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冲闻言猛然一惊,连续低吟数遍,犹自有一种振聋发聩之感!心道:“文君好志向,远非我等所及也!”

    而当王冲从思考中回过神来时,文丑一众人已走出百十步的距离了。连忙放下心思,上前赶去。

第六十三章 姜家子的选择() 
众人回到官寺,已将近夜暮时分了,而董江、铁千二人已在官寺等候多时了。

    文丑见这两人并没有如往常一般,在天色大黑时才来到官寺,即知定是桃林塞的建筑都已修葺完毕了,想来明日既可率人入驻,开始训练了,不由大喜,紧不上前询问道:“董君、铁君,可是桃林塞修葺之事,完工了?”

    “正是,今日下午时即已修葺完毕了,又命人打扫清理了一番,方才回来向你禀报的。”董江言道。

    “好啊,好啊,明日就可以开始训练了!”文丑激动道。

    “大兄,明日当真可以开始训练了么?”颜良摩拳擦掌的言道,文霸亦是双目放光,探头询问。

    “嗯,……可曾通知了入选的乡民?”文丑以手抚额询问道。

    “我们归来时,不曾见着你,想到你昨日所说,尽早步入训练之语,我就与铁君一商量,私下决定,令乡卒传讯各亭了,还请文君治罪。”董江闻言,瞧了铁千一眼,恭瑾拜道,铁千亦是下拜请罪。

    文丑闻言,忙上前将二人托住,赞誉言道:“二君,此举正和我意,万不可下拜,有二君相助,吾定能训出一支铁军,以保境安民啊。”

    “多谢文君不罪之恩!”董江、铁千感激道。这件事虽小,但若是非要上纲上线的说,是可以往私传军令上靠的!当然董江、铁千两人也是知晓文丑之脾性,知其必不会怪罪,方才这么做的。若是以后,在关系到军队生死之时,他们是万不敢如此而为的,只观其二人请罪之举便知,这也是文丑赞誉他们的原因。

    “来、来、来,为庆祝,明日训练开启,今日我们不醉不归!”文丑一手扯着董江,一手抓着铁千,豪言道。

    众人哄声应好,随即忙碌起来。不多时老张头就将菜肴饭食等一应事务一一做好,由阿二等乡卒伶俐的端来,上案。酒足饭饱后,沉沉睡去,自是不在话下。

    这边文丑等人吃酒谈笑,何其乐也。而在陈棚里的乡三老姜承家中却是另一番景象。只见姜承端坐堂上,姜志、姜恢、姜宣三人端坐堂下。姜志二十四五、姜恢二十一二,正是姜承的另外两子。而今三人给姜承请安,却被姜承叫住,看样子是要说教一番。当然此姜恢非姜可儿之父。

    “咱家避居于此的缘由,想来你们也都知道了吧,转眼间亦是十几年了,本以为今生不会再有什么机会的,不想却出了此等巨变。”姜承看着堂下端坐的三人言道。

    “知道一些,阿父今日言此何意?”老大姜志出言问道。

    “自禁锢之祸起至今,十几年来,已累及吾家三世!而中平元年,黄巾贼起,朝堂担心士子心有怨毒,同黄巾贼一起造反乱上,而禁锢稍解,以期士子感恩戴德,到今天,已又过了三年矣,但如今全国范围内,贼起多如牛毛,叛乱屡禁不止,想来完全解禁之日应是不远了。”姜承并未回话,而是自顾自的说道。

    “阿父意欲出仕于朝堂否?”老二姜恢颦眉言道。

    “我老了,早没有这个野心了,但你们正年轻,当为后代着想一二,不可默默无闻于此荒野之中。”姜承摇头言道。相对于他们士子而言,这乡野文化之贫瘠,当真是荒野了。

    “阿父不是时常教诲我等,当修德养身,以待时机?莫非现如今时机成熟了?但禁锢犹在,朝堂疑心犹重,吾不见时机在何,请阿父教诲。”老大姜志恭瑾询问道。

    “志儿,你所言不差,但只是着眼大处,而未能思虑细节,此非名士所为啊!”姜承摇头言道。

    一直不曾说话的姜宣闻言,双目一转,心想:“阿父,今日将我兄弟三人聚集起来,又言说有了什么机会,又不是着眼大处,而在就近发生所有的事中,最瞩目的就是文氏文子孝的崛起了!莫非阿父所指,就是当下文氏文子孝所为,带来的转机?”想通后,姜宣整衣言道:“阿父所指,可是乡有秩文子孝?”

    “有秩文丑文子孝?虽说阿父对其多有推崇,但我却不以为然!一乡间豪户而已,能有什么见识?日后能有什么成就?”姜恢闻言摇头言道。

    “二兄,此言差异,你是不曾同文君共事,与其交谈。”姜宣早瞧得其父,在他说出文子孝之名时,就双目一亮,并赞赏点头,自是知晓其意。故壮言道。

    姜承闻言,双目之中赞赏之色犹浓,看着姜宣点头笑道:“宣儿,汝多次与有秩相处,可言其之为人若何?”

    “诺,文君其人,勇、谋、略、胆皆盛,更能礼贤下士,折服轻侠,以导恶向善,更有怜悯贫民之心,为乡人谋福利,年纪虽小,但已为一乡之宰,一军之主,日后不可限量。”姜宣先是向姜承应了个诺,接着对其二位兄长侃侃而谈道。

    “你一人之言而已,那么从何处可见其之勇、谋、略、胆皆盛?”姜志责难道。

    “一击而斩贼将,于万余贼军中,斩杀贼酋,可谓勇猛否?”

    “可谓。”

    “桃林塞伏击,令人于林间鼓嚷以为疑兵;夜袭贼营,分次渐进,擒贼擒王,可谓智谋否?”

    “可谓。”

    “闻贼起之讯息,众人皆言逃难避居县城,独文君能辨析当时之状况,双方之优劣,并给出解决之道。可谓谋略眼光否?”

    “可谓。”

    “置身于万贼,犹自进击;一击而诛灭盘根乡亭百年之久的恶霸林氏。可谓胆否?”

    “可谓。”

    姜宣一连串的言说发问,使得其二位兄长,只点头称是。而姜宣犹自不停歇,接着发问道:“上任伊始,不忘于战阵有所伤亡之家,自出钱粮安抚,可谓善待士卒、怜悯贫民否?”

    “可谓。”

    “前来拜谒阿父,执弟子之礼,不嫌监门陈明止之贱,一并以礼相待,可谓礼贤下士否?”

    “可谓。”

    “聚轻侠以为民用,保境安民,可谓导恶向善!”

    “可谓。”

    姜宣一连串说了如此多,不由有了些口干舌燥之感,停歇下来,端其案上木碗,将其内凉浆一饮而尽。

    姜承一直瞧着堂下三人之言谈,听到此处,亦是以手击掌,并出言赞道:“小儿,太咄咄逼人否?”此时风气,清议时人之是非之时,正当咄咄逼人,以势夺人,以压对方之言论。

    姜志、姜恢亦是叹服击掌,言道:“如此说来,文君其人,必一时之杰也。”

    “论也论了,谈也谈了,不知我儿可有出仕之心?”姜承趁机言道。

    “出仕?为文君门下吏?”姜志出声疑问道。

    “正是,有何不妥?”

    “非是不妥,但……但文君毕竟为一乡野之族,我家世代大儒士子,我祖八俊之首,我父你曾为郡国之相,我怎能做他的门下吏呢?那岂不是辱了咱家之颜面么?”姜志埋怨着一口气言道。

    一时堂内静默了起来,只有姜志急促的呼吸声。

    “你们也是这个意思?”姜承敛了笑容,看向姜恢、姜宣言道。

    “嗯,我家为名门大家,怎能为他一粗鄙乡野之人的下属呢?我赞同大兄的言说。”姜恢犹豫片刻,言道。

    “不然,我们虽为望门,但囿于禁锢之祸,不能出仕,近来才有稍解。但名门之说,毕竟是承祖上的余荫,非大丈夫所为!”姜宣豪言道。

    “如此说来,就只有宣儿,愿意为有秩的门下吏了?”姜承言道。转而又意味深长道:“名门望族,非志士之所倚也!”

    姜志、姜恢对视一眼,拱手言道:“非愿违阿父之命,只觉才有不足,但欲修养身性,以备后观。”

    “罢了,既然你们不欲出仕,我也不会强求,宣儿,听闻文君明日就要开始训练桃林军了,你明日可前去拜谒一二。”最后姜承起身言道,就往堂外走去。

    姜志三人,忙起身相扶。

    “还有,寻了明止一起去吧!”姜承将进卧室时,又转身对姜宣言道。

    “诺。”姜宣应道。

第六十四章 谈论练兵() 
翌日,姜宣早早起来,给其父请安。

    “宣儿,今日你去拜谒文君,不出意外的话就会有个一官半职,今你虽未至弱冠之年,但也要有个表字了。”姜承将手中竹简放下言道。

    “瑾听阿父赐字。”姜宣闻言忙伏身拜道。

    “你名为宣,即为言意,但要慎言,我给你取字瑾言。可否?”姜承以手有节奏的敲打着案榻,皱眉思索良久,方言道。

    “谢阿父赐字。儿定不负阿父之望。”姜宣再次恭瑾伏拜道。

    “好好,你去寻了明止,前去拜谒文君吧!”姜承欣慰言道。

    姜宣辞了其父,除了家门,于里西寻了陈宁,一同前去拜谒文丑自是不在话下。

    ……

    天明,文丑早早起来,甩了甩头,意欲将昨日醉酒残留的醉意挥洒散去。又寻了颜良、文霸、柳仲等一干人,策马赶往桃林塞去了。

    “文君意欲如何训练乡民呢?”董江于路上询问道。

    “当然是教其习练技击之术了,这样才能勇猛如我等一般!上阵杀敌,岂不快哉,哈哈。”不等文丑回答,文霸在一侧豪爽笑道。

    文丑闻言,严声责怪文霸道:“匹夫之勇何足道哉?即使如公骥、子正、你我一般,也不过是十人敌、百人敌罢了。往惜,西楚霸王项籍年少时不好读书,击剑之术又不成,他的季父项梁大怒,问他想怎样?他答道:‘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一人敌、十人敌根本不算什么,万人敌才是天下英雄。”

    西楚霸王威名赫赫,文霸自是知道。他问道:“那怎样才能做到万人敌,成为英雄呢?”

    “将兵卒编练为伍什,一令之下,进退齐整,将卒一心,不惧敌营千万,便是万人敌了。”文丑想了想言道。

    文霸喃喃道:“‘不惧敌营千万,便是万人敌’。”心神往之,握紧拳头,暗下决心,一定要操练好兵卒,成为万人敌。只是,却有一点不明,就是文丑还是不曾说出该如何操练呢。他问道:“大兄,那又该如何操练呢?”

    这个问题,文丑早有思索。文丑当下答道:“操练之道不外乎以下三点。一,练其纪律。二,练其气力,三,练其技击。且以纪律为主,气力、技击为辅,三者缺一不可。只有纪律,有神无形;只有气力,莽夫一个;只有技击,亦是匹夫之勇!皆不足取也!”

    “那么,何为纪律呢?”董江来了兴趣,接口问道。

    “纪律者,即下听上命也,要想有纪律,首先得上下有序。”文丑言道。

    “何为上下有序?”董江又言。

    “这就是军队要编成部曲,队设队率,下设什、伍,各选其长,分别统带的原因了,而这样就是做到了上下有序。有序了之后才可以谈纪律。简而言之,纪律就是要部曲之内,下级绝对听从上级的命令。”文丑间言道。

    “乡民黔首,平时鼓噪而来、簇拥而去,趁着大胜的气势,还有些许作用,也还能听从上官之命,如桃林塞大胜贼寇一般。可这只是有优势的时候,若碰到顽强抵抗的敌军,而优势又不在我方,如那日身陷李大目部埋伏之中,正是生死之际,难免会有胆怯者,怕是就不能让他们听命了。……,要让下级绝对服从上级命令,很难,文君又是怎么想的呢?”董江闻言,细思片刻,言道。这两场战斗,他都有参加,对于乡民前后表现的反差,记忆深刻。

    “诸君可知先秦之时,孙子练兵之故?”文丑言道。

    “孙子练兵,多有耳闻,只是知之不详,还请文君详解。”董江尴尬道。

    “简要说来,就是孙子受吴王之命训练宫女,吴王使王妃担任队长,但宫女们在训练之时嘻嘻哈哈,不听指挥,孙子以军法将队长王妃处死,王妃是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但还是被正法了。杀了妃子后,宫女们就言听计从,很快变得训练有素。”文丑简言道。

    董江猛然一惊,为难言道:“斩杀?都是乡里乡亲,怎能下手呢?”按照两汉律法,不可妄动刑法,当然若是当真违了军法,斩杀之刑,也是不容质疑的。

    文丑笑道:“我们这是练兵,日后是要上现场的,当然要从严管理了!非是平常组织乡民操练,以秋冬备寇,春夏防贼。但话又说回来,若非迫不得已,吾亦不会按孙子练兵之法,将人斩之,只需学习其练兵之意即可。”

    董江听闻文丑如此之言,方才放下心来,问道:“那其练兵之意又是什么?”

    “令行禁止。”

    “如何能做到令行禁止?”

    “有功即赏,有过必惩,是以赏罚分明。树立威严使其惧,确立信用使其信。威信立,则令行禁止。此兵之常法也!”

    董江低头想了会儿,点了点头,说道:“我懂了。你说一练纪律,二练气力。气力又该怎么练?”

    文丑笑道:“练习气力之法,在乎持久之道,非朝夕之功!要不然,我也不会将气力作为募兵的首要条件了!”

    “持久之道,就是平时如我们那般打熬气力了?”文霸问道。

    “正是,练其气力,优点有三,其一,可使人心坚毅;其二,续战能力很强;其三,斩敌效果更嘉!”文丑言道。

    “那技击我也知道了,就是我们所修之技法了!你说是不是,大兄?”文霸嚷道。

    “非也,平常的乡民黔首,怎能如我等一般,我们那个不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武学侵湮?而乡民不同,若是让他们学个十几年,岂不是不用打仗了?”文丑敲了文霸一下,言道。

    “那文君之意是?”董江言道。

    “只训练其一些简单实用的刀劈剑击之术和弓矢射击之法。真正起作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