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4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李二陛下,则是在两天之后,收到了由情报科林松海送来的情报,前前后后、来来回回翻了十来遍,才叹了口气把字条放到了一边:“无忌、克明,你们两个知道什么是‘水电站’么?”

    “‘水电站’?那是什么?陛下从哪里听到这个词的?”长孙无忌和杜如晦对视一眼,同时摇摇头。

    “那‘电灯电话’呢?‘蒸汽机’呢?都听过没有?”李二继续问道。

    “陛下,臣等孤陋寡闻,未曾听说过!”两人再次摇头,用狐疑的目光看着李二。

    “那你们看看这个吧,看看这里面说的。”老李示意跟在身边的侍卫把刚刚收到的情报给长孙二人递过去,然后说的:“朕的好儿子又在长安折腾出新花样了,朕就不知道,他的那个脑袋是怎么长的,一天天都在想些什么东西……”。

    就在老李发表着自己的感叹时,杜如晦狠狠的一拍大腿:“陛下,好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啊,只此一句话,足可见殿下之志!”

    “呃……”被杜如晦打断感慨的李二咂咂嘴,很想告诉这个在自己面前不断摇头晃脑,意犹未尽的老杜,这句话事实上早在六年前就已经有了,只过不当时没有传出来的而已。

    (本章完)

第964章 安市城外() 
时间此时已经到了六月,辽东城、新城已经尽数被大唐掌握,李绩在辽东城坑杀了近一万五千高句丽战俘之后跟着李二与拿下新城的李道宗会师。数十万大军直逼安市城,并在城外东南八里处扎下大营,等待着高句丽那十五万援军。

    “好了,太子的事情先不要提了,茂公、知节他们为何还不见过来?”李二等了半天也不见长孙无忌和杜如晦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也知道自己的问题似乎有些强人所难,所以理智的转移了话题。

    谁的种谁知道、自家儿子是个什么德性李二又怎么可能不清楚,对于李承乾嘴里时不时冒出来的新名词,就连老李自己都搞不清,更别说与他接触并不是很多的杜如晦等人,强求的话等于是跟尼姑要孩子,完全不可能有任何结果。

    杜如晦跟着李二的思维转换了思路,暗暗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大概估算了一下时间,转而回答道:“陛下,茂公和知节他们营地离这里颇远,往来怕是需要一些时间。”

    “如此我们再等等吧!安市城近在眼前,只要拿下这里,辽东再无坚城,只等青云(独孤青云)封了鸭绿水,这辽东便可完全归大唐掌控。”不费吹灰之力的拿下高句丽两座边城之后,李二的信心开始膨胀,对眼前的辽东城有了那么一丝不屑一顾的感觉,甚至开始觉得这此东征已经可以结束了。

    好在长孙无忌还有些理智,假作思索之后谨慎的说道:“陛下不可掉以轻心啊,高句丽的军力并不比我们弱多少,而且安市城又是高句丽国内仅次于伪长安的第一坚城,绝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攻下来的。”

    “长孙,要我说你这就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小小高句丽军力就是强又能强到哪里去?总不能强过我大唐十六卫吧?撮尔小城在老程眼中不过土鸡瓦狗,若要取之不过旦夕之间!”说曹操,曹操到,随着破锣一样的声音,大帐外面走进来一个满脸大胡子的壮汉,不是程咬金又是谁来。

    “知节莫闹,安市城城高数丈,城中守军数万,加上马上就要到来的援军,绝不是旦夕可下的,莫要误导了陛下!”跟着程咬金进来的李绩、段志玄等人在后面推了程老货一把,似意他小心言行。

    “怕什么?你又不是不知道贞观炮,把炮拖到前面轰他丫的十天八天的,就不信弄不死他们那几万人。”程咬金转头瞪了李绩一眼,但却并没有继续自己刚刚旦夕可下的言论。

    “都坐吧!”李二无奈的摇摇头,他自己的这些手下就是这个怂样,一提起打仗就嗨的不行,就像李承乾某次说的,尽是些杀坯。

    不过程老货却嘿嘿一笑,坐下之后扯着破锣一样的嗓子笑的如同夜枭:“陛下,俺老程也没有说错嘛,长安那小子不是说过么‘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俺老程这也是略视和重视嘛。”

    ‘长安那小子’,当然指的就是李承乾,这一点谁都知道,但是敢这么说的,大帐中二十余人中却没有几个,甚至可以说除了程老货之外,也就李二和长孙无忌两个才有这个资格。

    不过没办法,谁让老程是李承乾的老丈人呢,他非要仗着身份以老卖老,其他人还真没招儿,除了对其怒目而视之外只能骂他一声老货了事。

    “好啊,刚刚已经藐视过敌人了,知节可否再重视一下敌人?”李二也不是省油的灯,不会就这么看着程老货嚣张下去,赞许的笑了笑之后便向他问道。

    但伟大的李二陛下还是低估了老程的无耻,这老货脸上只是瞬间闪过一丝尴尬,接就着大咧咧的说道:“这个嘛……,陛下,俺老程也不是吃独食的人,这出头的椽子先烂的道理老程也懂,还是把机会让给其他兄弟们吧,俺只起个……起个抛玉引砖的做用就成了。”

    抛玉引砖?屁的抛玉引砖!无学无术的东西,真要是抛玉引砖还特么不亏死了!李二和一群老杀才看着程老货恨的牙根痒痒,看着他洋洋得意的样子恨不能把他乱棍打将出去。

    最后还是长孙无忌叹了口气,出来打破了大帐中诡异的气氛:“陛下,眼下众将军都到了,可以议事了!”

    “唔,那就开始吧。”李二顺坡下驴答应一声,再次瞪了程咬金一眼,随后说道:“对于高藏武派来的十五万援军,尔等可有什么看法?都说说吧。”

    “陛下,臣认为必须把他们歼灭在城外,绝不可以让他们进城。”

    “某认为可以放他们进去,十五万人进城怕是要很长时间,等他们进了一半的时候,吾等半路击之。”

    “放屁,你为以别人都是傻子呢,不说安市城里能不能装下十五万军队,就算是真的要进城,高句丽人就不会加以防备?若是到时高延寿倚城与我等一战,怕是谁死谁生还是未知数。”

    “吾等城外摆开大阵,老子就不信他们敢进城,也不信他们敢扎营。”

    李二让老货们畅所欲言,大帐中立刻吵的像菜市场一样,几十个老杀坯各抒己见谁也不让谁,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说的就是真理各不相让,你方唱罢我登场,污言秽语不绝于耳,若不是皇帝还在差点就上演一场全武行。

    “全都给朕闭嘴,都是几十岁的人了,就不会好好说话么?”李二在盏茶时间之后终于受不了这帮老货,狠狠的拍了桌子。

    “陛下,十五万高句丽援兵人数并不算多,吾等完全可以正面相峙将之击败,何需如何费力商讨,依臣看来不如派出两卫人马,直接碾压过去,就不信高建武派来的援兵能靠近安市城五十里之内。”

    说话的是老尉迟,这家伙从来就不是一个智将,狠打猛冲才是他所擅长的,所以在他看来十五万高句丽兵根本就不是什么难对付的事情,大军直接碾压过去啥事儿都解决了,根本不必商量。

    (本章完)

第965章 定计() 
不过老尉迟不知道的是,李二现在也有他的难处。

    李承乾的强势崛起让老李感到了莫大的‘威胁’,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时时刻刻都在李二的心头缠绕。

    大军碾压固然可以把高句丽的援军击溃,但是这样一来多少显得有些笨拙,伤亡也会超过当初的预期,如果这是某位将军出征固然没有问题。

    但现在的情况是李二亲征,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无疑会给远在长安的李承乾留下一个‘笨’的印像,这并不符合李二以往的形象。

    如果李承乾如历史上那般的话,李二或许这种紧迫感还并不是那么强,但目前的情况是那小子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再出现这样的情况老李总觉得自己这个当爹的会很没有面子。

    所以对尉迟恭的建议,李二压根就没有考虑,只是淡淡扫了他一眼,随后说道:“茂公,朕给你一万五千步骑,你可能挡得住高句丽十五万大军?”

    “某愿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李绩沉声应道。

    鼎鼎大名的徐茂公知道李二绝不可能让自己的手下身陷地,让他挡住高句丽大军必然会有其它安排,是以没有半句推诿之言。

    “好!”李二满意的点点头,随后看向长孙无忌:“无忌,朕予你两万骑军,即刻入山,只等高句丽援军与茂公对阵之时,从其后方掩杀而出断其后路,可能做到?”

    “臣誓死!”长孙无忌与李绩一般,同样没有二话的领了军令。

    “可有人愿意随朕一同登上山顶,欣赏一下高句丽的如画风景?”安排完李绩与长孙无忌,李二笑着说道。

    “臣等愿往!”帐中其余众人同声说道。

    很明显,李二说的是一个诱敌深入的计策,以他自己为饵钓高句丽援军上钓。

    大帐中都是些打老了仗的老杀才,就算是前面听不懂,但是后面李二说起登高赏景也都明白了过来,一个个纷纷露了狰狞的笑!

    大唐皇帝亲征高句丽,在即将攻破辽东第一坚城之前,登高欣赏一下马上就要属于他的领土并不是什么很难理解的事情。

    而皇帝出行虽然会带上自己的亲军,但数总不会很多,若是多了也就会失了兴致,是以人数不可能超过五千。但即便是这样,但皇帝出行的仪仗依旧不小,若是在山顶之上,怕是离着十里八里就能看到。

    那么高句丽援兵看到这一情况之后会怎么想?面对一万五千护驾而来的步骑是选择冲上去擒贼先擒王,一举解决这次大唐东征?还是继续兵进安市城,倚城与大唐对峙,最后被彻底剿灭?如此简单的问题,只要是个人就知道如何选择吧?

    计是好计,但关键的问题是李绩到底能不能顶住十五万高句丽大军,若是顶不住又当如何?而且长孙无忌的两万骑兵是否能够按时到位?如果不能在按时到达指定位置,那么可以预见,李二必然会经历一场血战,甚至……。

    可是尽管如此,却依旧没有任何一人劝阻李二,就连房玄龄、魏征等老成之辈也没有出言制止,反而争着要陪老李上山。

    “你们这那么相信茂公与无忌么?若是他们两个有任何一人有了闪失,咱们君臣怕是就要共赴黄泉了!”李二看着一群兴致勃勃讨论着赏景要带些什么东西的老杀才们,发现竟然没有一人担心计策失败会如何,不由苦笑着问道。

    “陛下,不是臣小看高句丽,虽然此国号称举国皆兵,但真的要是打起来,怕是孩儿辈他们都应付不来!”段志玄嘿嘿一笑,幽幽说道。

    前段时间辽东城一战,他家的大小子带队攻城,最后一鼓而下,这让老段觉得脸上甚至是光彩,半个月的时候逢人便夸自己儿子如何如何,所以此时说出单靠小辈便可的话也不是毫无根据。

    “是啊,吾等已经老了,这次东征怕是吾等最后一次大展身手的机会!”李二被老段一句话勾起心事,长长叹了口气,再次想到了远在长安的李承乾。

    北伐之占,西域之战,吐蕃之战,天竺海战,一场场战斗打下来,除了北伐的时候是天策老将打的之外,后期的几次大战基本上都是年轻一辈在打,就算不是主力,战场之上也都有这些年轻人的影子。

    李二想到了李承乾,想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想到了自己麾下一群天策老将……。

    现在的李承乾很像年轻时候的李二,手下能臣猛士虽然不多,但却个顶个的强。

    武力方面,薛仁贵在松州力压吐蕃;苏定方代替李绩驻守定襄压制薛延陀;尉迟宝林兵驻高昌震慑西域;独孤玉林横行南海……。

    文臣方面,马周入主中书;李敬玄主政青州;杜构主政登州……。

    而李承乾本身对于军事与政事也都不陌生,而且从这次一的情报来看,其志向似乎不小,虽然很多东西让人看不懂,但这并不影响李二对儿子的判断。

    大唐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眼下大唐建国才刚刚十七年,若是再过十七年大唐会是什么样子?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怕是十年之后大唐在这片土地上便无人可敌了吧?

    走神的李二忽然有一种冲动,一种把大军交到儿子手里,看看他到底能把大唐带向什么地方的冲动,不过这种想法只是简单的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并没有停留太长时间。

    老李这个称呼虽老,但是他可并是真的老了,贞观八年的时候李二才三十多岁,还没有到老的需要禅让的程度。在他看来,自己完全可以再当几十年的皇帝,禅让的事情还是到时候再说吧。

    “陛下!陛下!这个蒸汽机是啥东西?水电站又是啥东西?还有这电灯电话之类的,您听过没有?”走神的李二被一阵破锣样的声音吵到,回过神来就看到程老货正拿着刚刚被进来的情报端详着,并且还把刚刚他拿来问长孙无忌等人的问题,反丢了回来!

    (本章完)

第966章 高句丽援兵的选择() 
李二并没有正面回答老程的问题,只是随意的挥了挥手,将大帐中的老杀坯们全都赶了出去。

    没招啊,这些老家伙一个个仗着李二从不因言罪人这一点,正事说完就没大没小的乱开玩笑,时常会搞的老李下不来台,却又拿这些老货无可奈何。所以现在正常情况下,李二基本上就是有事儿说事儿,没事儿立刻把这些老货赶走,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而就在李二带着手下人积极备战的时候,高延寿和高惠真也还着大军到了安市城西面四十里处。

    “报,启禀将军,我军探马在前方二十里处与大唐探马相遇,伤亡八十七人!”因为天色渐晚而扎营的‘两高’刚刚进到大帐之中还没坐下,一个前军探马便来到了大帐之前,报告了一个让人十分沮丧的消息。

    “八十七人……”高延寿沉默片刻,忽然问道:“大唐的探马有多少?此战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