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况,这样就能够使文丑有一段时间思考。

    当然,在文丑得知了柳仲那日的雷霆行动之后,顿时拍案叫绝,赞赏不已。同样对于众人能够在其不在此地的日子里,团结一致、共渡难关,而表示赞赏,直言他们不负其之期望。(。)

第三十四章 初归小议() 
又过了一刻钟,卢亮等并没有在官寺居住的诸县吏,方才姗姗而来。文丑亲自起身,出得大堂向着卢亮迎去:“近月不见,方亮又见精壮!在此期间,定是又寻了子正切磋不少吧!?”

    “哈哈,文君乃是何时归来的,怎地不曾通知在下一声,不然必定十里相迎矣!”卢亮阔步走来、豪爽言道。

    “哈哈,昨夜来的紧急,是以不曾告知足下,还望不要责怪之!”文丑伸手执了卢亮一手,含笑言道。

    “哈哈,君归县里,乃是县中之大幸事也!吾一粗人,怎敢责怪之!?莫不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韪矣!?”卢亮摇头自嘲道,同时也算是向文丑示弱了。

    “哈哈,方亮于县中,有大威望,何来笑吾也!”文丑顺势乘了卢亮的示弱之意,扯其手,而登堂。使得众人再次将卢亮在心中的地位升了一升,知晓这卢亮乃是文丑所看重之人,意欲培养之人。

    二人登堂,众人随后自是一番相见,寒暄、施礼,随后依次坐定。

    文丑高居堂上,卢亮居于左则首位,其后是张烈、董直、李季等一众县吏依次列坐;柳仲居于右侧首位,其后是姜哲、文霸、姜恢、李当之等一众县吏。如此,高邑县中完全倒于文丑这一方的人物,也算是到齐了。

    “诸君已知,鄙人离县近月,周游钜鹿、魏郡两地数县!为县中赢取数十大单的交易计划,算是基本奠定了县中发展之基,能够使得本县在最快的时间内,快速发展起来,不再有贼寇侵袭、甚至是破城之耻辱事!”文丑环视堂上众人,清了清嗓子,开口言道。

    不待众人回话,文丑接着言道:“这其中更有数以百计的能工巧匠、士子、武人流入我县,亦为我等此行成果之一,其中效果相必诸位已经见到了!其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本县的运转得以继续!顺利的帮助诸位解决了近来流民渐多的问题。”

    说到这里。文丑话锋一转,言道:“当然吾这不是在自我夸奖,而是确实有此效用,但是。我等这一行的益处,如今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日后诸位自会慢慢见识到,它的效用。”

    看着堂上众人迷茫的神色,文丑接着言道:“恩。这就是吾等这一次出行的全部汇报言论!有什么问题,诸君皆可问之,若有必要,吾定为诸君解答之。另外可以叙说一下自己所负责之事的现状!”

    文丑这个话音一落,堂上众人就议论起来,再不复先前的安静。也是,文丑虽然将其之行程、成果大致的讲了一下,但是具体事项却并没有丝毫提及,而那些也正是他们所好奇的。他们大多都从先一步归来的悍卒口中得知了文丑所行之梗概,早就好奇的不得了了。

    但是文丑既然不欲多说。他们自然也不敢相问,虽说文丑有言在先,尽请问之,但是却并没有得到众人的回应。还是近来自信不少的姜哲开口问道:“曾闻文君此行之意,在于钜鹿郡中之名士!不知那名扬州郡之‘名士’是何风采?!”其虽然发问,但也问的比较委婉。

    文丑,闻言,轻笑一声,面对文霸道:“既然智恒想知道名士风采,诸君意欲知晓我等此行之见闻。汝可为智恒及诸君,详解之。”这倒是一个完全之策!因为较为隐蔽之事,文霸并没有参与,自然也就谈不上泄露的危险了。就是有些隐秘之事,文丑在归来的途中,也早已提醒文霸,使其牢记保密之言,诸如王芬、许攸之谋。

    文霸闻言,颇为不情愿的起身抱拳。向着众人一礼,接着言道:“若说我等这一次行动所见之名士,那可是。。。。。。”开始了他的演说,别的地方诸如田丰、沮授、审配等所述不是很精彩,也不是很多,到了韩猛那里,顿时来了精神,讲的那是眉飞色舞,于先前简直是判若两人!

    虽说文霸之演讲除去韩猛部分外,并没有出彩之处,但是也比文丑的极度精简之语要好多了,也基本满足了众人的好奇之心,当然也有众多的呃赞叹、感佩之声,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之哲理。外面的世界很大、外面的能人很多,这就是他们的统一之感受,或深或浅,不过都有。

    “文君,眼下县中已经有了四百余妇女开始了医术的学习,不过眼前还只是停留在草药认知、穴位记忆、病例、药方观摩之初步阶段,要想见到成效,最低也要有七八个月的路要走!同时初步统计、记录在册的医匠有七十八人!其中能够独自出医的有二十九人!其他人还在助力阶段,多是药童、医童。”这是李当之率先向文丑进行了报告。

    “恩,医者,乃是乡民生命之保障也!我等自要大力发展之,这四百人还有些少,足下当再尽力争取些!不过有一点足下但请放心,不论是要等半年、还是一年,所需之物,务必优先供应之。”文丑对李当之言道。

    “诺!在下必将竭力为之!”

    “文君,眼下经过数月之准备,县中学馆、校舍等已经建设完毕,只待生员、儒生入主,辖下各乡,各亭里,亦开始了地基之建设,不过若想完全建成,怕还需要些时间!不过乡里众士子的动员工作,得益于君自广平所得典籍之功,已基本完成。”姜恢向文丑汇报道。

    “恩,还需要些时间,是多少时间?”文丑问道。

    “这就要看文君此后之政策了,若是劳动力充足、人员充沛,三月可期;若是人员被抽调较多,半年亦不可为!”姜恢皱眉言道。他知道以文丑的行事惯例,当以军事发展为主,经济发展为辅,这之外才是教育、农事等。不过这一切都是为发展军事所服务的。

    “哈哈,君知吾心也!但是学馆、教育之建设,足下亦要抓紧!吾自不会毁了自家前程!误了诸军子弟之未来!”文丑听得姜恢如此言说,朗声笑道。

    “诺,谨遵文君教诲!”

    ps:今天满课,而作者君又是手残党,熬夜码字一万,打滚求支持、求订阅、求打赏。课少时,会将字数补足一章三千字!敬请期待。(。)

第三十五章 粗知县情() 
“文君,现下县中,共有县卒二千三百五十六人,乃是按照君家曾经之标准所重新筛选建立的!此二千人三百余人中,有一千六百余乃是县卒旧兵,有一定的战力!另外八百余人,乃是从新安流民之中招募而来,还在训练之中!”卢亮起身,抱拳言道。

    “好,哈哈,又有八百壮士从军,当厚待之、从严训之,使之成一支百战之军,以护佑我县十万县民!不再有贼寇侵袭、破城之难也!另外,军粮、军资之事,方亮勿忧!自有鄙人解决之,但吾亦不欲见,粮资不入下兵、底卒之手!”文丑兴奋言道,不过最后一句话说的也是有些严厉!

    “诺!必不负文君之托也!”卢亮豪声应诺道。

    “文君,县中精锐兵卒,仅有千八之数,其中有三百人乃是新募之人,不过素质过硬,稍加锻炼之后,当成百战之兵。另外县中现下共有千五两当铠,千具为左县尉借用,五百具为我军精锐所装备!其他兵甲之数,过后吾当为君呈上详细之册!”既然卢亮已经言说了,那他柳仲就不能不开口了。不过其性吶,言说简练有力。

    “好,好,有此精锐,何愁贼寇不平,人道不兴?汝当再接再厉,将此军练就为一支所向披靡的铁军!”文丑面对接二连三的好消息,颇为激动的昂扬道。

    “诺,谨遵文君之令。”

    “文君,以目前来看,县中登记造册民众已达七万之众,若是再如此发展下去,想来我县突破八万之数,不在话下。这其中男丁三万稍余,众县民已被安排到各个建筑、工事之前,配合着县内诸事建设。粮秣供应均按照了君之最初决断,做够事物、赢取足够积分者,可得二餐之食。不能达到要求者,仅以一餐果腹。”姜哲起身回道;言语中气十足。

    “哦,能够从月前的五万余近六万之民众,发展为当下七万之众。诸君坐镇县之成效,可见一斑!当记功大赏之!民乃保境之因,亦为保境之屏障也!只有民众够多,我等方能保境安民,方才选择保境安民。而不是弃乡而迁也!如此相辅相成之关系,诸君当谨记之。”文丑略一思索,警告众人道。同时也表明了他以民众为重的思想,使得众人眼前一亮。

    “诺,谨记文君教诲!”众人交头相观之后,齐声应诺道。虽不是所有人都明了了文丑所言之意,但既然是文丑所要求的,他们自然不会当下就公然违背之!大不了在散会后,再向他人讨教就是。

    随后在堂的众人,一个接一个的向文丑汇报了自己所负责之事。均得到了文丑的一段简短的评价与期望。这其中就包括:商队的进展、商务的准备、仓狱的记录、田地的开垦、农具的打造、兵器的制造、民众聚集乡制的选址、亭里的规划等等等等,颇为繁琐,在此不再赘述。

    “诸君亦知,吾不在此期间,县里在诸君的主导、操持之下,不仅得到了上述所言的诸多成就,同样也有不少问题显现了出来。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因右县尉柳仲的果决行动,而避免了大量损失的朱、王、崔三氏意欲谋乱之事!诸君对此有何看法?!”文丑这一番话,说的颇为严厉。也能从中看出他的愤怒!

    此县是他文丑所光复的,其间经历了多少艰险?!损失了多少生命?!他又是顶了多少压力?!费了多大的心思?!方才将高邑县搞到手!正要大刀阔斧的大干一场的时候,其又怎会使得他人染指!这是他最不可忍受的!

    文丑严厉之中稍显怒火的语气,当下镇住了堂上本还有些喧闹的众人。纷纷皱眉不语起来。不知道他们是在思虑对此事的看法,还是在思考,文丑对此事的立场,若是前者,可以说明其乃是一个良臣,若是后者。则就是一个善于投机取巧的马屁精了,当然这样的判断也有失偏颇,但也不会有太大的差错。毕竟如同郭嘉、贾诩这等善于洞察人心,并且能够针对此想出策略的人,不太多!

    “文君,朱、王、崔三氏,仰仗自家乃是心中大姓,徒附颇众,是以聚众闹事、散播谣言、意欲谋乱于县之新安,实乃十恶不赦之大罪也!当惩治以明法,以儆效尤,使县中肃然,重归安宁之态也!”董直上前言道。

    其乃是久经沙场之人,对于纪法、军法等十分看重,知晓若是不能使纪法严明有效,定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往小的说会使兵卒生怨,号令不能上通下达;往大了说,会产生溃乱之军,散漫而不能成战力,逃兵、乱兵、犯民之兵丛生,是以兵不成兵而为贼也!

    董直既然提议严惩,一向同其共进退的张烈、李季二人自然认同,出声附和道:“文君,适才董君所言正是也!俗话有言‘人不以规矩则废,国不以规矩则乱!’既是犯法违纪之罪,自当依法严惩之。”

    作为此案的第一决断之人,柳仲自也有自己的看法,其言道:“根据以往卷宗及县民走访可知,此三族,于此县之中,积威久矣,向来目无法纪,多有欺男霸女之事、涨势压人之为。其本性偏恶,不能轻饶之。”却是想要为文丑处理这三族人,提供更为充实的证据。其也为军方势力,对于这样恶霸式的人物,自是厌恶为主的。

    事情就是这样,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这不,作为文丑的‘贤内助’的姜哲就对严惩这三氏族人,持有不同的意见。

    “文君自出仕以来,向来以易处而闻名,对人对己,多会留有一线之回旋之地,寄希望于此,可以摆脱君之以武出身之实也!如今颇有成效,已有钜鹿郡士子,闻名来投,实乃幸事也!但若是文君于此严惩于此三氏之人,甚至是将其尽速格杀,则可能会使远近士子寒心,君之一番心血付诸东流矣!因为此三氏,多为略有薄名之士子也!”其诚恳分析言道。

    这一番言论倒是使得文丑皱眉不已,确实是正切了文丑之要害。其有心尽数将这些人斩了,但却不敢在他如今这般不成气候之时,做此失了人心之事,但是不严惩这些人,又不甘心。实在是纠结的紧。

    “文君,智恒所言亦有道理,于县之中吾所接触的诸多士子,多有探听此三族之人讯息者,更有意欲求情者,可见此等人,可惩,但不宜严惩。”作为同县中士子接触最多的姜恢,出言提议道。

    “文君,此三氏于此县中却是颇有名望,但也仅仅局限于中资之上人家,其对于寻常黔首影响不大,虽不宜严惩,但也不可轻饶。当长计议之,寻出两全之策!”卢亮作为本地之人,出言表态道。

    。。。。。。

    随后又有数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文丑只是端坐堂上,皱眉倾听,自发问过后,再不曾发出一言。这就使得众人了解不透文丑的心思了,堂上也逐渐喧闹起来。有向左意见的双方渐渐有了争吵之态,而选择中庸之道众人则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态。

    不过,总的来说,众人并没有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对文丑在此事的决断之上,并没有多大的帮助,这就使得文丑对于智谋之士的渴求更甚了!奈何如今,以他的名望并不能争取到哪怕一个名士!其也只能采取集众人之智慧、聚群众之才力,尽量发挥‘群策群力’之妙用。

    若是寻常事件,这样基本可以解决之,但当遇到特别棘手之事时,这一‘法宝’的效用就没有那么大了。诸如今日之事。文丑无奈,左思右想不得两全之策,长叹一声,言道:“既然诸位不能达成统一之意见,那么此事就延后再议吧!明日、或后日,吾会再开一次扩大会议,到时再做决定。”

    强势如他,也不能罔顾了县丞程启、功曹乐松等人的意见。之所以召开今日会议,不外乎是想着使堂上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