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虽说无言,但个个面色深沉,冷煞之气涌现。

    “扩军一倍,不使能用军卒之数太过薄弱;精兵强将,必使众军以一当十!万不可教黑山贼寇小觑了我等!”文丑朗声言道,语气铿锵,颇有一番掷地有声之感。

    “扩军、精兵!”董江,这唯一一个曲长,高声和道。

    “扩军、精兵!”

    “扩军、精兵!”

    “扩军、精兵!”

    由是堂内众人,齐喝三遍,文丑方将手一抬,虚压言道:“好,如今吾也不多言,此次招募的最低限度,诸君也都瞧看过了吧?不知可有谁还有补充?尽管道来。”

    其实文丑、姜宣、董江等已将招募条件规划的很详细了,之所以还有这么一问,是例行询问、也是抱着万一的想法。毕竟,多一人,就多一个想法。但,现实是文丑他们做的规划很充分。

    “既然没有疑问,那么现下就分派一番吧!”文丑笑言道。众人不由精神一振。

    “曲长董江,率一百精骑前往高邑县招募军士。”文丑当先言道。

    “属下领命!”董江起身迈步来到堂中,半跪抱拳言道。再起身双手接过文丑递来的一叠招募布告。

    “屯长颜良,率五十精骑前往高邑境内大营乡招募军士。”

    “属下领命!”颜良亦是起身,迈步来到堂中,郑重的半跪而下,抱拳言道。再起身双手接过文丑递来的一叠招募布告。并没有身为文丑之弟的特殊之处,这也是文丑比较欣慰满意的。这样的颜良,才会如后世般,成为一名良将!至于能不能担当帅职,就另说了。

    “屯长文霸,率五十精骑前往高邑境内济河乡招募军士。”

    文霸有些惊喜的迈步而出,半跪抱拳言道:“属下领命!”并恭谨的接过招募布告自是不必多说。

    如此,仅有的二百精骑全部派遣了出去,只因高邑县在桃林塞西南部,正是黑山贼寇所盘踞的方向!文丑害怕兵力分散,会使得闻讯而来的黑山贼寇各个击破。而率领精骑,就是出现了突发状况,也大大增加了,军卒逃回的可能!

    而大营乡和济河乡则是高邑县境内仅存的两个乡了,每个都有近万人,同沙河乡一般,多是流民新安。而高邑县中,据说足有两万之口,同样涌进了不少流亡之人。

    安排了高邑县及其辖内两乡人手后,就是本县及附近四乡了。

    “屯长铁千,率五十骑兵前往棘蒲乡招募士卒!”文丑顿了一顿,言道。

    铁千并没有意外之色,正正派派的领命后,接过招募布告。返回座位坐定。这铁千本就是棘蒲乡游侠出身,令他前去,效果可能要好一些。

    “屯长刘庆,率五十披甲之卒前往梁堤乡招募士卒!”

    “属下领命!”刘庆兴奋的半跪抱拳言道。

    “屯长苏贾,率五十披甲之卒前往大寨乡招募士卒!”

    “属下领命!”这个隶属于十八骑的屯长,亦是兴奋应道。

    “司马姜宣,率一百军士前往平棘县城招募士卒!”文丑接着言道。

    姜宣闻言,先是一愣,当下就反应过来,迈步而出,半跪领命:“属下领命!”本来他以为,文丑会将他留在乡中呢!不想却是被派去竞争最为激烈的县城!因为当下的平棘县君、县尉多有德行,城中人家,怎会应募为外军呢?

    “鄙人和书佐陈宁留守塞上,兼职招募本乡士卒。”待姜宣将招募布告结果后,文丑方才,舒了一口气道。接着又看向那些没有分派到任务的众人言道:“至于其他各屯、队长,各回本部,尽全力配合领队之人招募士卒!”

    当下平棘县也算个大县,共辖四乡。除去沙河乡两万余口人外,其他三乡都是四五千人口不等,而县城中有近三万人!若是寻常时期,六七万人口的县城,也不算多大,但这是贼寇频发的年代,不知道有多少齐民放下锄头,拿起了刀剑。若是下一任县君上任之时,恐怕就是‘县令’而非‘县长’了。

    “诸位,务必牢记招募军卒的准则!记得是精兵,宁缺毋滥!”文丑最后提醒道。

    “谨记君命,宁缺毋滥!”众人和声道。

    “如此,事不宜迟,诸君前去准备吧!”文丑言道。

    “诺!”众人应道,自行散去,前去‘调兵遣将’自是不不多说。

    不到一个时辰,董江、颜良、姜宣等人就分别率人出了桃林塞,前往各县乡去了!诺大的桃林塞,只剩下五十骑卒、五十弓箭兵、五十步兵了!留守人员倒也齐全、平均。文丑又从中各抽取二十人来,向沙河乡赶去。书佐陈宁则率领剩余人员,谨慎镇守桃林塞。

    要说文丑几乎将全军都分派出去招募军卒,是有些冒险,万一此时贼寇来攻呢?但文丑也是想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军卒都招募好,不给黑山贼寇反应的机会。这样就可以规避不少风险。

    做出如此决策,也是文丑已经派遣探马、斥候,连续数天将桃林塞方圆百里巡查了好几遍,发现并没有大股匪贼活动后,才下的决定。

    这次招募的时间是三天,不论招募到多少,必需停止,然后返回桃林塞。尤其是前往他乡的分队,更是如此。

    这次军士招募评定方式同第一次招募时相若,只不过提高细化了不少。

    比如最主要的气力评比,原来规定的测试石锁共有三百斤、二百斤、一百五十斤、百斤四个层次,并且十六至二十岁最低标准为百斤,二十一至三十五岁间的最低标准为一百五十斤。而此次用来测试的石锁则有五百斤、四百斤、三百斤、二百斤、一百五十斤五个层次,最低标准也相应的提升了一个档次。并且正规军又比后勤军高一个等次!不可谓不严格。

    其他的武艺、骑术、射术的测试,与气力测试相若,分别增加了难度。并且年少者优先入伍。

    这招募一开始,就十分火爆,不论是本乡中,还是外乡的,纷纷赶来参加测试。只因文丑又加重了军士待遇,月俸又100钱增加到150钱,每日三餐饱食改为每日三餐饱食隔日一顿肉食。更有优厚的抚恤制度,黔首们怎能不积极?

第九十四章 赵云讯息() 
尽管乡民黔首们,积极参加测试,但是这次的标准硬生生的提升了一个大的层次!所以大多数人不得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也有能够顺利达到标准的,大多也是‘后勤兵’水平,偶尔有几个正规军水平的,一时纷纷承受着围观黔首的羡慕、嫉妒目光,也是颇为得意。

    不过,随着消息的传开,前来测试的人次也在迅速的增加着!若不是带着足够的人手,恐怕负责招募的诸位都会更加忙碌吧!颇为可喜的是,合格的人员也在慢慢积累着,而且甚为可观。

    就这样,三天时间,一闪即逝。各地的招募人员,纷纷集结队伍、收拢新招收的青壮,向着桃林塞赶去。

    因为远近不一,所招收的新卒数目也不相同,所以诸人赶回桃林塞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最先抵达的自然是留守沙河乡的文丑一部。此次招募到的新卒,因为要求严格,要远比上次少得多。二百三十一名后勤兵、七十六名正规军,拢共也才看看三百出头。

    紧接着归来的是本县的其他四支队伍。各有所获:军司马姜宣于平棘县城招募后勤兵三十六人、正规军三十一人;屯长铁千于棘蒲乡招募后勤兵二十六人、正规军三十九人;屯长刘庆于梁堤乡招募后勤兵二十一人、正规军三十二人;屯长苏贾于大寨乡招募后勤兵十七人、正规军二十三人。

    按说,各地的乡民能够通过招募测试的,都应该是‘后勤兵’这一层次远多于‘正规军’这一层次。但缘何这招募而来的却是两者相当呢?甚至有些地方还是后者多余前者!实际上却是因为后勤兵的薪俸待遇只是正规军的一半!所以大多数通过的乡民,没有入伍罢了。

    这一现象,在远赴高邑县三处招募士卒的董江、颜良、文霸队伍里,同样拥有!而且更甚。曲长董江所去的高邑县城所招收的人员是最多的,有后勤兵三十六人、正规军七十三人;接着就是颜良负责的大营乡,招募后勤兵三十三人、正规军五十六人;文霸所去的济河乡招募后勤兵四十三人、正规军三十七人。

    由是,历经三天招募,又经两天赶路,所有军卒才平安返回桃林塞。

    共计招收后勤兵四百四十三人、正规军三百六十七人,其中年少者共有二百五十一人。骑术精湛者四十六人、射术精湛者七十三人、武艺高强者六十七人,余者皆为气力通过考核的了。其中射术精湛之人,大多自带硬弓,是个意外之喜。

    这些外乡应募的半数人员,都是拖家带口而来,文丑又命人将其现在塞上安顿下来。若是,这些新卒顺利通过数月的训练考验,正式加入桃林军,对于他们的家眷自会多加照顾的。

    新卒集合之后,文丑又是一阵欢迎致辞,并勉励其用心训练,好保乡护民!其他军干,依序演说一番,并分派好各人负责屯队,方才散去。明日起,就进入训练时间。

    至此,历时六天的桃林军二次招募之事,方才落下帷幕。

    而时间的车轮,亦是缓缓的驶过金秋九月,进入了更加凉爽的十月。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些事情。

    比如:有传闻言,近期祸乱了常山国一两个月之久的夷骑丘力居部,最终还是在代校尉赵云率领的骑兵队的无限骚扰中折兵过半,仅余二千五、六百骑!而不得不狼狈的退出常山国。而代校尉赵云所率两千骑兵队伍亦是伤亡大半,仅仅幸存五百骑。

    从中也可以略微窥出赵云率领骑兵作战的能力!其竟然以两千之弱兵,硬撼以骑牧著称的五千余乌桓骑!并且使得其伤亡过半,虽说赵云所率的骑兵也伤亡了千五百骑!

    但是要知道,赵云所率的这两千骑兵,有近八百是临时从各家各户收集起来的劣马、弱兵所充当的,只有一千二百骑才是常山国所有的常规骑兵。就是这千二骑兵,也在其上任校尉的愚蠢决策下,一战而损至不足千骑的地步,所以才有了赵云的代校尉之职。

    由此,也有了常山赵子龙的名声,可以说是声名鹊起了。并同数月前在常山国南部建军一部,抵御黑山贼寇的文丑文子孝,并称为“常山双雄!”并且渐渐有了超越文丑的势头,颇有些后来居上的意思。当然,现下这种消息传播的并不广,只是在一些士子的清谈集会上流传。

    而如今,功成返军,本该“升职加薪”的赵云,却并未能如愿。因为,虽说有相国冯公赏识,但却遭到了常山国原有的顽固军势的嫉恨,以赵云率军阻敌不力、伤亡惨重为由,不提拔其为校尉,而是改任为一个小小的队率之职!赵云怎会曲就!而原骑兵校尉却并未受到多大的处罚,并且明降暗升!

    这叫文丑颇为气愤,随后虽说相国冯公答应文丑可以做其本人的亲卫曲长,赵云也以学识浅薄、不能胜任,还需归家勤奋攻读一番为由,而委婉的推辞掉了。可以说是让这些士子之流,在清谈之际,亦是纷纷感慨郡朝的黑暗、腐朽。

    当文丑得到这个消息时,当真是又惊又喜,当下就坐卧不安起来。惊的是,赵云当真做到了以弱兵之力,驱赶强敌出境之为!喜的是,赵云并没有就此高升,而他也就大有机会将其招募而来了。

    当下,就欲撇下正如火如荼的招募士卒之事。赶往真定赵云处,将其延请过来。以上想法仅仅只出现了一下,就被文丑否定了。将激动的心情平复下来后,又深深的为赵云惋惜一番,至此功绩还不得重用!

    相对而言,他文丑就幸运得多了,并不在郡朝之中,而是在偏远之地,想来也入不了郡朝上那些大臣、将军们的眼!也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从而可以安稳发展。想到这里,文丑轻叹一声,自语道:“看来,日后若要进一步发展,少不得要多走动走动了!”

    感慨过后,又细细思考,将赵云招募而来的可能性。经过一番剧烈的思考、辩证,得出,眼下将赵云招募到手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后,又是一阵黯然。

    别的不说,他文丑只是一个得不到郡朝支援的校尉,能够承诺人家赵云什么?曲长?人家连国相的亲卫曲长都不看在眼里,会看中你一个偏僻之地的曲长?军司马?一军副职,那么又将姜宣置于何地?其不曾有过,反而有功。若是文丑撤了姜宣的司马之职,推赵云上位,那其手下的众多兵将怎么看他?明显行不通。再说人家赵云还不见得稀罕他这个司马之职呢。

    这也不行、哪也不可,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那也不是他的性格。经过反复思考,文丑还是决定,去信一封,以示交好之意。

    其信上言:赵兄台鉴,荒林一别,一月有余矣,当日,兄以追寇要事,匆匆而去,弟未及拜谢相救之恩,日后多有心愧不安之思。至家,屡有辗转之夜,心思兄追寇事!若非身系数万乡民之安危,恨不能快马一匹,随兄驰骋杀敌,岂不快哉?

    幸而,近闻兄率强儿已将夷寇驱逐出境矣!常山百姓之大幸、千里黔首当呼君德!心想,此功必可上达视听、流芳于史,愚弟艳羡之。士间清谈多言“常山双雄”,于弟观来,只兄之英武方可称‘雄’,弟远不及也,愧之。

    却转而闻听,兄未赴职,复归贵宅,欲攻书、强技于日间。弟感佩兄志,甚向往之。今有《春秋》二卷、《孙子》三解,仅供拜上,望能助兄一二!另闻兄,枪法无双、剑术精奇,固拜兄指摘《文氏枪法》、《文氏剑术》一二,不胜感激。

    愚弟文丑子孝谨上。

    文丑写毕,又反复看了几遍,觉得没有差错后,方另外寻来信封上书“赵兄子龙敬启”,将信笺折叠平整,小心放进去,盖上封泥。又分别命人将上述几卷书,尽快复刻出来。然后同信笺一并,派遣了一得力军士,打马向真定赵云处送去。

    不论如何,文丑的示好之意算是尽到了,想来以赵云的才能、智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