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论如何,文丑的示好之意算是尽到了,想来以赵云的才能、智慧,定能感受到文丑的诚意。

    除此之外,还有原来“二十骑共闯贼营”时,在贼营中央大帐为了给文丑等赢取时间斩杀李大目,独迎数贼而牺牲的游侠江明。其家中仅剩读书的胞弟江显和老母二人,曾经文丑还率人前去探望,并遗钱数千,叮嘱道,“学习儒术,犹以颍川颍阴为最!可前往习之。”

    前几日,江显奉其老母之名前来乡亭官寺找寻文丑,意欲向其道谢一声,就告别前往颍川求学而去。没想到文丑早回了桃林塞。正无奈欲反时,柳仲来到官寺,见着是江显,随即询问了几句,得知状况后,略一寻思,言道:“文君远在塞上,如今正当新卒入伍时候,军务必然繁忙,不必再去劳烦。”

第九十五章 体系渐成() 
“正是,在下所思亦同。只是还需请柳游徼代为向文君告罪一声。”江显应道。

    柳仲回到房内,取出金饼一枚,递向江显,言道:“今汝前去颍川,路途遥远,钱财盘缠不可少,这金饼或可解你困难之机!”

    “柳君,这。。。。。。?”江显见状,慌忙道。

    见江显还欲推却,柳仲就一手将其手扯了过来,一手将金饼放入其中,言道:“就是你不需要,难道阿母不需要?总不能使阿母同你一般受罪吧!?再者你只要牢记文君恩德就是了,待学成归来,说不得还是文君的左膀右臂呢!”

    “柳君大恩,显定不敢或忘,文君大德亦然!”江显闻言,当即下拜言道。面色郑重,诚意顿显。

    柳仲送别其远去,自是不在话下。

    当然,郡上催促税赋的官吏,更是在第一时间来到乡中,催促文丑缴纳本该八月份上交的粮款!文丑好生款待一番,交出四万余石粮食来作为赋税之资。

    本来,按照文丑的想法,粮食是肯定不能放手的,但若是全部兑换成钱财的话,有五百万之巨!可不是文丑所能拿得起的,就是一二百万,文丑也不能拿出啊!虽说前次因为拜母之事,文丑还有几百万之资,但是这些钱只是用来发放桃林塞军卒月俸,都不能发放几次!更何况还有其他地方需要用钱呢!无奈只能忍痛望着郡吏率人将粮食运走。

    幸好还有一百二十万石的粮草储存,若不然,文丑还不心疼过去!由此也使得文丑更加急于寻觅赚钱之道了。

    进入十月,天气一下子就凉爽了不少,或许还与刚经历过挥汗如雨的农忙时候有关。其实九月以来天气就渐加凉爽起来,只是乡民都在忙碌中,并未觉察而已。如今一下放松了不少,难免会有突入凉秋之感了!

    凉爽的天气也在提醒着乡民黔首们,该是解决御寒的问题了。相对于以前,新安的乡民们都是在有秩文丑、乡佐王冲的特意安排下,做一些工作,以换取一些吃食来说。如今众人都是粟米在手,不由纷纷的主动地伐木筑墙起来。

    当然,伐木筑墙,建造房屋的不仅是新安的流民,就是有些原住的乡民,也半工半助的前来帮忙一二。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特殊人员,也在建造房屋。只是所建房屋,与寻常人家居住之所,略有不同。

    看其框架,明显要简单许多,而且并不是三面立墙、一面门窗之式,而是两面立墙、两面门窗的构架。这样的房屋,一盖就是数十栋来,另外还有数十间普通居所。在其旁边,另有一处工地,所建房屋,好似一种阁楼般,蔚为大观!

    这些正是文丑责令俘虏们出力建造的乡学、书馆之所。位于乡亭西南三四里处的一片空旷白地上。当然这乡学是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庠序之所了,而是如同后世的“中学”般的地方了,是教授有资质的乡民诸子百家经典的地方。

    乡学还配备有住宿之房,是给那些较远些的乡民居住之用,毕竟这个时期的,交通工具并不发达,往往都是步行。而沙河乡现下,一再扩建,怎么说也有方圆五六十里之巨!自是不可能,使得求学之人,每日往返于家校之间。

    有了“中学”定然还要有“小学”了。不错,在同一时间,沙河乡所辖各亭都一纷纷择址,建造了数栋上述的宽敞之房来。这就是所谓的“小学”了,是启蒙孩童、教授习字之所。

    而书馆的建造,则是按照阁楼之式,上下三层,每层渐小。第一层有九栋普通居民之所大小,往上递减,为六栋、为三栋。若是建造完毕的话,每层房屋都会分为藏书室、刻书室、借阅室三类,以方便书馆的管理和书卷的保护。

    这些可都是文丑借鉴后世大学里的“教室”、“宿舍”、“图书馆”等的构造而责令建造的。若是建成,不可谓不惊骇世俗。

    但是,这个时期的人们也是非常善于接受和学习的,比如文丑同王姓大汉一起进行的耕犁改造一事。当然,一定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毕竟经过了将近两千年的时间跨越。但是文丑也相应的,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改动了不少,使得它们更像“东汉”年间的产物。

    如此一来,“责令乡民遵守孝悌之道、蒙习孔孟之学,以兴庠序之教。”的任务算是走出了第二步,接下来只等,乡中众士子入学为师、各亭适龄之子入室为弟子,就算完成了第三步!

    时间在建造房屋中,飞快逝去。虽说工程量大,但是人手足够多!为没有耗费多少时间---一月而已。

    在此期间,文丑当然不能只盯着这一件事来!

    另外的诸如,选取士子为其属官,帮其打理乡中事务之事,就已进行完毕。

    诸如教育一事,自然都交给了祝口里姜恢了,令其全权负责乡学、书馆等一应事物。当然不能只是他自己,还给他配备了两名副手,以助其掌管学事。至于其怎么安排在各亭的“小学”管事之人,文丑并未多加干涉。

    另外,桃林塞上会派遣一队士卒前来驻扎,已达到威慑的作用,毕竟这里有众士子、潜力学子、书馆等,将来必是沙河乡的另一重地。

    而商业之事,文丑则是交给了他家管家陈铭,并为其配备数名副手。陈铭一生为文家谋划,忠诚问题自是不用多说。而且其一直掌管文家一切钱财事务,并且还能在文家上下两名大手大脚之家主的无度花销中将其打理的井井有条!不可不谓是大才,最起码在掌管钱财一事上,要比大多数人强得多。

    这也是文丑放心的将商业之事,交给他的另一重要原因。文丑可是想着,能够为民聚财的,若是安排了一个商务弱鸡,去管理商务,使得乡民纷纷破产为奴,这可不是他想要的。

    陈铭在得到文丑的指令后,很快就从“文家管家”转变为了“沙河乡大管家”这一角色。拿着文丑的赦令,来往于各富户豪族之家、穿插在各农户乡民之所,为组建沙河乡的商业链条,奔波不已。

    由此,文家财务之事,就全部压在了颜母身上。陈铭在时,还显现不出文家财物繁重之处,颜母也只是总览在大局,不见辛苦劳累,同时也能为陈铭分担了一些压力。

    而今陈铭抽身前去忙碌乡中商事。颜母就渐渐先出疲惫之色来,文丑不忍其母疲惫如斯,再说也不能同颜良交代!又见祝口姜恢,每日出入于乡亭官寺之所、来往于南北乡户之间。不由想起姜恢还有一个“大才”的妻子,并且答应姜恢,定会使得其“物尽所用”、才能发挥。

    由是寻来姜恢,询问其是否愿意使其妻担当他文家的管家,辅助阿母掌管文家事。又见得,若是姜恢和其妻都为文丑奔波做事,那其女姜可儿就不能让其独自呆在家中。

    承诺解决方案有二:一是使姜可儿紧随他二人之一,权做打下手,薪俸同一般工人相若;二是其一家搬出祝口里,入住文家,姜可儿自可跟在其母身边,也不用担心其安全问题,还能免除其二人的奔波劳累之苦。只是如此一来,他姜恢可就坐实了文丑家臣之名。

    姜恢当时并未决策下来,毕竟关乎到他一家的去留问题,不得不慎重。次日,就见其携带妻女及一应财物行装,赶来官寺,并入住到文宅中了。

    至此,文宅才又重新平稳下来。

    除去教育、商务之事外,还有调节乡民诉讼一事,被文丑交由了乡三老姜承的一名弟子手中。并且延请其中数名弟子作为他的属官,分管乡中诉讼、衙狱之事。其中应招而来的都是亲善文丑之人,自然就包括,那青布儒袍、方正脸颊的中年儒生,还有那名年轻有急智的张腾云!

    另外寻了一士子,负责俘虏的事务安排、赏罚巨细之人。当然,俘虏的看押问题还是由桃林塞军卒和由游徼柳仲率领的乡内青壮,共同完成。

    另寻一人总览乡中的文书之事。

    最后任命乡佐王冲和游徼柳仲分别为他的第一、第二副手!若是他不在沙河乡期间,文事一律由王冲负责;武事一律由柳仲负责。

    至此,沙河乡才算建制完全,不过却远超出了寻常乡里的规制。俨然是一座县城了,只是没有城墙和正式编制罢了,文丑任命的这些人都是以其私人名义任命的属官。并不在正规官籍之列。

    若是县令、县长的属官、私吏,是可以列入官籍的,国家也会按照品秩发放俸禄,以及提拔升迁。而文丑这种就不行了,需要文丑自己掏腰包发放俸禄。

    说到底,这只是文丑的私人任命,准确的来讲,对于乡中黔首是没有约束效力的。

    但是,因为文丑其人在乡中具有莫大的威信,所以乡民乐的承认文丑分派的众“官吏”。也使得,文丑的各种施政措施,得以顺利施行。

第九十六章 子龙回信() 
文丑拼了性命般的思政、施政,最终总算用了一月时间,将整个沙河堪堪带入正轨。

    至于其中的诸多细微之处,还需要等待此‘官吏模式’运转一段时间后,才能慢慢发现以及完善。

    在十月间,文丑亦是顺利的接收到了,来自赵云的示好讯息。

    当赵云接收到文丑的第一封信时,就大略明白了,文丑得的示好之意。不说其他,就是文丑将其家传武学也一并拿给他观摩参照,就是非同一般的气量。

    武学达到他们这个程度的人,自然不会再重新修习另外的功法。但是,若想更进一步,除了每日苦修不辍以及经历大量实战磨砺外,最好的办法就是,搜集天下武学精要,以佐证、完善自家武学。但是武学世家,那个不敝扫自珍?谁会随意拿出自家得意武学,以成全他人的武学完善呢?

    是以就能看出文丑此举的诚意了。文丑赠给赵云的《文氏枪法》、《文氏剑法》,虽说并没有将最核心的部分刻入,但是也将大部分精要原本复刻了去。

    兼之,文丑只言分别后愧意若何,不说意欲征召之事,赵云认为其知进退。再者言说“常山双雄”云云。更是对其推崇不已。

    随即回信言说,“文君之信,鄙人业已收到。对文君言,鄙人怎可妄自菲薄,以兄自居?还望文君收回‘赵兄’、‘愚弟’之言。另有幸得文君所赠《春秋》二卷、《孙子》三解!观之,有醍醐灌顶之效。在下拜过。至于文君家学,鄙人才疏学浅、不能全解,瞧之略有三四处不甚妥当,还请文君明辨,鄙人乡野之资,若有差漏之处,万望文君告知。

    另愿文君护佑乡里、功成高迁!他日或需托居之时,万望不弃。

    赵云子龙拜上。”

    赵云的一番话也是讲的滴水不漏,即应承了文丑的赞誉,又安了文丑的心。点出“家学”,自是让文丑放心,他赵云是个君子,必不会将其外传,只会留待与自己武学相互印证;又言“托居”之语,却是让文丑安心发展,他赵云已将其放入了考虑之列。

    此时的赵云,还不是日后威震长坂坡的血泡将军,亦不是独据汉水的虎威老将!只是一个还未完全学成的真定赵子龙。

    如此,文丑、赵云两人于月间,来往了三四封信件,互相探讨武学、仁政,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自然使得其二人愈加亲近。文丑更是喜不自胜,对于将赵云招揽到手的成功率大大增加,只待时机慢慢成熟即可,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是赵云这般威名流传数千年的大将!

    一月之间,房居均成。各亭里的寒门士子纷纷上岗、适龄人员纷纷入学。当然,这个‘学’可不是无偿可入的,而是要每人交纳800钱的“学资”,才可以入驻修习的。在半年期间,生员的吃食用度,一并有“中学”负责。

    至于各亭负责启蒙孩童读书识字的“小学”,则就便宜的多了,只是象征性的收取每人每年100钱。

    当然,富有军功的人家自是不用交纳任何资费这是文丑对从军之人的承诺。

    即便如此,乡里入学人员,多是原住乡户,毕竟他们相比新安的流民之家还是稍微富裕的,有些现钱资用。那些新安之户,只是能够吃饱而已,远远没有达到温饱解余的程度,自然不会破费财资,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孔孟之道、官运吏资、战阵之法了。只有那些有军功的人家,入驻了去。

    另外,“中学”旁边的书馆业已正式运转起来,五百卷书简业已入库。按照珍贵程度分别归入不同的楼层,并且已经有士子入驻,复刻书卷了。书馆自然有着一定的准入规则,正是这些规则使得乡里士子甘心为文丑所用。

    带学半年这可取书卷十卷、一年者三十卷、三年者五十卷、五年之外,任意取用。当人啊这些取走的都是复刻本。另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功绩,也一并有取用书卷之权,纷纷杂杂硬是将乡里士子捆绑到了他的“战车”之上。这一点倒是让乡三老姜承,甚为诧异、叹佩!活了这么久,还没见过这种让人为其所用形式的呢!

    而桃林塞八百新卒,在饱受了老卒一月磨练之后,略微有些威势了。最起码已经摆脱了刚入伍时的浓重乡土、农夫气息,替而代之的是隐隐的煞气。

    这批新卒也开始担当乡里向外的一些任务了,诸如,今次前来书馆驻扎的就是一队新卒。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