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比起田元皓荀彧,甚至李宣田畴这样的文丑故交。元氏荣却一直自觉均不如之,认为自己尚未能融入文丑的核心圈子,早就提足了劲儿想办成募粮这件大事,消能以此来奠定他在文丑圈中的地位

    他为这件事准备了很长时间,并和他的父亲商量过多次,已有了一个成熟的计划他从席上站起。行至堂中,面向文丑,按溅身,大声说道:“中尉放心,此事荣必能办得万无一失!”

    文丑笑道:“好,那我就静候你的佳音了”

    元氏荣不多废话,下拜行了一礼,退出堂外,穿上鞋子,自去传檄募粮

    田元皓探头向堂外看,看他出院去远,转脸笑对文丑说道:“中尉,公宰刚健敢为,家又是本郡冠族,上有相君檄文下有他亲自操办,募粮之事自是如反掌观纹,手到擒来”顿了顿,又道,“不过话说回来,却也不能大意”

    就像李瑾说的,今年颗粒无收,粮食本就紧俏,那些豪强大户一个个都不是善男信女,向他们要粮实同於下刀割他们的肉,元氏氏魏氏乐氏这样的士族或许还好说,有元氏荣出面,他们纵是不愿,大约也不会生乱,可如杨氏韩氏这样的豪强却就不一定了

    尤其是杨氏,因为文丑沙汰郡兵一事,杨氏的族长对文丑已经十分不满,私下里多次去拜谒黄明等郡中大吏串联县中的大小豪强,隐隐有聚众与文丑相抗之意,募粮的檄文一下,可以预见必将会激起他更大的不满,说不定就会借机作乱,搞些风波出来

    荀彧以为然,说道:“中尉,要不要把李仓子龙召来?”

    文丑击黄髯前,把元氏县的治安收到了手里,交给田元皓负责田元皓跟着文丑来到赵郡未久,要想控制住地方的治安,非得有本地的县尉配合不可,元氏右尉周良外谦内猾,不可用,田元皓乃重用左尉李仓周良以黄明为后台,平时经持李仓之权,李仓衔恨久之,得了田元皓的扶持后,他遂反过来侵夺周良之权,现今已控制住了元氏县内大半的治安

    县内的治安现多在李仓的掌控下,县城的防御和县外的治安则在赵云的掌控下

    荀彧提议召李仓赵云来,却是未雨绸缪,是建议文丑先做好军备,以免真的出现杨氏等豪强大姓抗令作乱之事

    豪强大姓在地方上本就势大,本朝自中兴以来,各地州郡多次出现地方上的强宗右族围攻郡县吏员乃至围攻县寺的事情,现今又是黑山新破,郡中盗贼丛起,如果真的出现类似之事却是半点也不

    文丑颔首说道:“文若所虑甚是”

    即令侍卫堂外的典韦李典典韦等亲卫遣人去召李仓赵云

    ……

    却说元氏荣出了中尉府。亲去县中诸姓家中传达檄令

    他这段日子早把县中诸大姓家中各有多少存粮摸了个清楚,传达完檄令后,即分别向各家提出要求他们出粮的数目,此数目分是各家存粮之五分之一

    魏氏乐氏这样的士族果然虽有不满。却也没有当面说什么,只是敷衍诺诺

    元氏荣也不和他们多搭话,读完檄令说过要求他们出粮的数目,即辞别离开,赶赴下一家

    跟着元氏荣一起去各家宣读檄令的中尉府吏员在路上忍不住问元氏荣。说道:“主簿,适才魏乐两家虽然当面没有拒绝,可察其颜色闻其言辞,却俱是敷衍之辞,……,万一他们不肯出粮,又该如何是好?”

    元氏荣冷笑了声,说道:“卿不闻‘杀鸡儆猴’?找只鸡出来杀了,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向魏氏乐氏等居住在县里的士族豪强传达过檄令,元氏荣等人出城去杨家

    入了杨家的庄园。传过檄令说过要求杨家出的粮食数目,杨家的家长杨深当着元氏荣的面就拉下了脸子,铁青着脸一个字也不说

    元氏荣说道:“杨公可是不愿出粮么?”

    杨深不满文丑损害杨氏的利益,这些天与黄明等郡中大吏来往甚密,并与县中的大小豪强也来往密切,他原本是打算说动黄明聚合诸家之力,把文丑撵走的,地方豪强驱逐二千石的长吏在本朝初年中期与豪强围攻郡县吏员yīyàg,也都不是少见之事,这类事在近二三十年虽然不多见了。可也偶有发生,却不料还没等他说动黄明,文丑就先找上门要粮了

    如果说文丑沙汰郡兵把杨氏安插在郡兵里军官几乎淘汰一空只是损害了杨氏在县中的力量的话,那么现在文丑开口要粮。而且一要就是他杨家存粮的五分之一,这就已经是在损害杨家的根本利益了

    他寒着脸对元氏荣说道:“元氏主簿,你难道不知中尉此举将会得罪多少人么?主簿是本县人,又何苦为中尉得罪县人?”

    元氏荣正色说道:“荣虽是本县人,然今出仕中尉府,就是中尉的掾吏中尉募粮是为了击讨山中群盗。是为了痹郡之安,我身为主簿,自当为中尉分忧”

    “州伯统兵屯驻高邑,赵郡有事,高邑朝发夕至,稍许山贼,何必惧也?今豫人沽酒,何故妄与赵人索价?”

    “豫人沽酒,何故妄与赵人索价”,意即:买酒的是豫州人,何故向赵郡人索价?

    杨深这是在暗讽文丑,意思是说:你想升迁,所以带兵打仗,可是为何向我们要粮?

    元氏荣勃然大怒,霍然离席,按谨身,直至杨深对面,嗔目斥道:“中尉虽是豫州人,贼却在常山国境!高邑虽近,中山辰亦有贼,倘若中山辰常山国同有事,州伯顾此失彼,焉能及时救我?又且,高邑距我县数百里,贼近者距我县不到五十里,设若变生肘腋,贼夜攻我县,高邑救之可行?今王当贼众,彼又欲引褚飞燕入我赵地,侵迫诸县,杨公不思自保,仗区区一处坞壁百数乌合,自以为安,岂不令智者不耻勇者失笑?”

    杨深不意元氏荣蓦然发怒,面色微变,身子往后挪了点,随即复又挺直腰杆,迎着元氏荣的怒目,说道:“募粮之事,朝廷如有诏令,我倾家与之,可你有朝廷的诏令么?只凭一道相府檄文就要我家纳粮?我家的谷粮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么?我只知朝廷诏令,不闻相府檄文”

    所谓“朝廷诏令”,在遇到边乱需要打仗而国库却又空虚时,朝廷常会下诏,问地方上的士绅豪强借粮如前些年击羌,朝廷就借过粮

    连“只知朝廷诏令,不闻相府檄文”这样的话都能说出来,杨深这却是摆明反抗到底的态度了

    元氏荣盯着他看了半晌,回颜作笑,说道:“尊家自诩强宗,平素纵横於郡县。肆虐於乡亭,既引民怨,而今外有群盗流民遍野,复又吝啬谷粮。视财货重於性命,公是自取亡也!”

    元氏荣在说这句话时脸上虽带着笑,然而语气却是冷冰冰的,如同从牙缝中挤出来的yīyà他说罢转身,带着从吏大步离开

    杨深的几个儿子也在堂上。见元氏荣如此“跋扈”,尽皆失色,一人说道:“中尉入境不足三个月,先后击破左须黄髯,声威振盛,阿翁,就这么拒绝他募粮之令,会不会?”

    又一人说道:“元氏荣说得也有道理,郡西山中群盗丛生,如不及早击破之。终成我郡大患”

    杨深阴沉着脸,说道:“正因如此,粮才不能借!”

    “阿翁此话何意?”

    “黑山虽破,群盗蜂起,郡县的路上早早晚晚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流民,这世道也不知还要多久才能太平下来!在这种时候,谷粮就是命啊他文丑募粮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招兵!我家要是把粮食借给了他,他是能招来兵了,可我家怎么办?我家安插在郡兵里的族人宾客大多都被他逐走了,而今能够依靠的只有好不容易拉起来的这百十号宗兵。如果我家把粮借给了他,我家的粮反不够了,恐怕宗兵明天就会散去!他们一散去,咱们的性命谁来保护?”

    杨深从席上站起。走到堂门口,远看着元氏荣等出了庄园大门,指着庄外,接着说道:“就不说郡西的群盗,只庄外路上那些日夜不息的流民就能坏了咱们的性命!”

    “话虽如此,可中尉若因此而怒?他手里可有两千多的步骑啊”

    “有两千多的步骑怎样?他还敢遣派兵马来把我家给灭了?他要敢这么做。必激起众怒,除非他不想在赵郡待了,否则他绝不敢这么干”

    杨深这话说得对,且不说杨氏世居元氏,亲友遍布郡内,文丑如果敢这么做,只郡内各县士族豪强的兔死狐悲群起攻之他就受不了

    “阿翁说得是”

    “不过,我听郎中令等人说文丑这个豫州儿过去的事迹,此人看着虽然儒雅,处事却极是果决狠辣,他既敢请得相君檄文,向诸姓借粮,必有后手,我家却也得及早预备”

    “如何预备?”

    “我现在就去县里拜见郎中令段君,汝等速去韩氏等各家请他们的家长今晚来咱家里,我要与他们密议应对此。

    杨深驱车入元氏县城,拜谒黄明。

    今天非休沐之曰,黄明在官寺里,杨深到的时候,元氏右尉周良也在

    黄明是中程段珪的侄子,身为千石的郎中令,在赵郡之地位也不低,仅次於傅相中尉,颇有权柄,平稠边自有一帮阿谀之徒簇围,在这些巴结讨好他的郡吏郡人中,周良杨深是最得他喜欢的

    周良年五十余了,在官场上混妓几十年,善能察言观色,极会度人心思,是个奉承人的好手杨深家大业大,出手大方,每次来拜见黄明都会带一些珍贵的礼物,并且对黄明执礼甚恭世人谁不喜欢被奉承,又谁不喜欢财货呢?黄明对周良杨深有特殊的好感也实属正常

    黄明正与周良在堂上投壶饮酒,观歌舞作乐,听得杨深来了,忙就请他入内

    杨深把坐车随从俱留在郎中令官寺的院里,独自一人,亲手捧着黑底红漆的礼盒登堂入室

    “今儿个曰暖风美,杨公不在家里享福,怎么却又来我这儿了?”

    杨深跪拜堂上,奉上礼盒,说道:“正因风暖曰美,思念黄公,故此不请自来,冒昧冒昧!”

    堂上的侍吏接过礼盒,转呈给黄明

    杨深送给黄明的礼物要么是昂贵的珍宝,要么是西域来的新奇玩意,每次都让黄明很满意黄明看到礼盒,脸上就露出笑容,不过却没当着杨深的面打开看,挥了挥手,示意侍吏退到一边,请杨深起来,吩咐落座,笑道:“杨公实在太多礼了,每次都这么客气”(。)

第二百零四章 名门望族() 
“黄公名族之后,为造福鄙郡而离开繁华之洛都,来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地方为吏,深忝为本地黔首,怎能不对公毕恭毕敬呢?”

    “哈哈,杨公,你有心事么?我怎么看你眉头深锁”

    “这”

    “有话就说”

    杨深离席下拜,说道:“深虽年老,却竟还藏不住心思,惭愧惭愧既被黄公看出来了,深也不就隐瞒了”

    “说,是什么为难事?我来替你做主”

    “是,黄公,有件事,不知公知否?”

    “什么事?”

    “中尉借了一道相君之檄令,欲向吾郡百姓募粮”

    文丑是上午才请来的檄令,黄明却是不知此事他“噢”了声,说道:“中尉欲向百姓募粮?”

    “是也”

    “,这也不奇怪经黑山之乱,郡库缺粮,连流民都赈济不了,朝廷又应州伯之请,减免了本州一年的田租,郡里缺粮的窘况怕是至少还得延续一年中尉入赵地不到三个月,先后两次用兵击贼,耗费的粮秣不少,而犹有王当未灭,为了平定贼乱,也只能向百姓借粮了”

    “是,是,,话是如此说,可,,唉,本地的百姓也没粮啊”

    黄明不傻,虽然不知文丑请来的国相檄文之具体内容,可却也能猜出:杨深所谓之“欲向吾郡百姓募粮”必实为是文丑欲向本地的豪强大户募粮,文丑是绝不可能向贫寒之家下手的

    他看了眼杨深,心道:“这定是中尉遣人去他家借粮了,他不肯出,所以来找我求助”

    如前文所述,黄明不是一个清廉的能吏,可却也不是一个骄横的跋扈之人,平时他也就是收收贿赂,做些徇私舞弊之事,并没有主动残害过百姓。道:“杨公是想?”

    “深斗胆。为吾郡百姓着想,想请黄公去见一见相君,恳求相君收回这道檄令”

    黄明说道:“相君檄令已下,岂能收回?就算我去说,怕也无用啊”

    “可方经黑山之祸。吾郡百姓确实”

    “这样吧,,杨公,要不我去找中尉说说,请他稍免些你家该出的谷粮,如何?”

    黄明旁听过文丑“论贼”,知道郡西山中的群盗确是赵郡之大患,也知道一因民间缺粮之故二因流民曰多之故,明年春时恐怕会出现更多的盗寇,如不及早将王当击灭。形势必定会更加恶化,他虽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想法,却毕竟良心未泯,也做不到坐视不理,任贼患越演越烈,并且他对文丑有好感,也不想做这种在背后给文丑使绊子的事儿

    就且不说黄明若是去找文丑为杨深说情,文丑会不会答应,只说杨深听了黄明此话就很不乐意杨深是一粒米都不想出,黄明说的却是请文丑“稍免些他家该出的米粮”

    杨深跪伏在地。心道:“如只是叫豫州儿稍免些他要我家出的谷粮,我何必找你!”心中不满,嘴上愈发恭谨,说道。“深却非是为我杨氏一家,不瞒黄公,韩氏等家也在被募粮之列黑山祸乱数月,抄掠郡县,此黄公之所亲见,我等民家因小有家訾之故。受祸尤重,粮确是还剩存了一点,可小民等家却均宗族众多,这剩下的一点粮还不够自用,如何能再上缴郡府?”

    他叩头说道:“‘相君檄令已下,岂能收回’,黄公此话说得甚是,是小民考虑不周要不这样,小民愿与韩氏等家共写一道陈述实情的文书,只请黄公帮小民等呈交给相君即可此事过后,不论相君是否会收回成令,小民等均有重谢奉与黄公席前”

    如只是一道文书,杨深自己即可以呈交给国相李瑾,之所以让黄明转呈,却还是想借用黄明的背景,上借黄明在朝中之靠山下用杨韩诸家在地方之势,消能以此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