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跳梁小丑,不足相国定也。”

    袁氏世为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政治力量极其强大,是董卓的强敌,而如文丑、孙坚等,确如贾诩所说:便是再敢战,也只是他两支人马而已,无关天下政局。眼下最要紧的,的确是要先想办法把袁绍、袁术打垮,只要能将他两人打垮,关东义军就是群龙无首,必星散而去,待到那时,以凉州、并州军马之强,董卓便可以分别一一击之,从容平定。

    董卓说道:“文和,卿言甚是。”顿了顿,又问贾诩,“今我已诛袁氏在京者满门,想来酸枣诸竖应已俱皆胆裂,文和,你以为,下一步我该如何做,才能迫其降我?”

    贾诩早有定计,闻得董卓询问,当下答道:“确如明公所言,袁隗、袁基等被诛,料那酸枣诸竖必已皆惊骇胆裂,心忧在京之家眷,想来应是不敢再公然与明公为敌,可如想迫其星散,或更甚而,使其自缚求降,以在下看来,还得再往柴堆里丢一把火。”

    董卓问道:“什么火?”

    贾诩缓道:“明公可分遣良将,使统以精卒,分击袁绍、袁术。”

    董卓哈哈大笑,拍案说道:“卿之所言,正吾意也。”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此次关东讨董,其“王”便是二袁,尤其是袁绍,从早前文丑、孙坚、曹操、张邈、鲍信等出兵,而余者不与合兵共出就可看出关东联军气势虽盛,内实各怀打算,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抓住袁绍、袁术这两个为首的穷追猛打,先杀袁隗等,从心理上恐吓余者,再分别遣兵痛击二袁,从军事上恐吓余者,双管齐下,十之,就能使关东联军瓦解,只要关东联军瓦解,董卓这边就会压力顿减,从而便可以或招降、或进击,从容不迫地分别一一平定之了。

    不得不说,董卓确算是个人杰,有野心,有能力,也有手腕。先采取守势,观望关东联军的动向,在看出关东联军内实各怀打算,并非是铁板一块后,当机立断,马上就诛袁氏在京者满门,以为威吓,再改守势为出击,以更进一步地从军事上来对联军进行打击,以迫其分化瓦解。他这一整套对付关东联军的办法是很有章法的。

    只可惜,他忽略了一点,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这个被董卓“忽略”了的“一点”,就是“大势”。。

第一百零一章 袁绍反应() 
其实,对于大势之说,也不能说是董卓忽略了这一点,整个天下的大势现今如此,几乎所有的士族都在或明或暗地反对他,与他一心者几无,他又会岂会不知?只凭他一人之力,是万难与之为敌的。 只是,他现在已经上了船,“上船”容易,要想再“下船”可就难了,就算他已明知时势如此,事恐难为了,可现下的形势对他来说,却也是“退不得也”,政斗是你死我活的,但凡他露出一点“退却让步”的架势,袁绍等人恐怕就会马上扑上来,毫不留情地把他撕成碎块。

    所以,他现在虽是已明知“事不可为”了,可却还得硬着头皮继续干下去。而又因此缘故,“天下时势如此”,他应对的章法即使再好,也是没甚用处的,顶多能应一时之急,早晚还是落败一途。

    而在另一方面,凉州兵精,文丑在等他们士气低落,一待其士气低落,便会立刻发动二次讨董,——文丑为何料定凉州兵会有“士气低落”之时?事实上,也正是基於对“天下时势”的判断。如果“时势”在董卓,所谓的“大义”在他,凉州兵又怎可能会士气低落?只会是“士气如虹”。也正是因为“时势”不在他,所以凉州兵如今之精勇剽悍,说白了,不过是一时之表象罢了。而这也就是文丑所坚持的原因,也是他有望在之后再建一些功绩的根本所在。

    同样,孙坚、文丑的檄文不仅在董军之中引起了很大的凡响,在联军盟主袁绍的军中也有着一定的冲击作用。

    袁绍军帐之中,逢纪拈须沉吟,言道:“孙乌程、文武猛以上匡王室,下为将军报仇为名,倡天下击董,将军不可不应之,以我之见,将军应亦修檄一道。传示四方。将军为国事,而家遭不测,檄文一出,定能引得天下心向,待到那时,这讨董就不难了。”

    逢纪这话说的不错,袁隗等人被杀。对袁绍来说,固是家仇惨事。可就政治号召上来说,却是一件对袁绍极其有利的事。就别说“修檄一道,传示四方”了,便是眼下,就有不少冀州等近地的豪杰士人因为“感其家祸”之故而蜂拥来投。可以想见,等袁绍的檄文再一出,来投他的海内义士、豪杰肯定会再掀起一个高峰。

    曹操听出了逢纪话里的另一层意思,说道:“‘修檄一道,传示四方’。固应当也。可是元图,我听你话中意思,似是不建议本初应文子孝、孙乌程之倡,现下出兵?”逢纪说“待到那时,这讨董就不难了”,意思很明显,袁绍现在不应该出兵击董。

    座上都是自己人。皆为袁绍亲信,逢纪也不藏着掖着,见曹操问起,索性便直言说道:“董卓虽悖逆天道,为天下所厌,可他不吝财货、妇人。重飨兵士,现下他兵锋尚盛,士气犹高,韩冀州明拥将军为盟主,暗实忌之,常为将军掣肘,以我当下之兵击之。恐不胜也。”

    曹操是个主战派,最讨厌的就是听到有人以种种理由为借口反对袁绍出兵,因而遂又问道:“那以元图之见,何时才是我军出兵之时?”

    逄纪言道:“夫举大事,非据一州,无以自立。冀州一日不安,则一日不可出兵。”

    座上许攸、荀谌、辛毗、辛评、郭图、审配等人自是同一立场,俱皆赞同逢纪之话,都说道:“元图所言甚是。”

    曹操心道:“酸枣诸公各存私心,河内诸君亦俱怀别意,袁本初分明是以讨董为旗号,实意在冀州,故而即使袁太傅诸人惨死,我观他也无一丁点的出战复仇之意,虽说我早有再次出兵之意,只是我兵马不足,难以再次出战,虽久有问本初借些兵马之意,可一直不得机会,眼下倒是正好可趁子孝倡‘共举击董’之机,问本初借些兵马了。”

    早在起兵讨董前,袁绍就对曹操说过,如果举大事不顺,那么他就会占据冀州,再南向以争天下。所以,曹操知道袁绍久屯河内不战,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别的,而就是为了冀州。既然清楚袁绍的想法,曹操了解他,知道再劝也无用,也就不做那些功了,但袁绍不战,而他的本部兵马又太少,不足以二次出战,所以,他是早就有问袁绍借兵的想法了,只是一直不得机会开口,今次正好趁文丑倡天下为袁绍报家仇的机会,倒是可以开口出言,问袁绍借兵了。

    曹操说道:“本初,元图所言固是,然孙、文既倡天下为卿报家仇,卿如无一兵一卒出,却似亦不妥。”

    袁绍言道:“噢?然以卿见,何为上策?”虽说袁绍对于文丑的感官不是很好,但是一来碍于现下他还在谋划韩馥之时,不易打草惊蛇,二来孙坚、文丑等确实是‘打了为袁氏’报仇的旗帜,他也不好撕破脸皮,是以无奈出言之。

    曹操言道:“我愿领兵与文、孙共出战,只是……。”

    袁绍顺言道:“只是如何?”

    曹操开口言道:“只是我兵马不足,难为一路,还得请你借我些许兵马,以壮声势。”

    袁绍当下就明了了曹操之心思,遂言道:“卿欲借多少?”

    曹操答道:“五千足矣。”

    袁绍沉吟片刻,言道:“五千太少,我拨淳于琼部与卿,卿看可好?”淳于琼部约有千步骑,比五千多三千人。

    曹操心道:“我说的是借五千兵马,本初却拨淳于琼部与我,……他这显是信不过我啊!昔在洛阳,本初豪侠意气,宽宏下士,从善如流,我以为他是难得一见的海内英雄,可事到乱起,他先是召四方豪杰入洛,以至董卓生变,遁出京都,来至冀州,居屯河内,他又久不出战,轻重颠倒、举止失措,我为了给他家报仇,今问他借兵,他复又疑我,竟是无半点英雄之气了,难道果如古人所言:唯有遇到大事,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底细么?”(。)

    p

    。。。

第一百零二章 董军行动() 
上文说道曹操感觉袁绍没有英雄气概,实际上这些都是在以曹操为视角所展示出来的袁绍面目,而站在袁绍的角度来看,则是袁绍凭什么就非要将自己之兵力借给曹操呢,而且曹操是一个屡战屡败之人。 这却又与英雄气概没有什么关系了。

    曹操问袁绍借兵,袁绍如直接给他五千兵马,那就是把自己的兵马交给曹操暂时统带了,可他看似大方的说“五千太少”,拨淳于琼部给曹操,这实际上却是不肯把自己的兵马交给曹操统带,仍是以淳于琼为那千步骑的主将,换言之,这是在与曹操“联兵”,而非“借兵”。

    曹操心中对袁绍的这股“道:“如能得淳于将军相助,我此次出兵,更添三分胜算了。”

    袁绍随口问道:“孟德,卿欲何时出兵?”

    曹操答道:“我这就给文、孙写信,与他们商议之。”

    说到就做,当日曹操回到自家营寨之后,就向文丑、孙坚他们写了一封信件。

    荀彧来到文丑的帐中,见田丰、田畴等人已经先到,他坐入席中,皱眉问道:“明公召我等来,是为何事?”

    文丑放下手中木碗:“曹孟德给我来了封信。”

    荀彧晓有兴趣道:“哦,信中说了什么?”

    文丑古井无波言道:“他向袁本初借了千兵马,欲应我和孙将军之倡,共出战击董,问我们打算何时出兵。”

    荀彧略一沉吟:“那明公准备怎么回信?”

    文丑不假思索道:“时近四月,将要夏收,等到夏收后再出兵吧。”

    颍川、陈留、河内、常山等地的夏收时间差不多,早的话,四五月份就该夏收了。

    “二次讨董”这个事儿,文丑虽然肯定是要做的,但这次他邀请孙坚共同进行的传檄天下。其目的却只不过是想借此机会,再提高一下自家的名望罢了,究其本意,实是没想着立即就出兵的,所以他打算以夏收为借口,暂以此回信曹操,把再击董卓这件事稍微拖延一下。以待董军士气低落之时。

    田丰等人点头说道:“以此回信,最为恰当。”

    田畴不觉叹道:“诸路义军。除明公与孙将军外,唯曹将军为匡扶社稷,讨逆慷慨,舍身忘死,可称忠勇二字。”

    曹操已经大败了一场了,几乎战死,在二次募兵的过程中,遇到兵乱,又是差点身死。可在带着新募的兵卒到了河内后,却依然积极主战,敢於进击,确实称得上忠勇之称。

    文丑心道:“汉末群雄逐鹿,成事者唯曹、孙、刘三家,如袁绍、袁术诸辈,初时虽声势浩大。而最终却落得一场空,不过是‘为王先驱’,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啊!”

    正说话间,典韦入帐来禀:斥候上报,董军似有异动。诸人停下话头,文丑问道:“有何异动?”

    典韦言道:“伊阙关胡轸部约有五千人出关南下。轘辕关部董军亦有约三千人出关,似有东向之意。”

    文丑命展开地图,一边看地图,一边问道:“轘辕关部董军现在何处?”

    典韦回道:“在轘辕关西。”

    荀彧目观地图,开口道:“可入了我颍川郡内?”

    典韦恭谨言道:“尚未。”

    轘辕关就在颍川郡和河南尹的交界处,出关稍微向东走一点,就是颍川郡阳城、轮氏二县的辖地。所以文丑荀彧等先问轘辕关部董军现在何处。文丑看了会儿轘辕关一带的地形图,接着把视线投到了伊阙关一带,转而又问道:“胡轸部现在何处?”

    却是田丰答道:“沿伊水而下,此时大约已到新城附近。”新城离伊阙关约六十里,从新城往东南去,约百里上下便是梁县。

    文丑注目地图多时,问田丰等人:“轘辕、伊阙诸关的董军忽有异动,卿等以为董卓这是意欲何为?”

    当下敌情不明,只知道轘辕关、伊阙关的董军各有异动,要说“董卓这是意欲何为”,田丰等人暂时之间也难以断定,粗略算来,至少有三种可能性。

    田丰言道:“要么是欲合两关之力,分西、南两路,共击我颍川;要么是欲分道进击,以轘辕关之董军东向击我颍川,以伊阙关之董军南下击鲁阳袁公路;要么是欲以轘辕关之董军牵制我部,而以伊阙关之董军进击鲁阳。”

    田畴、荀彧点头称是,皆道:“元皓所言正是。”

    文丑问典韦说道:“轘辕关出的兵马是步是骑?”

    典韦答道:“步骑皆有,以骑为主。”

    文丑进一步问道:“伊阙关呢?”

    典韦言道:“亦是如此。”

    文丑心下明了,当下言道:“以骑为主,这就是以奔袭为目的了,……传我军令,命周路立刻带兵西进,入驻阳城、轮氏县外,以备轘辕关的董军来犯;再令卢亮牢守郡南父城,以防胡轸部偷袭。”典韦接令,待文丑写好军令,即出帐外,遣人分去给周路、卢亮传令去了。

    田丰琢磨了会儿,对文丑说道:“明公,我以为董卓这次分道出兵,其意应不是在我颍川。”

    文丑诧异:“噢?”

    田丰缓缓言道:“义军诸将军家眷、族人在京者多矣,而董卓之前却只杀了袁家在京者五十余口,这分明是‘严惩罪首’之意,杀了袁家五十余口后,他旋即又於今时分道出兵,依我看啊,他此次出兵之目的应也是‘严惩罪首’,其意应在袁公路,……那轘辕关的三千步骑,想来应只不过是为了牵制我部,使我不敢出援鲁阳的罢了。”

    田畴说道:“元皓先生说得有道理。只是,我军刚连败了胡轸数阵,斩获董兵数千,却也不能排除董卓有报复我军之意。”

    荀彧言道:“轘辕关三千步骑,伊阙关胡轸部五千步骑,合计千,如是为我颍川而来,这一仗不可轻视啊。明公,当下之要紧是不管董卓意在何地,我军先严防守备为上。”荀彧倒是颇为中庸,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