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士卒都全副武装,头上戴着战笠,身上套着红色的布面铁甲,一部分扛着足有一丈八九那么老长的长枪,一部分则携带刀牌标枪,还有一些背着长长的步弓。

    这还不是最让陈永熙吃惊的,最让他吃惊的是今天的天气有点闷热,现在又是正午,头顶上的大太阳正是最火辣的时候。

    “这就是太子殿下的克难新军吗?”陈永熙皱着眉头问。

    “是啊,”陪着陈永熙的姚家伙计显然是来过安庆府城几回的,比较熟悉情况,“他们是新军的安庆卫。”

    “安庆卫?”陈永熙一愣,“是班军?”

    “是班军,”那伙计道,“但是和过去的安庆卫不一样了,好好整顿过一番了。。。。。。听说是襄城伯亲自主持的整顿,那些能吃不能打的全都给开了,重新从大别山上招募了能吃苦不怕死的山民,一人授了五十亩水田,所以就没日没夜操练起来了。”

    现在克难新军诸卫军的授田数目也不是一刀切的,要看军卫所在地的土地好坏,以及距离前沿多远?

    安庆土地肥沃,多水田,而且距离前线比较远,所以授田就少一点了。

    “山民的确能吃苦,”陈永熙点点头道,“穷山恶水出精兵啊。。。。。。不过那么短的时间就能把兵练成这样,这襄城伯还是有本事的。”

    那伙计笑道:“太子爷的五十亩水田哪是那么好拿的?那是有末位裁汰制的,每年都有裁汰的额度,哪怕人人都练得不错,也要找到最差的人裁汰,人一走,授下的职田就收回了!您说下面的人能不好好干吗?”

    陈永熙一愣,“什么?这么个裁汰法?”

    “末位裁汰,陈纪善,等您当了太子爷的官就知道了。。。。。。当官的也要末位裁汰,这个是魏阁老整顿官场的法子。”

    啊?当了官还这样整。。。。。。张居正都没这样啊!陈永熙心说:这魏藻德也太凶了吧?就不怕犯了官场众怒?不怕言官御史天天弹劾他?

    想到这里,陈永熙也没什么心情再去逛安庆城了,转过身就要返回姚家的商船,走到安庆关码头外,却被一小队同样全副武装的税关护卫给拦住了。

    “现在戒严!一个时辰后才放行!”大声宣布戒严的是已经被太阳晒得漆黑的宗子。他已经熬过了孝陵卫的魔鬼训练,变成了凶性十足的大明“税警”了。

    “为何戒严?”陈永熙上前就一拱手,“在下是代王府纪善,自大同而来。。。。。。”

    “少废话,一个时辰后再来!”那宗子一挥手,打断了陈永熙的话。

    怎么这样?陈永熙心说:纪善也是官啊,你一个当兵的怎么敢。。。。。。他正要发怒,一旁的姚家伙计却拉了他一下,低声道:“纪善,人家可是宗子,天潢贵胄啊!”

    宗子?晒得跟黑炭似的,那么大热天还穿那么多衣服。。。。。。陈永熙心想:太子爷你这样对兄弟,太祖高皇帝知道了会生气的!

    黑炭一样的宗子,陈永熙是不愿意招惹的,于是就和那伙计退到一边,寻了个茶摊坐下,要了壶茶和几个点心。

    茶水吃食端上来时,姚家的伙计就问茶摊的老板:“近来安庆关码头经常戒严吗?”

    “倒也不是经常,三四天前也戒严过一次,不知道运什么东西到安庆了,只见许多个大箱子,还让安庆卫的人来抬。”

    三四天前运来的是一批火铳和火药,都是用来装备安庆卫的!

    安庆卫虽然不是前线,但却是扼守长江的要冲。安庆城墙的南墙是沿着长江岸堤修建的,城外就是码头和长江。而这一带的江面非常狭窄,只有两里宽。只要在安庆城南墙上架炮,就能把江面完全封锁——安庆城墙的南墙很长,几十门大炮都能架上去。如果能正确使用那些火炮,安庆城就是长江上不可逾越的要塞。

    所以朱慈烺在平定南京后不久,就把襄城伯李国祯派到安庆当了安庆府镇守总兵。还让他大力整顿安庆卫,组建安庆卫新军,还拨下笔银子,让他加固安庆城墙——安庆府城墙是长方形的,邻近长江一面不用担心。但是另外三面城墙却必须加固改建,使城墙向外一面拥有一定的倾斜度,同时修造棱形铳台。

    因为安庆城墙的南墙不需要改建,所以陈永熙并没有注意到安庆城墙改建工程。但是他却遇上了一批火炮从南京运抵!

    今天被苦力和安庆卫的士兵从码头上推出来的是六门崭新的铜铸红夷大炮,是大元帅府下属的南京造炮局的产品——南京造炮局是由天津卫跟随来的“义从工匠”,再加上一部分在东南招募的匠人组成的官营军工厂,还通过阿方索。洛佩斯聘请了几名来自澳门卜加劳炮厂的洋人技师担任工程师,负责督造火炮。而造炮局的产品就只有三种。

    一是标准的12磅红夷铜炮——不是自行改进的产品,而是标准化的仿造品,还是使用容易加工的青铜铸造而成。所使用的野战化炮架,也是由卜加劳的洋人技师设计。陈永熙看见的这六门12磅红夷铜炮,就是南京炮厂生产的第一批火炮。

    二是炮弹,有实心弹、霰弹、链弹三种,全都是标准的仿品。

    三是火药,同样是依照卜加劳炮厂的表准进行提炼加工。

    另外,阿方索。洛佩斯还为朱慈烺采购了几十门3磅团炮——这些火炮大部分是卜加劳炮厂的产品,也有一些是从果阿买来的,同样是昂贵的铜炮。它们将作为野战炮,配备给克难模范军的炮兵团使用。

    而这种三磅团炮,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变成南京炮厂的量产武器——根据朱慈烺的计划,南京炮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将只生产两种制式火炮,分别是12磅红夷大炮和3磅团炮,而且全部都是比较容易生产的铜炮。

第375章 发丘贝勒爷() 
“这位客官,要报纸么?”

    陈永熙的注意力被六门泛着青光的红夷大炮吸引过去的时候,茶摊的老板突然将一叠不知道什么纸送到了他的鼻子底下。

    陈永熙低头看了看,“什么报纸?”

    茶摊老板没有回答,那个陪着他的姚家伙计先开了口:“报纸嘛,就是报告真实之纸!”

    “报告真实之纸?”陈永熙想了想,“我看看。。。。。。”

    “一文制钱。”茶摊老板笑着。

    “还要给钱。。。。。。”陈永熙一下没明白,陪着他过来的那个伙计却已经摸出一枚新造的制钱,递给了老板,将那叠报告真实之纸拿来给了陈永熙——这枚制钱是朱慈烺授权盐商银行铸造的新钱,称为“大明通宝”,重一钱三分,用料还算讲究,以千文兑换白银一两。

    陈永熙也不客气,取过报纸,展开就看。原来是“公揭”、“告示”、“邸报”之类的东西,还有个抬头,叫东林真报。看来是东林党刊印的。。。。。。也不知道上面说了什么?

    陈永熙接着往下看,抬头下面都是竖版的文字,文字不是一般大小,而是有大有小,大的似乎是标题,小的则是内容。陈永熙先看标题,头一条入眼的标题,就把他惊了一下,再往下瞧,他马上就坐不住了。

    “什么?鞑虏摄政王封豪格当了发丘贝勒,专管发掘北直隶、山西等处汉人大坟。。。。。。多尔衮怎么可以如此?”

    多尔衮太不像话了,圈地、占房、投充还不过瘾,现在又多一发丘!

    姚家的伙计也被陈永熙的反应吓了一跳,反应过来后就道:“纪善,您难道没听说过鞑虏要发掘山东孔子坟墓的事儿?这个发丘贝勒许就是管这事儿的吧。”

    “这这这。。。。。。真有这事儿?”陈永熙是在李自成那儿听说清军要去山东挖孔子坟墓的事儿。当时他是不相信的,他一读书人,怎么可能相信那么荒唐的事情?孔子坟墓里面也没什么宝贝,有啥好挖的?

    而且鞑子要真挖了,那不得和天下读书人为敌了?鞑子那么精明,怎么会干这种蠢事?

    再说了,流寇方面的说法,他一举人老爷能相信?

    可是现在东林真报上也这么说了,还有鼻子有眼的。。。。。。东林党人不可能拿这事儿瞎说吧?

    姚家的伙计道:“纪善,纪善莫急,千岁爷已经派史督师去保卫孔子他老人家的坟了。。。。。。一定不会有事的。”

    陈永熙瞪了姚家的伙计一眼,“孔子的坟有人保着,本官的祖坟谁去保护?”

    啊!姚家的伙计这才想起来,陈永熙是太阳府定襄县人士。。。。。。而且家里还是大地主!

    不用说了,祖宗一定都是风光大葬的,祖坟一定又大又气派,肯定是那个什么发丘贝勒爷的目标了!也不知道有没有给挖出来?

    姚家的伙计看陈永熙着急,也只好继续安慰:“纪善莫急,纪善莫急。。。。。。这个北地大坟很多,这个发丘贝勒爷一个个发过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到你家呢!”

    “也对,也对。。。。。。”陈永熙团团转了几步,“若是朝廷能早一些北伐,也许还能救得了!”

    这个时候六门大炮都已经拉走了,码头上的戒严也已经解除,陈永熙连忙就回了姚大桥的商船。等姚老板完了税,就连声催促他赶紧上路。他可有不少情况要向朱慈烺报告,而这一路可耽搁了不少时间,如果因此造成自己的祖坟被发丘贝勒爷发了,那可真是死了都没脸见祖先了!

    。。。。。。

    “千岁爷,大同府城虽然被困数月,但是交战并不激烈,鞑虏也没有大举攻城,大同守军也没有怎么出击。因此鞑虏并没有遭受过重创,骤然退兵,必有诈谋。而这诈谋多半是用来对付流寇的!”

    陈永熙终于抵达了大明如今的首善之都南京城,在抵达南京的次日就被通政司的官员(现在通政司还负责接待)带去皇城的文华殿觐见朱慈烺。

    在行过叩拜大礼后,朱慈烺就给他赐了坐,然后就开始听他汇报起“第一次大同之围”的情况。

    当陈永熙说到鞑虏的诈谋很可能是对付流寇时,朱慈烺的眉毛稍稍挑了一下,开口问:“你觉得鞑虏会怎么做?”

    “臣仔细思量之,觉得鞑虏可以会走漠南草原偷袭榆林镇。”

    朱慈烺点点头,道:“我已得锦衣卫密报。。。。。。鞑虏在三月底或四月初就偷袭了榆林镇!李自成大军主力在四月初三撤离潼关,四月初五,多铎所率之鞑虏大军,就开始进攻潼关,初十便攻破潼关了!

    陈永熙,你觉得李自成接下去会怎么做?”

    朱慈烺得到的消息都是滞后的——他的锦衣卫依托“第九大皇商”,在北直隶和山西布下了情报网,但是却没办法渗透到李自成统治的陕西。

    所以他只能通过清朝得到二手信息,而这个时代的大清朝也不是漏风的筛子。因此陕西的消息到朱慈烺这里,总是滞后十五天到二十天。

    另外,因为得到的都是二手消息,所以也不见得准确。因而也很难以这些不准确的消息为依据,去推测李自成的动向。

    所以朱慈烺只能根据他掌握的历史进行布署——将宝贵的红夷铜炮运往安庆,就是为了防止李自成东下或者左良玉被李自成逼着东下。

    此外,长江水师在过去的几个月间,也不断得到加强。除了“997”式的严格训练,朱慈烺还向苏州府刘家港的海沙帮船厂和泉州石井镇的郑家船厂订购了六条蜈蚣船!另外还委托阿方索。洛佩斯继续采购西洋盖伦船。

    现在已经有两条蜈蚣船被刘家港的船厂建造完成,交付给了长江水师,从而让水师的蜈蚣船数量达到了六艘——每艘蜈蚣船都装备有两门澳门卜加劳炮厂出品的12磅青铜红夷炮。如果算上已经布署到安庆的6门12磅青铜红夷炮,朱慈烺的水师完全可以封锁安庆段江面!

    不过将多达18门青铜红夷炮和6艘蜈蚣船用于长江防御的布置,却很可能是多余的。。。。。。因为李自成已经是个扎了根的座寇了。

    “回禀千岁爷,”陈永熙道,“臣以为李自成会迁都襄京,哦,就是襄阳府。”

    “然后呢?”朱慈烺又问。

    “然后?”陈永熙明白了,“千岁爷是担心李自成会浮汉入江,一路东下吗?”

    朱慈烺点点头。

    陈永熙却摇摇头,“臣觉得不会。”

    “为什么?”

    陈永熙道:“因为李自成已经在襄京府扎了根,流寇不再是流寇了!”

    “听说过。。。。。。”朱慈烺点点头。主持汝宁军务的军师李岩早就报告过这事儿,“李自成倒是开了点敲!”

    这是一个变数,历史上多半没有!

    “千岁爷!”陈永熙这个时候突然站起身,噗通一下就给朱慈烺跪了,“如今神洲已有倾覆之危,天下已有沦亡之险,名教亦有灭顶之灾。。。。。。凡华夏汉人,都应该团结一心,共抗鞑虏,万万不可再三心二意,互相坑害了!臣斗胆,愿为朝廷使臣,再赴闯营,与李自成商谈共讨鞑虏,恢复中原之大计!也请千岁爷能和李自成实心合力,一块儿把鞑虏逐出中原啊!”

第376章 第375 战时内阁() 
“太子殿下,臣离开汝宁府前得到了确切的消息,李自成并没有放弃西安府。而是留下高一功、罗虎两部两三万人守城,而且还将西安府城内不相干的百姓和大顺军的家眷都带往襄阳府了。看来已经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

    而鞑虏目前并未大举攻入西安府,东路的多铎在夺取潼关、华阴、同州、朝邑等地后就顿兵不动,并没有继续西进,而鞑虏的北路目前还在榆林镇和延安府境内。

    另外,吴三桂目前已经占据了宁夏、甘肃两镇,平凉、临洮两府,巩昌半府,庆阳半府和靖虏一卫。

    而李自成则占据了西安府大部、庆阳半府,巩昌半府,洮州、岷州两卫,凤翔、汉中两府。

    陕西的局面很可能会出现李自成、吴三桂和鞑虏三足鼎立之势。”

    正在文华殿中对着一副陕西省的地图给朱慈烺、魏藻德、陈锐、林增志、钱谦益、侯恂、马士英、吴襄、吴三辅、曹友义、黄斌卿等人分析陕西战场形势的,是刚刚从汝宁赶回来的军师李岩。

    李岩之前的官职是唐王府长史兼知汝宁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