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洪英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洪英传-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殷复声心里一颤,急忙回头观望,不禁面露惊愕之色。()

第39章 恩师() 
“复声哥哥!”

    一个穿着干练的红衣少女,手执马鞭兴奋地朝殷复声跑来。“复声哥哥,我可找到你了!”

    殷复声一见少女,先是一愣,随即大喜,竟是恩师李夫子的孙女,李嫣儿。“嫣儿?!你怎么在这儿?恩师呢?”

    “还说呢,自从复声哥哥进京赶考之后,我和爷爷也随后去了京城,可是,放榜那日,才知道复声哥哥落了榜。然后,我和爷爷在京城听闻,是复声哥哥写的对联得罪了人,才落榜的。爷爷一气之下就病了。”

    “啊?!”殷复声心中一颤,“恩师他病了?”

    “嗯。不过,已经好了。爷爷在京城因病,多住了几日。再回村里的时候,村人说,你们已经离开了。爷爷和我为了找复声哥哥,所以,也来了这里。”李嫣儿说着,笑逐颜开道:“自打来了这儿,嫣儿每日在城里寻找,都没找到,没想到,刚一找到就又救了复声哥哥一次呢。嘻嘻。”

    殷复声看一眼街角遗落的石子,摇头笑道:“是啊,幸亏有嫣儿妹妹出手相助。”说着戏谑地乜向旁边躲藏的傅鼎臣等三人。

    傅鼎臣眼角一抽,气道:“又让他躲过去了!这是哪里来的假小子,真爱管闲事”

    傅鼎臣话音未落,只感觉眼前一黑。李嫣儿叉腰站在他面前,秀目一蹙,质问道:“你们三个小小年纪不学好,倒会害人了!看本姑娘怎么收拾你们!”

    你年纪也没大多少吧?傅鼎臣撇嘴。

    李嫣儿说话间,挥手甩鞭,鞭子抽地啪的一声,扬起一股尘土,吓得傅鼎臣三个书生浑身一激灵。

    这是哪儿来的母老虎吧!

    “算了嫣儿,他们是我书院的学生。年少不懂事,我正好闲来无事,与他们玩玩儿,日子也不会枯燥。”殷复声素知李嫣儿的脾气,不把这三个猴崽子抽的哭爹喊娘才怪,急忙上前相劝,“我许久未见恩师,嫣儿还是快带我去见夫子吧。”

    李嫣儿点点头,冲傅鼎臣三人一瘪嘴,威胁道:“再敢欺负我复声哥哥,当心你们的皮!”说着一拉殷复声,“复声哥哥,咱们走!”

    “鼎臣,我觉得这个夫子还挺不错的。”薛宗周道。

    “嗯?”

    “我也觉得,他虽然行为怪异,可有才华,又大度,比以前的那几个好多了。”全如金随之道。

    傅鼎臣翻了个白眼,“他哪里大度?分明是没吃亏!等着瞧!”

    殷复声一路跟着李嫣儿,匆匆赶去见李夫子。

    李夫子的家说来离现在的殷家还真不远。也在城东南,一条名为文院街的巷子里。

    这里之所以叫文院街,是因为以前被毁掉的河汾书院,原座落于此。

    这里书院没了之后,又多了几套小院儿,有大有小。

    二人来到一间普通院子前,李嫣儿高兴道:“就是这儿。”说着上前开门。

    一进院子,李嫣儿高呼着跑进正房,“爷爷,爷爷,你看谁来啦!”

    这院子里的布置和李家村里的一般无二,只是看着比原来的大了不少。有三间正房,三间厢房。

    李嫣儿进屋不久,李夫子便激动地从屋里走了出来。

    殷复声这么一看,不禁愧疚不已。看夫子的身形比他赴京前消瘦了不少,两鬓的白发似乎也有增添。

    “恩师,是复声辜负了您的希望”殷复声眼含热泪,上前搀扶着李夫子,羞愧道。

    李夫子摆摆手,“这不怪你。都是那些心胸狭窄之人,高居庙堂,却不务正事,整日只知在朝堂上搬弄是非,钻营权术,陷害忠贤之仕。朝廷留着这些废物,还有何指望?不入也罢!”

    “可是,恩师一番期许,学生未能实现,真是愧对夫子了。”

    李夫子脸上划过一丝不甘和惋惜,但很快便释然了,“哎!天意不可为。老夫今生能有复声这样的学生已经死而无憾了,其它的事,罢了,罢了!复声啊,你我师生许久未见,今日就不要走啦!与为师彻夜长谈如何?”

    殷复声点头,“也好。”

    “嫣儿,你去替你复声哥哥送趟家信吧。”李夫子紧紧攥着殷复声的手,好像只要一松开,他就会跑了似的。

    李嫣儿努努嘴,佯装不悦,“就知道,有了复声哥哥,爷爷眼里就没嫣儿了。哼,就不该把人带回来!”

    “你这臭丫头!还不快去!”李夫子催促道。

    “好好好,去去去。复声哥哥你家在哪儿啊?”

    李嫣儿走后,很快就回来了。老少三人围在厨房里做饭,有说有笑,说京城,说饭馆,说书院,气氛融洽,就像从前在李家村山上的住校生活一样。

    李夫子的饭菜一向素淡,清粥小菜,只给两个孩子多加一两个鸡蛋。

    “复声啊,你那对联作的好!那些朝堂上的腐儒,整日无事就知道上本弹劾这个,弹劾那个,多少忠臣贤能,被他们害的害,赶的赶。复声这次对他们的嘲讽,当真解气。痛快!”

    殷复声摇摇头,“解气是解气了,却也没有料到,会因此仕途尽毁。恩师,他们当真会一直记着区区一副对联?”

    李夫子冷然道:“鼠肚鸡肠之辈,当然是睚眦必报。复声不必将功名之事太过看重,你这次或许也是因祸得福。远离朝堂,远离争端。”说着,李夫子顿了顿,继续道:“我知复声才华了得,见地非凡。常有惊人的想法,连老夫都望尘莫及。这次,你机缘巧合进入书院,为师倒觉得,不如将你心中所想传之于众,或许,能造就更多如复声这般儒而不腐的人才。若真是那样,定能造福四方,远比高居庙堂更有意义。”

    殷复声颔首思虑片刻,忽然灵光一现,似乎从李夫子的话中,得到点拨。随即笑道:“夫子所言,学生一定牢记。明日书院授课,学生心中已有打算。”

    “复声哥哥,明日嫣儿也要跟你去书院。”

    “啊?你也去?”

    “嗯,嫣儿要好好看着,看谁敢欺负复声哥哥。”

    “哈哈”李夫子大笑,“看来不是爷爷眼里没了嫣儿,是一有了复声,嫣儿眼里便没了爷爷吧?”

第40章 夜谈() 
是夜,殷复声在夫子隔壁的房中睡觉,却偶尔闻得兴叹之声。殷复声披衣起身,寻着声音,来到与另一间正房连接的墙壁前。

    “莫非是夫子还未睡?”

    殷复声贴耳在墙,细听之下,果然是李夫子半夜兴叹,不知为何。

    恩师苦心栽培我近十年,一心要我入朝为官。若说没有半点儿私心,也不合常理。对于自己得罪权贵,恐以后都再难步入仕途一事,恩师虽然嘴上不说,但只看他在短短数月间,就消瘦至此,也不可能不在乎。

    思虑良久,殷复声坚定自语道:“不行,今日一定要问个清楚,不能让夫子一人承受。”

    想到这,殷复声整衣出屋,来到夫子房前,轻轻叩门,“恩师,可还醒着?”

    “呃,是复声啊!为师尚未睡下,你有事就进来吧。”

    殷复声推门而入,见李夫子正合衣坐在床头。桌台上烛光摇曳,印出夫子微弓的背脊。借着光,依稀可见老头儿眼角略有湿痕。

    “这么晚了,复声还有何事啊?”

    殷复声迟疑道:“恩师这么晚了,尚不能眠,是否有心事?”

    李夫子怔了怔,摇头道:“没有,复声无需操心。”

    殷复声沉默片刻道:“学生六岁跟随恩师读书习字,并不收我半文束修。学生早已视恩师为亲人。恩师望我成才之心尤胜父母,我知道其中定然有因。恩师何必瞒我?”

    闻言,李夫子深吸口气,沉思半晌,招手道:“来,坐这儿。”

    殷复声来到床边,坐了下来。双眼凝视夫子。

    “复声,还记得你哑童开声,第一句,说的是什么吗?”李夫子回忆道。

    “呵,当然记得,学生第一句唤的就是先生二字。”

    李夫子点头,“嗯,只因为这一句,让为师觉得,你与我有缘。之后,正式收你为徒,渐渐发现,你的确是可造之才。为师这才看到了希望,这才从心底,翻出了潜藏已久的一桩心事。希望你有一天平步青云,考中状元,替为师完成这桩陈年夙怨。”

    果然有心事。

    “那,夫子大可将此事告知学生。学生定以此为毕生之大事来完成。”

    “难呐!”李夫子叹了口气,“之所以不告诉你,就是因为,此事绝非易事,甚至,稍有疏忽,怕是连性命都难保。所以,为师一直没将此事告你。只是等待一个机会。”

    “莫非,此事与朝堂有关?”

    “还不单单只是入朝为官而已,还需位极人臣,出类拔萃才行。”

    殷复声想了想,问道:“难道,恩师欲为何人平反冤情?”

    沉默片刻之后,李夫子点点头,说道:“复声果然聪颖。正是。”

    “那,敢问夫子,受冤者何人?”

    “他乃是为师的先公。”李夫子语气悠长,充满悲怆。

    闻言,殷复声错愕不已,却又在意料之中,眉头一皱,继而问道:“敢问恩师的先公又是何人?”

    李夫子不由得望向屋顶,回忆半晌之后,方才回道:“他就是曾经的当朝一品,内阁首辅,张,居,正。”

    当听到“张居正”三个字的时候,殷复声着实一震。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恩师竟是张居正的后人。一时间,殷复声竟惊的说不出话来。

    “先公在世时,殚精竭虑,变法改革,为国昌,为民利。却不想死后竟被那些自私小人诽谤重伤,说什么诬蔑亲藩!钳制言官!专权乱政!谋国不忠!真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若非我当年年纪尚轻,怕是此时也早被充军在外了。”李夫子说话间,语气越发愤慨,对于当年之事,似尤在眼前。“为师几经辗转,这才隐居李家村,改名换姓,做起了教书先生。”

    “原来如此。难怪恩师如此痛恨言官。”

    “嗯,如今复声既已知晓此事,可有后悔拜我为师?”

    殷复声从容笑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恩师对我有恩,学生万死难报。更何况,文忠公为国为民,不该受此冤屈。恩师放心,于公于私,学生一定尽力而为,助恩师了却心事,为张家平反冤情。”

    “可是眼下,复声的仕途之路,并不好走啊。你又如何能帮助为师呢?”

    “恩师放心,机会一定会有的。”

    看着殷复声坚定而自信的表情,夫子似乎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师生二人在摇曳的烛光之中,相视而笑。

    次日,殷复声离开夫子家,和李嫣儿一起来到书院。可是,书院里却空空如也。除了看门的老大爷,就只剩秋风扫落叶的凄凉。

    “复声哥哥,怎么这里一个人也没有啊?”李嫣儿撅嘴道。

    难道都不愿意来了?

    殷复声早有心理准备,一定会有几个学生受够了运动,不想来的,可全部不来,倒真是没想到。

    连看门的大爷都不时地瞄他。前几任夫子,都是受不了学生的捉弄,主动离开,这位夫子真厉害,别看年纪小,一天的功夫,就把人全吓跑了。

    很显然,殷复声刷新了这里的记录。

    就在这个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复声,你咋上这儿当上教书先生啦?”

    回头一看,正是胖子田荣,拖着大肚子,晃了进来。“我爹一知道了,非逼着我来这儿当你学生。这真是,诶,复声,你可千万别跟别人说,咱俩是幼时同窗的事,忒丢人。”

    田荣说着,眼角一瞟,看到了李嫣儿,“诶,这位姑娘可曾在哪见过?怎的如此眼熟?”

    李嫣儿打量田荣,竟认出了胖子,抿嘴一笑,当即,将手中的鞭子重重地甩了出去,啪一声拍在墙上,随即收回。

    田荣一看这招式,半张着嘴巴,惊愕道:“哈,你是嫣儿妹妹吧!哈哈,你这鞭子练的,真是,越发的炉火纯青了。”田荣一脸的惧色。

    “不许叫我妹妹!谁是你妹妹呀?!”李嫣儿自小不爱认小。以前在静修堂里,除了殷复声,谁都不能叫她妹妹。

    田荣砸吧着嘴,上上下下打量李嫣儿,带着些许色,“哎呀呀,真是女大十八变呀”

    话音未落,院子里又来一人,“二哥,我来了。爷爷说以后,叫我跟你学。”

    原来是自家兄弟殷得安。

    殷复声不禁摇头苦笑,看来这书院,日后,要成自家的学堂了。

第41章 民族() 
大凡古代有读书人出入的地方,人们多会见到那些穿着整洁,彬彬有礼,面容温善的书生文人,迈着湿衣不乱的步子,稳稳当当地徘徊行走。

    然而,这一日,在三立书院门前,人们却见到了不一样的景貌:三三两两的书生,一个个呲牙咧嘴,面目狰狞地从四面八方而来,速度之慢,赛过蜗牛。他们拖着似乎残废掉的腿脚,亦步亦趋地渐渐挪到书院,费劲地用双手抬起废腿,迈进院门,消失在吃瓜群众眼前。

    “这怎么回事?书生怎么都这模样了?”

    “打残的?”

    “不会吧!即便书院的学生不大听话,也不至于如此吧!

    人们顿感一丝凉意。

    这是书院还是诏狱啊?

    殷复声正准备开设私人课堂的时候,院子里却陆陆续续地挪进来这么多残疾人,不禁一愣。他这才意识到,平日不动,突然剧烈运动后,肌肉拉伤,最疼的不是当天,而是次日。

    看着书生们一个个幽怨的眼神,殷复声不禁失笑。“诸位怎么来晚啦?”

    傅鼎臣气道:“还问,浑身疼的快散架了。”

    “疼啊?知道医治这种疼痛,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吗?”殷复声微弯着嘴角道。

    书生们不语,只看着殷复声。

    “就是继续运动。”

    “啊?”书生们更加幽怨。都这样了,还运动?怕是一会儿连门都出不去了。

    殷复声在书生之间扫了两眼,看到方大洪抱着胳膊,满脸嘲笑,“方大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