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前文所述,文丑此次行县有三个目的:主要目的是为守境做准备,次要目的是选择一个主动进攻的目标,另外附带了一个目的,即寻找贤才选拔擢用

    守境不说,寻贤也不说,他打算选择的进攻目标初步就定在了栾城县境内,——这也是田元皓荀彧的意见

    前番击左须是因缘巧合。是左须先遣人来行刺他,他才借机用计伏击的。严格说来,不能算是一次主动的进攻

    将要在栾城县内发起的这次进攻才是他就职以来的第一次主动进攻,他对此非常重视

    因而,虽然县城在望了,他也很想早见到那位扬州茂材栾城令李芬,却依然是过县不入。冒着雨行察了一遍县外的诸乡亭,又去西边的山丘地带察看了一番,直到把县外的地貌人情尽数看罢,做到了大致了解,到了傍晚。才与元氏荣等来到县里

    入到县中,元氏荣当前领路,带着诸人径去县寺

    他与李芬是老熟人了,这两年里多次造访李芬,守卫在县寺门外的戟士吏卒均认得他,请他与文丑等到门塾里稍候,分出一人去县寺内通报

    秋雨下了一夜一天,不见转小

    因有雨故,天气阴霾,今之暮色比平日深

    文丑负手立在塾门口,观望县中街道

    秋雨淅淅,又是暮重时分,街上行人稀少文丑指着从县寺门前走过的几个人,问守门的吏卒:“他们是?”

    这走过去的几人与寻常百姓不同,排着纵队,步伐整齐,均带刀剑,像是巡逻的

    吏卒答道:“我县西边多丘多山山中贼众,时持扰县境,为防他们混入城里,县君特选了数十名精明勇敢的吏卒,编为数队,日夜巡查县中”

    “原来如此!”文丑顿了下,说道,“贵县西边确然多山,我等在来的路上尝远望县西,只见层峦叠嶂,绵延尽我听说这些山里最大的是西山?”

    “不错,西山向西绵亘数百里,直接太行侵扰我境的贼寇大多藏身此山中”

    西山西接太行,东边一直延伸到栾城县西二三十里的地方元氏石邑西边也有山,但要与栾城县西边一比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至少元氏石邑两县不会出城二三十里便是山区

    文丑颔首,心道:“入冬前是一定要在栾城县打一仗的,只是栾城县西的山区远比元氏石邑西边的山区深幽复杂,我部义从从来没打过山地战,如果硬打,伤亡会不小”

    他在去元氏上任时路经过西山,今天又专门去近处看了看,对西山深险的山势很有顾忌

    他扭头看县寺门内,想道:“元氏荣说李芬机警多智,是个人才,他在此地为令两年了,也不知对山中的贼情山势有几分知晓?”

    他本只是想来见一见李芬这个“扬州茂材”,此时却消李芬能给他一协助了

    适才去县寺内通报的吏卒转回,在他身后,一个身长七尺余的三旬男子撑伞步出

    这男子未着官衣,穿着黑底彩绣的丝服,头戴高冠,足登皮履,腰中宝带,左剑右佩

    他右手撑涩左手按着剑柄,大拇指露出在文丑等人眼前,指上戴了一个镶嵌绿宝石的指环深暮雨下,指环上的绿宝石水汪汪的,熠熠生辉

    文丑是个识货的,一眼就看出来,这男子的衣装配饰虽不显奢华,却皆价值不菲,心道:“此必就是李芬了”

    元氏荣此前介绍说李芬家是吴郡冠族。冠族多半豪富,只有豪富之家才能穿戴得起起这样讲究的衣配

    元氏荣在文丑的身侧,低声对文丑说道:“此人即是姚暋鄙辽砺醪剑出塾迎?

    县寺大门离门塾有十数步远,李芬一边大步过来,一边哈哈笑道:“公宰,你可是稀客!上次一别。至今已有三个多月了!今儿个怎么想起来找我了?还冒着雨来?”

    “正因三月余不见,思念贤兄,饮食味夜不能寐,所以冒雨而来”

    “哈哈,你这个公宰,嘴里没句实话,是因为想我而来的么?怕是另有别事吧!”

    李芬与元氏荣相见

    元氏荣没有带雨具李芬倾斜了涩替他遮雨两人携手来到门塾前

    李芬打量文丑,问元氏荣,说道:“这位君子儒雅外现。英武内蕴,气度不凡,不知却是谁家士族右姓的子弟?”

    文丑含笑行礼,说道:“在下常山文丑,见过姚令”

    “常山……,艾不知是中尉驾到,昇未能远迎,失礼失礼”

    李芬反应敏捷。马上想到了文丑是谁,连忙收起笑容。把伞交给元氏荣,就要撩衣下拜

    文丑上前一步,把他搀赚笑道:“我这次是微服行县,不欲外人知道,……”指了指地面,“地又湿泞。姚令须行礼”

    李芬遵命起身,往门塾内瞧了眼,飞地扫过荀彧李宣典韦诸人,说道:“塾内狭鞋委屈了诸君”对文丑说道,“请君入县寺”

    他刚才尊称文丑“中尉”。听了文丑说“这次是微服行县,不欲外人知道”,立刻就改口称文丑为“君”

    文丑心道:“‘机敏’二字,当之愧”笑道,“请”

    李芬在前领路,诸人步入县寺

    今天是休沐之ri,县寺中吏员不多高速

    李芬带着文丑元氏荣等人穿过前院,来到后宅,留下典韦李典典韦三人侍卫堂外,请文丑等到堂上坐定,笑道:“不知中尉光临,仓促所备,好在鄙县的歌舞女略有薄名‘雨师驾驷,风伯吹云’,当此深暮秋雨绵绵之际,脍炙温酒,临清风於堂上,赏歌舞於阶下,也算是一件事吧”

    这会儿暮se深重,已是晚饭的时候,听李芬意思,是准备招待文丑吃饭,以歌舞佐餐

    文丑心道:“适见他衣装昂贵,现下方入堂中,他不问我的来意,也不问我沿途所见,不对我说军事民情,开口便要奉酒献歌舞,观其举止,全是富贵人家纨绔子弟的做派,而公宰却赞他:‘机jing敏捷,细密多智’‘在职两年,郡考州课总为翘楚’?”

    文丑是个能够克己的人,要换了他是李芬,在大乱方过郡县缺粮深冬将至境内流民成群结队的严峻情况下,是绝不会穿戴奢华一见上官就奉酒献歌舞的

    他倒非怀疑元氏荣对李芬的赞语,只是有点不喜李芬的做派,抚了抚颔下的胡髭,正se说道:“姚令美意我心领了栾城妖女之名我亦尝闻,然以我浅见,於此时观歌舞似乎不合时宜”

    “昇愚陋,不知缘何不合时宜?请中尉示下”

    “谚云:‘厨有腐肉,国有饥民;厩有肥马,路有馁人’黑山破,民多弃家流离,而今秋凉,雨水绵绵,愈增寒意我一路行来,见贵境的流民不少,不下雨还好,这一下雨,他们缺衣少食,将会难以度境内有饥馁之民,姚令为百里宰,岂可歌舞升平?”

    李芬笑道:“治民安境,公事也;鼓乐歌舞,娱己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ri苦多’,此中尉早年之诗也先帝时,秦嘉亦诗云:‘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疏忽数十年,转瞬即消逝,与其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何不秉烛欢然饮,剑观歌舞?大丈夫居世,贵在顺心意昇以为,人生在世有两桩事”

    “何两桩事?”

    “建功业,为后世传,享食se,不愧自己,人生之,莫过於此以昇之愚见,怎可因公事而放弃自娱呢?”(。)

第一百九十二章 再逢事乱() 
秦嘉是桓帝年间的诗人汉之风气雄健奋,奔放直爽,士民多不掩饰追求功利享乐的愿望,慨叹人生短暂的诗句话语极多,以朝露来比人生的,曹cao不是第一个,秦嘉也非第一个,较早的又有“浩浩yin阳移,年命如朝露”之句,李芬话里所说之“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两句慨叹人生苦短的句子亦是出自近代诗人之五言诗

    文丑没有想到他居然知道自家早年盗版的曹cao的这《短歌行》,见他短短的几句话里接连引用前人的诗句,听完他这番话,心道:“此人好文辞”又想道,“‘贵在建功,并享食se’,这话如是他的心声,那这个李芬可谓是一个不沽虚名顺意而为的人了”

    他说道:“如此,请问姚令,治民安境的这件公事姚令可办好了么?”

    李芬答道:“早已办好”

    “如何安排的?”

    “昇从本县大户家里筹得粮米若干,每三天设粥棚放食赈济流民一次”

    “为何三天一次?”

    “冬将至,鄙县乏粮,昇筹得的粮米不多,不够每ri赈济,所以三天一次,昨天刚赈过一次”

    筹得的粮米不多,所以三天赈济流民一次文丑心道:“这李芬有远见啊”这说明李芬看出了乱世还在后头,看出了流民会越来越多,故此省着用粮食

    “人一ri不食尚可,两ri不食将急,姚令每三ri赈济一次,难道就不怕有流民犯法触禁,哄抢粮仓,以至生乱么?

    “昇选了数十jing干吏卒,令之ri夜巡逻城内,并张榜募勇,召得了三百鄙县壮士,使之与县卒一并登城戒备。═┝。<。又於月前传檄诸乡亭,令各蔷夫亭长组织乡亭jing壮保境防贼”

    李芬的这三条举措从内及外,井井有条,虽说不上是什么惊世妙策。却胜在四平八稳,以此三策为武备,再以三天赈济一次为文辅,文武兼备,足以应付流民了

    文丑对他的第二策很感兴趣。说道:“姚令说贵县乏粮,只能三天赈济一次流民,然则请问姚令,你招来的那数百贵县壮士是以何为食的?”

    “昇将此数百壮士分为十队,分别借食在鄙县的豪强大户之家”

    “噢?贵县的豪强大户又是借粮给姚令,又是供食给这数百壮士,真是仁义”

    “非也非也”李芬笑道,“昇闻中尉昔在颍川时尝为郡吏,当知豪强大户的嘴脸,向他们借个粮简直比割他们的肉还难!”李芬家是州郡冠族。也算豪强大户了,可说起豪强大户的吝啬却是直言不讳

    “那姚令是如何筹得粮,又是如何叫他们供食壮士的?”

    “却是昇鼓三寸之舌,借州牧请得朝旨,减免了本州一年田租的良机,陈以利害,用情动之,费了数唾沫星子才说动了鄙县的那些豪强大户,筹来了些粮,并让他们答应暂代县里供养昇招来的壮士”

    俗话说“唇亡齿寒”若是栾城县有失。县内的那些豪强大户也就难痹身,料来李芬便是由此入手,再辅以皇甫嵩已经请来了圣旨,本州明年可以少交或者不用交田租这件大好事。两相结合,说服了这些大户

    文丑心道:“这李芬在栾城的威望很高啊”

    唇亡齿寒的道理人人皆知,而能在危难时捐家献粮为郡县的人却少之又少,纵然皇甫嵩请来了圣旨,明年可以少交或者不交田租,可减免下来的都是自家的。十个豪强大户里边八个都是自私贪婪,真能用“唇亡齿寒”和“明年减免田租”来说服他们却也是李芬的本事

    元氏荣坐在侧席,叹道:“我要有姚君的口才就好了!”

    李芬笑问道:“为何突此感叹?”

    “郡府也缺粮啊我如有姚君的口才,三言两语,得粮千万,就可以为中尉分忧了”

    元氏荣却是因见文丑似不喜李芬,故将话题转开,说到元氏也缺粮上

    李芬笑道:“能言善辩,君不如我,果敢奋厉,我不如君文武各行其道,君不能凭口才得粮,却足能以‘奋厉’为中尉分忧”

    文丑左顾荀彧,荀彧微微颔

    这李芬虽有贵家纨绔子弟的喜好,然而确实有才能

    文丑放松坐姿,抚颔下髭,改颜笑道:“我闻公宰言,君常慨叹苏秦之功苏子,古之纵横家也,君自言善辩,较之苏子如何?”这话带着说笑的意思

    李芬答道:“昇虽常慨叹苏子之功,然大丈夫生不逢时,纵胸怀干将,复有何言!”

    “纵胸怀干将”,李芬把自己比作了名剑干将

    “君在给公宰的信上写道:‘国事ri艰,此丈夫建立功业之秋’,既以为当下是建功立业之秋,却又为何说‘生不逢时’?”

    李芬熟视文丑,长叹说道:“现今的确是国事ri艰,可要说建功立业,却只有像中尉这样的英雄才能顺时而起建立功业,如昇者,一个小小的百里令,何谈建功业!”

    “百里之地虽鞋却也不是不能建立功业啊”

    李芬领悟了文丑的意思,试探说道:“中尉迎秋寒,微服私行,昇斗胆,敢问中尉:是准备要再击贼了么?”

    通常而言,郡国的长吏行县多在”,而且在行县时还得仪仗齐全,像文丑这样微服私行不讲究汉官威仪的,如被州刺史奏报给朝廷,是要受到惩处的

    文丑就职还不到一个月,现在又非季,他便就微服行县,考虑到他“中尉”的本职,他的次行只能是和军事有关了

    “君果机敏!确如君言,我此行正是为了击贼做准备我打算在入冬前击一次山中寇贼”

    “昇斗胆,再敢问中尉:是yu击我县西边山中的贼寇么?”

    “然也”

    李芬大喜拍案,说道:“昇近月有两忧,一忧流民,一忧山贼流民之事,昇可自理,山贼之事。┢╞╡。。昇却难为今中尉有意击鄙县山贼,此诚天将之喜!”

    他离席撩衣,下拜堂上:“昇不才,为鄙县之令。愿为中尉马前驱”

    文丑起身,上前把他扶起,说道:“岂敢劳烦姚令?有贵县的县尉协助就可以了”

    “中尉有所不知,说起鄙县的县尉,有八个字可以形容他”

    “哪八个字?”

    “只知其位。不知其人”

    “噢?”

    “今夏间,鄙县被黑山围了三次,鄙县的县尉空居县尉之职,一御贼之策,二登城之勇,唯知汗流浃背,战战兢兢,惶恐言而已。要非昇聚吏民死守,临城战斗,这栾城县已不知被黑山贼攻破了多少回了!”

    “贵县的县尉居然这么能?君请放心,待我回郡,我必劾他,请朝廷换一人来”

    “昇再又斗胆,恳请中尉千万不要劾他”

    “为何?莫非君与他有旧?”

    “这倒不是,只是他虽能,不过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