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5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不过眼下时机不对,这些老家伙没办法向他开口,所以只能不断示好,希望能从他这里得到一个准备的答案。

    弄懂了这些,李承乾稍稍松了口气,看着候君集说道:“候叔叔,您是兵部尚书,杀死的敌人比本宫见过的人都多,这军事上的事情还是您看着处理,本宫既然将六率交出去了,就不会再插手其中了。”

    在场的老家伙们几乎都愣了,谁都没想到李承乾这次竟然是玩儿真的,六率说交就交,连点惋惜之色都没有。

    要知道,现在的六率可不是以前那支只知道举着旗幡走正步的六率了,不说经历过突厥之战又横扫西域的‘獠牙’,就算是在高句丽的那几万人也都可以称得上百战之师。

    这么股力量除去伤残、死亡的那一部分,依旧有十余万人,真说起来完全可以抗衡十六卫中的任何四卫。

    也就是说李承乾交出这一部分力量,等于是交出了十六卫的四分之一,而且这还是在不考虑战斗力的情况下。

    若是考虑六率现如今的战斗力,以候君集等老家伙的经验来看,若是十六卫与之对战,没有一倍半的战力根本想都不要想。

    可就算是这样,李承乾依旧是放手了,把六率直接交到了他们或者说老李的手中。

    这说明了什么?以老家伙们对李承乾棺材里伸手死要钱的性格来看,除非他还有更加强大的战力,根本没有将现在的六率放在眼中,才会有这样的表现,否则……谁又会放弃到手的权利呢?

    不过这些事情与今天老货们想要研究的事情无关,李承乾手里到底有没有更加强大的武力老家伙们并不关心,反正这都是皇家的家务事。

    脑子里转着乱七八糟的念头,候君集终于拿定了主意,以商量的语气问道:“既然是这样,那不如把左右清道率派给茂公,左卫率派给志玄兄,殿下以为如何?”

    李承乾笑着摇摇头,没有对给候君集任何明确的答复,敲了敲桌子说道:“军中的事情您几位看着办,本宫一个小年轻就不参与了,我们还是先来研究一下军校的建设问题,否则明日早朝怕是不好像父皇交待了。”

    对于六率的安排,李承乾既然已经决定交给老头子,那么他就不会再插手其中,虽然现在这些老兵痞们一直在征求他的意见,但是鬼知道这些人里有没有老头子暗中埋下的钉子。

    如果他现在继续插手六率的事情,这无疑会给老头子留下他贪恋军权的影响,这样一来将六率交出去换取老头子信任的目的无疑会大打折扣,上演一出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真实案例。

    候君集和李绩等人在听完了李承乾的安排之后,互相对视一眼,交换了一下意见,最后老候无奈的点点头:“如此,老臣便擅专一回,日后若殿下有什么安排尽可吩咐老臣。”

    “候叔叔言重了。”李承乾敷衍的笑笑,然后说道:“本宫打算将军校选址在曲江之畔,不知诸位叔伯们可有何建议?”

    建议?当然有,不过都不是什么好的建议。

    曲江那是什么地方?按地名理解似乎就是只是一条江之类,可实际上呢?实际上那可是摆状元宴的地方,那地方能随随便便建军校么?

    在古代流传着一句话,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单凭这句话就可以确定那些大头兵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而把这些在人们眼中低贱的一群人摆到状元的身边,这特么是啥意思?只怕用脚指头想也能想到明天早朝之上不可能会通过这样的决议吧!

    无语的众人让李承乾十分疑惑,眉头微皱说道:“怎么?叔伯们为何不语?可是本宫说错了什么?”

    “殿下,非是臣等不语,而是那曲江实在不是设立军校的好地方,依臣之所见不如换上一换可好?”下面坐的一群老头子都不傻,在搞不清楚李承乾意图的时候,他们的建议尽量小心,给自己留下退身之路。

    “这是为何?我观那里正是长安城外东南的位置,而且时常在那里又会有什么曲江宴举行,把军校弄在那里,让那些大头兵都占点文气不好么?”李承乾丝毫没有意识到,在那些老家伙看来,他的这个想法不但不好,而且还是非常的不好。

    “殿下,这件事情臣认为还是要慎重考虑为好,曲江池历来为摆设状元宴的场所,而且每年都有大量的文人、士子去那里游玩,军校如果设在那里,很有可能引起某些人的反弹。”

    魏征自从进到书房开始就没怎么说话,但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开口了,开口的同时也引得其他老家伙们纷纷侧目。

    “反弹?为什么?什么人会反弹?”不知是李承乾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在听完老魏征的话之后,眉头皱的更紧了。

    “殿下只知士农工商?可知商的后面还有一个,那便是兵。”

    “士农工商兵?”李承乾嘀咕了一句,随后深深吸了一口气:“你们的意思是这又挑战了那些仕林中人心中的规矩?”

    “不错,士农工商兵,先古不变,若殿下将军校设在曲江池畔,那便等于是将‘兵’的地位提高到了‘士’的等级,这样一来怕是又会在朝堂上掀起一场波澜。”

    狗血,真特么狗血,李承乾在肚子里腹诽着,在这一刻他终于体会到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暴君了,一切只因为这天下有太多‘该死的家伙’。

    (本章完)

第1357章 解决问题() 
    地位,这个地位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难道这就是阶级?

    李承乾不想消灭阶级,他自己本身就是统治阶级,算是受益者。

    可是让他想不通的是,那些读书的‘士’怎么就高人一等了?为什么就不能有人和他们平起平坐了?难道真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可是在大唐这个社会,那些读书人又高在哪里了?总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人,不能用平常心看待其他人的那一小撮人,真的能指望他们把大唐治理好?

    李承乾不认为那些看不起民众的人会真心的为广大百姓着想,因为他们打心里就瞧不起那些百姓,百姓的死活在他们看来与他们无关,这些人不担不希望百姓的生活过的好,反而是在不断打压那些想要过上更好生活的人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所谓的‘士’便成了大唐的敌人,或者说成了李承乾的敌人。

    小李在大唐拼了命的折腾为的是什么?一是因为人来疯的本性,二是想要让大唐崛起。

    可是大唐想要崛起靠的是万万大唐百姓的共同努力,靠的是那些大头兵敢死、敢拼,保家卫国的精神。

    如果打压了他们,只靠着那些‘士’的一张嘴,李承乾不认为大唐能够崛起,所以……。

    “太子殿下,换个地方吧,曲江实在不是设立军校的好地方。”

    就在李承乾咬牙切齿,打算拿那些所谓的‘士’开刀时,候君集这老家伙说话了,将他的思绪打断。

    “候叔叔也认为曲江之畔不是设立军校的好地方?候叔叔也认为我大唐军卒为了大唐流血、流汗,最后却只能缩在阴暗的角落里舔舐伤口?”李承乾看着候君集,阴森的语气中带着无尽的愤怒。

    “殿下,臣……”候君集有种千言万语说不下去的感觉。

    他很清楚李承乾的话中包含着怎样的意思,但同样也清楚如果真的按他的意思去做会面对怎样的困难。

    “此事不必再说了,军校的位置就定在曲江之畔,而且本宫不光要将军校的位置定在曲江之畔,还要让军校成为那里的一道风景线,让无数人羡慕,仰望。”

    “殿下三思啊,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实非智者……”李绩在一边听半天,终于忍不住了,本着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的原则,打算劝一劝李承乾,毕竟他可是从李承乾的六率里面带走了两率。

    “还思什么?军校嘛,重点提‘校’,学校的意思,难道学校不够高端么?谁没有上过学?谁敢说学校是一个低级的东西?”

    诡辩之术是李承乾擅长的,如果他非要拿学校出来说事儿,似乎还真没有人能说出什么其他的问题。

    毕竟学校是没有高低之分的,他要在江曲边上建一所学校,这本身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至于说学校教什么……好吧,学问不分高低贵贱。

    一直担心李承乾会不会在这方面吃大亏的老魏在听完李承乾的理由之后,整个人有一种想要骂娘的冲动,虽然这事儿他已经好几十年没有干过了。

    学问不分高低贵贱,这理由太特么充分了,充分到让任何人都无法反驳,似乎不让他在曲江边上建军校就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因为那样就是在鄙视‘学问’这两个字。

    “好了,现在军校的地址定下来了,我们再考虑招生的问题……”李承乾在等不到众人其他建议之后,将军校选址的问题拍了板,顺便将话题继续了下去。

    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老家伙们耐着性子,围绕着军校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确定了几件事情。

    第一,军校选址问题,这个已经有了,就是定在曲江池畔。

    第二,招生人数的问题,这一点暂时定员在一万五千人。

    第三,学科的问题,经过一下午的研究,众人决定设步兵科、骑兵科、炮兵科、水兵科、医务科、情报分析科、战略分析科、参谋科等共计十二个学科。

    第四,教员的问题,军校教员囊括了十六卫大将军在内的大唐所有三品上的武将、水师的都督;医学院、太医署的大夫;国子监的教授。

    第五,教材,这需要所有军校教员共同参与,共同拟写,同时李承乾也在其中有着重要的角色。

    第六,训练的军械与器材,这需要兵部统一调派,另外就是研究署和将作监也需要派人参与,在军校检验新装备、试验新装备,提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上这六点就是李承乾与老一群老头子们共同研究出来的结果,由专人抄录成册,留着明天早朝的时候提交给老李,同时也要完成朝议。

    等到这一切都进行完之后,天色已经发暗,时间也到了用晚膳的时候。

    “太子殿下,老臣等打算在您这里叨扰一顿,想必您不会介意吧?”李绩在议事结束之后,老脸笑成一朵花一样。

    不过那表情在李承乾看来怎么都像是一位便秘者展露出来的苦笑,考虑到这些老货们已经忍了一个下午,小李最终还是点了头:“成啊,正好前几天父皇下令免了前段时间的处罚,本宫也想打打牙祭,若诸位叔伯有此雅兴,正好一起。”

    “如此,打扰殿下啦,哈哈哈……”李承乾答应一进共进晚膳,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代表着他会认真考虑老家伙们提出的问题,老货们又怎么能够不开心。

    传膳、摆膳、移驾,等到众人入席之后,时间已经入夜。

    “殿下,这宜秋宫您改造了大概快要半年了吧?到底何时才能竣工啊?”酒宴是设在李承乾最早已经住的‘兰若寺’,不过这里此时已经变成一个若大的工地,没有了当初的模样。

    老家伙们并没有挑剔这里的环境,相比于吃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吃,他们更关心的是铁路公司股份的问题,以及前段时间李承乾提出的银行问题。

    只要能把这些搞明白、搞清楚,同时再占一些便宜,就算是李承乾把酒宴摆在朱雀大街上,老家伙们都没有任何意见。

    (本章完)

第1358章 给郭孝恪挖个坑() 
    不过虽然宜秋宫的工程还没有完工,但也只是装修没有结束,其内部实际已经差不多完工,并不影响正常使用。

    带有夹层的墙壁被高纯度的石炭炙烤,房间中的温度已经是温暖如春,将厚厚的大氅脱掉之后依旧是众人热的挥汗如雨。

    “小子,你这个吃食是个啥东西?味道真不错,吃起来够劲。”

    纯铜挂锡的火锅罢在桌上,薄如蝉翼的肉片,青翠欲滴的蔬菜,加上一碟调制好的芥末,吃的老家伙们挥汗如雨、涕泪横流,一个个忘了自己是谁,久久不用的‘小子’再次被拿出来。

    “这叫火锅,可惜没有辣椒,否则弄点辣椒油做蘸料味道更好。”李承乾一面将涮好的肉片放进嘴里,一面介绍感慨着大唐物资的匮乏。

    “辣椒是什么?”郭孝恪已经吃的忘乎所以,连官服都脱下来放到一边,身上只有一件亵衣,听到辣椒忍不住问道。

    在大唐,辣椒还没有出现,如果大唐开拓的脚步就此停止的话,估计未来几百年之内依旧不会出现。

    李承乾遗憾的叹了口气,对郭孝恪说道:“一种在遥远大洋彼岸的植物,可是当成蔬菜,也可以当成调料。”

    “大洋彼岸?”郭孝恪没词了。

    如果是在这片大陆之上,老郭相信以大唐的实力完全可以把这种传说中的东西搞到手,可是李承乾却说这东西是在大洋的彼岸,这样一来不识水性的老郭可是没咒念了。

    “殿下,臣等心中有一个问题,不知殿下能否为吾等解惑?”候君集到底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吃了一半放下手中筷子,一口将杯中‘散白’抽干,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正色说道。

    正题终于来了,李承乾用丝巾轻拭了一下嘴角:“候叔叔有何问题只管问,只要是本宫知道的,一定知无不言。”

    “臣等想知道那铁路公司现在是否真的不再接受任何股东加入?还有,什么时候能够有红利分配?”候君集看着李承乾,眸子里映出的几乎全都是铜钱。

    “不错,今天是正月二十五,从今天午夜开始,铁路公司不再接受任何股东的投资。至于说红利,诸位,你们认为只有不到七十里长的一段铁路会有多少利润?”李承乾说的很直接,也很坦白。

    在场的老家伙除了魏征都是家里出了钱的,理论上他们已经站到了同一条战线,直接一些会显得李承乾比较坦诚,更容易获取到信任。

    至于老魏,在李承乾看来他很有可能是老头子安排下来的钉子,当然,也有可能是中立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