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7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如今,整个长安城已经随处可见自行车的身影,再也不是专属于纨绔们的飚车工具。

    另外一点就是随着自行车越来越多,皇宫里也开始流行起来,最开始那自行车只是长乐等人的玩具,后来时间长了,来宫里找李二办事儿的老头子们发现了这东西的优点,于是便自发的学起了自行车。

    没办法,皇宫实在太大了,又不能骑马坐轿,一群老家伙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开始走不动了。

    而自行车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份尴尬,没有违反宫里规定又可以省下不少的力气,李二陛下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索性也没有管他们如何折腾。

    所以,宫里便出现了大量的自行车摆在各个角落,方便宫里、宫外一些大人物们随时取用。

    这是李承乾当初始料未及的,看着满皇宫穿着紫袍、绯袍的老头子们将自行车蹬的疾如奔马那样子,怎么想都觉得有些好笑。

    一路上骑着自行车,到了老头子的书房,将车子交给门口的侍卫,通报过后,书房中传出老头子中气十足的声音:“既然来了就进来吧!”

    “喏!”李承乾先是答应一声,然后迈步而入,进了老头子书房。

    数月未见,老头子的鬓角又花白了不少,可见这段时间老头子也没有消停,为了处理国内发生的各种事情,也是劳心劳力。

    “儿臣见过父皇!”进门偷眼打量了一眼老头子之后,李承乾恭恭敬敬的上前见礼。

    “免了!”李二陛下的神情有一种说不出的怪异,淡淡一摆手。

    李承乾本以为免礼之后老头子能说点什么,结是等了半天硬是一点动静都没有,不由微微抬头:“父皇找儿臣前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怎么?无事便不能找你过来了?”老头子哼了一声,有些不悦的问道。

    “呃……,自然不是。”虽然李承乾在来此之前就知道在老头子这里有一关要过,但却没想到老头子会这么冲,上来就是一顿怼。

    “看来朕是真的老子,管不了你啦!”李二陛下叹了口气,有些失意的说道。

    “父皇这是是说的哪里话来,儿臣万万承受不起。”

    “你哪里是承受不起,煽动朝臣,煽动百姓,下一步你打算干什么啊?”李二陛下语气依旧平静,不是其中的含义却非同一般。

    李承乾静静的站在那里,听着老头子句句诛心之言,抿着嘴沉默着。

    “说说吧,你到底有什么打算?大唐的国土已经够大了,莫非你真找算学那汉武帝?”见李承乾不说话,老头子继续问道。

    “父皇,儿臣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打下一个大大的国土,就算是后辈不孝,败家也够他们败上几十年。”李承乾抬起头,与老头子对视着。

    凭心而论,他目前并没有与老头子争位的想法,但却不能阻止老头子这样想,所以只能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想法说上一遍,不管老头子是否相信,但求问心无愧便好。

    果然,老头子并不相信李承乾的理由,对视良久之后淡淡问道:“仅仅是这样?”

    “父皇,儿臣知道您为大唐呕心泣血,励精图治常常夜不能寐,正是因为你的操劳,才有了眼下的盛世。”

    “可您知道么?在儿臣眼中,大唐只是盛,而不是强,您有包容天下的心胸,但却忽略了人性的险恶,那些异族眼下虽然尽皆伏首,但他们只是想从大唐这里讨要他们需要的好处,一旦大唐无法满足他们,接下来他们便会露出獠牙。”

    李二表面不动声色,眼中却闪过一抹异样,沉默片刻问道:“这就是你的想法?你觉得朕过于心慈手软?”

    “是的!”李承乾点点头。

    这么多年与老头子的接触,李承乾很清楚其实老头子并不是心慈手软之辈,只是老头子过于在乎自己的名声,一直想要努力改变世人眼中弑兄囚父的印象,所以一直在克制着自己的本心。

    就像此前的文中说的,一个坏人,如果他一辈子都在做好事,那么他在人们眼中便是一个好人一样。李承乾眼中的李二同样如此,他为了改变世人眼中的自己,硬生生将自己从一头狮子囚禁成了一只绵羊,所以不管本心如何,李二在世人的印像中已经成了一位明君。

    但这是大唐真正需要的么?不,并不是,大唐需要的并不是‘盛’而是‘强’。

    试想当年汉武之时,可曾有人敢向大汉递爪子?大汉骑军所过之处,群雄雌伏,这才是李承乾想要让大唐达到的境界。

    面对李承乾如此简单而又直接的回答,平静的李二陛下突然笑了,那笑容看在李承乾的眼中竟如远古凶兽般。

    但是很快,那种感觉又消失了,老头子的笑还是那么和煦,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接着,淡笑中的老头子问道:“你说的可是真的?”

    “至少在世人眼中便是如此。”李承乾硬着头皮说道。

    他这是在赌,赌老头子到底是会按照本心办事,还是按照他一惯留给世人的印象办事。

    房间中的气氛显得很是尴尬,尴尬到了让李二身后的方老太监都有些无所适从。

    终于,李二陛下还是开口了:“李高明,你是一个不在乎自己名声的人,朕不知道将大唐交到你的手中是对还是错,所以朕决定给你一个机会,一个让你可以一展所长的机会。”

    “啊?”李承乾惊讶的抬起头。

    “打从今天,你便恢复太子的身份吧,你有三年时间,若三年之内你能实现你所说的一切,让大唐更加繁荣,朕会将大唐彻底交到你的手上。但若是没有……你便收拾收拾东西,准备去岭南吧。”

第一六六四章 当家方知柴米贵(上)() 
    李承乾恢复太子之位的消息如一个炸雷般让整个长安再次沸腾起来。

    百姓也好,勋贵、世家也罢,所有人都在谈论着一个问题:皇帝陛下到底想干什么?

    这是要禅位?还是要干什么?为何提前没有任何预兆?

    但无论众人如何讨论,他们的话题都围绕着李二陛下的目的是什么,从未有任何一人讨论李承乾是否真的会被发配岭南,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信心。

    而李承乾本人却没想那么多,就在他重获太子之位的第二天,便上书老头子,要求向倭国增兵十万,同时携带大唐最先进的武器与装备。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任何人都没有想到,李承乾复出之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发动战争!

    难道他不应该找时间稳定一下自己的地位?又或者他不应该对前段时间对他表示支持的那些勋贵和世家表示一下感谢?做一些回馈?

    然而,小李并没有做这些,他要求的只有一点,荡平倭国,使其亡国灭种!

    没人知道为什么李承乾会如此仇恨一个国家,难道只是因为打了一场败仗?可就算如此也不至于上升到亡国灭种的程度吧?

    想当年突厥人都打到长安来了,最后也只是把颉利抓到长安了事,小小一个倭国又何必如此大动干戈。

    秦王府,李承乾书房之中,程咬金、尉迟恭、柴绍,候君集……,一群老杀才齐济一堂。

    “诸君,倭国一事本宫心意已决,再讨论是否需要出征已经再无任何意义,不如直接讨论何人出战吧!”李承乾以一种淡然的目光扫过众人,根本不给他们任何提出质疑的机会。

    “太子,倭国大量使用我们的制式武器与装备,只派出十万大军是否会出问题?”柴绍虽然是李承乾的姑丈,但在讨论正事的时候,他还是要用正式的官职来称呼。

    “那是你们的问题,本宫只需要看到倭国亡国灭种,至于你们怎么打,如何打,用什么打本宫概不过问。”

    李承乾这次可是动了真火,完全就是只求目的,不择手段。

    一群老家伙们面面相觑,打了一辈子仗的他们不为如何打仗担心,只是在好奇是什么让李承乾如此执着。

    可是李承乾却根本不会告诉他们事情的真相,看着有些不解的老家伙们,沉声说道:“东路军那边有大量的洧水储备,出征之前可以带上,另外火器也可以带上,连弩之类的武器同样也不例外,登州水师会全力配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么?”

    “问题道是没有,只是……到底谁来出征还是个问题。”柴绍接口说道。

    “本宫心中的人选是候尚书,只是不知诸君意下如何。”李承乾并不隐瞒心中的真实想法,见柴绍问了,便直接回答道。

    “臣愿往!”候君集没想到李承乾的会点将点到自己头上,闻言立刻喜出望外。

    而老程和尉迟则是翻了个白眼没有搭理老候。

    整个大唐谁不知道候君集那是出了名的凶残之人,上阵打仗一是不要命,二是不留俘虏。

    而李承乾之所以会选择让他领军出征,估计也是看中了他这一点。

    可笑这货还不知道为什么会点他的将,真真是马不知脸长。

    但是,候君集是真不知道么?当然不是!

    只不过老候并不在乎这些而已,在他看来只要能上阵杀敌,能看着敌人在自己的马蹄下颤抖,那就是最大的乐趣,至于其他……都杀到别人国内去了,还特么讲什么仁义道德。

    不得不说,老候这样的想法正好符合李承乾对倭国的态度,所以这次出征倭国的人选几乎没人去和他争,最后理所当然的落到了他的头上。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讨论战法和战术上,李承乾认真的听着老头子们的讨论,时不时的记上一笔,就像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难道李二陛下就对李承乾放任不管了?真的就将大唐交给他了?

    事实上,的确如此,李二陛下眼下还真就不怎么管事儿了,就连中书、门下等三省的文书之类都是抄一份副本到李承乾这里,让他先批上一批,然后才会拿到老头子那边。

    所以这次李承乾建议出兵的事情,老头子想都没想就让他自行决断,末了还把那些提出反对意见的朝臣全都打发到了李承乾的府上,让他自己去摆平。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承乾能说什么?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处理老头子交办的事情。

    也直到这时李承乾才发现,原来皇帝的工作真的很累,累到让人崩溃。

    曾经的他虽然知道当一个好皇帝会累成狗,可那终归只是想想,没有亲自体验下来总是没有那么深的印象。

    可是现在呢,所有事情都压下来了,三省六部大堆大堆的折子被送进府来,不说批不批,就是看也得看到深夜。

    而且李承乾发现,他需要面对的问题还不仅仅是工作量大,重要的是他现在考虑问题的方式也必须改变。

    以前他只管提出意见,然后去找老头子就好,那时候他总是觉得老头子为什么总是会问来问去,明明一个问题都解释过很多次了,老头子却依旧要问个不休。

    现在他终于知道了,那并不是老头子的智力出了问题,而是老头子必须这样问。

    皇帝和臣子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国家的决策者,他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造成极大的影响,有很多事情并不是说出发点是好的,最后的结果就一定是好的。

    举个例子来说,就如同他以前提出的全民免费教育。

    站在他当时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件惠及所有百姓的一件好事。

    可现在再回头来看,却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因为他根本无法给那么位置给那些读过许多书,又有满腔抱负的学子,只能让他们混迹在官场之外,而混的时间长了,那些人就会有怨言,慢慢的就会影响到一些其他人。

    百姓们认为读了书却没有一个好的前程,这让他们很是不解,慢慢便形成了一股民怨,这便是免费教育带来的不良后果。

第一六六五章 当家方知柴米贵(中)()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难道免费教育不好么?

    不,就免费教育本身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却需要看历史背景。

    大唐这个社会毕竟还没有完善到后世的那种程度,百姓的认知,社会的需求,并不如李承乾当初想的那样真的需要那么多读书人。

    这就好像手工作坊一步到位直接升级到现代化工厂一样,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工人,全都无法适应这样的一种跨越。

    ……

    “屁股决定脑袋啊!”李承乾从一大堆奏折中间抬起头,双眼失神的看着天花板,神游物外中发出一声幽怨的感慨。

    “殿下,如果累了就先休息一下吧。”苏玫有些心疼的看着李承乾,那表情颇有悔叫夫君觅封侯的意思。

    “还是把这些东西都处理完再休息吧,否则那些老东西又要跑到本宫这里来唠叨!”李承乾犹豫半晌,最终还是苦笑着摇摇头。

    今时不同往日,现如今老头子不管事儿,看上去似乎有禅位的意思,这让那些御史言官们看到了另外的一份希望,每天将目光盯在李承乾的身上,不是这里不好就是那里不对。

    放在以前这只是弹劾,一切都有老头子作主,可是现在人家是面对面的给他提议建,那么他李承乾就不能像以前那样继续胡搅蛮缠,就算是不改,也要摆出认真受教的样子。

    苍天啊!大地啊!皇帝这工作真是太特么不好干了。

    再次一头扎进奏折堆中,李承乾哀号着,咬牙再战!

    ……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因为李承乾重获太子之后引起的风潮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紧张而凝重的肃杀。

    大唐又要出兵了,西域战事刚刚停下,倭国那边却再起风云,就好像大唐每年都有打不完的仗,大唐的周围有数不清的敌人一样。

    不过好在大唐的百姓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并不觉得常年打仗有什么不好。

    相反,因为战争一直在持续,大量的战俘充斥着大唐每一个角落,这些战俘承担了大量原本需要大唐百姓来承担的任务,比如修路、比如挖矿。

    征发民夫现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