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4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什么不小的,说你们这些人脑子不好使还真就不好使了?真是的!没事儿你们多动动脑子,大家都是二十来岁的人,本宫的脑子要是卖能值两万贯,你们的却能值十万贯,这样子很光荣么?”李承乾想起后世的一个梗,便随口说了出来。

    却不料,李承乾话音刚落,柳敏就在一边连连摆手:“殿下,这可使不得,小人脑袋怎么敢跟您的比,值不得十万,值不得十万!”

    嗯?李承乾被老柳给整愣了,卡在那里不上不下,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最后还是崔钰给他解围:“柳大匠,殿下的意思是说,他的脑子经常用,已经旧了,所以不值钱,而我们的脑子总也不用,和新的差不多,所以值钱!”

    “啊?这……”柳敏迷惑的挠着自己的后脑,蹲一边琢磨去了。

    “高明,我就喜欢和你待在一起,因为总是能学到很多不带脏字,让人听了还能沾沾自喜的骂人话,这一点咱们年轻一辈之中,你说第二怕是无人敢说自己是第一!”唐善识被崔钰一提醒,也知道自己是被李承乾给鄙视了,翻了翻眼皮抱怨着说道。

    “所以今天我就教你个乖,让你知道知道这东西到底有多么重要。”李承乾不屑的哼了一声,然后用下巴朝蒸汽机的方向抬了抬说道:“你觉得这东西能卖多少钱?”

    “多少钱?卖铁的话怕是能值不少吧?”唐善识并不了解废铁的行情,回答的有些犹豫。

    “卖铁?你还真敢说!”李承乾翻了一个大白眼,然后说道:“这东西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只要不断的努力改进,很快它就会变成大唐任何地方都不可或缺的东西。就算是现在,这东西如果拿出去卖的话,不给本宫掏出五万贯钱来,连摸都别想摸到。”

    “五万贯?”唐善识眼睛瞬间瞪的老大。

    他可是知道李承乾‘从来不说假话’,即便是‘说了假话’,过一段时间之后,‘假话’也会变成真话。他说这东西值五万贯,那么他就一定有把握把这个房子一样大的家伙卖出五万贯!

    “五万贯怎么了?如果你再把它好好改改,让它变的和马车一样大,或者你在里面弄出两个或者四个缸体的话,那么它就会有四倍的动力,老子敢把它卖到十万贯!”

    “十万贯?!”唐善识觉得嗓子有些发干。

    “十万贯怎么了?这还只是一台,如果你把它弄的像马车一样大,而且有四个缸体的话,我可以用大唐太子的身份向你保证,给你的奖金都是二十万贯为基础,上不封顶!”

    “二十万贯?!”唐善识不光觉得噪子发干,他甚至开始觉得腿有些发软。他家老子当了一辈子的官,现在又在民部当尚书,可是说起钱来,家里怕是两万贯都拿不出来。

    所以当李承乾说给他的奖金以二十万贯为基础的时候,唐善识突然觉得……,似乎在研究署待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要能把这个蒸汽机按照李承乾的要求改出来,将来就可以天天睡在钱堆里面了。

    别说什么大唐的知识份子有气节之类的豪言壮语,小唐同学现在眼里只有钱,毕竟知识份子也要活着的权利,也有享受生活的权力。

    而且李承乾以前也说过,学习知识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让自己可以生活的更好一些?这个说法有错么?似乎并没有什么错!而既然没有错,那么小唐同志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章完)

第962章 脑洞大开的太子(下)() 
第九五九章

    崔冉来到研究署的时候这里大部分人已经离开,只有唐善识和那些工匠因为职责所在留了下来,看着由蒸汽机带动的压力机在不断的压出一件件胸甲成品。

    这是因为李承乾并不想让自己的力量在世家面前暴露的太多,所以才会打发其他人先行离开,独独留下唐善识这个谁都知道是他嫡系的家伙来应付场面!

    崔冉自然也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受欢迎,所以进了研究署之后并没有好奇的四下打量,只是低着头老老实实的给李承乾见了礼,便站到一边静静地的等着。

    “崔冉,新闻署这段时间待的怎么样,可还顺心?”李承乾打着哈哈,亲切的表示关心,不过那笑声怎么听都有些假。

    “回殿下的话,在新闻署这段时间……”崔冉话说了一般猛的顿住,长大了嘴巴惊讶的看着李承乾身后那台庞大的机器。

    “这个叫蒸汽机,主要的功能就是提供动力,就像你现在看到的一样,它可以给这台压力机提供动力。当然,其它像榨油、纺织、等等所有需要动力的地方都可以用上它。”

    李承乾对崔冉解释了一下身后蒸汽机的作用,他很满意崔冉惊讶的表情,尽管这表情不是因为吃惊于出现在大唐的蒸汽机,而是吃惊于它的庞大。但是看到一个世家子弟露出如同傻子一样的表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才是李承乾愿意多废口舌的根本原因。

    “殿,殿下,这,这也太,太大了吧?”小房子一样大小的铁砣子把崔冉吓坏了,和其他并不了解蒸汽机构造的家伙一样,他同样认为这东西是实心儿的。

    “任何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社会的发展规律,所以现在大不代表以后就大,就像以前的路是土路,现在的路是水泥路一样。”在唐善识诡异的目光中,李承乾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耐心,甚至还简单的给崔冉普及了一下基本哲学知识。

    不过好在这崔冉也是一个妙人,有着墙头草所必备的技能——察言观色!

    所以李承乾并没有费多大力气,崔冉便已经基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指着庞大的蒸汽机说道:“殿下,您,您找臣来可是为了这蒸汽机?”

    “不错,崔冉啊,你不觉得这个划时代的发明应该早早被我大唐百姓知道么?告诉百姓大唐每天都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告诉百姓他们将来的生活会变的越来越好……,这些可是你们新闻署的职责啊!”说不上三句话,李承乾便开始打起官腔。

    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身边小猫两三只的太子,手握数十万大军,治下文人猛将数十的李承乾根本不用在乎崔冉的想法,也不需要再去算计他,一个太子令压下去敢不听那就是直接发配岭南的结局。

    崔冉也明白自己现在根本没有谈条件的余地,只是莫名的他觉得李承乾似乎话并没有说完,总有一股意犹未尽的意思,不过因为地位上的差异,这种感觉他只能闷在心里咬牙忍住,不敢露出一丝质疑的表情。

    所以在李承乾表达完自己的意思之后,崔冉立刻说道:“是是是,臣一会儿回去马上就办这件事情,力争在明天一早的长安日报上发表。”

    “不是长安日报!是大唐旬报,本宫要让我大唐所有百姓都知道,他们的生活即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将会住上瓦石结构的大房子,他们将会有足够的粮食,他们将不用一辈子没离开过家乡三十里……”。

    李承乾说着说着,脸上便露出狂热的表情,跳到蒸汽机的一个支脚上面,解开衣襟兴奋的说道:“本宫要让大唐成为这片大地上最繁荣的国家;本宫要让我大唐百姓全都住上不会漏雨的房子;本宫要在三峡上修建世界上第一坐水电站;本宫要让大唐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本宫要让阳光照耀到的地方尽是大唐的旗帜;本宫……”

    不得不说,李承乾再一次出名了,随着新一期的大唐旬报出炉,整个大唐从长安开始彻底沸腾起来。

    无数读书人拿着手中的报纸,高呼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涌向皇城,堵在东宫门前请命,要求为大唐的建设尽一份力,哪怕是去当兵也无所谓。

    这是李承乾始料不及的,他完全没有想到他发羊癫疯一样的一番话,竟然会掀起如此大的一场风波。

    孔颖达、杜正伦、阎立本、阎立德、苏檀等人齐集到东宫丽正殿,一个个咬牙切齿的瞪着李承乾,但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读书人想着报效国家这是好事,如果李二没有亲自领兵出征的话,此时不知道会笑成什么样子。

    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皇帝陛下在亲征,结果长安城却彻底炸祸了,这特么不管怎么说似乎都不是一件好事。

    李承乾如果敢接收这些人,那么立刻就会有人弹劾他居心叵测,而如果不接收的话,眼下的乱局似乎又没有办法解决。

    “殿下,您倒是说说,眼下这个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外面的那些学生还好说,让他们的老师带他们回去就好,可是其他那些读书人呢?他们怎么办?”杜正伦这段时间正为逃民的事情忙的焦头烂额,眼下李承乾又闹了这么一出儿,说话的语气自然是冲了一些。

    “这有什么难的,您那里不是正好缺人么?把他们带走好了。”李承乾虽然惊讶于自己搞出来的动静,但是却并不怎么担心门外的那些书生,对杜正伦提出的问题也是轻描淡写的做出了答复。

    俗话说的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所以李承乾完全不担心那些读书人会弄出什么麻烦,唯一让人不放心的就是那些原本就和他不对付的世家会不会借着这个机会搞事,弄出集体弹劾之类的事情出来。

    可是他说的简单,杜正伦却懵了,皱着眉头问道:“臣带他们走?带他们去哪里?”

    (本章完)

第963章 新的想法() 
“带他们去参加人口普查,能到本宫这里堵门的都是脑子里一根筋的家伙,是搞人口普查的最佳人选。”李承乾离开书案,在书房中来回踱了几步,喃喃自语的说道:“跑到本宫这里来堵门,正常人谁能干出这事儿来!”

    “不错,这是个好方法。”不等杜正伦开口,苏檀便重重在手掌上砸了一拳,略显兴奋的说道:“这几天正愁没有人用,各县、各府的衙役识字不多,根本不能胜任人口普查的事情,而那些我们能用得上的读书人又多是从世家之中出来的……,不错,不错,这个办法好啊。”

    “可是将来怎么安排?人口普查结束了呢?你们光想着现在却不想着将来,朝庭哪有那么多的位置来安置这么多人,难道等人口普查结束了就把他们都赶回去?这怕是难度天下悠悠众口吧?”孔颖达捻着山羊胡子,慢条丝理的在一边说着,眼神中带着鄙视之意。

    人上了年纪就是这样,总是以喜欢以老卖老,而且还喜欢显摆一下自己的先见之明,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李承乾早就已经见惯了这种情况,早就已经适应了。

    但是这种嚣张的气焰必须坚决给予打击,就算这老家伙是他老婆的爷爷也不行,所以李承乾在转了两圈之后,轻咳一声说道:“我们可以成立另一套独立的司法监督机构,不在大唐的官员体系之内……。”

    “殿下不可!”不等李承乾说完,杜正伦就急了,从椅子站起来急声说道:“殿下,您这样作岂不是乱了章法,而且独立于大唐官员体系之外的机构如何监管?唐律只能由刑部以及大理寺来监督执行,此为千古不变之法,殿下岂可因一念而改之?”

    李承乾点点头,他知道杜正伦是好意,但老杜却没有说到点子上,可能是一时着急没有说清楚吧。但很明显的是杜正伦误会了他的意思,把所谓的独立的司法机构想成了类似于情报科那种专门用来暗杀和刺探情报的组织。

    想到这里,李承乾笑了笑:“杜卿稍安勿躁,且听本宫把话说完。所谓独立于大唐官员体系之外,指的是我大唐现有的官员体系,时下我大唐基层官员的职权过大的弊病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查案、审案、结案全部系于一人之身,你们拿什么保证这里不会出现冤假错案?”

    “可是那也不能违制啊?”杜正伦也知道李承乾说的没错,但是上千年来规矩就是这样定的,不管是从始皇帝的三公九卿制还是到了后来的九品中正制,不管怎么改其原则都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现在竟然要弄出一套独立的司法机构,这简直就是忤逆了。

    “怎么可能是违制呢?新的机构只是负责调查我大唐官员是否奉公守法,但却没有审理案件的权利,只会把他们调查出来的东西呈报大理寺,由大理寺负责审理,这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吧?”

    老头子不在家,正是自己大展拳脚玩命折腾的最好时机,李承乾很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在大唐搞出一个类似于三权分立之类的东西来。

    虽然贞观之初大唐因为刚刚安定没有多久,贪腐的案子还不算多,大多数官员都能安守本份,但是谁能保证以后呢?若是将来这帮家伙‘坏’起来又怎么解决?所以李承乾认为后世那种纪律检查的制度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很有必要在大唐搞出来,就算不为了现在,也可以为了将来打打基础。

    “那,那怎么能算是独立机构呢?直接挂在大理寺下面不就完了?”一直闷声不语的阎立德讷讷的反问道。

    “挂在大理寺下面它们很容易被影响,这对他们的调查工作并不利。”李承乾反驳道:“本宫需要的是一个可以秉公调查的机构,而不是一个官官相护的机构,你们能保证大理寺查案会不受任何人影响么?”

    “可是……”因为历史局限性的问题,李承乾的想法很难被杜正伦等人所理解。当然,这里面也有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在里面,杜正伦、孔颖达等人必竟还没有坐到过高高在上的那个位置,也没有数千年的见识。

    “先这样吧,杜卿先安排他们去进行人口普查,怎么安排他们这些人的事情回头再说,本宫估计想把那些逃民都查出来,没有一年半载的根本不够,现在想着怎么安排那些家伙还有些为时过早。”

    东宫外面还有数百人在那里堵着,李承乾没有心思给几个老头子讲解纪律检查是怎么回事,草草的安排了一下便将他们给打发出去,一个人缩在书房,琢磨着要怎么样把手里的那台蒸汽机给卖出去。

    而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李二陛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