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路离席起身,到地图前,手指点在注城上,对诸人说道:“此地的董军最少,也正好挡在我军前进的路上,我以为,不如先击此处。”

    众人自是都赞成。

    一人起身说道:“注城的董军不但正挡在我军的前边,而且与梁县的董军隔河呼应,如不先取之,也不好看住梁县。”正是要率军过河的那一校尉。

    他将要负责看住梁县,所以他肯定会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看注城的问题,注城不被拿下,的确不利于他的任务。虽然注城的董军在汝水北岸,可汝水并不能挡住他们过河南下,待文丑等部的主力离开此地后,万一注城的董军趁机南下汝水,袭击其之本部的侧翼,同时梁县的董军出城进战,如此一来他就将会要面临到两边受敌的窘况,以他区区三千人的部队是很难挡住的。

    文丑问田丰、田畴、荀彧诸人,问道:“卿等以为如何?”

    田丰不赞成孙坚等人的意见,他说道:“注城虽小,驻军也少,然城颇坚也,此之可谓‘小硬’。以我数万之众,攻此小城,固不难取,然却也不易速拔,如想克之,少说也得一两天。这不利于我军的军心、士气。以我之见,不如留一部兵马围困此城,然后以主力疾进,直取阳人聚、广成聚的董军主力,只要能把这股董军主力击败,此区区小城,不战即可胜之了。”

    田丰说得有道理。

    注城虽然小,城不大,城里的董军也不多,只能算是董军的一个军事据点,可却也正因为其小,所以不利于发挥文丑、孙坚等部兵多的优势,——你兵马再多。可城的周长就这么大,你展开不了太多的军马同时去攻城,也就是说,只能用少部分的兵马去围城、攻城。大部分的只能在边儿上看着,如果注城不坚,一战即可取之,那倒也罢了,可根据侦察。主城虽然小,但城墙不低,防御措施也较为齐全,城里的又都是精兵老卒,这样一来,围城这一方肯定就难以速胜,要说一两天内就能把此城攻下,其实也算是“速胜”了,可对那些占大多数的新卒来讲,他们目睹此番景况。却免不了就会嘀咕:“几百董军,一个小城就打两天,那碰上董军的主力怎么办?岂不是会更难打了?”这就对军心、士气不利。

    并且还有一条,攻城的相比守城的,通常情况下都不占便宜,以下击上,伤亡必然不少,这也不利于还没经历过大战、惨战的新卒的士气。

    文丑问田畴和荀彧,问道:“卿等以为呢?”

    田畴、荀彧赞成田丰的意见。

    孙坚沉吟片刻,说道:“元皓言之有理。”

    颜良说道:“先生说得甚是。不过我却有一点别的意见。”

    田丰说道:“公骥请讲。”

    “既然注城不易速取,先生担忧会有损士气,那何不围注城而不攻,诱董军主力来救?”

    颜良这个建议从表面上看来是不错的。围城打援,这是以逸待劳,把敌军调动到己军准备好的战场上,从而取胜的不二法则,可是颜良却忽略了关键的一条。

    郭嘉、江显等也在帐中。

    郭嘉这时说道:“颜校尉此言差矣。”

    颜良看去,见是郭嘉说话。因知郭嘉深得文丑推崇,所以他倒也不以郭嘉年轻而小看他,端容说道:“噢?不知我何处差了?敢问足下高见?”

    “校尉忘了我军刚大胜了董军一阵。”

    颜良顿时醒悟,一拍脑门,说道:“是了,大兄刚大胜董军一阵,歼了董军千骑,董军现必正丧胆,畏我兵多将勇,虽见我围注城,十之**恐也不会来救。”

    郭嘉说道:“正是。”顿了顿,又补充说道,“如果注城是必争的要地,那么我军虽是刚大胜了董军一阵,他也极有可能会不得不来援救,可注城并无什么重要的战略地位,对董军来说,丢了也没多大的害处,如此,董军就很有可能不会来救援,使我空围其城,不得其援。”

    阳人聚、广成聚的董军才数千人,他们刚大败了一阵,损失了千骑精卒,胆气正弱,而文丑这边不但是挟大胜之威,且兵马盛壮,足有三四万之多,而注城又非什么战略要地,那就算是把注城给围个水泄不通,阳人聚、广成聚的董军也肯定不会来救援的。

    注城如是,梁县也如是。

    围梁县待董军援,除了以上的不可能之处外,还有一个麻烦:那就是梁县在汝水南岸,董军如果要来救援还得过河,半渡而击的故事人人皆知,董军更不会冒此奇险来救梁县了。

    所以说,围城打援,不管是围注城,还是围梁县都不可行。

    孙坚说道:“取注城会不太容易,围注城则可能会等不来董军的援救,这样看来,也的确是只有如元皓所说的‘绕注城、直取董军主力’一途了。”

    文丑问那三名豫州校尉:“君等以为呢?”

    三人皆道:“田校尉所言乃是上策。”

    文丑说道:“好!那就按元皓之策,舍注城而疾取阳人聚、广成聚的董军主力。”

    至此,确定了两个原则。

    一个是要速战,不能久延。一个是舍注城、梁县不理,直击阳人聚、广成聚的董军主力。

    文丑说道:“阳人聚、广成聚的董军虽只四五千人,然多老卒,不可小觑。该如何打这一仗,君等各有何高见?”

    又是孙坚头一个发言,他说道:“适才如奉孝所言,董军刚败了一阵,折了千骑,其胆气正沮,我军四万众,声势强大,如全部压上去,恐敌会不敢出战,以我之见,此战不用四万兵马齐上,我等各从本部抽选精锐,合兵不要超过万人,然后以此至敌垒前邀战,当为最好。”

    孙坚说得很有道理。

    三四万步骑如果一起压上去,那刚刚大败一阵、折损了千骑之多,又营垒中只有不到五千人的董军肯定是不敢应战的,而一旦董军不敢应战,紧闭辕门,高挂免战牌,那这就和“速战”的原则相违背了,不利军心、士气的保持。(。)

第七十五章 策略终定() 
readx;——然则说了,董军如果不敢出来应战,何不干脆就以四万之众攻其营垒?当然可以。但是,这是没有办法后的办法。如上文所说,攻城的一方通常是不占便宜的一方,攻城是这样,攻戒备森严的敌人营垒也是这样,所以,能不攻营最好就不要攻营,能野战最好就野战。

    文丑以为然,豫州三人也以为然。

    文丑说道:“文台之见正与我同。”笑对孙坚说道,“鄙军得了先锋之利,今攻董军壁垒,这主攻之任是不是应由我来担?”

    文丑赢来了先锋之任,按说这次打董军营垒应是文丑先攻,不过一来,因见文丑前次大胜,孙坚早急得不得了,二来,董军营中有四五千的老卒,只凭文丑一部也确实不好打,所以当孙坚提出“由各部合兵共击之”后,文丑没有反对,只是提出要担任主攻之位。

    孙坚自知本部兵马中的精卒不如文丑部中得多,对文丑的这个要求他没有办法不同意,悻悻然地说道:“行,主攻之任就由卿来担之,我为卿之左阵便是。”

    豫州二人说道:“我二人愿领兵为明将军右阵。”

    文丑和豫州二人这是头次联手作战,不知他二人部众的能战程度,今次击阳人聚、广成聚的董军,可以想见,必是一场硬仗,却是不敢把右翼交给谢容和丁猛。他心道:“倘若此二人在右翼失利,我的中军本阵的就必会受到牵累,这右翼却是不能由他二人镇守。”但直接拒绝也不合适,他笑道,“我与文台出战,后边军中不可无重将坐镇,以我之见,两位校尉不必为我右翼,而应领兵坐镇后边军中,既是以防生乱。也是可随时为我和文台之援。”

    此二人应道:“是。”

    文丑又对赵云说道:“卿与两位校尉一道,亦留守后边军中。”

    赵云应道:“诺。”

    孙坚见文丑开始安排自家本部军中的留守事宜,却不提右翼之事,遂问道:“卿为中军。我为左翼,何人为右?”

    文丑微微一笑,点住了帐中一人,却是周路。

    他对孙坚说道:“我意以周校尉统颍川兵为右,卿以为可否?”

    周路所统的是颍川郡兵。按理说该归“颍川太守”孙坚指挥,可孙坚明知周路是文丑的死忠,自是不会提出这等要求,而周路当然也不会主动跑到文丑面前说他应该听孙坚的军令。

    所以,文、孙军中眼下就形成了这么一个“不正常”的局面:颍川兵不从“本郡太守”之令,反而却听从文丑的命令。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如此,周路统带的毕竟是颍川兵,而他本人虽得了文丑表为“校尉”,可论其本职。却也是在颍川郡府任职,所以,文丑在决定用周路为本阵右翼后,并不是直接用的下军令之方式,而是以“征询意见”的口吻来询问孙坚的意思。

    孙坚自无异议。

    周路本人的军事能力,孙坚可能还不太清楚,但对周路沉勇果毅的性格却已是有所了解,但凡有这等性格的人,都绝非庸人之才,并且。颍川郡兵中的那些“老卒”,也就是周路这些年来一直在操练的那两千多“正牌郡兵”的精锐程度,孙坚也是亲眼所见过的了。

    由周路和他的本部颍川兵来当文丑本阵的右翼,文丑放心。孙坚也放心。

    左、中、右三军定下,出战的阵势已成。

    文丑为主将,统中军之众,孙坚、周路各领精锐,分为两翼。

    中军做为主阵,担负的是主攻任务。兵马应该稍多,文丑从本部中抽选出了五千步骑,尽是敢战精锐,他的旧部义从几乎尽在其中;孙坚、周路则各从本部抽选了两千精锐。

    如此,出战的三军合众共计九千。

    有豫州一部三千在汝水南岸,其任务是看住梁县城内的董军;又留下了两千人,由孙坚帐下的猛将程普统带,命之驻守在注城城外,以看住注城城内的董军。除掉这五千人,余下还有两万多步骑,多为新卒,这些人马就是此战的后备力量了,由赵云及另外的两名豫州校尉统带。

    各军议定,文丑又来到地图前。

    他指着阳人聚、广成聚中间的董军大营,说道:“董营北为汝水,地狭潮,南三十里为丘陵,地崎岖,我如进战,南、北皆不可列阵,西边更不可也,唯一可选的战场只有、也只能是董营的东面。我早已遣斥候去探看过了,董营的东面是一块平地,虽颇有农田,然今天气尚凉,土地未软,亦足可鏖战其上。故此,我意便列阵董营之东,与之战也。诸君以为如何?”

    北为汝水,“背水而战”是兵家大忌,不是每个人都是韩信,也不是每场战争都需要用此险计的,所以北边不可取。

    颍川郡内多是平原,可出了颍川郡,入到河南尹地界就渐多丘、山,稍远一点如洛阳周围不说,山川环绕,乃是四塞形胜之地,就说梁县、注城附近,梁县东南有霍阳山,注城往西十五里有鸣皋山,往西南十五里又有空峒山,方圆百里之内也实是山岭众多,阳人聚、广成聚的董营南边三十里处就是一片丘陵地带,这里地势崎岖,显也并非布阵之所。

    北、南皆不可取,西边更不能取。

    西边就是到了这支董军的背后了,一旦到这支董军的背后,那便是前有此支董军阻挡,后有伊阙诸关的董军主力为威胁,此乃是自陷死地,万一前边的敌营未克,后边董军的主力袭到,非得大败不可,比“背水而战”还更不可取。

    故而,综合来说,出战此支董军的战场就只能选在东面。

    孙坚等人无有异议。

    文丑当下说道:“既诸君皆赞同我意,那明天休整一天,后天一早我等便绕注城直取董大营。”

    孙坚诸人皆齐声应诺。

    送走了孙坚等,文丑叫赵云、颜良等本部的诸将留下。

    他先召赵云近前,叮嘱他说道:“伊阙诸关距阳人聚、广成聚的董营不过百里之远,骑兵一日可至,纵缓,两日亦可至,关中守将胡轸久从董卓征战,虽非天下名将,亦可称得上一个‘良’字,再者董卓凉州铁骑,天下闻名,今我与孙将军、周校尉出战,需得防胡轸遣骑出关来援,你与豫州二校尉统兵于后,不可只是观战,亦需做好战斗准备,一旦胡轸遣骑来援,你需得迎面截之,万不可使其冲我与文台、周校尉的兵阵。”

    赵云凛然应诺。(。)

第七十六章 杨定惧战() 
readx;文丑之所以特意吩咐叮嘱赵云要注意截击胡轸之援骑,却是因为伊阙诸关离阳人聚、广成聚的董营只有百十里地,虽然现在他们还不知道文丑、孙坚等决定既不攻梁县、也不攻注城,而是要直接进攻阳人聚、广成聚的董营,可一旦等到战事开始,坐镇此诸关中的胡轸却必能很快得到讯息,他如遣骑来救,确如文丑所说,至多两天可到。

    胡轸如果派出援兵,两天就可以到达,而因为董军精锐的缘故,文丑现下却尚不能确定他需要多久才能把阳人聚、广成聚的董营给攻败,如果能在两天内,甚或是在一天内就能将之攻败,那当然是最好,可如果不能,就需得把胡轸可能会派来的援兵给考虑进去了。

    文丑又道:“梁县、注城附近的山谷中颇有蛮人居,今我与董营将战,这山谷中的蛮人亦不可不防,子龙,你不但要戒备胡轸可能会派来的援骑,也要戒备战场左近山谷中的蛮人。”

    伊阙以南多大山长谷,早在先秦时,这里的山谷中就多有蛮人聚居,直到现在也仍还有不少野人出没,甚至在原本的历史中,直到三国魏时,魏国还曾专门在注城西北百里外的陆浑城中置了一个防蛮都督,所防的,就是周围山谷中的那些蛮人、野人。

    文丑等将要与阳人聚、广成聚的董营大战,从常理而言之,这敌我万余精兵的鏖战,那山谷中的蛮人必是不敢来掺和的,可战胜则罢,万一落败,这蛮人见到机会却说不定会趁火打劫,袭击败军,所以,不止伊阙诸关中的董军,这山谷中的蛮人也需要防备。

    赵云应诺。

    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