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天国-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胜败乃兵家常事,吉安的两次变故,都有其客观的原因,论起处分来,我看大可不必。”林海丰看完东王的诏令,想了想,“从身体上考虑,胡以晃应该暂时完全修养一下,这样有利于他的尽早康复。曾水源是个战将,就是性子燥了些,作为一军主帅,指挥的岗位比起上阵冲杀来更重要。兄弟和哥哥一起联名给东王兄写个信,把他们都保下来。我看就叫胡以晃先去上海吧,他是最反对取消圣库制度的,正好一边儿修养,一边儿看看上海地区的变化。”

    “好!”石达开笑了笑,“我说兄弟,你是如何处置曾国藩和那个左宗棠的?”

    “左宗棠还算个人物,我暂时把他派到闽西做临时的专员了,我是想实际考察考察他,同时也为日后能在东王兄面前替他说上话埋个伏笔。”林海丰笑了,“曾国藩嘛,我在叫他闭门修炼呢。我们就是要把他从鬼变成个真正的人,用来说服和教育那些与他曾经同类的家伙。在战场上打倒一个对手很容易,不过,要想在思想上彻底打倒他们,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一提到思想,石达开又联想到了林海丰在上海等地搞起来的那一套。他已经感觉到,林海丰是在朝着那条不要神仙皇帝的路上在走。他当然了解天王的本事到底有多大,甚至也知道单单依靠这个天王自己,就根本承担不起天朝的这个重担子。不过,没有了皇帝,换句话说,在天朝要是没有了天王,那还叫什么太平天国?

    石达开堪称是一个难得的优秀军事统帅,可是,他毕竟只能是一个军事统帅而已。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必须要为了一个主宰,或者说是皇帝、天王去服务,离开了他们,他也就没有了方向。忠诚,是一种美德,但是,忠诚一旦变的盲目了,人就成了工具。

    “兄弟在江浙等地宣传的那个**,为兄想过多时,总有一些担忧。你要老百姓自己解救自己,不去依靠什么皇帝和救世主,提倡出老百姓自己坐天下。当然,天下平等是我们提出来的,即便如此,正常的长幼还是要有的。如果我们天朝没有了天王,或者人人都去争着坐天王,那会是个什么样子?”石达开瞅着林海丰,摇了摇头。

    “哥哥担忧的不无道理。”林海丰沉吟了一会儿,接着说到,“从一定的意义上讲,皇帝、天王作为一个国家或者时代的领袖的符号,并非不可以。就象我们的军队,军里有军长,哥哥这里还在叫军帅一样,这只是名称的问题。同样,一个国家也要有他的最高领袖。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叫皇帝也好,天王什么的也罢,他所代表的实际内涵到底是什么。现在的满清,皇帝意味着整个天下就是他们爱新觉罗家族的,他们可以一代代地把皇权传延下去。当然,这还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内在的呢?皇帝是金口御言,是千千万万百姓的主宰,揽天下之财,供自己之欢乐。更关键的是,皇帝可以亲手制定各项法令,谁都要遵守,他本人却可以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这样的皇帝能要吗?”

    “我们不一样,我们毕竟是信仰上帝,追求的是人人平等,天下大同。”石达开这话说的有些勉强。

    “要我说,这一切其实都是假的。”林海丰淡淡地说到。

    “假的?”石达开一愣,笑了笑,“兄弟怎么可以这么说?”

    “那么我请问,哥哥的翼王王爵,还有我这个安王的帽子,是不是要永远地归我们自己呢?”林海丰拍了拍头上的王帽,问到。

    “这个……当然是要这样的。”石达开点了点头。

    “看看,又是一个可以世袭的东西。”林海丰摇了摇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看咱们自己的帽子怕是也戴不到头。”

    石达开上下瞅着林海丰,眨巴了眨巴眼睛,“兄弟何出此言?”

    “太简单了,想想唐太宗李世民,再看看赵匡胤和朱元璋,什么叫杯酒释兵权,什么是火烧功臣楼?天下如果是一个人的天下,这种鸟尽弓藏的历史悲剧就会无休止地重复,想避免也避免不了。”林海丰笑着摘下王帽,“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尽早退出这个是非之争。”

    “退?”石达开哈哈地笑了起来,指点着林海丰,“兄弟啊,你可是真会开玩笑啊。退哪里去?天下未定,哪里会有咱们的退身之路?”

    “如果就是为了维护某一个人的利益,这种造反还有什么意义?”林海丰叹了口气,“你可以说我们和满清比不同,因为我们现在给了老百姓一定的好处。可我说未必。为了招揽人心,不单单是我们,谁都会以些许小恩小惠施舍于百姓,使得他们跟着我们去流血,去牺牲。到头来的结果是什么呢?无非再造就新一代的权贵,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们手里获得的土地还会再次被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财富还会归到那些新贵族的名下。接着还会有人造反,血,白白的流了。”

    石达开不能否认,其实一部中华史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至少,至少我们会赶走满清,以伸张我们堂堂大汉民族的正气。”

第三十五章早晚他们要为自己的曲线救国还债() 
“如果一个民族自己不能真正地挺立在这个世界上,那他最后是臣服于满清,或者是臣服于洋夷什么的,就都无所谓了。因为从百姓的观点来讲,他们既然改变不了国家命运,也许多数的人更喜欢选择的就是苟安一时而已。”

    林海丰长叹了一口气,凝视着石达开,“百姓们过的是日子,再好的思想和华丽的口号,都解决不了他们实际的问题。一切需要我们这些领头的人切实地去做,通过我们唤醒和培养大家真正的民族精神。让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不畏强暴,民族至上,舍得一身剐,敢把任何皇帝拉下马的真正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禁锢必须要彻底打倒。没有这个前提,所谓的民族解放就是空话。”

    石达开沉默了。好一会儿,他笑了笑,“这个问题太大,还是慢慢再谈。满清现在已经开始和罗刹国结盟,北面会逐渐强大起来。我看是不是加快一下南征的步伐,然后渡江北伐,不给他们以从容发展的机会。”

    “当然,南征的步伐是要加快,这也是我来这里的目的。”林海丰笑了笑,“鉴于形势的发展,我已经请示东王,两军合并,统一交由哥哥你来指挥下一步的两广及云贵战役。我得和宁王老弟一起,抓紧天朝的工业发展。至于北伐,呵呵,我还是以前的想法,不急。叫他们先闹,闹够了才有我们发言的权力。”

    石达开想了想,忽然笑了,“兄弟是不是有什么更大的打算啊?”

    林海丰一挤眼儿,“其实,现在和清军作战,完全就是为了练兵。哥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发展到多了不说,就建立上十个装备完整的野战军,那我们的天军该是个什么样?”

    “十个军?”石达开瞪大了眼睛,“那要需要多少的时间?”

    “两到三年。”林海丰轻松地笑到,“现在北京居然有人胆敢唱起了曲线救国的调子,先去把俄国佬请来做干老子。等着吧,英勇的红军有一天会告诉他们,该怎么来替他们的曲线救国还债的。”

    “什么曲线救国,不过是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敢出卖国家领土和主权,那就是彻彻底底的卖国贼,人人得而诛之。”石达开恨恨地说到。

    懿贵妃现在不用给皇上唱小调了,她在与奕忻一起合唱着“曲线救国”的曲子。当然,这个名词单单依靠她自己那点儿墨水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出来的,她只懂得借鸡下蛋。那是奕忻为了给大家找面子,平息朝野的愤怨,应付南边长毛的漫骂,才集中了翰林院的翰林们,想了好久,终于挖空心思地想出来的新名词儿。

    “曲线救国”,当懿贵妃听到这个专门为她的杰作发明的新词儿的时候,小嘴儿咧的瓢样的大。嘎嘎,真是服了那些汉人了,就是高深莫测,什么坏事儿只要一经他们那么捣鼓,也就成了名正言顺的事儿了。

    如果说“曲线救国”这几个字眼儿凑合在一起,还能算做是他们的发明的话,那么实际操作类似的事情的,可就不单单是他们这几块料了。

    最著名的大概要首推南宋那位可怜的儿皇帝赵构了。为了能维持南宋小朝廷苟延残喘的局面,赵构和他的爱臣秦侩,残害了坚决主战的岳飞等不识时务的份子,不惜充当金朝的儿皇帝,纳供称儿,可谓是卑躬屈膝到了极点。当然,当时没准儿秦侩心里也在盘算着的是,不妨先委屈一时片刻的,将来经济强大了,人民富有了,再去灭掉什么大金大银的不迟。可惜的是,历史没有给他这种机会,也根本就不会有这种机会。南宋小朝廷没有强大起来,反是虽然没有丧在大金的手里,最后还是毁在了更强大的蒙元的铁蹄下。这并非是大金的慈善,而是凶恶一时的大金,已经先被蒙古铁骑灭掉了。于是,有了秦侩一千多年的长跪,跪在被他残害的岳飞脚下,被万人永世的唾骂。

    再一个做的更淋漓尽致的就是吴三桂了。他怒发冲冠,说是为了红颜,我看未必,不过是拿红颜做个遮羞布而已,否则,引狼入室没法向后人交代。甭管真正是为了谁,吴三桂自己心里最清楚。他是打着借清军救国的旗号,充当了满清的马前卒,最后不仅仅是他一个,而是几万,几十万的大明军加入到这个所谓复国的行列里。结果呢,复出来一个满清国。吴三桂把玩笑开大了。等到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候,他才又想起了大汉、大明之类。大明说不得了,说了也没人再信,朱家的后人是他亲手用弓弦给勒死的。再用大汉,也不灵了。自作自受。同样,免不得后人在他的名字面前要加上三个字,“大汉奸”。

    懿贵妃不懂什么历史,满人历史太短,汉人的她看不明白。她现在就认准了一个理儿,大清不能垮。先把洋人请进来,整干净那些四起的烟尘,然后,大不了再割上几块儿肉,喂饱洋人,我还是我。

    咸丰的大烟瘾越来越凶,当然,抽着的时候也就越来越惬意,以至于早朝每次都开始匆匆而散,不散不行,再不散,他这个皇上就该散德行了。到了最近,朝会已经是难得一见的事情了。

    肃顺走了,南方形势也没好起来,地盘照样一块儿一块儿地丢。唯一能叫他感到安心的,就是随着蒙古各旗及陕甘等处人马的陆续投入,鄂北、皖北的局面稳定了下来。看来他的兰儿到底是有本事的。

    “皇上,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明天就要到京城了,六叔的意思是请皇上召见一下他,也显得我们对他们的尊重。”懿贵妃接着给咸丰点上锅子大烟,猸笑着。

    “他们的兵也来了吗?”咸丰在大烟的刺激下,脸色红晕了一些。

    “人家是讲礼节的,哪能这么的就来了啊。”懿贵妃偎在咸丰的怀里,撒着娇,“他们的几千人马都留在了天津。对了,臣妾觉得咱们也该搞个象洋人那样的新军,也免得日后总是受了洋人的制约。前两天我跟六叔磨叨了一会儿这事儿,军机处的那些大臣们也觉得应该如此,翰林们连名字都取好了。”

    “什么呢?”咸丰爱惜地抚摸着兰儿那花样鲜艳的小脸儿。

    “咯咯,翰林们说就叫忠义救**,皇上说怎么样啊?”懿贵妃开心地笑着。

    “那要花多少钱啊!”咸丰打了个哈欠,他现在可是罗锅子上山,国库里的钱紧的厉害。

    “钱不钱的,皇上就别犯愁了,六叔他们正考虑加税,另外再放开捐官的道儿。还有,俄国人也说了,可以借款给我们……”懿贵妃滔滔不绝地说着。

    “哦,哦,那样好,那样好。”咸丰又打了个哈欠,感到困倦的要死,“有爱妃在,朕就安心了。那个什么什么‘也富’的,叫老六以议政王大臣的身份接待接待就成,朕……困……困死了……”他咕哝着,睡了过去。

    看到皇上安睡了,懿贵妃慢慢坐了起来,捋了捋鬓边的散发,冲着门口侍立的小太监招了招手,两个指头在嘴边儿一比划。

    小太监赶紧跑了过来,恭敬地由手里捧着的景致小匣子里取出根香烟。

    懿贵妃抽了一口,惬意地嗅着伴随烟雾弥漫的那股奇特的香气,“这些家伙还真是厉害,我就是随口那么一说,居然还真就整出了这带有香气的烟来了。”

    小太监呵呵地陪着笑脸,“都是娘娘的圣明,安琪尔商行的掌柜说了,就为这个,也要供您享受一辈子他们的烟。娘娘可是不知道,现在这种烟已经成了烟中的极品,不要说各王公内眷争相购买,就是咱皇宫内院,知道这是娘娘喜欢的东西,也都是仿效不止。这一只烟的价钱,就够寻常人家一个月的花销呢。”

    听到小太监的这番话,懿贵妃心里相当的受用,“这个总是比抽那烟锅子要方便的多,也不难看。不过,咱也不能总是白白的享受人家的东西,我看这样吧,回头我跟六王爷说声,就赏他们掌柜的一个四品的顶子。”

    “娘娘真是大德之人,奴才就替他们掌柜的谢娘娘了。”

第三十六章“什么鞋啊?”懿贵妃一愣() 
懿贵妃可没有小太监奉承的那样的好德行。借皇上之手,发走不识时务的肃顺,铲除异己。再利用皇上悲观自弃的心理,使皇上沉湎于所谓的福寿膏,最终变成一个大烟鬼,而不理朝政,这一切可都是她自己想出来的主意。

    有人说,最毒莫过妇人心。这话有些绝对,又有多少男人不是比起女人来更凶残一万倍?女人的狠,往往来自于她们一种极度的爱,所谓爱之深,才恨之切。当然,女人为了自己的爱,对敌手的惩治手段也会更残酷。

    一个人平生的追求和愿望,是和他本人的出身,所受到过的教养紧密相关的。就象汉高祖的吕后、唐太宗的武昭仪一样,“小门小户”出来,没有那么多的高贵教养的兰儿,却是饱尝了没有权势时的屈辱和人间的冷暖。

    还在她九岁那一年,祖父和父亲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