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画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宣和画卷-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

    楚风为人的性情,自然没有什么遇事就要出手抖威风的观念在。

    深受后事人人平等的教育思想出身的他,十分不屑的一点,就是拿身份去压人。

    而且,说句实话,楚风直到现在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也并不全面。

    在他看来,文端先生就算是再怎么厉害,也只是一个退休的老干部而已。都退休了,当地的官员前来拜会,应该只是给几分面子罢了。对于文端先生实际所拥有的影响力,是楚风无法猜测、衡量的。

    当然,文端先生的影响力并不单单在于他自己本身,更重要的是整个山阴陆氏。

    如今山阴陆氏在朝中为官者可谓是数不胜数,真正的“笏满床”,所谓诗礼簪缨之族,哪里是寻常官吏轻易敢得罪的?

    明末盘踞朝政多年的东林党,最初只是东林书院出身的同窗门抱团取暖,最终却发展成了如此模样。更何况家族的纽带要比同窗之宜坚固牢靠的多,身后没有支撑的官员,见到这种出身的官员,哪怕是官衔比自己低,恐怕也是不敢不以礼相待的。

    楚风现在,是盘踞金山而不自知。

    只不过,说句实话,以他的性情,即便知道了,也未必会真的如何重视。

第六十二章 料峭()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许多事情是这样的。

    你并不重视甚至嗤之以鼻的东西,却是其他人所追捧、朝拜之物。

    在陆氏书画行的时候,楚风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一来是身旁接触之人少之又少,二来,是这些人很少以世俗为念的,就连刘正卿,都是世俗当中的一个特例,身上自带了几分潇洒气度,于是在面对文端先生的时候,也没有那种溜须拍马的姿态。

    可如今,却不同了……

    卢林满心欢喜的搬进了楚风屋子,收拾妥当后,去看楚风,便发现这一位当真在书案上鼓弄着什么。

    毕竟走的是通判大人的门路,有关楚风的事情,卢林是这几个人中最为清楚的。

    早就听说这少年书法上颇有造诣,似乎又极善丹青……水墨会这个名词,卢林听通判大人提过,但他并非杭州本地人,所以那到底是个什么层次的存在,他是并不清楚的。只是通判大人说着,他便听着,偶尔赞叹附和几声,如是而已。

    同样的还有程源先生的名号……程源先生并不怎么出山,出手的画作也素来有限,一旦偶尔有一篇流出,要么是被人深藏于宅院之内,要么是被本地的乡绅雅士竞相求购收藏的,所以,出了杭州城之后,程源先生的名声的确说不上响亮。

    但名声与能力原本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无法说明程源先生的手段不行。

    可是另一方面,人终究是一种习惯于“道听途说”的动物。卢林听着这些话,思付着想象中所谓当地名士应有的样子,也就下意识的对程源先生的能力估计不足了。

    心里也难免就想着:什么楚风不楚风的,也不过就是运数好,拖上了山阴陆氏这样的大树。至于才华什么的,或许是有几分的,但必定不多,只不过是花花轿子众人抬罢了。

    他卢林虽然从未从政,却有不少同窗在此激流当中,而且年岁摆在那里,些许道理还是懂得的。

    他也打听的明白,如今杭州任上这位知州大人,是因为在朝中得罪了人,才被放了外任。如今正********的找门路,往汴梁城里钻,如今好不容易搭上了山阴陆氏这条门路,自然是不会轻易放手的。

    这样算起来,楚风实在是个好命数的人。拜了个好老师不说,还正好摊上这样顺风顺水的好事情。

    卢林在心中叹息又叹息,只能求菩萨高祖宗,希望自己什么时候也能走一走这样当头的鸿运了。

    心里思付着这些有的没的,卢林轻咳一声,走上前去,笑着道:“怨不得都说楚郎君书画风、流,青年才俊,原来郎君是这样刻苦之人,果然是我辈应该……”

    话说到一半,卢林便也走近了。楚风所写的字迹,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落在眼前。

    那一个个字并不大,如今却如同一个又一个的巴掌一般,拍在了卢林的脸上。只不过是一个瞬间的事情,卢林的老脸竟然红到了家。

    楚风想着平白无事,总不能就这样发呆耽搁。于是索性与往常一样,做一些临帖、作画的事情。只不过手头没有书帖,他只好默临。还是蔡襄的《暑热帖》,这样几十个字,还是他第一次进行默临,果然发现了几个往日注意不到的地方,心头暗喜,准备回去之后再好生研究的,正巧卢林便前来搭话。

    停笔抬头,楚风转眼便看到了卢林胀红胀红的脸,也不免微微一怔。

    “卢兄这是怎么了,脸这样红?莫不是昨夜春寒料峭,染了风寒?”楚风虽然对于卢林并不投缘,但也说不上厌恶。眼见着别人生病而不管不顾、弃之一旁,倒也不是楚风能够做出的事情。

    连忙执笔起身,楚风抬起手,去摸卢林的额头。

    “啊!没事没事!”卢林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倒退半步,面有尴尬之色,嘴上胡诌着,“方才想要打个喷嚏,憋了半天又打不出,结果就闹了个大红脸,哈!实在丢人!”

    楚风闻言半信半疑,但他也想不出什么别的解释,上下打量一番卢林的模样,也的确不像是生病的,于是只好点了点头:“春风虽然柔和但也顽皮些,卢兄还是注意身体的好。”

    “多谢,多谢。”卢林尴尬的应了下来。

    偷偷撇了一眼楚风书案上的字迹,卢林心里免不了又是一抖。

    没看错啊,真的是眼前这个小家伙写的……这人才多大,什么偏生能够写出这样风韵的字迹来,实在令人……卢林的心有些乱了,一时竟然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言辞来形容眼前的字迹。

    楚风哪里会看不到他的目光,这时候微微一笑:“信手涂鸦,卢兄见笑了。”

    “哪里哪里。”卢林忍不住流露出一抹苦笑,“楚郎君真是高才,我们这些人是没有办法相比的。您这笔法……”

    “是学蔡君谟的《暑热帖》,写的不好,卢兄当玩笑看罢。”楚风这话说的十分诚恳,毕竟他临习《暑热帖》的时日尚短,许多精髓根本还没有体会到的。

    可是这话落在卢林耳中,却变成了另外一种味道。心中苦涩氤氲而出,卢林咂摸半晌,只能换得一声叹息。

    他看着那书案上的字迹,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意志消磨。心里原本对楚风的那点嗤之以鼻,也就此烟消云散了,剩下的只是一种高山仰止的敬畏感。

    人与人最要命的差距,并不是身份与地位。这种东西尚且可以依靠后天的运势与努力去弥补,可是天分这种事情,却是一生定下的命数,永远不可能改变的……

    卢林看着眼前的少年郎,心想以自己的天分,就算再潜心练字二十年,也未必能够有这样的成就的。不甘心之余,又是浓浓的惆怅,堵在心里调和、混杂着,终究终究,与这春风一混,化作一缕烟尘,就此消散了。

第六十三章 隔墙有耳() 
卢林所经历的种种心境,楚风自然是不清楚的。

    至于天分……卢林觉得楚风的天分已经足以领他高山仰止,可是对于楚风来说,他从来都不认为自己在书法上有什么真正的天分。

    这个认知的差距,说句实话,一是从千年的差距而来,正是所谓眼界。第二,却是因为类比的人群不同。

    卢林是将楚风与自己资质平庸的寻常人相比拟,可是楚风看的,却是艺术领域的专业人才。

    他是从小就决定了要走这条路的,所以眼光放的很高,而所谓天分的差别,自然也是与同类人当中去看。

    也就是说,楚风目中所看到的人,都是已经经过了一番筛选的了。后世只要想考艺术院校的,哪一个不是从小就厉兵秣马,甚至很多更是出生于艺术世家的,个中差别与普通大众相比,自然很大。

    楚风所谓的资质平平,实在这一类人中资质平平。这就像是在门萨俱乐部里,说自己只是智商中等的……那最起码也是智商130的高人,哪里是寻常人能否比拟的?

    当然,这倒也不是楚风多么的托大甚至装叉。他正是十七岁的年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里想的还是王逸少、张伯英,想要一较高下的还是黄公望、吴道子……

    这是最好的年纪,因为前路甚远,谁都不知道梦想到底能不能实现。这是最好的年纪,一把雄心壮志,鸿鹄高瞄,却又不会令人嗤之以鼻。

    学就学最好的书画,做就做名留青史的大家……这是少年人才能有的志气,寻常人比不了的。

    这样的鸿鹄之志,或许好笑,或许天真,却又是每个少年时代的人都畅想过得东西。只是在大部分人的生命里,最终,都是沈腰潘鬓消磨了……

    可是总有那么一小拨人,很少,甚至微乎其微的。他们不但有天分,还懂得坚持,又可以在最正确的事情遇见最正确的事和人。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占全了,努力了,最终最终,化成一道十万万里挑一的成全。

    这样的人并不多,但好在,有。

    楚风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纪,也是无知者无畏的年纪。他还没有认清世界的壁垒,但依旧可以凭借着胸中一股志气,踽踽独行着。

    这,大概就是少年独有的热血与美学了……

    春花秋月入笔端,风刀霜剑是等闲。

    楚风“傻乎乎”的感受着风刀霜剑,却依旧安之若素。照例习字、作画,一天的光阴而已,打发的太过轻易。

    画还是之前程源先生让他临习的那一幅,此时如同书帖一般,他只能是默临。

    默临却不代表可以简单随意,楚风反而更加专注。他将所以记忆中有些模糊的地方一一记下了,准备回去之后再好生学习、请教。

    虽然是青春年少,却也不能将光阴随意消磨。

    这期间,卢林偶尔在一旁看着,真是越看越心惊,也是越看越无可奈何,终究只好赞叹几声,顺便遥忆一下自己的青春岁月。

    如果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用功读书,现在的下场会不会光彩一些?

    这个世界上最吓人的并不是聪明人,而是聪明人还在刻苦的努力……

    自己这样的人,却蹉跎了太多的青春年少。

    卢林一叹再叹,他看着楚风如此,自己在房中徘徊半晌,竟然也觉得浑身不舒服。终究向楚风借了手书,说是自己也要趁着无事临习学习一番。

    楚风听闻卢林向自己借书稿,不禁微微一怔,不免又有些为难。

    卢林见状连忙道:“我只是随口一提,楚郎君若是为难,自然不必相借的。这种东西毕竟是传习之密,不能轻易外流的话,我也很能理解……”

    “卢兄,我不是这个意思。”楚风摇了摇头,笑着解释,“《暑热帖》我临习的不好,不到火候,若是卢兄直接拿原贴去临习是一回事,拿我的手书去看的话,不免会太过失真了,对卢兄的书道造诣恐怕并没有什么好处。”

    楚风想了想,又问道:“卢兄平素学的是什么书体?”

    卢林忙道:“哪有什么书体不书体的呢,只是学一些乡野匹夫的字,能让人认识就是了。”

    “卢兄若是不吝赐教的话,能不能先随意写几个字,让我欣赏一下?”楚风诚恳道。

    “不敢称欣赏的,若是不堪入目的话,楚郎君莫要嘲笑就好。”卢林微惊,心想难道楚风真的对此事如此上心?

    当即接过楚风手中的笔,想了想,落笔用规整的楷书写了一篇《郑风·野有蔓草》。

    楚风在一旁仔细瞧着,便觉得卢林的字体中正规矩,但隐隐有几分峥嵘之处,虽然说不上好,但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献丑了。”卢林看了看自己的字,又看了看摆在一边的楚风手书,面色就是一红。

    楚风笑道:“卢兄真是太过谦虚了。卢兄的字骨气铮然,单是这一点,我就是比不上的。”

    他这倒是实话,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的书法都有几分可取之处的,想要成为大书家,当然要学会博采众长。

    可是这话落入卢林耳中,却让他的面色愈发红了。

    “卢兄,这样吧。蔡君谟的《暑热帖》虽然很好,但一来是我临习的差距甚大,二来,蔡君谟的字太过秀美了些,似乎不大适合卢兄你。楚风不才,前些日子一直在临习苏东坡的《京酒贴》,虽然临习的也不够好,但看起来比较适合卢兄你来学习。”楚风思付着笑道,“我先写出来,卢兄看一看,若是喜欢的话,便先行拿去随意玩玩。若是真的投缘,倒不妨在乡试之后去我那里一晤。原贴还在家中,虽然不是我的所有物,但若是卢兄有心,偶尔去临习一番还是可以的。”

    卢林没有想到,楚风竟然是这样谦和有礼,在这样小事上都为自己设想周到的人,一时竟十分感动,鼻子微酸了。再比较着自己之前的苟且之心,卢林心中又是惭愧自责,又是激叹赞赏,一时之间,百感交集。

    他们二人却不知道,窗外有耳,正自咬牙启齿。

第六十四章 小人长戚戚() 
“什么狗屁的东西!附庸风雅!来到这里做个小小的誊抄而已,真他妈当自己是一代书法名家了么!”

    李郎君推开自己卧室的房门,一脚就踹翻了一个竹编的凳子,惊得在旁边无聊饮茶的刘郎君差点跳起来。8。

    “这是做什么?听墙角听出这样大的火气来。”刘郎君原本在百无聊赖的看茶百戏,这时候看着刘郎君的模样,不禁皱了皱眉眉头。

    李郎君气不过,将方才听到的东西都一股脑的说了,旋即接着骂道:“真是一群厚颜无耻的东西,也不知谁比谁高贵了些?那个什么叫卢林的,狗腿子似的往人家房里钻。钻进去了之后,又他妈伺候祖宗似的伺候着。这回可好,互相吹捧的都快成天上的神仙了!还你来我往的,臭不要脸!当****还******立牌坊,真是不嫌恶心!”

    刘郎君听他说的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