸手就能抓住了!可仔细一琢磨,这最后的胜利果实偏偏又在天下第一坚城的护卫之下

    于是亢奋而又忐忑的李自成就改变计划,提前对北京城展开“攻心之战”。

    在赶往钓鱼台的途中,他就命前来迎接的刘宗敏先去京师城廓的西面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布阵,同时再搭起一座巨大的黄色毡帐。

    刘宗敏领命赶回北京城西后,先是一番观察,然后就选中的阜成门外的空地设阵。

    之所以选择阜成门外,是因为他在阜成门的城楼上发现了六面龙旗和一面三军司命旗。六面龙旗属于朱慈烺的皇太子仪仗,而三军司命旗则是面主将旗,象征中军帅帐所在。

    朱慈烺原本想将中军设在西直门,但是发现李自成会将钓鱼台作为自己的驻跸之地后,就将中军迁到了正对钓鱼台的阜成门。

    而刘宗敏看见了龙旗和三军司命旗后,以为崇祯皇帝上了阜成门,于是就来了个“王对王”,把李自成的中军摆在了钓鱼台外,正对阜成门的空地上。

    十七日未时刚过,用完了午膳的大顺皇帝李自成,就在三四万大顺兵将的山呼万岁声中,在他的义子李双喜率领的御营亲卫的簇拥下,抵达了那个巨大的黄色毡帐之中。

    和他一起抵达的除了刘宗敏、田见秀、牛金星、宋献策、顾承恩等大顺朝的文武将领,还有之前投降大顺的唐通、王承允、杜勋、杜之秩等降将降臣,另外还有被俘后投降的大明秦王朱存极和大明晋王朱审烜。

    李自成自己端坐在毡帐前面,让自己的文武臣子和一干降臣分列左右,又让秦晋二王在自己左前、右前的地上坐着,真是好不得意啊!

    正在李自成得意的时候,之前在宣化和居庸关投降他的两个明朝监军太监杜勋、杜之秩,一前一后小跑着就过来了。两个太监都各拿着一只单筒望远镜,是用来观看阜成门城楼上情况的。

    一看之后,两个太监都以为自己的眼睛出毛病了!

    因为他们看到的是皇太子的龙旗和三军司命旗摆在了一起!这是什么意思?皇太子出宫抚军了?不可能吧?大明朝有过督军的亲王,却从没抚军的太子。而且当今这位太子才十六岁,小孩子一个,怎么可能抚军?就算崇祯皇帝异想天开,让儿子带兵守城,满朝文武也不会答应啊!之前有人提议让太子去南京监国都是一片反对,现在要让太子抚军,那还不得吵翻天?

    可问题是两个太监一看再看,分明就是太子的六面龙旗和三军司命旗在一块儿啊!

    这不就是太子抚军吗?而且太子不仅出宫抚军,还上了阜成门的城楼!

    这个太子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陛下,臣以千里镜观之,发现发现阜成门城楼上有明太子的六面龙旗和三军司面旗。”

    杜勋首先向李自成报告。

    李自成瞅着这个长相威武,却和宣府总兵王承允一起出城三十里迎降的大珰,浓眉微皱:“莫非是明朝的太子上了城楼?”

    在居庸关和唐通一起投降的杜之秩插话道:“陛下,朱明的太子今年只有十六岁,必不敢上城楼直面我大顺雄兵的。在城楼上挂出太子旗号,许是虚张声势。”

    李自成眯着右眼,哼笑一声:“十六岁也可杀人了,额的干儿李双喜十五岁就跟着额杀人了!”

    杜之秩道:“干殿下少年英武,朱家太子岂能相比?”

    杜勋也说:“是啊,朱家太子养在深宫,就知道吃喝玩乐,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顾君恩这时出班上奏道:“既然朱家太子是无用之人,陛下正好对其使用攻心之计可一面晓谕守城军民赶快打开城门投降,一面遣使者入城和谈。”

    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顾君恩的“攻心计”又周详了不少。不仅要对京师城内的明朝官员用计,而且还要对守城的军将用计。

    所以就得在使者入城去和崇祯谈判的过程中,派人到城下喊话劝降。

    “用甚条件和谈呢?”李自成问。

    顾君恩扫了一眼两个跪在李自成跟前的太监,笑了笑道:“什么条件都是骗人的,要紧的是能让使臣进去,然后安然无恙的出来,而且还要拖延几个时辰。好让咱们的将士有充足的时间向城上喊话!”

    李自成点点头。现在都已经兵临城下了,还谈个屁?不过是攻心之计罢了。

    而要用和谈攻心,就不能提出对方一定拒绝的条件。要不然谈判的使臣一上去就叫人宰了,还怎么用计?

    “那就”李自成想了想,笑道,“那就和朱家天子说,额并没有夺朱家天下的心思,只求裂土分王,若能世守秦晋,额就不进北京,还可以率大军征剿辽东。若朱家天子中意,那就遣几个大官出城详议。议定之后,对天盟誓,朱家天子再颁降明诏,宣谕四海,天下共闻。”

    说完,他就用一只独眼扫视着下面跪着的两个太监,“你两个谁走一趟?”

    “臣杜勋愿立此功!”杜勋抢着就开口了。

    “臣杜之秩也愿入城替陛下用计!”杜之秩反应慢了一些,但是为大顺立功的心思,却一点也不比杜勋少。

    李自成哈哈大笑,“你两个都要去,可额只需一个,君恩,你说叫谁去啊?”

    顾君恩道:“容臣问他们一个问题。”

    “好。”李自成点头,“问吧。”

    顾君恩问:“两位如何保证自己能上得了城头?可别叫城上的守军一箭射死了。”

    这个问题把杜之秩问住了,不过杜勋的脑子比较好使,马上就有了对策。

    他一指席地而坐的秦晋二王,“可以此二人为质!朱家天子喜欢沽名钓誉,所以素重藩王,陷藩便是不赦之罪。只要有二王为质,城上的守军一定不敢杀臣。”

    “好计!”李自成满意地点点头,对杜勋说,“你个没卵子的阉货还是挺机灵的等入了北京城,额就让你当那个司礼监总管!不过丑化额说在前头,额这里可不兴太监干政,可知道了?”

    杜勋闻言大喜,连连叩首:“奴婢遵旨,奴婢以后一定老老实实的伺候陛下!”

    “去吧,去吧。”李自成挥挥手,然后又让义子李双喜带上两百亲兵,押着吓得如烂泥一滩的秦晋二藩王和神气活现的杜勋一块儿,就往阜成门而去。

    “尔等炮手都给本宫听好了,站在本宫身边的这个番人是朝廷从西洋罗马国请来的炮术教头,你们都听他的指挥,不得有误!谁要敢使诈耍滑,让本宫知道了,立斩不饶!”

    朱慈烺这时已经亲临一线,站在阜成门的箭楼下,也就是翁城靠外的城楼上,对着一群京营炮手在训话。他身边还站着个金发碧眼的老洋人,穿着身明朝的官服,还带着乌纱帽,正是钦天监监正汤若望。

    汤若望可不是一般的传教士,而是一个非常博学的学者传教士。精通数理天文,还热衷于把西洋的科学技术引入中国。先后攥写或翻译了远镜说(介绍伽利略望远镜的)、坤舆格致(翻译自德国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还参与编成了崇祯历书。

    另外,他还懂不少铸炮和操炮、操枪的知识,帮助火器专家焦勗编成了专门介绍火炮、火枪、火药的著作则克录,又名火攻挈要——这本书后来因为明朝灭亡而一度埋没,到了200年后,因为鸦片战争而被再度重视,还出了个增补则克录,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更引起了咸丰皇帝的高度重视,将这本明朝末年出版的书籍刊印,发给了八旗天兵们学习

    这一个200年后还能发光发热的北京城内的头号国际友人,外国专家,现在也被朱慈烺拉了壮丁,到阜成门的箭楼下帮着指挥红衣大炮了。

第39章 大炮瞄准(求收藏,求推荐)() 
朱慈烺交给汤若望的任务,就是用架在阜成门上的红衣大炮去轰击钓鱼台附近的那个黄色毡帐。他估计李自成的中军就在那儿!很明显的一个目标啊,距离也不是太远,大约在四里开外,也就是2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