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5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老魏,在李承乾看来他很有可能是老头子安排下来的钉子,当然,也有可能是中立者。但这和他说什么并没有关系,反正说的也不是什么机密,就算是老魏回头跟老头子说了也没啥。

    “殿下何不加快铁路的修建速度?早一天修到洛阳,也早一天见到利润。”郭孝恪本身就是个财迷的,他才不会管什么农忙不农忙,人手不人手,为了钱这货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

    这家伙的一番话让李承乾想到了一个人——前隋开河都督护麻叔谋。此人生性酷烈又贪财,民间常闻其以小儿为食,借督造运河之便收拢钱财无数,最后被杨广派来护儿将其抓捕,以‘食人之子、受人之金、遣贼盗宝、擅易河道’的罪名腰斩于市。

    而这郭孝恪虽没有没吃小孩儿,但是其贪财的性子和不惜百姓的做法,让李承乾感到了深深的厌恶。

    正是这种厌恶让李承乾做出了一个决定:“郭将军,本宫也想加快铁路的修建进度,但苦于手下无人可用,不知将军可有什么办法?”

    “这……”郭孝恪咂咂嘴,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不过将军这一说,本宫却有一个想法,若将军没有什么异议的话,本宫想在父皇那里建议,让郭将军负责此事。”

    “什么?”郭孝恪猛然抬头。

    同一件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修铁路这种差事若是在魏征等人眼中看来,那是责任。

    但是在郭孝恪的眼中,那就是发财的路子。

    “没错,郭将军没有听错,本宫打算向父皇建议,让你来担任铁路都督护。”李承乾心中冷笑,还过脸上却带着无比认真的神情:“本宫手下无人,就算是有也都是些庸碌之辈,督造铁路这种事情……唉。”

    “殿下若是信得过臣,臣愿肝脑涂地!”郭孝恪见李承乾说的认真,拍着胸口保证道,白花花的银子已经迷了他的眼,忘了自己的本份。

    只有李绩、候君集有数几人对李承乾的话表示出一种不信任,不过却也没说什么。

    与郭孝恪敲定了督造铁路的事宜,李承乾一声轻咳继续说道:“好了,现在我们说说铁路公司的事情。诸位现在或多或少都投了不少钱在里面,算是公司的大股东,有些事情还是需要与诸位通报一下。”

    “殿下请讲,吾等洗耳恭听!”惦记着督造铁路的事情,郭孝恪将小李的马屁拍的山响,像是生怕他反悔一般。

    “这第一件要说的是,诸位答应的三十万贯大多数还没有到位,本宫希望诸位叔伯们可以信守承诺,将余下的款项尽快划拨到位。”

    “第二件事情就是关于红利,本宫打算第一份红利铁路修建完成的一年后开始拨付,也就是说铁路什么时候修通,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拿到钱。”

    “第三件事情就是关于股份赎买,本宫相信诸位当初应该是对这件铁路公司的事情有所误解,认为本宫是在借机圈钱。可本宫要说的是,这份投资实际上是一直存在的,三十万的本金诸位什么时候想要赎买出去都可以。”

    “当然,本宫是不建议诸位将这笔钱早早的赎回去,因为随着铁路公司发展越来越好,你们三十万的投资很可能在未来三年或者五年内翻倍,到时候会三十万变六十万,甚至铁路公司发展的时间长一些,本金番上十倍也不是没有可能。”

    (本章完)

第1359章 终于把钱都交了() 
    三十万贯的十倍是多少?好像是三百万贯吧?

    老家伙们彼此对视良久,就连老魏征也是目瞪口呆。

    千算万算,所有人都忘记算本金了。

    谁都知道投资是有本金的,十贯钱开一家店,如果经营的好了,很可能两年之后能盘出二十贯的价格。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只是众人都被三十万贯的投资额吓到了,没人去考虑这个问题而已。

    所以现在李承乾一说,老家伙们才反应过来,这一次的投资如果没估计错的话,应该是他们这些年最成功的一次投资。

    原因?简单,铁路公司几乎是由大唐近七成勋贵和世家参与的,这么庞大的一股势力,有谁敢在‘它’的面前炸刺。

    “怎么样?诸位是不是很心动?”李承乾从一群老家伙的眼中看到了对金钱的欲望,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若是心动就快点把后续的资金全部到位,否则时间拖的越久,对将来分红和公司的发展就越不利。”

    “殿下放心,明天日落之前,郭某余下的尾款定会全部到位。”

    “某亦如此。”

    老家伙们的表现看在李承乾眼中,不得不感叹一句,果然是财帛动人心,一群平日里牛逼哄哄的老家伙,为了那几个糟钱,竟然会一反常态,对自己这个小年轻毕恭毕敬,这钱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

    “殿下,若是那些没有入股的以后想要参与,该当如何处理?”某老货估计是喝大的大了,当着众人的面直接提出了这个让人尴尬的问题。

    但是好在李承乾对此早有准备,直接将黑祸丢给了杜如晦:“铁路公司不是有股东会么?到时候让股东会决定好了。是否让他们参与,投入多少资金,占多少股份都由股东会来决定。”

    要知道,李承乾对铁路公司早就有所安排,前段时间已经定了由老杜负责铁路公司的各项事宜,所以现在将这件事情推到老杜所打理的股东会,也不是不合情理。

    而坐在席间的一群老家伙则是对李承乾的发言甚是满意,这代表他们这些人有对那些没有参与者有了掌控其‘生、死’的权限。股东代表是由他们这些人中选出来的,这代表他们在将来会对这件事情有决定一切的权利。

    当然,最大的股东其实还是皇室,但是在这个时候谁也不会再站出来揭穿这个事实,毕竟谁来做主都不如自己做主来的好,不是么。

    设于东宫的晚宴一直吃到接近亥时才结束,期间老家伙们问了无数问题,李承乾都耐心的一一做了解答。好好一顿晚宴,生生被吃成‘答记者问’,也可以算是别开生面。

    不过李承乾回答问题自然不会白答,老家伙们在心中疑惑全部得到解决之后,百分百的确定,明天一定会将余下的钱全部到位,而且是三十贯一文不少。

    ……

    翌日,早朝如期而至,李承乾带着慨然赴死的情绪,在太极殿上侃侃而谈,将昨天商定好的军校建设事宜对老头子做了汇报。

    然后……。

    没有然后了,整个太极殿就像是没有人一般,不管是世家还是士族,没有任何人对他在曲江池畔建设军校提出任何的异议。

    这特么不对劲啊,为什么这帮人现在不按套路出牌了呢?正常来说这个时候不是应该丢也‘炸弹’管上么?为毛没人接手呢?

    不光李承乾有这样的想法,坐在御阶龙椅上的老李也是莫名其妙,在他刚刚听到李承乾打算在曲江边上建军校的提议之后,就有了大乱一场的准备。

    可是……,这特么是什么节奏?为什么没人吱声呢?难道昨天晚上都吃哑巴药了?又或者地上被谁涂了胶水?把那些平时李承乾说一,他们就非要说二的家伙们给粘住了?

    寂静无声的大殿上,老李与小李无言的对视着,等待着有人站出来发难,可足足等了近乎盏茶时间,也依旧没有人站出来。

    最后还是李二陛下带着一肚子疑问开口问道:“众卿,太子所奏之事,你等可有疑意?”

    “臣等无异议,一切听凭陛下安排!”

    得,今儿特么日头一定是从西边出来的。

    老头深深的吸了口气,将目光转向儿子。

    可李承乾也同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面对老头子询问的目光,只能用耸肩、摊手来表示自己的无辜。

    “如此……,准了!”眼见是真的无人出来阻挠,李二陛下也只能点头,算是通过了李承乾的提案。

    而在批准了李承乾奏请的军校建设方案之后,诡异的气氛似乎并没有立刻结束,以往那些没事找事出来的表现自己的家伙们今天竟然出奇的老实,一个站出来的都没有。

    太极殿执事太监净鞭三响,连喊三次‘有事早奏,无事退朝’之后,所有人齐刷刷的一躬身:“恭送陛下!”

    这是李二陛下自登基以来,所经历过的最快的一次早朝,从上朝到散朝竟然连三刻钟都没用上。

    这让习惯了每天处理一大堆公务的李二陛下十分不适应,下了朝总觉得无所事事,耐着性子在书房坐了一会儿还是觉得无聊,看看同样无所事事在发呆的方老太监:“老方,走,跟朕去东宫走走。”

    “喏!”老太监几乎是瞬间恢复了状态,跟到了老李的身后。

    兜兜转转,老李带着方老太监和几个侍者没用多长时间就来到了与东宫相连的通训门。

    刚刚接近,还没等穿过通训门进入东宫,隐约间一阵喧嚣的声音便随着早春泛着寒意的微风传入了李二的耳朵。

    “噗噗噗……”纷乱的声音让老李的脚步不自觉的开始加快,脸色也阴沉下来。

    片刻之后,李二陛下便带着自己的全部随从越过通训门、右永福门进入东宫,入眼所见的一幕把伟大的李二陛下惊的目瞪口呆。

    只见得无数辆拉货的马车,正载着一车车的铜钱、银饼子、金稞子穿过嘉福门进入东宫,其热闹程度竟然与上元节的大朝会不相上下。

    (本章完)

第1360章 一个危险的信号() 
    跟随着运输钱币的马车,李二带着人一直进入东宫深处的府库,路上自然引起一阵又一阵的骚乱。

    不过好在这里是皇城之内,前来送钱的也都是各大世家勋贵家的管事或者成员,总算还是有些定力,没有酿成什么踩踏事故之类的事情。

    而到了东宫府库之后,老李同志再一次被里面堆积如山的银钱震惊,看着那些东宫执勤的执金吾用抬筐不断将钱抬进库里,倒在地上,李二觉得自己这一辈子真是白活了。

    “儿臣参见父皇。”正在府库前看着钱管事清点钱财的李承乾面对突然驾临的老头子,有些尴尬的上前见礼。

    “这些都是各大世家和勋贵们上交的银钱?”李二陛下随意的摆摆手,示意李承乾平身。

    “回父皇,是的!”李承乾回头看了眼正在不断将钱运进来的马车,苦笑着说道:“现在儿臣算是知道为什么他们在早朝上都不言语了,敢情这帮家伙是急着把钱送过来。”

    李二陛下并没有理会李承乾,长长叹了口气说道:“朕没想到,这帮家伙竟然这么有钱,三十万贯真的可以在一夜之间凑齐。”

    “父皇,他们有钱是好事儿,至少这样不会因为一点小钱去作践百姓,您说是吧?”李承乾的解释有些牵强,但并不是没有道理。

    李二陛下闷哼一声,算是接受了这个说法,不过脸上还是带着一丝怒容,似乎对勋贵们如此有钱而感到不满。

    可是这又能怪谁呢?勋贵们有钱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若是在后世的现代可能有司法机构来监督这些高官显贵,但是在大唐可没有这样的机构。

    而且大唐也没有禁止官员亲友做生意的律法,所以那些勋贵们在掌权之后自然要安排加中子弟弄些生意什么的,必竟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嘛。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大唐定鼎之后老李渊和李二陛下对手下人的赏赐,这些赏赐有时候看起来不多,但是架不住赐的次数多。

    所以这一来二去的勋贵们家里的钱财慢慢也就攒下了,现在到了用钱时候拿出来也不是什么奇事。

    但是这话李承乾却不敢当着老头子的面说,如果说了可真就是一杆子打翻一船人,连着世家带着勋贵统统得罪了个遍,所以他只能拿钱多了有觉悟来说事儿,至于到底富了之后是不是真的有觉悟……嘿嘿。

    “父皇,这里人多眼杂,又乱的很,不如到儿臣书房去坐坐吧,正好儿臣也有些事情想要向父皇请教。”李承乾等了半天,见老头子没有再说也什么,只是看着府库里的钱发呆,忍不住出言邀请他去自己书房。

    老李在听到儿子的建议之后,顺势点点头:“那就走吧,正好省得朕在这里看着闹心。”

    闹心,的确是闹心。看着整车整车的钱被送进库里,自己却一分也不能动,不闹心就怪了。

    李承乾讪讪的陪着笑脸:“父皇,他们这也可以算是为大唐的建设出力,把钱拿出来修铁路总好过埋在牲口棚。”

    “朕知道你对钱的理解和别人不一样,也知道你的钱生钱理论,可是朕想不通的是,我大唐百姓还有很多挣扎在生死存亡的边缘,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可为什么这些人就能心安理得的去赚他们的钱。”李二陛下走在通往自己曾经书房的路上,紧紧的捏着双拳。

    “这是意识形态决定的,富者恒富,贫者恒贫。”李承乾陪在老头子身边,叹了口气说道。

    “朕不信,朕一定要改变这一点,朕要让大唐百姓全都富起来,要让他们人人都能吃上肉,从都有衣穿。”老李扭头看了李承乾一眼,眼中带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到时候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两座大山,实现人人平等,李承乾在心里给老头子补充了一句。

    不过这些东西也只是在小李同志的脑海中一闪而已,就本心来说,他目前已经习惯了现在这种生活,如果真的玩一把革命什么的,只怕第一个投反对票的就是他自己。

    这种事情和觉悟之类的东西无关,主要还是他刚刚说的意识形态问题。

    现在的大唐百姓并没有那么好的政治觉悟,如果真的让他们人人平等,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干什么。

    在这个识字率不到千分之一的时代,你不能指望着一个不识字的人能管理好国家,人人平等之后只会是天下大乱。

    因为读书人太少了,又或者一些读书人太过理想化,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突然间的平等只会让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