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争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争仙-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扪册饕环健!

    各自认罚一亿钱?那钱是大风刮来的吗?袁隗哭笑不得的再次躬身:“陛下,我袁家满门忠烈,皆是两袖清风之臣,怎么可能拿得出那么多钱财?他二人共罚两千万钱如何?”

    两千万?嘿嘿,虽然砍得狠了点,但只要你肯砍价就好说了,没想到这袁隗还挺上道。刘协用手指了指南宫的方向,微微地摇了摇头:“袁卿家,这两千万钱才能买几根梁?那南宫要重建的宫殿可不在少数。”

    两千万能买几根梁?这是想要用黄金铸房梁吗?袁隗无奈地说道:“五千万,再多,臣真的拿不出来了。”

    “唉!袁卿家,这袁绍和袁术可是你袁家的顶梁柱,就值这几个钱?”刘协看了看袁绍和袁术,完全不顾脸面的威胁着袁隗,还顺带挑拨着叔侄三人。“一亿五千万,不能再少了!”

    “七千万!”袁隗脸色发黑地看了看眼巴巴瞅着自己的二人,心里忍不住骂了句:无耻!

    唉,你袁家早晚会被董卓抄家的,与其便宜了那老贼还不如送给朕呢!刘协微微一笑,步步紧逼地拿袁隗的职位说起事来:“太傅大人,算上朕,你可是两朝太傅,自古以来能够担此重任者可没有几个人。朕那位老师外加岳丈的蔡邕,心里也一直在惦记着太傅这个职位,一亿两千万!真的不能再少了!”

    袁隗极为愤怒地转头剜了蔡邕两眼,狠狠地说道:“他蔡邕有女儿,我袁隗也有孙女,陛下想要的话,臣立即送进宫来。八千万!绝不能再多了。”

    差不多了,这样以来既充实了自己,又在无形中阻碍了董卓、袁绍,以及袁术的发展,可谓是一石数鸟了。刘协心满意足的拍拍屁股站起身来,不给袁隗留下反驳机会地说道:“四舍五入,正好折中,一亿钱。三日后,朕命人到袁府取钱,清帐后,立即让袁绍和袁术去上任。朕,也落得个眼不见心不烦。”

    刘协重新坐回龙椅之上,满脸笑意的问道:“诸位卿家,谁还有事要启奏?”

    “陛下,臣,臣有事启奏。”刚刚升为太尉的董卓一脸不爽地走出班列。

    这是什么表情?便秘了吗?刘协看着董卓的样子,强忍着笑意问道:“哦,董卿家有何事要启奏?”

    “陛下,三日后,乃是黄道吉日。”董卓不情不愿地说道。

    黄道吉日怎么了?刘协不解地问道:“董卿家你究竟想说什么?”

    “陛下,武贵人。”一旁的范通轻声地提醒到。

    “哦,董卿家是想说武贵人入宫的事情?”刘协恍然醒悟地问道。

    “正是。”董卓好像是丢了心头肉般的回应一声。

    “朕准了。不过董卿家啊,朕刚刚登基,这内库没有多少钱财和贵重物品,所以还望卿家在彩礼方面,多多担待一二。”刘协脸不红心不跳地哭着穷,在心里自然是一万个不愿意资助董卓了。

    一亿钱啊!刚刚从我袁家勒索了一个亿,还能脸不红的在朝堂上哭起穷来,这脸皮得有多厚啊!袁家叔侄三人望着屋顶,心里满满的全是酸楚。

第六十六章:谋鼎() 
“……”董卓看着一脸坦然的刘协,心中甚是无语,身为一国之君居然脸皮厚到把彩礼都要缩减,而家里那位宝贝孙女则正好相反,一个劲的要嫁妆,恨不得将整个董家都搬入皇宫。

    刘协懒得去理会一脸不爽的董卓,将目光转向九卿,正色吩咐道:“嗯哼,正如董卿家所奏,三日后乃是朕纳妃之日,各卿需加紧时间做好准备,莫要出现纰漏,丢了皇家颜面。”

    刘协换脸如翻书一般的用一副你们懂得的表情,对着殿下群臣,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朕在这里郑重声明一下,朕刚刚登基,内库空虚,所以诸位卿家要体谅一下朕的难处,礼不可少,酒适量就好。”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殿下诸臣在心中发出了同样的感慨,一些杞人忧天之辈已经在暗中直呼:汉室危已!

    这都是什么表情啊?就不能体谅体谅朕的难处,朕容易吗?刘协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示意范通准备散朝。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范通在刘协的示意下再次高声赞唱。

    “臣等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伏典拉着长音的声音响彻在德阳殿之上,让尚未习惯的诸臣不由得侧目观看。

    “太傅大人,朝堂之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竟然让你以目剜邕?”蔡邕见永汉皇帝离开后,便来到袁隗身边略带责备的问道。

    哼!一肚子火气的袁隗冷哼一声,一甩袍袖带着袁术和袁绍离开了德阳殿。

    什么情况?陛下究竟做了什么,竟然让袁隗做出这样有失礼仪的事情来?蔡邕满是疑惑转向永信宫的方向。

    “没想到陛下竟然如此贪财,看来这大汉必不久矣!”袁术忿忿不平地说道。

    “本初,你如何看?”袁隗对袁术的牢骚不置可否,转而问向袁绍。

    “那青龙究竟是何物?”袁绍不答反问。

    “叔父也不知那青龙是何物,但想来与九州鼎有关。”袁隗目光深邃,精光闪烁。

    “九州鼎?”袁绍更加不解的问道。

    “我袁家辅佐汉室百余年,不仅仅是顶着四世三公的美名,也知晓一些隐秘。天地有灵,哺育世间万灵,分建妖、魔、冥、神四界,入此四界方能长生不死、万寿无疆。”袁隗甚是向往地望着天际。“而在这世上,有九州鼎为天地之灵巡狩天下,在每次盛世来临之际,便开始选择气运之子,辅助其扶摇直上,使其有机会进入四个上层世界。先帝驾崩当晚,曾有八鼎横空,那时老夫虽有猜测,但因少了一鼎而不敢确认。”

    “叔父的意思是,永汉皇帝得到了一鼎?”袁绍神色凝重地看向皇宫。

    “否则,何来青龙?九州鼎即已现世,必会选择气运之子,这天下必将乱之!”袁隗并未坐上车驾,而是选择了继续步行。“永汉皇帝得到一鼎,提前有了预知,如此便能解释身为国丈的伏完和身为宗亲的刘繇为何被安排到边远之地了。”

    “伏完和刘繇被安排到边远之地与九州鼎有何关系?”袁术头脑愚钝的问道。

    “因为永汉皇帝通过九州鼎,得知天下即将大乱,安排伏完和刘繇到边远之地是在为未来做打算。”袁绍轻声地说着像是在回答袁术的问题,又像是在盘算着些什么。

    “那永汉皇帝勒索我袁家的钱,给还是不给?”袁术极为不舍的问道。

    “不给,你出得了洛阳?”袁隗没好气的拿话刺着袁术。

    “难道他还真敢把我袁家怎样不成?”袁术有些不服气地问道。

    “呵呵,用得着永汉皇帝动手?只要你敢不给,董卓那只饿狼就会立即扑上来,到时候,我袁家还能剩下什么?”袁隗自嘲地笑了笑,“再者说,永汉皇帝的话有说错吗?当初你兄弟二人统军入宫,就真的没有践踏皇家尊严的心思吗?只是你们兄弟二人没有想到,董卓会在这个时候顶着救驾的天大之功进入洛阳;更没有想到,人家只是玩了个夜出日进的手段就将你们戏弄于掌股之中,等你们醒悟过来,人家的十万大军已经开入了洛阳城;你们更加没有想到,年仅九岁的永汉皇帝刚刚登基,就敢当着众臣掌掴袁术,吓得袁本初跪伏在地上。”

    袁绍和袁术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你二人记住了,到了南阳和冀州,不但要加紧建立势力,还要加紧寻找九州鼎。在没有找到九州鼎之前,就夹起尾巴来吧!”

    “主公,如此说来,陛下必是得到了雍州鼎。”李儒听董卓叙述完德阳殿所发生的一切,端着茶盏沉思了片刻,就做出了判断。

    “那咱家将刘协推上皇位,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董卓有些懊恼的将茶盏丢在地上,“当初,讨伐黄巾时,就是因为得到了半卷《太平清领书》,你我方才得知了那九州鼎的意义。现如今刘协得到了雍州鼎,必是气运加身,否则也不会被咱家上赶着捧上帝位了。”

    “主公,不必懊恼。”李儒智珠在握地笑道,“那永汉皇帝得到的是雍州鼎,然,此地乃是古豫州也,只要主公找到了豫州鼎,势必会压下他的气运,到时主公就是名副其实的本地之主了。”

    “对啊!辛亏有文忧提醒,要不然咱家还少不得寝食难安啊。”董卓有些期待地看着李儒,“我军以训练为名,暗中寻找豫州鼎,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消息吗?”

    “主公请勿焦急,如今我们已经圈定了几个位置,相信不日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好,除了此事之外,小白的婚事你也要多操操心,千万不要出了纰漏,让人贻笑大方。”董卓虽然对刘协的吝啬颇为不满,但他对董白的婚事还是很上心的。

    “诺!敬请主公放心。”李儒离开董府后,就迫不及待的赶往蔡邕的府上,当他听到天赐之文后,就迫不及待的要一睹全文了。

    “雄参见主公。”华雄得到董卓的传唤后,片刻不敢耽搁,直接来见董卓。

    “华雄,这洛阳城外可还有富足人家?”董卓半卧在床榻之上,翻着眼睛看了看华雄。

    “回禀主公,这洛阳城外除了有官职在身的官家外,几乎都‘收牢’过了。”华雄有些兴奋的回道,他知道董卓又要收敛钱财了。“主公,要不要把洛阳城内梳理一番?”

    嗯,董卓沉思片刻,方才挥了挥手说道:“动静轻些,不要搞得鸡飞狗跳的,就以小白嫁妆的十倍取之,就好了。”

    “诺!”华雄面带笑意,眼中却闪烁着贪婪之色。

第六十七章:家国天下() 
永信宫,寿成殿内,刘协踌躇满志地看着荀爽、蔡邕、黄琬、杨彪,还有荀彧、杨修等人兴致勃勃的一边背诵、一边书写着汉语拼音,心中悠然升起一种成就感。只要这篇“天赐之文”传遍天下,自己这教化万民的功绩,在这个时期那就是无人能比的,自身气运将会更加磅礴、昌隆。

    “臣等谢陛下授予这‘天赐之文’。”荀爽等人口呼陛下,却执弟子之礼。

    刘协坦然的受了这一礼,然后满怀期待地看着几位大儒,问道:“既然诸卿家都已学会,那就说说该如何将这‘天赐之文’传于天下,教化万民?”

    “……”

    只见荀爽看看杨彪又瞅瞅蔡邕、黄琬等人,飞快地用眼神交流着,却没有给与回应。刘协不由得眉头微蹙,疑惑不解的问道:“诸卿家为何沉默不语?”

    “陛下,圣人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事,还望陛下谨而慎之。”光禄勋荀爽十分郑重地说道。

    “还望陛下谨而慎之。”杨彪、黄琬等人也随之附和。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为了不动声色的打破“愚民政策”的桎梏,所以才借着青龙现世打出了“天赐之文”的名号,没想到啊,还是出现了阻力。刘协顿感不悦地看着荀爽几人,难道你们身为大儒就不明白“愚民”的弊端?学习“天赐之文”之前,你们怎么不说?越想越来火,刚要驳斥几人,就见蔡邕冲着他轻轻地摇了摇头。

    嗯,刘协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冲着几人摆了摆手,说道:“朕知道了,你们退下吧,蔡师你留下。”

    啪!看着荀爽几人消失在殿外,刘协再也忍不住,将手里的茶盏摔了个粉碎,怒冲冲地说道:“真是岂有此理,身为大儒难道就不明白‘愚民’的弊端?更何况‘天赐之文’写的明明白白,当奉天承运,传文天下,开启黎民百姓之智,造福社稷,难道他们对上苍就没有半点敬畏之心吗?”

    “陛下,还请暂息雷霆之火。此事,非是荀爽、黄琬等人没有敬畏之心,只是一时之间还没有做出决断而已。”蔡邕劝慰道。

    没有做出决断?刘协不解地看着蔡邕,等着他的下文。

    “‘天赐之文’不愧有启蒙之称,简单易学,文字发音更是精准无误。如若照此文学习,不出三五年,便可读圣贤书,学圣人之道,进而辨是非,明事理。不出十年,我大汉便可多出不计其数的人才,一旦这些寒门学子出仕,世家利益势必会受到冲击,这是世家所无法接受的。但是,这些人才若不能出仕,恐会聚众生事,到时,陛下又该如何处置?”蔡邕不无担忧地看着刘协。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便是朕对待人才的态度。无论是世家还是寒门学子,朕都会给予公平选才的机会,能者上,庸者下!才能不如人者,又有何脸面聚众生事?”刘协不容置否地说道。

    “公平?陛下的意向果然还是倾向于寒门啊!”蔡邕不由得想起了那句‘愿我汉民人人如龙’,脸上的担忧之色更甚。“陛下可知道这样一来,世家的利益必然会遭受重创,他们势必会团结起来打压寒门。如若寒门学子能够承受住世家的打压,对陛下,对我大汉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一旦寒门学子承受不住世家的打压,陛下可曾想到过后果?”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啊!寥寥数语便将世家与寒门的矛盾点了出来,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蔡邕的确是站到了他这一边。刘协忿忿不平的问道:“难道这些世家的眼里就只有自家利益,而全然致国家于不顾吗?”

    “将家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便是世家的家国天下论啊!”蔡邕苦笑着摇了摇头。

    刘协眉头深锁,看来还是过于轻视世家的家国天下论了,这也难怪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后,引起了各地世家的强烈抵触。微微地摇了摇头,这一步对于以后的布局至关重要,必须要走下去。刘协目光坚定地看着蔡邕,伸出了右手,问道:“蔡师可认得此物?”

    “啊!这……这可是……”蔡邕难以置信地看着飞舞在空中的雍州鼎。“九州鼎?”

    “这正是九州鼎之中的雍州鼎,而且还出现了……”刘协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只隐瞒了皇子辩的事情,其余的事情则完完整整的说了一遍。“如今,在明里有坐拥西凉、把持洛阳的董卓,暗中有不死老妖赵高,以及一些未知的存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