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搅怂耐蛑胛某笳獗呦嗖畈淮螅绱蓑4ā⑺嵩媪铰泛霞疲碜苁锏搅税送蛑冢饷炊嗳寺恚诘匦魏托问频脑际拢悄岩院铣梢宦方鞯摹

    首先从形势上来说。

    酸枣军盛,除去有心进击董卓的三人之外,还有桥瑁、刘岱等军势,是以张、曹、鲍三人固是可以带军离开酸枣,来与文丑等人会合,可颍川却只有文丑等人与孔伷这两支人马,一旦文丑等离开颍川,郡中就会只剩下三万余数的豫州军,那么董卓便极有可能会趁隙侵境,使得文丑等进退失据,也就是说,张、曹、鲍可来颍川,文丑等人难去酸枣。

    其次从地形上来说。

    颍川在洛阳的东南方向,两地间虽有大道直连,可这条道上却有一个轘辕关,此乃是拱卫洛阳的京畿八关之一,现下关中的守将乃是董卓之部属,要想从此过,就得攻坚,以多是新卒的部队来攻此坚关、敌彼悍将,可以想见,仗肯定很不好打,也许一两个月都打不下来,就是能够攻下,战损也必然很大,这不是文丑所想要的,是以此路可以说是不通的。

    由颍川往西北方向直上洛阳的路既然因关卡所阻,难以通行,那么要想往洛阳方向去,就只能往下朝西南方向绕道。

    西南方向的近处是没有什么大道的,路都不太宽,而且还要渡过几条河才能入司隶。张邈、曹操、鲍信如果来了颍川,两边合兵八万之众,这么多人马只能绕此窄路,且还需要接连渡河,就好比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太拥挤不说,一旦前路被阻,说不定就会寸步难进,再严重点,万一前部战败,董卓部多骑兵,一旦顺势直冲下来的话,退路既窄,后又有河流阻隔,八万来人恐怕就要落个全军覆灭了!

    当然,除了往西南方向找突破口,也可以往上找进击的方向,可以先往北行,再折往西去,可如果选择了这条路,酸枣就在北边,那和张邈、曹操、鲍信从酸枣出兵就没有什么区别。

    因了这两个缘故。文丑、田丰、荀彧等和赵云、颜良及助拳而来的校尉们皆以为上策当是分路并进。

    分路并进除因是限於形势、地形,从战略全局上讲,也比合兵一路有更多的好处。

    打个比方,好比一个人,他们如是合成一路,便是只有一个拳头。固然声势壮盛了,可直来直去的,董卓也就好应付他们了,只需遣一支强兵,点几个悍将,迎面击之即可,以董卓之兵强将悍,这种毫无花俏、硬碰硬的仗,他们的胜算还是不大的。而如分成两路,就好比是有了两个拳头,便可以奇正配合,虚实变幻,虽不致令董卓应对失措,可至少也能让他费点神。

    再退一步说,万一有哪一路兵败了,只要另一路没败。就尚能东山再起。

    孙坚和文丑等意见相合,这便算暂定下了分兵两路进击。

    整体的战略方向定下。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战术。

    孙坚说道:“张、曹、鲍三将军与我等分路进击,子孝,你可选好了我颍川这一路的进击方向?”

    文丑点了点处在由颍川到洛阳的官道上的轘辕关,说道:“此路不通,而张、曹、鲍三将军在北,我等进兵的方向就只有选在西南了。”

    “西南何地?”

    “卿以为何地为佳?”

    孙坚的手指顺着地图上的阳翟一直往西南划去。过了汝河,停在了离阳翟二百里远的梁县。

    文丑看到孙坚的手指指处,笑了起来,说道:“英雄所见略同。”

    却是他、田丰等人与孙坚的意见一致,都认为梁县是最佳的进兵入京畿地。

    梁县说是在阳翟的西南方向。其实更像是在阳翟的西边,它和阳翟差不多处在同一条线上,只是比起阳翟来稍微往南边偏了一此县不属颍川郡,已是在河南尹境内,是河南尹最南边的一个县,县城临着汝水南岸,离颍川很近,距颍川郡的郡界不到四十里,离荆州的南阳郡也不远,南下五十里就是南阳郡,离洛阳亦不很远,往西北去,一百五十里外便是洛阳。

    如上所说,洛阳周边共有八关,号为八关都邑,分布在洛阳的四面。

    颍川与洛阳间的是轘辕关,此关所扼的是由颍、陈通往洛阳的要冲,由此关向西,顺次又有大谷、广成、伊阙、函谷等关,其中,函谷关是洛阳西边的大门,东指洛都,西望长安,乃八关之首,大谷、广成、伊阙三关则都在洛阳的南边,三关相连,彼此间隔甚近,所把守的是洛阳的南大门,从荆州直接南上也好,由颍川、汝南绕道入洛也好,都得通过这三个关卡。

    换言之,也即是说,如果从梁县进击的话,最终也是需要过关的。

    既然如此,他们却又何必绕过轘辕,舍近求远,非要走西南方向?何不干脆就叩轘辕而入京畿,兵向洛阳?

    这却是因为大谷、广成、伊阙三关虽也险要,可却还是比不上轘辕关。

    轘辕关在少室、太室二山间,山路险阻,十二曲道,论及难攻,远在大谷等三关之上。

    是以,文丑、孙坚等人都舍了轘辕关,而选了此地为出郡的突破口。

    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中,孙坚被袁术表为领豫州刺史后,在率领豫州军进击洛阳时就是选择的这条路,想要从大谷出轘辕以攻洛阳。

    对从梁县出兵这件事,文丑与孙坚又是不谋而合,接下里就该说张邈、曹操他们从哪里进军的事儿了。

    张邈他们和文丑、孙坚不一路,对出兵这件事,他必然有自己的想法,文丑、孙坚所想的不一定会和他的谋划相同,但不管相同不相同,既然是要两路共进,那么文丑、孙坚肯定是需要把张邈他们考虑进来的,如果最终双方的意见一致,自是皆大欢喜,如是不一致,可以再磋商。

    孙坚问道:“我等可从梁东进击洛阳,那张、曹、鲍三将军呢?以卿以为,他两人应往何处进击为上?”

    文丑落在地图上的视线从梁县往北,看向陈留,随即又从陈留向西,伸出手指,在其中一地上点了一点,说道:“此地如何?”

    众人看去,荀贞手指落处,却是成睾。成睾即成皋,本古东虢国地,春秋时设城制邑,因相传周穆王曾在此地豢养猛虎,故又命虎牢,前汉在此置成皋县,入到本朝,改“皋”字为“睾”。

    说起成皋,可能知者不众,但如说起此地的一座雄关却是人人尽知,那便是大名鼎鼎的虎牢关了。虎牢关之设可追溯到春秋时的晋国,晋悼公筑大虎牢城,屯兵戍守;入到前秦,又因此地北、西临黄河,南、东为深涧之故,将关名改为成皋,“皋”者,岸边、高地之意也;楚汉之际,高祖和项羽曾在此反复交战,围绕此地的战斗时长近两年半之久,十分激烈,汉军数失成皋,又数夺成皋,直到最终牢牢地把虎牢关握在手中,才迫使楚军议和,双方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只由此,就可见此关之战略地位。

    本朝中兴,迁都洛阳,此关作为洛阳东面的屏障,地位越发重要,将军冯异南下河南成皋以东十三县,重修关城,并派重兵把守,中平元年,灵帝置八关以拒黄巾,八关中有一名叫“旋门”,其实便是此关。

    成睾,又或者虎牢之所以如此重要,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说到底,主要还是地势使然。

    成睾东边有一县,名为荥阳,从荥阳往东皆为平地,一马平川,无险要阻拦,而自成睾一带开始,越往西去,地势越高,山岭愈众,虎牢、又或现之旋门关便雄踞於其中一座突起的山上,俯视四周乱岭峭壁,只有一条通道蜿蜒於陡岸深谷之中,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有此险要之地形,成睾在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孙坚见文丑指处,哈哈大笑,说道:“卿见与我正合!”

    文丑和赵云等校尉商议了大半天的军事,田丰、郭嘉、荀彧等人作为他的谋主也皆在场。(。。)

第六十七章 建制初成() 
既然这些大智大贤之人尽皆在场,那么他们对于此场军议自然也有着各自的见解。∑

    但见荀彧率先言道:“黔布反汉,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口;元狩初,淮南王刘安欲叛,亦声言‘今我绝成皋之口,据三川之险,招山东之兵举事,如此,十事九成’,又常言‘塞成皋之道,天下不通’。成睾之险,有之久矣!今敖仓之中虽粟米无多,然成睾临水据山,亦洛阳之东门也,张、曹三将军兵出酸枣,西向洛都,这成睾非是要先取不可,不取,无以成事。”

    黔布、刘安反汉皆是前汉之事。

    刘安所言之“三川”指的即是洛阳和河南尹,洛阳虽也是位处中原,却和颍阴这样的平原城市不同,其周边山峦密布,河水众多,其中远远近近的大河有三条,分为泾水、渭水和洛水,此三水悉是源出岐山,亦因有此三水纵横境内之故,河南尹原本的名字就叫三川郡。

    黔布、刘安时,成皋附近的大粮仓敖仓里还是粟米满积,洛阳作为前汉控制关东的要地,号为东都,又有储存巨量兵械的武库,那时成皋的战略地位比现在还重要,不过就算如此,便不说敖仓、也不说武库,只凭成睾的地势,这成睾确如荀彧所说,是张邈、曹操等所必须要首先攻取的。

    此地如不下,别说他们合兵有四万之众,即使兵马再多十倍,打个比方的话,他也还是徘徊在洛阳的门外,无能入也,而一旦打下此关,夺下此地。那就是把洛阳的大门给打坏了,进则可击洛阳,守亦足能堵住董卓的东向之路,使其空拥强兵,却只能蹙於洛内,仿如困兽。

    如此颍川和酸枣之两路人马。一路由梁县击大谷诸关,入洛阳南域,一路出酸枣以击成睾,扣洛阳东门,如按此谋划,此番进军击董之事,即便不成,也足能使洛阳震动,天下侧目。

    田丰犹嫌不足。说道:“惜乎酸枣诸公怯战,袁车骑受韩冀州掣肘,袁公路自至南阳,虽招兵募众,却至今屯兵鲁阳,虑绝吾等请击之建,亦无进击之意。若是他们肯与我等共进兵击洛,袁车骑南下孟津。袁公路西入弘农、京兆,则董卓纵兵强将悍。亦无能为也,只有败亡一途了啊。”

    大谷等关是洛阳的南门,成睾是洛阳的东门,孟津是洛阳的北门,而弘农、京兆两郡在洛阳的西边,袁术如果兵入此两郡。董卓军的退路就有被断之危。

    如果真的能够如田丰所说的这些,诸路人马齐动,数十万步骑共逼洛阳四面,洛阳城内的吏民必定惶恐不安,董卓的部下也肯定会军心不定。这么一来,胜算就很足了。

    只可惜,这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文丑、曹操、张邈、孙坚这样慷慨敢战的。

    战场上瞬息万变,这次分兵又是两路共进,所以作为战前的谋划,不可能定得太细,只能定下一个大的方向。文丑的两个意见都得到了孙坚的赞成,便算是初步定下了此次出军进兵的基调,只等再派人去和张邈、曹操商量之后就可依此行事了。

    这次派去见张邈、曹操的使者,不能随便选个人,关系到军争大事,必须得是既有谋略、又能替文丑做主的,文丑第一个想到的是田丰,但大约因近时天气转暖,早晚却仍寒凉,乍暖还凉时节,最易使人患病之故,田丰这两天身体不适,略感风寒,却是不能使他去了,最终文丑还是选择了他的大管家田畴担当此任。

    进军在即,将要用兵,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文丑此前只是任命了赵云、颜良等一批将领为各部校尉,没有给田丰、荀彧等帐中的谋臣、文士们称号,此次田畴为文丑出使,去往酸枣是为与张邈、曹操等商议讨董军事,代表的乃是“公家”,不是文丑私人,亦需有个名号,因而,在田畴出发前,文丑先把帐下重要的谋士、文臣召集一处,分别给了他们一个任命。

    表田丰为监军校尉,表田畴为参军校尉,表荀彧为军师校尉。这三人代表了各自不同的“阵营”,田畴不用说,这是跟着文丑的“老臣”了,田丰、荀彧虽是新从文丑不久,可既有高名在外,得一校尉职理所当然,而且还可以看做是冀豫两州诸人在文丑帐下文臣里的代表了,至于郭嘉其人,虽然才智堪当,不过资历稍显不足,是以不在表奏之列。

    此三人之下,其余在文丑帐中掌管文书、册籍、粮秣等等诸事的众人亦各有名号,多以“司马”为称,包括在颍川来投文丑的那些士人,文丑亦从中选了几个名声较大的,也各授其职。除此之外,文丑又把周路、典韦、夏侯兰、董直等人召来,亦分授校尉之职。

    给周路授个校尉之职,是为了他能够领颍川郡兵出郡作战,文丑授给他了一个领军校尉。“领军”二字,意为“领颍川诸军”,算是作为其率颍川之兵投奔自己的奖赏吧。

    文丑早些时分置本部义从兵马的时候,将之分为了前、后、中、左、右、骑六部,前后左右骑五部皆拜了校尉,独中军因其自领之故,未拜校尉,现下将出兵,他作为主帅,却不能事无巨细皆出於己,所以中军这一部也需要任命一个校尉了,乃以董直为中军校尉。

    文丑左右现有八百虎卫,以为亲兵,都是从全军中精选出来的猛士,又以典韦为武卫校尉,统带总领之。

    又擢夏侯兰为明威校尉,使其统五百军法士,掌全军军法也算是人得其用了。

    却说,周路等武职校尉的名号或以前、后等“部”名,或以武卫、明威等“职分”名,至此,文丑麾下共有了十二校尉,其中武职的有九个,文职的有三个。

    加上颍川郡兵和近日来投的颍川壮士,文丑帐下的兵马已有两万余众,扣掉在郡北和郡南的卢亮、韩猛两部屯兵,亦有两万来众,来日作战,这两万来人不可能聚於一处,为方便部署、指挥,同时也是为了提升赵云和颜良两人的地位,文丑又表颜良为“行护军中郎将”,表赵云为“行抚军中郎将”。

    中郎将和校尉的品秩虽同,地位却高,一“护”一“抚”,明是将二人置於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