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么厉害?”

    “千岁爷的兵怎么那么能打?”

    纪坤和罗大公都惊呼了起来,他们都是不懂军务的书生,还以为南京勋贵手中的京营也能算军队。。。。。。

    钱谦益摇摇头道:“也不是千岁爷的兵多能打,而是南京的京营兵实在太废了!”

    郑森笑道:“所以学生支持大公师兄的意见,咱们得捧着千岁爷。。。。。。顺便也把大公师兄捧上去当个状元!”

    罗大公马上向郑森投去了感激的目光。。。。。。状元啊!要真能当上,那可就光宗耀祖了!

    。。。。。。

    钞库街寇家,这里是寇白门的娘家所在。寇白门的娘家是世代娼门,也就是世世代代开妓院的!

    买卖不小,但是社会地位很低,所以寇白门哪怕是完璧之身也不算良家。不算良家,当然也就没机会嫁人做大妇,最好的归宿就是为妾。即便为妾,和那些良家出身的妾室也不能比。她在抚宁侯的地位,更接近于家伎,说穿了就是朱国弼的财产。

    所以朱国弼为了活命把她写在财产清单上献给朱慈烺,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而这份出卖了寇白门的清单,现在就摆在寇白门面前——是由大明首富之子郑森带来是。

    郑森是首富的儿子,当然是寇家这样的娼门极力巴结的对象了。当他表示要见寇白门后,寇白门的父亲马上把郑大公子请进了女儿的闺房。

    现在抚宁侯这棵大树已经倒了。。。。。。如果能攀附上安平郑家,钞库街寇家的娼门生意,也就能安稳了。

    “侯爷怎么样了?”寇白门眼睛红红的,面颊上都是泪痕,看得叫人心疼,可是她一开口,还是关切地问起了出卖她的朱国弼。

    “他现在是阉党罪魁,能活一命就属侥幸了。。。。。。”郑森看着寇白门,心想:多好的女子啊!

    他顿了顿:“虽然抚宁侯将你列在清单上,但是并没有从他家抄出卖身契,你要是不认,我可以去和千岁爷说。”

    这个时期的郑森也是金陵才子中的一员,当然是秦淮八艳的粉丝了。。。。。。能够拉一把心中的女神,他当然是愿意的。

    寇白门却是惨淡一笑:“当然没有卖身契,寇家还没到要卖女儿的地步。”

    “哦。”郑森笑道,“那就好了,我去和千岁爷说吧。”

    “可奴家的确是侯爷的财产,又怎么能不认?”寇白门道,“侯爷既然把奴家献出来了,那奴家就得认。。。。。。郑公子,不知千岁爷准备怎么发落奴家?不会要奴家入宫吧?”

    入宫?美死你了!郑森心说:他想把你送给某个没老婆的粗鄙武夫!还好有我本公子怜香惜玉。。。。。。不过本公子也不能纳你为妾,因为你是秦淮八艳,是有大用处的!

    郑森笑道:“千岁爷不好色,自不会召你入宫,所以就让在下自行处置了。”

    给你当小妾?寇白门看着郑森,样貌不如朱国弼,不过年轻多金,倒也不错。。。。。。

    “在下想让姑娘当一座桥!”郑森接着道。

    “桥?”寇白门眨着通红的眼睛,这是什么玩法?难道是郑森从日本国学来的?

    “白门姑娘是八艳之一,”郑森道,“而且年纪又小,今年才19岁,就此退隐实在可惜了。”

    寇白门是秦淮八艳之中年纪最小的一个,17岁入了抚宁侯府,今年不过19岁。

    现在八艳之中年长的几位都已经退隐,年方19的寇白门如果肯出山,那就是秦淮第一艳了!

    寇白门看着郑森,一头雾水,“郑公子的意思是。。。。。。”

    “在下想让白门姑娘出山,当个秦淮第一艳!”

    啥?寇白门傻了,你家不是干海贼的吗?什么时候改开窑子了?这窑子可没海贼来钱多。。。。。。

第255章 分田分地扎根 上() 
大功坊,西花园。

    琴声荡漾,悠扬婉转,让人听得如沐春风,偶尔一个滑音,犹如燕子抄水,溅起点点涟漪。

    一处八角亭中,朱慈烺正和他的几个心腹,一起在听郑森带来的寇白门抚琴。其中吴家两父子都眉头微皱——姓郑的什么意思?为什么带个美女来大功坊?是要献给千岁爷吗?

    就在这两父子为吴三妹能不能继续得宠而操心的时候,琴声嘎然而止,寇白门神色淡淡的,轻轻点头为礼。

    朱慈烺只是轻轻挥手,没有是一句话,便将寇白门打发了。

    寇白门是很漂亮,的确配得上秦淮第一艳,不过并不是朱慈烺的菜。

    看到朱慈烺随便打发了寇白门,吴家父子才松了口气儿,然后爷俩互相对视了一眼,吴三辅笑着说:“千岁爷,您今儿把大家伙都召来,不会就是一起听这小娘子弹曲儿吧?”

    朱慈烺一笑,“你们都是本宫的心腹,以后要多来大功坊走动,大家一起听个曲,听个戏,喝个小酒,总之莫要生疏了。”

    他又向锦衣卫指挥使朱纯杰使了个眼色。朱纯杰笑着摸出了厚厚的一本账册,“千岁爷,这是锦衣卫刚刚整理好的阉党逆贼各家的财产账册,请您过目。”

    “哈哈。”朱慈烺一招手,黄小宝连忙上前,将账册取了,双手递给朱大太子。

    朱慈烺一边翻看,一边问道:“抄到多少座园子?多少现银、现金?多少亩田土?”

    朱纯杰答道:“截止昨日,可以确认的位于应天府境内的园子有128座,其中位于南京城内的有66座。”

    “哈哈哈,”朱慈烺大笑,“在座诸位都有园子了!”

    朱纯杰又说:“抄到的金银总共有2600余万两,其中黄金有100余万两。”

    朱慈烺道:“500万两银子解部,其余都分了!”

    这真是大手笔啊!价值将近2500万两的财富,就这样被朱慈烺分出去了!

    当然了,这2500万两仅仅是南京勋贵、勋臣诸家拥有的“金融类资产”的一部分,还有超过3000万两的债权、股份,都会被装进朱慈烺的口袋。

    朱纯杰接着说:“土地有5000多万亩!其中位于南直隶地面上的土地不下2800万亩,其余多在江西、浙江、福建和湖广。在南直隶的2800万亩中,约800万亩是军屯,400余万亩是私田、赐田,余下的大多数都是隐田。”

    “哈哈,1600万亩的隐田!”朱慈烺笑着,“真是好啊!对了南直隶有多少在册的田土?”

    “有约7740万亩。”朱纯杰回答道。

    “浙江呢?”

    “有约4670万亩。”

    “呵呵,”朱慈烺冷笑了两声,“南直隶都是平原,浙江都是山峦。而且南直隶比浙江省大了一倍半都不止。根底居然只多3100万亩。。。。。。这还是张居正当政时候清查出来的数目!”

    南直隶相当于后世的江苏、安徽和上海市。虽然此时的江苏省没有后世那么大——苏北有部分土地还沉在海里,没有淤积出来。但是随便怎么算,江苏的耕地肯定比浙江要多!

    至于安徽省,那可是沃野千里的粮食大省,后世安徽省的耕地面积比浙江省多了一倍半都不止。现在由安徽、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土地的南直隶的耕地,居然只比浙江省多了七八成,这隐田和在册田土之比,恐怕一比一都有了!

    “千岁爷,能得到3000余万亩土地就已经很好了!”吴襄笑得都合不拢嘴了,“便是有十万克难新军,有1000万亩就足够了。。。。。。跟随千岁爷的功臣再赏500万亩也够了。还1500万亩可以归入军屯,一亩收个七斗租子,也能有1000余万石收入啊!”

    好个屁!朱慈烺心里面冷笑:明明有一亿五千万亩土地,账面上就记七千多万,其中还有至少一千几百万亩是不纳税的军屯。余下的六千万亩之中,又有七八成是各种绅田,一样不需要纳税。。。。。。

    。。。。。。

    江水滔滔,东流缓缓。也许是苦命的崇祯皇帝不掌权了,今年江南的气候也比往年湿润了一些,横贯在华夏大地腰部的那条黄金水道长江的水流也显得非常充沛,卷动着翻腾着一直朝海流去。

    在南京应天府境内,长江的南岸,一个穿着红色的箭衣的少年,正带着一大群同样身穿箭衣的壮年在江边策马而行。后面更是簇拥着大队的侍卫。长江南岸都是葱绿的稻田,不少带着斗笠的江南农夫正在田中忙碌,或是锄草,或是施肥,精心伺候着水田中的晚稻。

    江南的水稻大多种两季,分为早稻和晚稻,上等的水田一年出米可达三石之多!明朝的一旦大约相当于后世的一百八九十斤,三石就是五百几十斤。而且是米,不是带壳的稻子。

    对于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的时代,这种产量实在不算低了。

    而明朝在江南的“重税”,以税赋最重的苏州府为例,在税收工作执行的最有力的洪武年间,年入税粮在270万石——280万石,约占全国总数的一成不到。而平均的亩税不到三斗,大约是二斗八升。产米三石,纳粮不到三斗,税率不到一成,能算“重税”吗?

    到了万历年间,虽然经过张居正的一再整顿,苏州的田赋比之洪武年间还是降低了不少,也就在200万石出头。亩税当在二斗上下。产米三石,纳粮二斗,这税算得上重吗?

    当然了,苏州税,江南的税,比起全国其他地方来说,还是非常重的。按照亩税而论,苏州的田税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到八倍!

    从这一点来说,的确是重税了。

    但是中原和西北的旱田,即便在小冰河期之前,亩产(面粉)也达不到一石,通常只有几斗。便是免税,种一亩北方旱田的收入也不可能同一亩江南水田相比。

    从这个角度而论,江南的田税根本不重。

    当然,不重的前提是税赋能够平均落在江南的土地上,而不是大部分土地不交税,由一小部分土地承担全部的税额。。。。。。而朱慈烺现在看到的郁郁葱葱的水田,原本都是不交税的!因为这些田都是魏国府拥有的土地!

    朱慈烺勒住了缰绳,立马高处,看着富饶的田野,若有所思。他原来的领班侍卫,现在当上新军中军师师帅的王七,策马上前,凑到朱慈烺身边,低声道:“千岁爷,不早了,该回了吧。南京城外还不大太平,还有不少在逃的阉党逆贼为祸。”

    朱慈烺冷笑:“有什么逆贼你的中军师还收拾不了?老七,你不必多言了。。。。。。今天一定要把这片土地查看完毕。晚了就不回城了,这边有处徐家的别院,睡一晚便是了。”

    “千岁爷,这种不甚要紧的事情,您何必亲自过问?”

    “不甚要紧?”朱慈烺看了他一眼,“再要紧的事情还有吗?”

    有啊!

    王七心说:您还有大位要篡,还有鞑子要防,还有东林党要拉拢,还有左良玉要对付。。。。。。

    朱慈烺淡淡地道:“这里的土地,很快就要分配给中师的中下级官兵。。。。。。卫士、武士、校尉、小旗等四级的土地,都会分在这一带。其中卫士分50亩,武士分70亩,校尉分100亩,小旗分150亩。总共要分出去大约60万亩水田。”

第256章 分田分地扎根 中() 
“卫士、武士、校尉、小旗都分在这里?”王七一愣,“那小旗以上呢?”

    “卫士、武士、校尉、小旗先分,以上各官后分!”朱慈烺道,“而且小旗以上,不在应天府、太平府、镇江府三府分地。”

    “分哪儿?”

    朱慈烺看着王七,认真地说:“分远一点!官越大,爵越显,所分的土地就越远,时间也越晚!王七,你是指挥佥事,只怕得过上三两个月才能分到土地了。你不会着急吧?”

    “不会,不会着急。。。。。。怎么会急呢?”王七笑了几声,“臣跟着千岁爷才有今日的,千岁爷说什么是什么!”

    朱慈烺点点头,笑道:“是啊,你急什么?本宫还会赖了你的田?再说了,本宫会先给你分宅子!南京城内的宅子不比几百上千亩的土地值钱?”

    “千岁爷说的是。。。。。。”

    王七的确不急,他急什么呀?宅子、银子都少不了他的!

    而他现在的官衔是指挥佥事,在帅府十五阶中位列十一阶。从四阶的小旗往上,升一阶加一百亩。十一阶的指挥佥事就能得到850亩水田,或者年入米面850石的其他土地作为功勋田。这些功勋田是在王七致仕前是作为特殊的职田(普通的职田不能转为私田,但是功勋田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转为私田)存在的,而在他致仕或病亡、阵亡后,就会转成私田,由子孙继承。

    850亩水田对他这个等级的官僚而言,根本不是什么大数目。价值往大了说也就是一万几千两。

    南京城里赐个宅子,再分一份抄家来的金银,怎么都有两三万两的价值吧?

    朱慈烺点点头,道:“老七,你一定不明白本宫为什么不在应天、太平、镇江三府给你分田吧?”

    他顿了顿,自问自答道:“因为本宫不担心你被人欺了,你一个指挥佥事,一师之帅,谁敢欺你?可那些卫士、武士、校尉、小旗却有人敢欺!所以本宫得把他们的田分在眼皮子底下。这样本宫才能亲自护着他们啊!”

    朱慈烺心算了一下:“咱们克难新军现在有前后左右中一共五个师,总兵力40000人,共有卫士、武士、校尉、小旗约三万八千余人。另外还有新军指挥司和元帅府、东宫卫士营中的卫士、武士、校尉、小旗,总数大约四万余人。

    人均大约要分80亩功勋田,总共也就是320万亩,必须尽快和足额分配到位,另外还得给他们一人一笔安家费,让他们在东南这边安家立业。只有四万余人都在应天、太平、镇江三府得到了应用的土地。咱们才算把根基扎稳了!

    老七,你明白本宫的意思吗?”

    “明白,臣明白了!”王七重重点头,“这四万战士都得了土地,便是千岁爷的死党!”

    四万分了土地的死党,再配上火枪、刺刀、大炮,北伐中原不敢想,但是在东南地面上绝对能横着走了。

    有什么触犯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也能用刺刀去推行了。而朱慈烺的皇位,也就有着落了。因为四万把分了田的刺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