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天国- 第5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壶天,“县长”不仅建起了镇农业技术服务站,还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带领着乡亲们成立了“壶天竹制品厂”

    此后的壶天竹制品厂生意兴隆,各种竹制品不仅畅销国内,还成为了海外的抢手货。壶天竹制品厂不仅因此成为了全镇、全县的第一经济支柱,还是全湘潭地区,乃至全湖南省的知名企业。

    而“县长”则在厂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如果不是因为临到退休的年龄了,需要赶紧为厂里培养接班人,工人们还不会舍得他们的这位厂长退居二线。

    其实,说了归齐,这还是干和不干者之间的差别。

    因为,老百姓的眼睛,那才是真正的雪亮、雪亮的!,'s ……》

第一九一章 随着这第一批船队的到来,印度方面可真是差点儿就要乐疯了() 
这还不算完。

    太平天国政府极力促成阳布至加尔各答这条道路的修建,目的其实很明显,就是为了要给安西、拉达克,甚至是西藏所需的各种物资,打开一条更便捷的海上运输线,而加尔各答,就是这条运输线的重要中转站。

    对于太平天国政府的这个目的,印度方面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于是,印度方面得“雁过拔毛”。

    先,印度方面以目前正在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反英战争尚未结束,国内的民众穷困潦倒,临时联合政府暂时根本无力承担修路及扩建加尔各答港的费用为由,要求太平天国政府提供贷款。

    其次,既然在道路修建完成后,太平天国政府不仅要长期使用这条道路,还得长期借用加尔各答港的码头,可这总不能是白使。有道是亲兄弟明算账,先小人后君子,丑话说在前面才不会给大家招惹上未来的麻烦。

    据说,当初为了研究如何既不叫太平天国政府白白地使用属于自己的港口和道路,印度方面可是动了不少的脑筋。

    有人提出,咱印度穷啊,既然是穷,也就别玩什么的高尚的了,干脆就直接跟太平天国政府伸手要钱,一年一利索,而且还得先打租,只要你给了钱,港口和道路你就可以接着随便用,省得麻烦。

    但这个主意很快就被否定了。否定的意见认为,如果直接伸手要钱,毕竟显得太外道,因为凭心而论,太平天国政府有恩于印度,尤其是他们的安西政府的首脑们,还总是把咱们当成是一家人一样地来看待。一家人嘛,张口闭口地要是总提钱,那岂不是显得生分了许多。

    另外,咱们可以动不动地讲钱,但人家太平天国方面也不是傻子,早晚有一天,人家也会把这个“钱”字经常地挂在嘴边儿。到那个时候,你受得了?

    既然直接要钱不行,又有会算账的聪明人想出了另外的一个高招儿。

    修这条路咱可使得是太平天国政府所提供的贷款啊,贷款贷款,甭管期限多长或是多短,虽然也没有利息,但那总是必须要还的。既然如此,干脆,咱们就来它个收费还贷,在加尔各答至阳布之间的道路上,设上它一连串的收费口和检查站,也不管你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外国人,统统地交了钱才能过路。这样一来,不仅钱的问题就此得以解决绝,还可以给当地的穷人们提供不少的脱贫的机会,一举两得。

    当有人几乎是带着嘲弄般的口吻,问这位会算账的聪明人,那么,一旦修路的贷款还完以后,加尔各答港还有这条路,岂不就要被永远地无偿使用下去了?

    哪这位这位会算账的聪明人当即就哈哈一阵的大笑,到那时候,收来的过路费早都被咱们联合政府吃光和喝光了,哪里会还完贷款。所以,所谓的贷款收费其实就是个永久性的来钱的行当,反正那笔贷款也没利息,爱咋咋地。

    据说这位会算账的聪明人,随后遭遇的就是同僚们的一通很扁,而且被扁的半年多也没能从炕上再爬起来。

    人穷不能之短不是。

    最后,还是真正的聪明人才提出了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

    印度方面提出,凡是太平天国政府转经加尔各答港运往安西的货物,不论是什么,都要按一定的比例,作为太平天国政府支付给印度联合政府的港口及道路的使用费用,留给印度方面。

    出于对两国长久有好的目的出发,对于印度方面的要求,太平天国政府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阳布至加尔各答的道路很快开始了建设。

    当蓝朝鼎带着他的百战精锐之师没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将本辖区境内的道路修整的干净利落的时候,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原本由印度方面应该承担的建设任务,却要么迟迟也未开工,要么羊拉屎似的东一点、西一处,根本就连不成线。

    照这样修下去,猴年马月才能修通!蓝朝鼎生气了。

    但印度方面这时却也是表现的很无辜,再找了一大堆的理由之后,居然又提出,希望太平天国政府方面能够直接出动人力方面的援助。

    碰上这样的合作伙伴,别说是蓝朝鼎,就是太平天国政府方面都无奈了。

    于是,根据太平天国政府与印度临时联合政府随即签订的补充协议,蓝朝鼎只好抽调出数千的官兵,自带工具干粮,进驻了印度境内的各个道路修建点。

    一八六一年的春夏之交,在红三十军将士们的艰苦奋战下,阳布至加尔各答的道路工程,以及对加尔各答港的改造工程,全部顺利完工。

    七月,焕然一新的加尔各答港就迎来了第一批来自太平天国政府的第一支货运船队。

    随着这第一批船队的到来,印度方面可真是差点儿就要乐疯了。因为根据两国政府的补充协议内容,来自太平天国政府的运输船队,在加尔各答港给他们卸下了大批的各种民用的紧缺物资不说,还有一些更叫他们心动的东西,那就是军用物资。

    有成吨吨级的新式炸药,还有一整箱整箱摞得像小山似的那种极其令人羡慕的、随手就可以丢的、威力无比的小炮(手榴弹),而最后搬下船的,竟然是一箱箱的长短火枪,蒙着炮衣的几十门大炮,以及与之相配的弹药。

    不过,遇到了印度这样喜欢“雁过拔毛”的朋友,太平天国政府多少还是要动点儿小算计的。

    在这次随船运送的军用物资中,像补充配备给红三十军的那些新式的枪炮,在加尔各答“报关”的时候,那是绝对不能透露给印度方面的。之所以要这么做的原因,也绝不是因为新式的枪炮毕竟暂时还是产量有限,给了别人,就少了自己。太平天国政府其实主要是不想由此而刺激本就已经在印度被搞得焦头烂额的大英帝国政府。

    所以,来自太平天国的运输船队,留给印度方面的其实是近数千支经过处理后的英造火枪,再就是数十门同样是英国造的大炮。

    这是善意的欺骗。

    不过,中肯地说,这就已经足够了。要知道,联合政府中的那位詹西女王拉克西米。巴伊,即便与蓝朝鼎关系拉得甚近,再能软磨硬泡,却也从未能从蓝朝鼎的手里得到过一枪一弹。

    当然,印度方面对此也不会十分地计较,既然是友好国家,那就信得过,大家都凭着良心做事儿就行了。

    老话说得好,吃惯了嘴儿,跑惯了腿。得了便宜的印度方面,忽然又灵光一闪,竟想到了一招更奇妙的占便宜的手法。

第二三一章 可惜的是,毕竟还处在半迷糊状态的这位副市长,却没有能把自己的意思一下子说明白() 
。b赐蹿卜实的中国老百姓。是相当宽容。懈始

    他们允许吃着“皇粮”的官员们犯错误,甚至还可以容忍你拥有着能令很多常人都难以企及的特权,只要你是一直都在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在为大家伙儿做事,而不是打着一个个明晃晃的旗号,其实却只是为了借机揩油以中饱私囊。

    在那今年代的天朝,的确也曾经有那么一段的时间,会令政府的官员们感到“很难过。”也不乏“像这种折腾法,谁还敢干事儿”的私下发泄。

    但是,天朝那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却从未就此有过半点儿的被降温,无数的官员们还在照样地忘我地工作着。对他们来说,所谓的“官员。”只不过是大家对他们所正在从事的一种职业的习惯叫法而已,这种职业,其实与工人和农民们一样的普普通通。

    要说是有什么区别,那也有。

    这就是他们所从事的这种职业,要比起广大的工人和农民兄弟来,环境要更好一些,流淌的汗水要更少一些。

    有了这许多的特殊东西,他们凭什么不去干事儿!

    农民不下地,是要挨饿的。而下地不流汗,或是肯流汗却干不好,是要影响收成的,也要挨饿。

    工人不出工,是拿不到工钱的。而出工不出力,或走出工没技术,是要影响到工钱的。没了工钱,也要挨饿。

    官员呢?难道就不适应这种生存逻辑了吗?

    当然不能。

    其实,为了要保住这份“官员”的好职业,那种宁愿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在天朝的官员队伍中自然也是不乏其人,但他们都不会生存的很长久。

    还是那句话,除非老百姓们的眼睛都瞎了。否则,这样的人就休想躲在那一个个风雨打不到,日头晒不着的阴暗角落里面,去长久地上演“没事儿偷着乐”的喜剧。

    据说在天朝曾经发生过这么两件事。

    第一件事情是发生在东北的某个城市。

    这是一个建设目标为百万人口的新兴城市,由于既有大量的日常工作等着要干,又有一批接着一批来自关内的移民需要安置,市府里的百十号人整日里忙得都是脚后跟朝前,夜里一躺到炕上,第二天早上就都有一种再也不想起来的心。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市府仅有的三位市长中的一位,竟然在办公室内被前来“上访”的一个老汉,逮了个“光天化日之下蝴猪头老汉的这说法,指的是呼呼大睡的意思”的现行。不仅如此,或许是因为实在太疲劳了,这个被“搅了好梦”的副市长,居然还是“态度相当粗暴的”对待了人家前来寻求政府帮助的老汉。

    而且更不巧的是,偏偏他所碰到的这位老汉,又是一个极倔极犟的山东老汉。

    老汉想叫政府帮助拜决的事情本不大。不过就是因为政府为他们所提前准备好了的简易临时安置房,才刚刚住进去,房顶就被一场连刮了一整天的大暴风,掀开了一道大缝子。

    其实,像这种小事情要是搁在平时,老汉也绝不会来找政府,因为老汉养了好几个强壮无比的儿子。可偏又凑巧的是,由于老汉的儿子们所属的农垦团场,也正因什么重要的事情急需劳力。于是,老汉虽然网到这里,连家甚至还都没完全安置利落,却还是一咬牙,把几个儿子都轰去了团场,而且这一去就是好几天都没回来。在老汉看来,团场的事情,总要比家里的事更大。

    所以,家里只剩下的爬不了高的老两口,就只能去找政府求援。

    都说是祸不单行,这位山东老汉似乎也是如此。

    他但到了区上,区上的“官儿”却只是“哼哈地光用嘴哄你高兴”,可两天过去了,老两口子照样还是晚上躺在炕上能见天天的星星,而白天,明媚的阳光则是照样可以通过房顶,就直接普照到了他们的屋子里。

    老汉急了!俺们可是积极响应了政府的号召,抛弃鲁南老家原有的一切,大老远地来这里支援国家建设的。当初动员俺们来的时候,你们“官儿”们这好那好地把个关外说的跟花儿似的,怎么的,人真的来了,就不管了?

    那个时候的天朝,老百姓们对“上访。这种方式,一般都是驾轻就熟。甭管你是村里、乡里还是哪里的“官儿。”只要你敢跟老百姓闹别扭,除非老百姓还一时还忍得住,也懒得去搭理你,否则的话,他们就一准儿会跨过你,直接把状告到比你更高的那一级政府去咱们到底谁更牛!

    于是,着了急的老汉不顾老伴儿的劝阻,毫无顾忌地就跨进了市政府。他要告区上的“那些官儿。们不作为!

    要说也很奇怪,那个时候天朝的各级地方政府也实在是胆子忒大,即便是在像东北这样刚刚才光复了没几年,而且某些的大山沟子里面,还有着一股股由满瞅盛老溃少所组成的十府武装,依然在跟前安讲剿的天朝组牵部队玩着躲猫猫的把戏,堂堂一级市政府的大门,也照样随时朝着老百姓们开着。

    像老汉这样的“上访户。”只需跟市府门口值班人员打个招呼,告诉他你找谁,值班的人员不仅不会睁着俩眼瞎,张口就编出种种的理由来百般地阻拦你,还会笑容可掬地帮你指明所去的方向。

    倘若你进去转了一圈儿,发现你所要找的“官儿”还就真的是没在。那也无妨,只要你愿意,大门口的政府接待室那就是你的家,喝口水、休息休息什么,随你的便。就算是都到了饭口的点儿了,你还是要继续地等,那也可以,接待室里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看上去就甜蜜蜜的小姑娘会给你开上一张饭票,拿着它,你就可以走进食堂,去跟各种各样的“官儿”们坐在一起,吃上一顿虽然很简单,但却不用你自己掏腰包的饱饭。

    当然,需要格外指出的是,你周围的“官儿”们,在这个时候那是比不上你的,因为他们要自掏腰包。而且,这里的“官儿。们也绝不会做出那种只掏五毛钱,却非要吃五元钱的可口饭菜的无耻之事。

    有意思吧?

    不过。更有意思的是,根据太平天国政府监察部的监察报告显示,虽然天朝政府每年都会足额地下拨给地方政府一笔专款专用的“接访费用是接待上访户的接访费用,可不是接待什么访问官员用的”但实际上,这笔费用却花的极少极少。

    其原因是,没有几个老百姓愿意去沾他们自己的政府的这种便宜。当然,更没有哪个地方政府胆敢恐意地去挪用这种费用。

    事实上,太平天国政府之所以会如此地鼓励“上访”目的只有一个,在这么一大片曾经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