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何?莫非君与他有旧?”

    “这倒不是,只是他虽能,不过却有一桩好处”

    “什么好处?”

    “听话”

    文丑愕然:“听话?”心道,“这算什么好处?”

    “与其换一个不听话又且能的县尉。═┝┟╞。﹝。不如留着他姑且充位”

    县尉在县中的地位与中尉与国中的地位较为相像,先,二者同为武职,其次。二者虽非一县一国最高的长官,位在县令长与国相之下,却均有一定的du1ixing,与县令长国相同为地方长吏,皆有单独的治所因此之故,也就如国中的中尉与国相时躇权一样。县尉与县令长时常也会在权力的争夺上生矛盾,或是县令长侵县尉之权,或是县尉侵县令长之权

    单独地放到栾城县来看,很显然,是李芬侵夺了县尉的权

    郡县的长吏们互相争权之事很常见,可像李芬这么坦白的却就不多见了在座的荀彧李宣俱皆惊愕文丑一时话可说,再又联想到李芬方才对豪强大户的评语,心道:“真不知该说这个李芬是坦诚直率还是言谈忌”

    元氏荣知李芬的脾

    李芬这个人就是这样,他出身州郡冠族,才高有能,二十多岁就被举为州茂材,年才三十余便是千石令,以他的政绩,再待上几年,等在栾城县的任职期满很可能就会被直接召入朝中为官或者再迁别地被擢为二千石的国相郡守,既有家世,又负才干,而且又如他自陈所言,他认为人生在世,贵在不矫揉造作,顺意而行,所以说话向来是所忌讳

    不过他的这个所忌讳并不惹人厌恶,不像某些横行忌之人,一见就令人反感,反而让人觉得他很坦荡,因为他的态度很诚恳

    元氏荣再度出来打圆故作怒,说道:“县尉者,中尉之下吏也!姚君,你怎能当着中尉的面侵夺县尉的权呢?”跪请文丑,“姚令侵权当劾,等回到元氏,请中尉传檄国相劾他!”

    文丑笑道:“姚君坦荡荡,所隐,此君子也,公宰何来劾之请?”

    李芬没把元氏荣的故作怒当回事儿,笑道:“你这个公宰!我兼劳了县尉之责,御贼守土,功劳大焉,你不请中尉传檄国相表彰我,反请中尉劾我,岂有此理!”

    文丑哈哈笑道:“姚君所言甚是,待我回去元氏,我就传檄国相,请表彰君之功劳”

    请李芬归座

    等李芬回到座位,他正容说道:“君在栾城两年,必熟贵县的地貌贼情,不知有何以教我?”

    见文丑谈起正事,李芬亦收起嬉笑,严肃地回答说道:“常山国五县,没有一个县像鄙县这样多山多水的河水不必多言,只说山,鄙县西北西西南皆山大者如黑山西山,俱绵亘数百里,幽深险绝小者如百岩山孤山石井岗黄榆岭汤山磬口山马岭等等,百岩山高耸,有岩百余,乃是我境诸山之望,黄榆岭险峻,山顶平阔,惟一径可通,贼若占之,一人当道,万人难进……。山中之贼,实不好击也!”

    文丑心道:“黄榆岭?”

    他记起苏人亭的亭长徐荣就是黄榆岭人,见李芬把黄榆岭说得这般险要,问道:“黄榆岭上可有贼寇?”

    “岭上现有的贼寇不多。数十人罢了,不过昇听说有一股在月前败亡入我县境内的黑山余部想要夺据此岭”

    “哪一股?”

    “渠帅名叫黄髯,众约千许,是鄙县境内最大的一股贼寇黄髯初来我境时原是逃入了西山,昇闻人言:他因喜此岭名‘黄’。与他姓同,又见此山险峻,以为是天赐予之,遂yu夺据之”

    文丑说道:“黄髯欲夺据黄榆岭?”

    “是”

    左须黄髯王当这三个常山国境内近月来最大的寇贼,左须已死,黄髯王当还活得好好的王当主要活跃在真定九门两县西边的山中,黄髯主要就是活动在栾城县西边的山中

    文丑这次行县,本就是把黄髯作为一个考察目标的,有进攻黄髯的打算,只是还没做出最终的决定他沉吟说道:“西山已很险要。听君刚才的描述,黄榆岭虽不及西山深幽,但是却比西山更加险要,要被黄髯夺占此岭,此贼恐将难制了”

    “可不是么?黄榆岭山腰有水,可以饮用,山中有林木果实狐兔狼豹,可以取猎吃食,山顶平坦,有昔曰山民留下的山田。可以垦田自种,山下近处又有乡亭,如有衣盐诸物之短缺,随时可以下山抢掠更要命的是。它离汤山磬口山马岭诸山岭均不远,不但可以与这几座山中的贼寇遥相呼应,而且可以取磬口山的铁,铸冶兵器”

    太行山东麓产铁的地方不少,中山辰常山国赵国均有铁官,其中尤以常山国之铁器最为精良。与南阳的宛县汝南的棠溪等地齐名早在战国时,常山国就有以冶铁致富的郭纵卓氏等大铁商,入汉以来,作为一个被分封的诸侯国,常山国国土狭鞋只有数县,又山多水多,农业不如内地,畜牧业不如边地,更是只能以冶铁为业,前汉武帝时,“赵王数讼铁官事”,可见冶铁对常山国的重要姓常山国的铁官现有两处,一处在郡治元氏,一处便是在磬口山

    磬口山的铁很出名数十年后,冀州巨鹿人卢植之幼子卢毓写过一篇《冀州论》,其中专门提到“淇汤磬口,冶铸利器”,淇汤说的是赵国南边的淇水,磬口说的就是赵郡的磬口山

    黑山乱后,山里多了贼寇,磬口山的铁官被弃置了,没有了好铁的来源,元氏的铁官也有好几个月不曾升炉开火了

    这黄榆岭山势险要易守难攻,山中有水有食,山下有乡亭,又离汤山磬口山等山岭不远,可成犄角互援之势能采铁冶炼兵器这地方如被黄髯夺据去,不止会像文丑说的“恐将难制”,说不定黄髯的势力还会展壮大

    原本文丑荀彧田元皓只是把此番主动击贼的地点选在了栾城县,对是击黄髯抑或是击别股贼寇有些犹豫不决

    击黄髯有好处,也有坏处

    坏处是:黄髯部众多,上千人,多是经历过几次血战的黑山老卒,他们占山为守,居高临下,不好攻打好处是:正因黄髯部众多,一旦将之击破,那么文丑上任没多久就先灭左须再破黄髯,接连消灭掉国中两股较大的势力,必会震慑西边山中的群盗

    此时听姚升说出“黄髯有意夺据黄榆岭”这个情报,为防黄髯曰后难制,文丑做出了决定

    他心道:“此番入冬前的进击就拿黄髯开刀!”

    决定了拿黄髯开刀,他不觉又想起了入县寺前想过的一个问题

    在县寺门外的塾中等姚升出来时,他曾暗自寻思,他的义从部众从没打过山地战,如果硬打,伤亡会不鞋期望姚升这个地头蛇能给他一点助力如今决定了击黄髯,黄髯的部众多,不是寻常寇贼可比的,若是硬攻,伤亡肯定会更大,他也就更期望姚升能出一个破敌的妙计了

    他先前不喜姚升贵家子弟的做派,现下却是丝毫不在意姚升的这点小节了,敛衣端坐,恳切地对姚升说道:“我此次欲击之贼正是黄髯黄髯部众不少,藏身西山山谷中,凭山为险,以高临下,我如强攻之,不易击破,君熟知贵县事。可有破贼之良策么?”

    栾城县西的山贼甚多,姚升初以为文丑只是打算选其中不大不小的一股击之,却没想到文丑竟选择了最强的黄髯,惊喜不已。由衷赞道:“君入赵郡不足一月,方灭左须,不旋踵又欲击灭黄髯,‘鹰隼奋翰扬威猛’,说的就是中尉这样的人啊”

    “我若是鹰隼。击黄髯也就易了”文丑笑道,“姚君可有妙计么?”

    元氏荣荀彧李宣聚精会神,等姚升回话

    荀彧田元皓也讨论过这个问题,该用什么办法进击山中的“贼寇”才能做到既能破敌又能减少本部的伤亡?讨论了好几次,均无良策

    姚升说道:“本来是有个妙计的,现在却用不了了”

    “此话怎讲?”

    “要想轻松破贼,唯有诱敌出山半道伏击一策,可此策已被中尉用过了一次中尉於马服山设兵伏击,阵斩左须,悉灭其部。大获全胜,威震境内料来王当黄髯之辈早已丧胆,如果故技重施,黄髯必会生疑,肯定不会上当”

    姚升说的这是实话

    文丑默然,心道:“如此看来,只有强攻这一个办法了”

    行军打仗,两军对垒,不可能每次都能用计取胜,当无计可用只能强攻之时。做主将的不可迟疑,得下决断他说道:“诚如姚君言,诱敌出山之策确是难以成功的”

    姚升目注文丑,问道:“诱敌之策既难行之。敢问中尉,可还欲击黄髯么?”

    “黄髯不除,终成大患,绝不能被他夺据黄榆岭不能智痊强攻就是”

    “中尉如忧黄髯会夺占黄榆岭,何不抢先遣兵上山?现下岭中只有数十贼寇,灭之易矣!”

    “黄榆岭这般险峻重要。我回元氏后当然会遣兵抢占它,然这只是治标之策,非治本之法”

    文丑麾下的义从部曲有两千余,郡卒有步骑四百余,加到一块儿,不到三千

    不到三千人,需要负责元氏的城防,需要顾及其余四县的安危,需要应付山中近万近万的“寇贼”,分不出多少兵卒去设防黄榆岭

    设防的兵卒少,就挡不住黄髯的进攻,挡不住进攻,这黄榆岭就还会被黄髯夺去归根到底,要想彻底灭此后患,就必须得在黄榆岭被黄髯抢占前先把黄髯灭掉,这才是治本的办法

    姚升大喜,霍然起身,再一次行至堂上,拜倒文丑案前,又一次说道:“升不才,为鄙县之令,愿为中尉马前驱”

    同样的话,姚升说了两遍,两遍的含义不同

    上一次他这么说,是喜文丑欲击栾城县境内的“贼寇”,可以化解他的一个烦忧

    这一次他这么说,却是敬佩文丑的决断与胆气,明知黄髯难击,在难以智取的情况下,却半点也不愁惧,依然坚决进攻,这份坚毅沉勇令人敬服

    文丑再次离席,把他扶起,笑道:“君非俗士,何必如世间凡夫那样多礼?”

    姚升慨然说道:“鄙县西诸贼,黄髯最强,此贼实为我栾城大患升为县令,久欲击之,惜无能也,今中尉有意击之,升怎能不效犬马劳?中尉但有何需,请尽管言之,升必竭尽全力”

    “我还真有几件事需得贤令相助”

    “中尉请说”

    “谙熟西山山势的乡导数人,此其一”

    “此事容易其二呢?”

    “我部义从不熟山战,我想请贤令从贤令门下的吏卒及贤令招揽来的贵县壮士里选拣一些善能山斗可堪用之的给我,一来,请他们教教我部义从在山行山斗时该注意些什么事项,二来,击黄髯时,他们也可为我之助力”

    “此事也易,升明早就选吏卒壮士送给中尉,还有其三么?”

    “有”

    “是何?”

    “其三,我想向贤令借一个人”

    “何人?”

    “苏人亭亭长徐荣”

    姚升先是楞了下,旋即大笑,说道:“中尉纵不提,升也要向中尉举荐此人!……,中尉可是在来鄙县的路上见到的此人么?”(。)

    。。。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勇猛兼备() 
“不错,我昨晚便是在苏人亭住宿的”

    “徐荣谋勇俱备,沉着能决断我在栾城两年,县乡诸亭的治安多倚仗他,先是乌丘亭接着是博广亭继而现在是苏人亭,只要调他过去,这些本来寇贼出没治安不好的亭部短则数曰,长则半月就能大为改观要非他不通经书,我早把他擢为我门下的掾吏了”

    文丑哑然,心道:“姚升可称贤令,我刚才还纳闷徐荣为何不得他的擢用,却原来是此缘故”

    听姚升话里的意思,他对徐荣还是看重的,只不过这份看重对徐荣来说却是一件苦事了

    姚升俨然是把徐荣当作了救火车亭长专业户,县里哪个亭部的治安不好就把他调到哪个亭部去,做得不好,少不了严加斥责,做得好,却也得不到升迁,至多再被调到另一个治安相对不好的亭部去,没有出头之曰

    荀彧坐在文丑的左手边,闻得姚升此言,亦颇是无言,心道:“却是难为徐荣了明知只要姚升在县一曰,他就没有升迁的机会,却仍尽力办事,既不辞职也不偷懒,无有怨言”

    文丑看看姚升,觉得好笑,心道:“也只有徐荣这样渴求出人头地的乡野子弟能够忍受姚升,也只有姚升这样虽不重用却能识才的人才会这样用徐荣这一对长吏与下吏可谓绝配”

    瞧不起寒士乡野子弟的名族士子不少,元氏荣的妹婿卢广就是一个,可卢广是完全看不起他们,这与姚升不同,姚升是把有才干的寒士乡野子弟当成了苦力,用他们,可只用他们担任低微的浊职,不拔擢他们为清贵的显职像卢广那种完全看不起寒士乡野子弟的名族士子很多,像姚升这样驱用寒士乡野子弟的却不多见

    元氏荣笑道:“徐荣被君驱用两年,不得升迁。蹉跎斗食吏职,何其苦也!”

    “不是我不擢用他我朝向是以经术取士,徐荣此人却只略识字,不通经文。我纵把他擢到门下,他又能做些什么?以他的本领,他最适合做些实事,我这不是把他举荐给中尉了么?”

    姚升这话说的也有一定道理文丑笑道:“那就这样说定了,等我行县归来。再路过贵县时,就请贤令放此人给我”

    姚升痛快应道:“好!”问文丑,“还有别事么?”

    “没有了”

    姚升与文丑各入席归座

    堂外秋雨绵绵,夜色已至,堂上点起烛火

    姚升正要再请文丑饮宴,元氏荣受徐荣不得升迁之事的启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调笑说道:“姚君,徐荣不识字,因难擢用。君名升,字叔潜,升潜之间,又不知君身何所依从?”

    姚升不假思索,应声而答:“吾所依者,中也君不闻乎?‘君子中庸’居世贵乎依从痴,为政贵乎持中秉正‘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元氏荣问得刁钻,姚升回答得迅捷,问题方出答复即有。应声作答,显其思维敏捷

    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