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难道治国之道就是用坏人?

    就在崇祯皇帝一边和儿子对弈,一边领悟着治国之道的时候。又有一个叫李岩的坏人在封思忠的引领下走了进来,还没来得及行礼,就被朱慈烺看见了。

    “军师来了?不必行礼了,过来说话。。。。。。庞伴伴,给军师搬个椅子。”

    朱慈烺也不客气,一点都不拿自己当储君,直接替崇祯皇帝做主,而且还指使伺候崇祯皇帝的大珰庞天寿做事儿。

    这庞天寿本是御马监的大珰,北京沦陷前他正在南京办事儿。所以并不是朱慈烺的人。在崇祯和朱慈烺抵达扬州的时候,他就从南京过来投奔。

    朱慈烺倒是心大,也不怀疑他,就让他去替代叫苦连天的曹化淳伺候崇祯了——曹化淳已经享受惯了,不会伺候人了!而且他现在也是克难功臣,封了克难静海伯,还当什么太监?

    李岩也不扭捏,直接一屁股就在庞太监搬来的椅子上坐了个满满当当,看得崇祯皇帝眉头大皱。

    这样一个强盗书生,一点规矩没有,怎么就当了军师了。。。。。。军师不应该是诸葛亮那样的吗?哪能让个强盗来当?

    “军师,汝宁那边怎么样了?”

    原来朱慈烺从兖州南下的途中,就派红娘子、凤三和陈应元一起去了汝宁府,还带去了2000克难新军、30万两白银,以及招安汝宁府一带流寇残部和大别山贼寇的令旨。

    汝宁府一度也被李自成的人占据过,不过现在李自成正在收缩兵力,准备和清军决战,所以对大顺来说算是边角料的汝宁府就逐步放弃了。

    “千岁爷,”李岩笑道,“淮河以南的流贼走得差不多了,现在固始、光州、商城、光山、罗山和信阳都在咱们手中了!如果唐王可以尽快就藩,汝宁一府很快就能安稳下来!”

    朱慈烺点点头,忽然将目光投向了正低头研究棋局的崇祯皇帝:“父皇,您觉得怎么样?”

    “什么?”崇祯一愣,抬头看着儿子。

    朱慈烺笑着,“父皇,您看咱们是不是该让唐王去汝宁就藩?”

    崇祯愣了又愣:朕不是被逆子架空了,怎么还能管唐王就藩的事儿?逆子是在试探朕吗?

    “这事儿不必问朕,”崇祯道,“哥儿做主就是了。”

    崇祯现在也会使诈了,能装出不关心政治的样子了。。。。。。

    朱慈烺当然明白这个昏君老爹在伪装,笑了笑道:“册封藩王之事非同小可,还是要父皇下圣旨的。况且唐藩这次要去的汝宁,对大明的半壁江山而言无比紧要,几乎和登莱等同了。只要汝宁不失,登莱不亡,江淮之防就固若金汤了!”

    “是吗?”崇祯皇帝不置可否。

    朱慈烺拿起个棋子,轻轻敲了敲眼前的棋盘,道:“这江淮之防,就和眼前的棋局仿佛,凤阳、淮安、徐州、扬州这是中段,看着无比紧要,但是真正决定胜负的地方却是在边角!也就是登莱、襄阳、汝宁。现在登莱牢固安稳,泰沂山上又有鲁藩坐镇,当可无虞。但是襄阳却在流寇之手,暂时也无力恢复。所以汝宁和武昌就成了拱卫江淮侧翼的屏障,一旦有失,北军就将沿江而下,直抵金陵了!”

    “有那么紧要?”崇祯皇帝眉头紧锁。

    他的昏君是“装的”,不能眼睁睁看着江南半壁的藩屏丢失啊!

    “陛下,”一旁的李岩接过了崇祯皇帝的问题,解释道,“汝宁靠大别,依淮水,地形险要,民风素来彪悍。所谓的淮西劲卒,相当部分就出自汝宁一带。如果汝宁在朝廷手中,且有藩王镇守。那么淮西劲卒就能为国家所有,大别群山就能成为国家的壁垒。贼虏即便自襄阳浮汉沿江而下,也会为汝宁之兵所制,放不开手脚。

    而且汝宁之兵不仅可以守,也可以攻!汝宁府属于河南,向北就是开封府界,向西则是南阳府界。如果有两万劲卒虎踞汝宁,那么开封、南阳之敌就将难以安枕!”

    “父皇,只要唐王可以镇住汝宁,江淮的西线就能高枕无忧了!”朱慈烺笑道,“而登莱、泰沂不失,江淮的东线也就能安稳了。东、西两线都安稳了,咱们才能在南京安享太平富贵啊!”

    什么?你这就想要在南京享受了?崇祯真有点小失望,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朕就下旨吧。。。。。。”

    他的话说得很慢,还偷眼打量着朱慈烺。

    说真的,他是很想下旨显示存在的!

    崇祯皇帝已经看出朱慈烺不是一般的逆子了,而是李世民这个等级的逆子!如果让他长期把持朝政,不让自己这个明君发声。那么用不了多久,天下的士民就会忘记自己的存在。。。。。。

    朱慈烺笑着:“唐王就藩还得有勋臣护送才显得隆重!”

    “哦,”崇祯点点头,“哥儿想让谁去?”

    “儿臣想让怀远侯常延龄和诚意伯刘孔昭一同护送唐王就藩。”朱慈烺笑道,“常延龄已经在扬州了,但是刘孔昭还在南京,父皇不如下道旨意,让他来扬州觐见吧。”

    什么?崇祯皇帝心里顿时响起了警钟!逆子原来是想利用唐王就藩,瓦解南京的忠臣啊!

    朱慈烺看着便宜老爹,笑着说:“父皇。。。。。。您难道真的想看着行朝和南京勋贵兵戎相见?

    咱大明现在是危难之秋,不能再起内讧了!如今行朝明显占优,南京的勋贵、勋臣处在下风。不过儿臣向来宽仁,只要他们肯低低头,儿臣就既往不咎了。”

    原来如此。。。。。。崇祯皇帝心想:这逆子原来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啊!不对,这逆子可狡诈了,一定又在骗朕了,南京的那些忠臣凶多吉少了!

第233章 将计就计,智取太子() 
南京城,大功坊。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的时候,在南京城的勋贵、勋臣们都受邀汇聚到了大功坊内听戏赏月。

    中秋节本是一家团聚的日子,可这些南京城的勋贵勋臣却一反常态,有头有脸的都跑大功坊这边来吃月饼了。

    月饼好吃,可是却没有什么喜庆的气氛。晚宴之后,大家聚集在大功堂里面喝茶的时候,人人都是愁眉苦脸的,这气氛压抑的都让人喘不过气儿来了。

    形势不利啊!

    扬州的太子爷出手太狠,以雷霆万钧之力打垮了首鼠两端的镇江总兵蒋云台,还迫使王之仁和黄斌卿两位总兵交出兵权。南京下游的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宁波、嘉兴、湖州、绍兴、杭州九府之地,也全部落入了行朝手中。

    这九个府再加上淮扬二府,可都是天下财富汇集之地啊!朱慈烺拿下了这十一个府,就等于控制了大明一多半的财富!

    更糟糕的是,长江出海口和四大丝绸中心的三个,现在全在朱慈烺手中了。

    福建的大海寇郑芝龙如果还想开开心心的做买卖,就得投靠朱慈烺。。。。。。这样,福建、广东两省,再过不久也会成为行朝的地盘。

    而北边儿的鞑子,西边儿的流寇又莫名其妙软了下来。不仅没有出兵攻打山东和淮西,而且还同时提出求和了。

    东虏摄政王多尔衮想嫁女儿给朱大太子。而李自成没有女儿可嫁,干脆提出了称臣——顾君恩现在已经到了武昌了!

    又是嫁女,又是称臣的,不论真心还是假意,总归是暂时不着朱慈烺的麻烦了。

    而且还会大大提升朱大太子的威信!

    与此同时,本来倾向南京方面的左良玉又打算遣使扬州,向行朝表示恭顺。

    如此一来,形势对南京方面就非常不利了!

    当然了,好消息也不是没有。

    “公爷,太子似乎退了一步。。。。。。”说话的是个五短身材的汉子,国字脸,留一部大胡子,三四十岁,正是提督操江水师诚意伯刘孔昭。

    刘孔昭是刘伯温的后人,不过他的诚意伯却不是从刘伯温那里一路传承下来的,而是由嘉靖皇帝续封的——刘伯温传下来的诚意伯到了刘伯温孙子刘廌一代就断了。到了嘉靖年间又续封了刘廌的六世孙刘瑜为诚意伯。

    因为中间断了一百多年,所以诚意伯家的富贵是不能和那些没断档的勋贵相比的。不过诚意伯家的干劲儿和才能,也比那些阔了二百多年的大爷要强多了。

    刘孔昭和他的爷爷刘世延都干出了一番可以在青史上多写几笔的事业。

    而在南京这些勋贵当中,他和同是续封的怀远侯常延龄都算是比较能干的主儿。

    刘孔昭执掌操江水师多年,手头算是有点实力。现在行朝方面虽然也建立起了长江水师,但这支长江水师终究是新建的,底子还是在运河上活动的运粮军和顾三麻子的江口水贼,对南京段以西的江面情况并不熟悉,贸然西进很可能会吃亏。

    所以操江水师是南京勋贵手中唯一让朱慈烺有点忌惮的武力。

    “咳咳咳。。。。。。”

    身患痨病的魏国公徐弘基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身边伺候的丫鬟又是好一阵的忙活,最好还端出个痰盂让老头子吐了口老血!

    徐老太的脸色比上一次大家伙见着的时候,更灰败了几分!瞧这模样,看来是不会长久了。。。。。。

    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的徐弘基开了口,一对浑浊的老眼,还在屋子里慢慢扫过,将众人的脸色都收入眼底。最后才吐了口气道:“你们都想缓一缓?”

    临淮侯李祖述点了点头,道:“公爷,现在这局面对峙下去,对咱们可不利啊!别的不说,这东南十一个财富汇集之府都被太子控制,长江入海口也在太子的水军手中。咱们只有应天一府。。。。。。拖下去,咱们的钱还够花吗?

    为了整顿南京的京营班军,咱们已经花了三十万两了!三十万啊!现在京营班军每个月都得发十几万两的饷银下去,都是咱们自家拿钱在支撑。如果对峙上几个月,不用太子派兵来打,光是耗军饷就把咱们耗干了!”

    这个临淮侯是李文忠、李景隆的后人,李景隆在永乐年间被朱棣卸磨杀驴,革了爵位,还在家绝食减肥——饿了十天没死,然后一直活到永乐末年。他的子孙虽然没有了爵位,但是照样有世袭的指挥可以做。到嘉靖年间又续了个临淮侯。

    而这一届的临淮侯倒是够机灵的,本在北京做官,但是看到苗头不对,就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二日北京城门关闭前溜了。

    临淮侯一开口,附和的声音马上就起来了。

    “是啊,黄御史说是能替咱们筹款,可到现在一两银子都没见着!”

    “都是咱们在出钱啊!”

    “之前筹了百万两,这才过多少久,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勤王的事儿要一直拖着,也不是个办法啊。”

    “如果从南京筹钱还是咱们出血。。。。。。”

    “江面上的钱也难收啊!从汉口镇过来的商船都挂着平贼将军的旗号,咱们要收过税就得罪左良玉了!”

    “不能拖啊!太子手里有十一个富得流油的府!等明春完税之后,太子手头又能多出几百万两银子了!”

    “不止几百万,十一府的田赋就能有一千多万石!淮扬二府半年的盐税有三百万两。。。。。。还有南北洋的包税和十一府的商税,怎么都有两百万两。”

    “那么多的钱,咱们怎么和他斗?有钱就有兵啊!他现在已经有六陆师二水师七军卫,将近十万大军了。再过半年,十五万大军都有了,咱们还斗个屁啊!”

    “咳咳咳!”徐弘基又是一阵猛烈的咳嗽,在场的勋贵、勋臣们一时都没了声音,全都看着这位病入膏肓的魏国公。

    “诚意伯,”魏国公瞅着刘孔昭,“这里就属你足智多谋,你说吧。”

    刘孔昭拈着胡须,面色凝重,摇摇头道:“太子是挟天子令诸侯,现在又掌握了东南十一府。而咱们这边太被动了。。。。。。您老能带兵去扑击镇江吗?能打什么旗号?这一次太子派出兵马官员进占江南九府,除了在镇江战了蒋云台,别处都是兵不血刃。江南士大夫根本没人举兵抗拒太子啊!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太子手中有圣上这面大旗?抗拒太子,就是造反啊!”

    江南九府士大夫不抵抗不仅是因为朱慈烺控制着崇祯皇帝,还因为他并没有触犯东南士大夫的底线——士大夫的免税特权!

    盐税的利益主要属于勋贵和高官,绝大部分的东南士大夫是没有资格染指盐利的。而且朱慈烺也给徽帮四盐总留下了一定的获利空间,让他们可以继续后台老板们输送部分利益。

    而卫所的利益则属于勋贵、世袭武官和军籍士大夫,民籍士大夫很难染指。

    也就是说,朱慈烺目前对东南士绅中占多数的民籍士大夫利益的侵害并不严重,受到伤害的仅仅是淮扬二府的军籍士大夫。所以东南士大夫的反应也就比较消极,还是能容忍朱大太子的。

    况且崇祯这个大义名分还在朱慈烺手中攥着!

    这帮读圣贤书的家伙,怎么可能在自身利益没有明显受损的情况下,去挑战拥有大义名分的太子?

    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勋贵们就显得非常被动,根本不可能主动出击。

    刘孔昭接着又道:“而且太子手中还有一张王牌没有放出来呢!”

    “还有王牌?”徐弘基白眉紧锁。

    “对!”刘孔昭说,“太子还能开恩科!他手里有圣上,有朝廷,就能开科取士。朝廷南迁过程中丢了许多的官员,正好开个恩科补齐人手。

    而且北地大部沦陷,也不会再有南北榜了!如果太子爷下令旨开恩科,只怕东南士大夫都要山呼他的万岁了!”

    徐弘基眉头已经拧成了个团,问:“那你说咱们该怎么办?”

    “不如来个将计就计!”刘孔昭说,“既然太子爷退了一步,咱们也退一步!只要太子爷到了南京,咱们还怕没有机会吗?”

    “怎么退?”徐弘基问。

    刘孔昭思索着说:“如果咱们答应交出2000万亩土地,再恭迎圣上、太子入南京,太子一定会奉着天子前来的。”

    “交出2000万亩?你。。。。。。咳咳。。。。。。。”徐弘基气得大声咳嗽起来,差一点就背过气去了。

    好容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