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的士族大姓都有过接触了,也该任命功曹主簿了,却还是迟迟不任命,没有别的原因,只能是因为他还在观望”

    元氏荣说道:“是”

    “我郡右姓以我元氏为冠,我元氏右姓以我元氏魏乐三家为冠,如是,中尉若选用功曹和主簿,只会从我等三家里选用”

    “是”

    “魏氏虽盛贵,中尉若有意用魏氏子弟,早就该下送檄文辟除了”

    “是”

    “而中尉却没有辟除他家的子弟,这说明中尉之意不在魏氏不在魏氏,就必在我家与乐氏”

    “是”

    “若用乐氏,则只能是乐峻;若用我家,则只能是你”

    乐氏家兄弟两人,乐彪已然出仕,能选用的只能是乐峻元氏氏家的子弟虽众,可元氏荣名气最大,且是嫡长子,依照两汉的惯例,兄未出仕,弟通常就不会出仕,即使被州郡辟除了。做弟弟的也很多都会谢辞,不肯接受,所以要用元氏氏,文丑只可能辟用元氏荣

    “是”

    “乐峻与你各有优劣用乐峻。则得名;用你,则得实名与实不可兼得,故此中尉迟疑不决”

    “是”

    “名有名的好,实有实的好,对中尉而言。这是两难之抉择在这个时候,若是有‘名’与‘实’之间有一方主动向他示好,那么不必说,他定然就会选择示好的这一方了”

    “所以阿翁今去见中尉?”

    “然也”

    “荣听阿翁之意,似是早看出了中尉为何迟迟不辟功曹和主簿,却为何直到今ri才去与他相见?”

    “长吏如君,我家的家声是否能够重振如今全在你的肩上,我为你择君,岂可不慎?得一明君,事半功倍;得一庸主。徒费光中尉虽出自颍川荀氏,族为名门,然我闻他非荀氏嫡系,只是出自旁支,且是以军功取得的功名,又年少早贵,其人究竟如何?不可不细细察看观之”

    元氏荣见过文丑,对文丑自有评价,但他现在想听听他父亲对文丑的看法,问道:“中尉是个什么样的人?”

    “先我闻其事迹便已奇之。今下午在楼上见他,已知他非常人也,今暮於相君车上闻得了他平贼的方略,我只有六个字评他”

    “何六字也?”

    “‘丑固足以干事’”

    此六字出自《易经》。本意是:“君子坚守正道,就能把事干好”元氏相用在此处,却是以“丑”指文丑,说他足以成就大事

    元氏荣没有听过他父亲对别人有过这么高的评价,心道:“前几天在乐伯节家的席上,我与中尉对面而坐中尉以二十余之龄。从军征战,以军功位致比二千石,固一时之杰也,然我视之,中尉之能似也不出常人范畴父亲为何对他如此高的评价?”因说道,“荣从未闻翁对人有此等美评,此评却是因何而得?他的平贼方略有何出奇之处?”

    “平常人说平贼,只讲贼事而已,中尉却先言防疫备粮,眼光长远,防患於未然”

    “此我亦能为之”

    “中尉到任才半个月,对郡西的贼寇就了如指掌,比我等本地人了解的还多还深”

    元氏荣默然片刻,试想了一下若是自己在常山国的中尉上能不能在半个月内就了然贼情,说道:“此我亦能为之”

    “中尉平贼之方略共有三条,先防疫备粮,次及早进击,次徐徐图之”元氏相把文丑的方略转述给元氏荣,说道,“你可看出中尉的深意了么?”

    “深意?中尉此方略由远及近,从先解决以后之大患到如何解决眼前之小患,层次分明,条理整齐,甚是jing当阿翁说的‘深意’是这个么?”

    “此非中尉之深意也”

    “那什么是中尉之深意?”

    “郡兵城防方是中尉之深意!”

    元氏荣霍然醒悟,回思文丑此三条方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而最终落脚到郡兵城防上,因其前边的铺垫使人自然地接受,不觉拍案叫绝,说道:“真妙策也!”随即又说道,“不过,虽是妙策,却也瞒不住人……,阿翁不就看出来了么?”

    “我看出来是因我旁观者清,身处局中者却不一定能看得出来再则说了,中尉又何需瞒人!有他前边防疫备粮及早击之的铺垫,便算被人看出又如何?”

    元氏荣细细想来,确实如此,就算被人看出文丑的最终目的是郡兵和城防,可有他前边数条的铺垫,却谁也不能说出他的错处,谁也不能反对他去整治郡兵和控制城防,以及插手县中治安这却是因为他占着道理“先入为主”,既然文丑占着道理,而听者又接受了他的道理,那么自就法反对他的最终目的这乃是光明正大之阳谋

    元氏相问元氏荣:“中尉此策你亦可为之么?”

    元氏荣佩服地说道:“中尉心思jing密,深谋远虑,临阵破敌用以堂堂之阵,使人就算看出其目的亦能为也我不及之”

    “中尉才二十余岁就这样的才干,以后肯定能立下大的功勋,难怪州伯器重他振兴我元氏家的机会就在眼前了你要尽心尽力地辅佐他”

    “是!”

    元氏相问道:“你准备怎么辅佐他?”

    元氏荣想了想,说道:“中尉外州人也,初来我郡,地方不熟,要想控制郡兵掌控城防管控县中治安必阻力重重。我当竭力助之”

    “还有呢?”

    “中尉名族子弟,年二十余,为比二千石,早贵。必存大志,他来常山国是不可能尸位素餐的,必是想要再建立功业,我熟知地形,当助他击贼”

    “还有呢?”

    “举荐贤士。助他收拢人望”

    “还有呢?”

    “还有?”

    “还有!”

    元氏荣屈指心算,想道:“先诸中尉掌控住军事,再助中尉击贼立功,再助中尉得人望,获郡县美誉此三者足矣,还能有什么?”问道,“请父亲教之”

    “粮食”

    “粮食?”

    “中尉所部虽然jing锐,多为豫州兵,不熟地理山形,yu要及早击贼就非得以本郡壮勇为主不可郡兵不堪战。这连我都能看得出来,何况中尉?中尉肯定是要重招募本郡义勇的

    “招募义勇就得要有粮食国中的情况我等都清楚,今年秋收没收上来多少,缺粮缺粮,就需要从地方大姓豪强那里借贷,你可以在这方面助他”

    “是了,我家可捐粮给他”

    “错”

    “错?”

    “我一家之存谷,岂够养一郡之兵?”

    “阿翁的意思是?”

    “助他从国中借粮”

    “这,……,这恐怕要得罪人”

    “天下多事。中尉英才,ri后当致位公卿,我家重振家声取功名富贵在此一举,何惜得罪人!”

    元氏荣以为然

    父子深谈至此时。堂外夜已渐深

    ……

    次ri,文丑传檄,由荀彧亲送至,辟元氏荣为中尉主簿

    元氏荣当天就任,献计文丑,言愿为文丑借粮

    次ri。文丑传檄,由荀彧亲送至,辟元氏荣为中尉主簿网书网

    元氏荣接过檄文衣服印绶,告个罪,回到屋中把衣服换上印绶系好,高冠在头,插剑在腰,气宇轩昂地出来,向荀彧一揖,说道:“不可劳中尉久候,我等这就去中尉府吧”

    荀彧笑道:“君乃元氏俊才,中尉自知德薄能鲜,资浅望轻,今虽为赵郡百姓计,斗胆辟君为中尉主簿,实不敢以主簿之位拘君攸来之前,中尉吩咐说道:‘今如能得君不嫌,接受辟除已是喜事,至若何时上任,悉凭主簿’主簿可以等几天,择一吉ri再就任不迟”

    元氏荣按剑昂头,大声说道:“荣野泽愚人,不良之材,荷蒙殊遇,被中尉辟为亲从近密,委任腹心,敢不竭股肱之力,即刻就发奋报效之?何须等吉ri!”

    主簿是长吏的亲近吏,故此元氏荣说被文丑辟为“亲从近密”“委任腹心”荀彧观其慨然之状,闻其金鼓之音,心道:“中尉说元氏荣爽朗有果决气,果然不假”

    这要换成是个俗人,肯定不会在接到辟除檄文的当天就去上任的,怎么也得在家待上一天,等到次ri再去上任,要不然显得多想当官似的元氏荣却丝毫没有这个顾忌

    荀彧壮其气,当下也就就不再客套,笑道:“既如此,那就请主簿稍候,待攸归中尉府把主簿的坐车送来”主簿秩百石,是吏,坐的车和百姓不同

    “何必麻烦!我与君同乘君车去中尉府就是大丈夫为人,做的是实事,不求虚名”

    荀彧益发壮其气,当下辞别元氏相,与元氏荣同上己车,去往中尉府

    ……

    文丑正在堂上与田元皓等商议“都试”的筹办工作,没有想到元氏荣这么快就来上任了,见元氏荣与荀彧步入堂上,颇是吃惊,不过脸上没有露出异样,起身相迎

    元氏荣撩衣下拜,行跪拜之礼

    文丑忙下去把他扶起,笑道:“主簿来何之速也!我不是让文若转告主簿了么?我虽翘足相盼君来,然却断不敢以吏职约束君的君大可在家多待几ri,择时上任不迟”(。)

第一百八十一章 元氏容言() 
元氏荣答道:“择吉ri上任,那是凡夫俗子所为文若英才伟士,荣久闻之,荣与之比,无能为役,而中尉不任亲贤,却用荣为主簿,如此厚爱,荣岂敢不加倍努力以报效中尉?怎么能像那些凡夫俗子一样在家虚度时光,以博虚名,择时上任?今国中贼众,此诚多事之秋,荣既为中尉臣吏,自当为中尉惜时,为中尉分忧,不揣冒昧,有一件事愿意为中尉去办”

    文丑抬眼去看荀彧,荀彧也正在看他文丑荀彧田元皓三人均是干脆果决之人,绝非婆婆妈妈之徒,但较之元氏荣的“雷厉风行”,三人却相形失se

    田元皓从案后站起,笑问道:“公宰愿为中尉去办何事?”公宰,是元氏荣的字

    “荣愿为中尉借粮!”

    “借粮?”

    “我闻中尉的‘平贼策’中言:‘为避免西黑诸山谷中的旧寇新贼通合一气,需要及早进击’,郡兵不堪用,要想及早进击就得招募赵郡壮勇,要想招募赵郡壮勇就得有粮,今秋收成不好,郡中乏粮,想来郡中能拨给中尉的粮食是有限的,肯定不够用,这不足之数就只能从郡里的豪族大户人家中借荣是赵郡土著,熟知本郡大姓家中储粮之多寡,愿为中尉借”

    文丑闻得此言,既惊又喜,惊的是元氏荣之果决,喜的也是元氏荣之果决

    对筹粮一事,他已是犯愁许久了

    沙汰郡兵控制城防插手县治安,这些说来不易,却都比不上向地方筹粮难

    黑山新破,地方未定,盗贼群起,今秋的收成又不好,谁都知道粮食珍贵,在这个时候向地方的大户借粮就相当於剜他们的命/根子,可以预见,必会遭受到激烈之拒绝与反抗。便是已在常山国为官ri久的国相李瑾恐怕亦难借到,何况新来的文丑等人?

    事实上,文丑昨天在王府里说平贼策,把“备粮”与“防疫”并列。其中就有试探李瑾黄明等人想法之意,想试探试探看他们肯不肯出头向国中的大户借粮,结果却是根本没有人提及这茬,可见此事之难李瑾等是外郡人为本地为官,尚且不愿意得罪本地的豪强大户。这元氏荣是土生土长的常山国人,竟丝毫不怕得罪本地的豪族?上任头件事就是愿为文丑借粮?

    文丑这是第二次见元氏荣

    第一次见他时觉得他爽朗有果决气

    今ri见他更是觉得他果决非乘先是接到辟除,半刻钟也不耽搁,当即就来上任,接着是一见面就说愿意为自己借粮,端得是十分雷厉风行,文丑因不觉心道:“竟刚健果决至此?”转目看了眼田元皓,又心道,“元皓荐此人为我的主簿,真是荐对人了!此人可以大用”心中这样想。嘴上却婉拒了他的提议,笑道,“君方任主簿,借粮之事不急”

    借粮是件大事,元氏荣刚就任主簿,文丑等人还不熟悉他,他也不熟悉文丑等人,君臣不相熟,办此大事就可能会出纰漏,不可能现在就着手进行的元氏荣对此亦知。他之所以一见面就说愿意为文丑借粮,更多的是为了表现一下他效忠的态度,得了文丑的婉拒,亦不介意。心道:“中尉前从击张燕诸贼,缴获颇多,来我郡上任时,他的部曲携带了数百车辎重粮秣,加上郡中拨给他的,粮食应还够一时之用此事暂且缓一缓。等一个更好的机会来办也好”

    他又说道:“中尉英明强干,部曲熊罴之士,固然是将明卒勇,然却惜均非本郡人,要想尽早击本郡之贼,却非得有本郡之能人杰士为辅助不可吾郡才士辈出,荣愿为中尉择其优良”

    这是要给文丑推荐人才文丑说道:“君请言之”

    “石邑郭嘉,荣之友也,荣素知其能此人明达干练磊落奇才,可以用之”

    “可是字君昌的那位程君么?”

    “正是”

    “我听府中史佐说过此人姓名,说此人有奇谋,久yu相见,苦无人引荐耳今得君引荐,我当立刻遣人辟此君为我门下掾”

    “九门卢广,荣之妹婿,坚强雄毅,久任郡兵曹,熟知郡兵曹与郡兵事,亦可用之”

    昨天在李瑾的车上,文丑就听元氏相提过卢广,今又闻元氏荣举荐,乃说道:“君妹婿之名,我昨ri闻君父提及过,今又闻君举荐,此人定有大才我听君父说,他现在郡兵曹为吏?”

    “是,卢广现为郡兵曹史”

    “我当请他来见”

    “何须请!中尉掌武职,卢广在郡兵曹,正归中尉统辖,一个命令将之召来即可”

    “中尉掌武职”这五个字说来是不错,但郡兵曹是相府里的一个曹,是归国相李瑾管的,文丑却也不能一个命令把卢广召来当下,文丑写了两道檄文,一道辟石邑县人郭嘉为门下掾,一道则是写给国相李瑾,请他遣卢广过来一见分别派人送出

    石邑远,国相府近郭嘉估计得过个一两天才能到,卢广没多久就来了

    ……

    卢广个头不高,身长七尺上下,眉浓眼大,观其年岁,约二十仈激他个子虽不高,走起路来昂首挺胸,虎虎生风,和元氏荣并立一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