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万余的俘虏,这是文丑这一战的收获,若是没有什么差错的话,这些俘虏也会同沙河乡的俘虏一般,被文丑引导为齐民。

    不过当下,高邑县内的人员还是不少的,因为文丑所带来的两三万乡勇精壮还不曾离去,正忙碌着安抚、帮助高邑县民重建家园呢!当然也有看管俘虏的意思。

    张榜安民、劝民归家,只是文丑所做的第一个任务。也是最为繁琐的一个任务,整个大军,忙碌一天之后,方才真正意义上的安抚了好了,曾被贼寇侵扰过数日的黔首。

    不说其他,只是一个个恨不得食俘虏之肉、喝俘虏之血的愤怒之情、之气,就不是很好平复的,这也是文丑头疼的问题。看来这些俘虏是不可能在此地生活了,少不得要迁往沙河乡安置。

    除此之外,就是对于战场的打扫、人员伤亡的统计、众军士的功劳记录等等,哪一个都不是容易做成的。当然这些任务,有下边的众将校负责,文丑倒也不用过于劳累,但是也不能一点也不管,万一有些人私报数据、冒功领赏呢!

    毕竟人员混杂,不可不防。其若不时关心提及诸样事务,也说明了文丑自己的一个严谨的态度,不使其手下之人,有了懈怠之心。

    除此之外,对于高邑县内留守的众县吏、将校的谈话,也是非常重要的。虽说高邑县长、县尉率部分县卒弃城而去,但是留下来的这些人可是本能忽视的,他们在此县中居为县吏、将官,对于高邑县的了解不是其他人所能比的。

    “程君,汝为县丞,怎不曾县长、县尉他们而去呢?”文丑行了一礼言道。而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衣衫破烂、蓬头垢面的中老年人,约莫四五十岁,好似一幅儒生打扮。

    “文君欲要问罪与老朽否?”那人稍微整了整衣衫,以及头发,言道。

    “非也,程君高风亮节,小子怎有问罪之心?”文丑歉意道。

    “文君不必多言了,身为县吏而不能保全县城,为贼寇所破,无论如何,老朽是有罪在身的。”那人却话锋一转,黯然道。随之又长叹一声接着道:“文君也不必追讨县君、县尉之责了,他们也有难言之隐,老朽就不多言了。”

    这句话却是让文丑愕然,‘难言之隐’?还有什么问题能够比县城之内三万人民之命重要!他们可是这些黔首的‘父母’啊!但是碍于程君方才之决然语气,也不好多问了,将问题隐于心中,只是言道:“既如此,小子敢请程君掌管安抚县民之责事!”

    “此乃吾之职责所在,文君不必客气!”那人一礼言道。文丑见状,也行了一礼,才将县丞程君送走。

    不多时,堂内就走来一个健壮之人,看其一身血袍,就知这是一员刚从战场之上下来的搏杀之士。虎步带风,昂臧大汉正是高邑县城之内的一员留守的将官,也是县尉走后,高邑县内职位最高的武官。

    此人姓卢名亮,根据文丑的前来高邑县中的数次观察来说,这是一员颇有潜力的武将,只因其刚过弱冠之年就是县尉之下为数不多的几名将官了,比起颜良、董江这些在文丑麾下任曲屯长的一点不差。还有一点就是,传闻此人武艺非常,是高邑县内第一人!这也是文丑对其重视的一个原因。

    “卢君,一别数日,终了夙愿!”文丑上前捉了卢亮的双手,真诚言道。

    之所以如此说,却是,在高邑县还不曾被黑山贼寇攻击之时,文丑前来寻求援兵,卢亮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认为应该支持文丑与郭大贤决一死战之人。

    “多谢文君援助!不然我等两万众黔首,还在贼寇的欺压之下呢!”卢亮闻言,当下就欲下拜,言道。

    “卢君不必如此,吾为桃林校尉,身负周边数县乡的安危,怎会坐视高邑县黔首遭贼寇欺辱呢!此实吾之职责所在也!”文丑捉着卢亮之手,不使其拜下,言道。

    “文君高德,远非他人所比也!只是文君当下唤吾前来,所为何事?”卢亮感激不已,随即疑问道。

    “今贼寇大军虽被吾之联军击破,并且其之大部也被我等俘虏,但是仍有数股贼寇,逃了出去,必为此地之隐患。我军虽众,但大多为借来的精壮、县卒,而眼下春忙即至,他们必然要散归各县乡了。所以这些小股的贼寇的清剿任务还是要落在卢君的肩头啊!”文丑将卢亮放开,踱步言道。

    “文君所思甚是,卢某定当接此大任,以赎先前守护县城不利之罪也!”卢亮闻言略一沉思,当下惭愧道。

    “如此,吾亦放心矣,今次高邑县造此大创,正是我等为民用心尽力之时,有卢君此言,定然可以安此县之民心。”文丑高兴言道。

    如此邀请卢亮清剿贼寇余孽,也有文丑的苦衷,不是他不想使得桃林军士负责清剿余贼,实在是力不从心,历经数次恶战,每每冲在战场的第一线上,如今的桃林军精则精矣、人数却是大减,已经不足六百人了!

    而数次的大战,也使得文丑在人们的心中有些‘穷兵黩武’的形象了,这不是文丑想要的。但是这也怨不得文丑,因为不是他想战斗,实在是战斗一直在‘找’他!他率民組兵以反抗,也不过是自卫罢了,这就是乱世,任谁也不能置身事外的战乱年代。以后的战斗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正是如此,只是如此一来,县城虽然光复,但是县长、县尉等一众管职业已空了下来,近几日,还请文具在此主持大局啊!待到郡朝之中,任命下达方止。”卢亮却是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并且请求道。

    虽说如今文丑主持高邑县大局已是事实,但是卢亮作为高邑县方面的代表,这一句‘邀请’之言,还是非常有必要言说的,这代表了正统所在。不然文丑就有些‘鸠占鹊巢’之感了。

    “自然,不数日,春忙将至,过后,吾将亲至郡中复命,想来那时县中就安稳下来了。”文丑隐晦言道,颇有一番想要趁此正是入主高邑县的意思。

    卢亮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眼睛一亮,豪爽言道:“此战之前因后果,吾定会如实上表郡朝,助君一臂之力!”

    “哈哈,那吾就先行谢过卢君了!”文丑自然意会,当下言道。

    随后两人又谈了一些具体的事情,倒是主宾尽欢之情。

    卢亮走后不久,柳仲就匆忙赶到了官寺,拜见文丑。

    “子正,数日之隐晦,有劳你了!”文丑见着柳仲,当先下堂言道。

    “仲不负文君所托,幸甚!”柳仲言道。其本来就话短,但是每每言说,比是法子内心之语。

    “子正,你我相交一年有余,算是故交了,不必如此拘谨。县城的光复,你当居首功!”文丑一拍柳仲的肩膀言道。

    “实是文君的料事之能,不然也不会有我隐于高邑县城之事!”柳仲真诚道。

    文丑见状,知道柳仲之固执,也不在这个问题上多说了,问道:“子正,你在此县之中,隐藏活动了数天,对于县中实情了解几何?”这才是文丑将其唤来的原因所在。

    “此县实情?”柳仲闻言先是一愣,疑问言道,接着了然言道:“虽不敢说尽数知晓,但也能摸得七七八八!”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下大事() 
“哦,不妨说来听听,也好为我等下一步的行动做个参照。”文丑闻言,喜道。

    “高邑县中人数原本三万有余,只此一战之后减员六七千人,且多为精壮,但是吾于县城之中活动的这几天来,也从黔首口中了解到,还有两三千的青壮被贼寇击溃而流落在外,以及近千户黔首早在贼寇来攻之前,就已出逃到西南处的深山中去了。”柳仲当下言道。

    “恩,你是说还有千户人在战斗之前就躲到了深山之中了?”文丑讶然,惊喜道。因为每一个的人口,都是他实力发展的关键所在,由不得他不关心,原本因为高邑县人口过少,又战损许多而愁眉不展的他,闻听此之喜讯,自然激动了。

    “正是,据说这些人原本是打算在战后,若是贼寇被击退就搬回来的,若是贼寇常驻于此,也就会投奔到郡治元氏县去!”柳仲正容言道。

    “如此说来,过不数日,当我军大胜的消息传出之时,也就是他们返回之日了,恩,再者,如此之大胜,也会使得不少流民、山内避难之人慕名而来吧!看来人口倒不是问题了。”文丑闻言,嘀咕言道。

    “应当是如此,不过就是不知他们何时会到。不过文君也不必过于担心,以你闯下的偌大名声,又怎么会没有人员慕名而来呢?”柳仲肯定道,接着还颇为难得的恭维了文丑两句。

    “哈哈,子正见笑了,吾之名声,不过是借助了你、谨言、公骥、子勇等诸君的支持才建立的!此恩吾深记之。”文丑闻言,先是感慨一声,接着又问道:“除了黔首外出之事,还有何事入了汝目?”

    “文君高德。”柳仲先是对文丑拱了一下手,接着言道:“原高邑县君、县尉挂印弃城之事,相必文君知之,但是相随的县吏幕僚不是很多,文君可知?”

    “哦,还有此事,不是大部分的县吏都随他们远逃了吗?”文丑在此讶然道。根据他得到的消息,大部分的县吏都已随县长、县尉出走了,而柳仲怎还有如此一说呢?

    “我说的县吏是原为高邑县民的本土县吏,他们大部分都因为这外来的县长、县尉的打压,而不得不辞官归家,赋闲而已。所以他们并没有随着县长、县尉而走;走的都是这两人近一二年提拔起来的亲近之人而已。”柳仲解释道。

    “还有如此一说!”文丑惊讶不已,他才不过出仕一年而已,对于本县平棘的县吏构成还不甚了解,更别说是高邑县的了,所以对于此事倒是丝毫不知。这也使得其本人眼光、见界,稍有局限。

    “文君不知也属正常,毕竟这些人员也都已经赋闲两三年了!”柳仲言道。

    “如此看来,还需要请他们重新出仕,以利于高邑县的发展,民生的安定。”文丑言道。

    “正是,除此之外,还有乡里现存七八家富豪大户,各有数百的徒附、家资千万,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再者还有数十户百万之家,也均有数十的徒附、宾客。此次扰乱县城,他们所出之力不小。”柳仲接着言道。

    “还有吗?”文丑闻言,目中喜色闪过,因为柳仲所言,无一不是对于其之后的行事有很大帮助的信息。

    “再者就是寻常黔首百姓思安,想来文君自是早已看出,若是能够从这一方面下手,应该能够很快的得到他们的支持。”柳仲言道。

    “此事问题不大,吾之一贯作风,安民为先!”文丑笑道。

    。。。。。。

    如此二人又谈论了一些其他事物,使得文丑对于高邑县的现状了解更深了,而其心中的规划蓝图也逐渐清晰起来,这将是文丑的另一个里程碑式的奠基之路!在天下大乱之前,所能积蓄力量、势力的重要的一环。

    若说起天下大乱,其实也已不远了。

    如今已是中平五年、三月初了,除去文丑在平棘高邑县一带,率人抵御黑山贼寇郭大贤部以外,帝国的其他数处所发生的事件,较之此事的影响要大的多。比如在今年二月份开始,中原黄巾余部就纷纷起事。

    “二月,郭太等于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镇)起事,攻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东郡(今山西夏县西北)等地。”使得朝堂震怒,但是却没有足够的兵力前去镇压一二,只能任其发展。

    因为帝国的大军现在正深陷在西北边疆凉州的战争泥潭之中。

    此事还要从黄巾之乱说起。

    中平元年十月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被朝廷镇压了下去,但是朝廷大军并没有得到歇息的空闲,因为同年十一月,羌人北宫伯玉反叛,将时任凉州督军从事边允与凉州从事韩约劫为人质,不予放还。——这个韩约就是在汉末政治舞台上活跃了二三十年之久的韩遂,而边允则是不久为韩遂所杀的边章了。

    凉州出现叛乱,时任凉州刺史的左昌,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于是他就派盖勋率军坚守阿阳县,叛军见阿阳县无法攻破,便转向攻打金城郡,斩杀了金城郡太守陈懿,胁迫边章、韩遂入伙,并且共推举边章为首领。边章又率军包围州治冀县,左昌不敌,遂向盖勋求援。

    盖勋率援军抵达冀县,斥责边章等人背叛朝廷。边章、韩遂都说:“左昌当初要是早听您的话,派兵来救援金城郡,或许我们还能改过自新,如今罪孽深重,不能再投降了。”于是,边章等人哭泣而去,解除对冀县城包围。后又包围护羌校尉夏育。而边允改名为边章,韩约也在此时正式改名为韩遂。到这个时候,他们的势力已经非同小可了。

    中平二年,三月,韩遂等率领数万骑兵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汉帝忙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及中郎将董卓征讨,都不克,而边章、韩遂等实力进一步扩大,拥有十万之众,天下为之骚动。

    同年七月,皇甫嵩以无功免归。八月,朝廷再次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副,拜董卓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都归张温统帅。连同诸郡兵步骑共十多万人,屯驻在美阳,来保卫皇家园陵。韩遂也进兵美阳。张温、董卓与韩遂等交战,不利。至此,汉庭的大部分兵力都被托在了这边疆重镇。

    十一月,在夜晚有流星如火,长达十余丈,照亮韩遂营中,驴马都发出叫声。韩遂、边章军对都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想要退回金城。董卓听说后大喜,第二天,便与右扶风鲍鸿等合并进攻,大破韩遂、边章军,斩首数千级。

    韩遂等败走榆中。张温于是派周慎率军三万追击,引军包围榆中城。而韩遂、边章分兵驻守葵园峡,反而将周慎军的粮道截断。周慎感到恐慌,便丢弃辎重撤走。

    中平四年,韩遂杀边章及北宫伯玉、李文侯,拥兵十余万,进军包围陇西。四月,凉州刺史耿鄙率六郡兵讨伐韩遂。陇西太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