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6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就在这个时候,殿外忽然上来一人,站在太极殿门口高声通报:“启奏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太极殿上的争论声瞬息为之一静,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到殿门口,发现却是太极殿的戍卫统领。

    “上殿说话。”李二陛下眯了眯眼睛,神情说不出的严肃。

    太极殿戍卫统领官职不大,按理说没有上殿的资格,甚至说的严重些,连露脸的资格都没有。可是现在这家伙却跑上来打断了朝会,这足以说明外面一定发生了严重的事情。

    而就在众人猜测之时,那戍卫统领已经上殿,单膝拜倒对老头子行了一个军中重礼,而后沉声说道:“陛下,边关急报,薛延陀王子曳莽现已夺取王位,正率领二十万披甲驻扎在阴山脚下,威胁边塞!”

    “养不熟的狼崽子!竟然如此大胆!”老李没有说话,不过下面一群老兵痞却炸毛了,一个个气的须发皆张。

    程咬金、尉迟恭等人甚至已经站出朝班,准备向老李请命。

    然后李二陛下却并没有让他们开口,只摆摆手让他们全都退到一边,看李承乾的说道:“秦王,此事你如何看啊!”

    李承乾悠然一笑,不急不缓的说道:“父皇,撮尔小贼不值一提,儿臣量他也不敢过边境一步,否则儿臣愿提一万兵马灭此朝食!”

    “唔,吾儿果有秦王之气魄!”李二陛下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随后问道:“不过你刚刚可听他说了,那薛延陀王子可是率兵二十万,你这一万人马如何应付?”

    “薛延陀随号称二十万大军,但其刚刚经历战乱,民心不定,臣儿认为就算是真有二十万人那也是龙蛇混杂的乌合之众,其战力必然不强。”

    “另外此时已是夏末,战乱过后的薛延陀粮草必然准备不齐,之所以驻扎阴山脚下,儿臣认为不外乎就是缓兵之计,让我们误以为他们有功唐之心,从而加强防御,失了主动出击的先手,而薛延陀人则趁机大肆收集过冬之粮草。”

    “据此两点,儿臣推断薛延陀人眼下应该还没有作好入侵的准备,所以只要万人,必可破之。”

    李承乾绝不相信薛延陀人在打了半年仗之后,依旧有实力再继续南进,如果说是小股的兵马,人数五千之内这种可能性或许有,但是若说二十万大军,小李认为那就是扯蛋。

    因为草原民族的生活习惯决定了,他们每到秋天的时候便是打草谷的时候,也就是说从夏末开始,一直到入冬的第一场雪,他们需要给家里的牲畜准备大量的草料用来过冬。

    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出去打仗,就算他们可以百战百胜,但家中无粮的情况下,到了冬天便会有大批的牲畜饿死,就算是打仗打赢了,回去之后国内只怕也是饥鸿遍野。

    牧民也是人,也有家庭和孩子,不可能无牵无挂,打了胜仗饿死了老婆孩子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干,所以李承乾才会如此肯定,这一切都是薛延陀人在施行缓兵之计。

    “那依你之见此事该当如何解决?”老头子在认真听完李承乾的分析之后,依旧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只是继续追问。

    “擅起边衅者,杀无赦!”简简单单的八个字,代表了李承乾的外交理念。什么外王内圣、内王外圣,这些都特么是扯蛋,敢在我大唐边境耀武扬威,就要有接受死亡的准备,这就是李承乾的真实想法。

    “秦王殿下不嫌杀戮过甚么?若如你刚刚所说,那薛延陀不过是在自保而已,你又何必如此大动干戈。”佛系官员等不到李二开口,终于找到了机会,堂而皇之的上前与李承乾对峙。

    而李承乾是什么出身,后世什么扯犊子的言论没有见过,打嘴炮的功夫丝毫不在朝中重臣之下,闻言之后只是淡淡一笑:“自保什么?若薛延陀没有谋反之后,如此防备我大唐作甚?”

    “正所谓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若那薛延陀不是早有二心,早早惦记着入侵大唐,为何要如此小心谨慎?曳莽夺了可汗之位不先来大唐朝见,却要在边境陈兵二十万,这是何居心难道还要说分析给你听么?”

    “也许他只是在防备突厥人。”又一个官员走出来,此人为世家嫡系早以前就处处与李承乾作对,眼下不知为何却又要出要挑衅。

    “突厥人早已经内附,也可以算是我大唐人,若无二心防备他们作甚?”李承乾似乎打定了主意要拿薛延陀开刀,每一句话都死死套住薛延陀意图谋反。

    “即便如此秦王殿下欲以一支万人之师对抗薛延陀二十万大军,不知是否有些过于轻视对手了?”

    “是啊,想那曳莽怎么说也是万军之中杀出来的,既然他能在半年之内夺下薛延陀可汗之位,想来也是一个与颉利比肩的枭雄,殿下如此轻视此人,若是战败丢的可是我大唐的脸面。”

    “臣以为殿下还是莫要学古之赵括才好。”

    太极殿上的气氛十分诡异,老头子坐在御阶之上一言不发,一群军方的老兵痞除了开始的时候喊了几嗓子,到后来完全闭上的嘴,似乎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这样一来便形成了主战的只有李承乾与主张静观其变的世家对峙的局面。

    诡异,太诡异了,老头子到底想要干什么?

    李承乾一边与世家出来的那几个官员斗嘴,一边冷眼观察老头子的动静,却发现老头子似乎并没有在想这件事,而是在看着殿个发呆。

    这下子却让李承乾更加迷惑,欲发搞不清楚老李的想法。

    “秦王殿下一意孤行,欲以万人破薛延陀二十万大军,但不知殿下可敢立军令状?”就在李承乾略一走神的当口,世家一系再次站出一人,仔细看去不是那卢承庆又是何人。

    “秦王,这军令状你可敢立啊?”御阶之上的老头子似乎也在突然间回过神,在李承乾还没有想明白发生了什么的时候,直接问道。

    明白了,全都明白了,敢情这就是一个圈套,一个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圈套。

    一直纠结老头子态度的李承乾终于想明白了,这一切事情的根子并不在老头子的态度,而是在消息的来源与时间。

    老头子必然是早就已经知道了薛延陀陈兵边境的消息,只不过一直没有宣布,这一次借着上朝的机会突然公布出来引自己上钩。

    不过这是为什么呢?让自己与世家同归于尽?按理说应该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可是……

    时间上并不允许李承乾继续多想,老头子的问题需要他马上回答:“父皇,儿臣敢立军令状!”

    “好,果然是我李家千里驹!”李承乾的回答让老李‘喜出望外’,竟不等他再说什么,便接着说道:“既然这样,十六卫任你挑选万人,领军将领同样由你指派,准备好后即刻出发。”

    “喏!儿臣遵旨!”虽然不知道老头子到底想要干什么,但事已至此,容不得李承乾再犹豫,一个正式的军礼打下去之后,这差事便算是他的了。

    ……

    接下早朝之上已经没有什么大事可以商量,李二陛下早早散了朝会带着李靖、杜如晦等人自去书房议事,李承乾则是揣着一肚子的疑问回转芙蓉园。

    这一天的早朝处处透着诡异,先是老头子对卢承庆弹劾之事轻拿轻放;接着是有人送来薛延陀陈兵边境的消息,一群老家伙引诱自己出头之后全都缩了回去;最后老头子竟然逼着自己再次领军出征。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李承乾始终琢磨不透这一切,回去的路上一直在走神,甚至马车已经停到了芙蓉园的门口,他依旧没有反应过来。

    “殿下,到了!”杨雨馨小声的提醒道。

    李承乾像是没有听到,依旧在发着呆,他必须想明白这里面有什么门道,否则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放心。

    而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在马车的外面响起:“车中可是秦王殿下?老夫李静仙。”

    李静仙?李承乾愣了一下,隐隐感觉似乎在什么地方听过,不过转瞬一个人的名子就在脑子里闪过,罗成。

第1459章 主动上门的老头儿() 
    按说人家老头儿在外面报名李静仙,李承乾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想到一个并不存在的人,可事实上小李的的确确是想到了罗成。

    这其中的不为别的,只因为传说中李静仙为罗成算卦,生生把他给算死了。

    传说终是传说,李承乾自然是不信的,可是问题的重点并不在于罗成,而是在于李绩,因为在那个传说中最后提到,李静仙乃是李绩的师傅。

    李绩是谁?此人可以说是大唐第一智将,当年瓦岗山的时候此人曾为第一军师,可以说是算无遗策。

    这样一个人的师傅,突然跑出来,站在你家门口你就说你怕不怕。

    电光石火间李承乾在脑子里将李静仙这个名字与人物对上号,也不顾身边杨雨馨阻拦,推开马车车门便跳下了车,却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褐衣老者正站在马车前面含笑而立。

    “小子承乾见过仙长!”不等那老者开口,李承乾上前两步匆忙见礼道。

    “秦王殿下不必多礼,可是我那不肖徒儿露了口风?”褐衣老者李静仙一面示意李承乾不必多礼,一面开口问道。

    “这却不曾,承乾只是……嗯……,只是知道!”李承乾一时也不好说自己是从后世传说中听来的,只能虚言敷衍。

    “罢了,殿下既然不便告知,老夫也就不问了。”那李静仙倒也豁达,也不跟李承乾不想说,索性也就不再过问。

    “小子谢过仙长不责。”李承乾再次拱手为礼,随后将手一引:“仙长若是有暇,不如进府坐坐如何?”

    “然!”这老头儿也没跟李承乾客气,点了点头便当先向芙蓉园内走了过去。

    “殿下,这,这老头儿是谁啊?”赶车的苏猛一脸纳闷,他还从未见过李承乾对谁会这么客气,就算是见了长安城有名的神算袁守城,这位小爷也只是拱拱手了事,一揖到地的情况根本就不存在。

    “啪闭嘴!赶你的车去!”李承乾手中折扇在苏猛的头上敲了一下,快步向老者追了上去。

    “咝……”苏猛揉揉被敲的生疼的额头,露出一张苦瓜脸,结果身边又传来小白落井下石的一句:“活该,让你多嘴!”

    “哎,你……”苏猛猛的把手放下,想要与小白争执,结果却发现小白已经闪身到了李承乾的身后。

    ……

    “手下不懂事,仙长不要见怪!”追上李静仙之后,李承乾笑着向老头子解释了一句。

    “无妨,贵属憨直了些,本性倒是不坏。”老者笑着答道。

    李承乾见老头儿真的没放在心上,不由替苏猛松了口气,想了想好奇的问道:“不知仙长至此是偶然云游,还是打算在长安落脚?”

    李承乾左一句仙长,又一句仙长完全是把这老头当成陆地神仙一般的人物,而这老头儿似乎并不反感,听了小李的问题之后只是笑笑,反而问道:“若是打算落脚却又如何?”

    李承乾从来就不是个脸皮薄的人,一听老头儿有留在长安的意思立刻打蛇随棍上:“仙长若要在长安落脚,不如就住小子这里如何?”

    “哈哈哈……,殿下果然坦诚!”老头子笑的很是开心,像是真的遇到什么有趣的事一般。

    “仙长神仙般的人物,既然到了这里小子身为地主怎么也要一尽地主之仪!”李承乾讪讪的赔着笑,心里却在腹诽这老头儿不老实,明明就是来找自己的,现在却搞的像是自己在求他。

    “若是老夫说殿下就在大祸临头,不知殿下是否还能笑的出来?”老头子又笑了一会儿,突然收敛笑容正色问道。

    “本来是笑不出来的,但是仙长到了却又能笑了。”李承乾看了老头儿一眼,引着他进了路边一座并不大的凉亭双双坐下。

    “殿下就这么肯定老夫一定会伸手?”老头子继续和李承乾兜圈子,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先是沉默了一会儿,随后抬起头:“仙长神仙般的人物,想的什么小子猜不出来,只是小子好奇的是仙长准备如何出手相助?”

    这老头儿既然来了,就不可能只是告诉自己一句:你快死了,这其中一定会有什么其他原因,所以李承乾很有信心这老头儿一定会跟自己说些什么。

    “人言秦王殿下智力超群,今日一见果然非比寻常。”李静仙老头子先是捧了李承乾一句,旋即神色一正:“只是你可知道危险来自何处?”

    想到刚刚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李承乾总是觉得有很多事情不对头,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可这却并不耽误他对未来的预估,略一犹豫之后便说道:“无他,漠北而已。”

    “既知如此,为何还要去?”

    “无他,亲王守国门,天子死社稷!”李承乾露出满不在乎的笑容,将后世大明朝宗旨略改了一下。

    褐衣老者李静仙嘴角抽了抽,似乎被这几个字所感染,神情一肃,深吸一口气道:“既然如此,殿下可知,西域大乱将起,辽东黑水部亦有反心?”

    “什么?!”老头子的话音刚落,李承乾猛的站了起来。

    辽东黑水部都是些野人,就算是反了也没什么,有李绩守在辽东他们便不可能踏过辽水半步。

    但是西域若是乱了可就是大麻烦了,毕竟那里不是什么穷乡僻野,西域诸国一个个可都富着呢,知是西域乱起来,再加上西突厥的推波助澜,很有可能段志玄的那一卫人马会支撑不住。

    “现在殿下知道为何大祸临头了?”李静仙看着勃然变色的李承乾沉声问道。

    “明白了!”李承乾重新坐回石凳上,思绪乱成一团。

    西域和辽东同时有反意,再加上北面的薛延陀,大唐已经是三面受敌,其中任何一个方向若是败了,立刻大唐就会陷入的场内乱。

    而且这场战斗最关键的地方就在西域,若真的西域大乱,西突厥毫无疑问会插上一脚,更可怕的是大食也在疯狂的扩张,天知道到时候会不会出来掺和一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